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第二帝国 (幽泠秋月)



而如果选择息事宁人,与奥匈帝国就这一问题达成妥协的话,虽然在面子上有些过意不去,但却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除了一笔相对土耳其财政而言颇为可观的“赎金”之外,由此可能带来的关税提升更是令人激动的前景。虽然奥斯曼帝国的关税是由列强共同商讨决定,德奥并不能直接控制,但德奥两个大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支持态度,却无疑能够极大提升土耳其这个法案在列强会议中得到通过的可能性。而一旦这一设想成为现实,不仅将为政府开辟一笔源源不断的丰厚收益,更可对本国脆弱的资本萌芽加以庇护,使之能够在高关税壁垒下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帝国向前隆隆运转。

比起对泛伊斯兰主义怀着极端痛恨、将万千穆斯林视作牛马奴役、侵吞奥斯曼帝国大量土地、且不屑给予土耳其任何好处的英国。对伊斯兰世界持友好同情态度、双手干净的来到帝国国土、且能为帝国带来切身利益的德国显然更能被土耳其人所接受。更何况在这一位面。自安卡拉继续向东的中东铁路修筑几乎都是德国企业在一力独支;这条大幅拉动国民经济健康提升的动脉枢纽。足以证明德国在过去三十年的时间里为得到奥斯曼帝国友谊的诚意了!

来到伊斯坦布尔第三天之后,清英终于感受到了当年威廉二世到访时所受到的热烈欢呼。奥匈帝国对土耳其人的适当让步,有效缓和了双方在两个月前那种剑拔弩张的紧张关系;从反对哈米德统治和敌视奥匈的狂热情绪中冷静下来的土耳其青年党人和自由党人,开始理性审视当前帝国所面临的情形,亲德思潮顿时又重新占据了上风主流。见此情景,清英决定趁此有利时机一举搞定土耳其人的外交站队;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访遍了现任土耳其政府的掌权巨头、以及诸如希米尔帕夏、恩维尔等即将登上政治舞台的史上铁杆亲德派,同他们推心置腹的交流了有关两国合作的意义。以及之后将会实现的美好前景。尽管马不停蹄的来回奔走和殚精竭虑的谈判拉拢工作量极大,让清英的精力为之极端疲累,但土耳其青年党政府的外交态度逐渐转变,却是让他的工作没有白费!

不过让清英感到有些伤脑筋的是,这个奥斯曼帝国新政府的对德态度,也就仅仅是从之前的敌视转为现在的友善而已了。对于清英所提出的结盟意向,几乎所有的高层掌权者都予以了婉拒,只有恩维尔这种比清英年长不了几岁的毫无实权可言的少壮派军官们反应积极。首席国务大臣卡米尔虽然被清英所说动,其执政态度开始偏向亲德立场,但这也是建立在奥匈帝国承诺给土耳其一个顺坡下驴的补偿方案、以及中东铁路能为奥斯曼本土经济产生切实拉动作用的基础上所采取的策略。也就是说。土耳其人选择亲近德国的对外策略、以此获取双赢的利益这当然没有问题,毕竟没有哪个国家会和利益过不去;但如果要将这个帝国绑上德国的战车上的话。土耳其人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外在条件上却都没有做好准备。大英帝国虽然远不像半个世纪前那样有着独领风骚般的辉煌光耀,但如今的威势却仍是稳居世界最顶尖行列;被称为欧洲病夫的奥斯曼帝国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威压下,对不列颠有着发自内心本源的畏惧。每当清英拿出那份早已拟好的德土防御同盟协定,卡米尔等奥斯曼帝国核心要员都对其避如蛇蝎;他们仍旧抱有左右逢源的中立幻想,希望自己能在英德两国的巅峰对决当中得到独善其身的保全。

对于这一情形,清英也只能表示无能为力了。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拉拢土耳其人,奈何这群满是伊斯兰异域风情的家伙却是打定了走钢丝的主意,执意不肯做出站队的决定。要想让这个帝国完全搭上同盟国的战车,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影响的输出,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立场。经过一番思量之后,清英决定重新拾起自己之前在土耳其局势未曾发生变动之时所做出的决定,即向奥斯曼海军兜售德制的无畏舰。

在此之前,清英就有过让奥斯曼海军列装无畏舰、为德国舰队在波罗的海减缓压力的想法,但由于新组建的奥斯曼政府对德国的莫名敌视态度,使得德国只能暂时将这一计划束之高阁。现在随着奥匈在波黑问题上的适当退让、以及清英对伊斯坦布尔所进行的友好访问,德土关系重新回归正常;对奥斯曼海军推销无畏舰的想法,便在清英心中重新提上了日程。

自从无畏号下水的1906年起,世界军火市场便掀起了一轮新的采购热潮。除了英德列强们开始为本国军方海量采购无畏舰以外,其他的二三流国家们也在密切地关注着这一号称是划时代意义的强大兵器。由于有了资本运作这么一个神奇的手段,使得国力羸弱、工业脆弱的三流国家也拥有了装备这种代表了一流工业成就的尖端武器;而在这一领域,地处南美的巴西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07年,2艘标准排水量高达19300吨的米纳斯?吉拉斯级战列舰在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和威克斯造船厂铺下龙骨;巴西人用自己海量狂溢的财政支出,给意图染指海洋的野心政权和贪婪的船厂商人们开了一个彪炳青史的好头。

对于买方而言,无畏舰无疑是其实现海洋野心的最佳利器:拥有了无畏舰的海军舰队,能在地区冲突中将那些还在使用旧式防护巡洋舰的敌国武装打出翔。而对于卖方而言,一艘无畏型战列舰的售出,不仅意味着一桩180万到250万英镑的生意和在未来3年时间里为数千人提供就业岗位,更意味着买方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会心甘情愿的接受己方国家的影响。尽管在前无畏时代的海军军售中也同样存在着这些情况,但之前那种单艘不超过120万英镑的标准战列舰,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影响上都不如动辄180万英镑起的无畏舰来得强力!

当前的1908年,便是德国向奥斯曼海军兜售无畏舰的最好时期。与英国具备无畏舰建造资质的船厂遍布全国、在帮本国快速暴兵的同时还能承建来自巴西订单所不同的是,德国造船业产能却相对有限,每年最多只能保证新开工5艘无畏舰的速度,否则便会有贪多嚼不烂之嫌。由于年初同英国签署的海军协定,使得今年德国无畏舰的建造速度骤然放缓、只通过了新建2艘战列舰的预算,使得德国船厂完全有能力接受来自国外客户的建造委托。

除此之外,整个德国造船界也迫切的需要国外的无畏舰订单。随着1906和1907年度每年5艘的快速造舰,使得国内资源在市场经济本身的调配之下开始自动朝着造船领域大量聚集;而如此多的资源如果得不到足够多的订单来予以消耗的话,势必会以价值萎缩的形式对德国造船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相当严重的损伤。目前,伏尔铿、日耳曼尼亚、硕效、布罗姆福斯等德国各大造船厂都向海外派出了大量的推销员,其足迹遍布西班牙、荷兰、罗马尼亚、墨西哥、阿根廷、智利、日本、螨清甚至俄国,期望通过广撒网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销售任务。

作为德国重点拉拢的对象,奥斯曼更应该装备为数不少的德式舰艇,如此不仅可以拉动德国经济健康发展,更能让德国更好的对奥斯曼帝国施加影响力。随着双方关系的逐渐转暖,一支由技术专家和财政顾问所组成的庞大德国团队乘列车抵达了伊斯坦布尔;带着精美的战列舰模型和成箱设计图纸的他们住进了这座千年古都中最豪华的酒店,准备对奥斯曼海军展开无畏舰的推销。

ps:今天单位突然聚餐,因此更新晚了点....十分抱歉

第267章趁势推销

进入19世纪下半叶以来,曾经显赫一时的奥斯曼海军舰队便以销声匿迹的形式彻底退出了地中海。这不仅由于垂暮疲敝的帝国财政已难以打造并维持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更在于帝国决策者们对于海军的发展始终持消极反对的意见。在新任苏丹哈米德二世看来,花费重金打造的海军舰队在之前的对俄战争中毫无作为,只能任由俄国人在巴尔干半岛上狂飙疾进,实在是无用之至。有这笔发展舰队的经费,还不如为陆军添点家伙什来得实在!在他的一纸谕令下,奥斯曼的所有舰艇都被锁死在了金角湾,其海军舰队迎来了一个比历史上片板未添的北洋水师还要悲催的灰暗时代。

拜哈米德对本国海军的挥刀自宫所赐,原本就只有三流实力的奥斯曼舰队,在海军装备技术飞速发展的19世纪末更是被列强们甩开了宛如天地一般的鸿沟差距。那些仍旧装备前膛炮、发射实心鉄弹丸、铺设熟铁装甲、速度慢如龟爬的1860年代建造的奥斯曼风帆战舰,在列强新锐舰艇面前几乎不能进行任何哪怕是“羔羊梦呓”般的反抗!历史潮流的滚滚向前和奥斯曼海军的固步自封,使得这个欧洲病夫所面临的海上形势的急剧严峻;当希腊于1890年代向法国订购的3艘排水量4800吨、装备3门274毫米主炮的九头蛇级海防舰竣工交货之后,顿时便在爱琴海对奥斯曼海军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面对这一情形,顽固如哈米德二世也不得不在现实的压力下选择妥协。1899年。服役了25年的老迈铁甲舰梅萨迪赫号被送进意大利的安萨尔多造船厂进行为其5年翻天覆地般的改造。动力、船体、火炮、机械……凡是能改的地方全部做了现代化改造。等到出厂时几乎已经看不出进厂前的身形(史实如此。该舰的改造堪称造船史上的奇迹,大面条国的魔改功力的确无人能及)。改装后的该舰能跑上16节,新铺设的克虏伯硬化装甲也极大提升了它的防御力。然而由于英国的234毫米炮迟迟没能到货,使得土耳其人只能在主炮位置处装了个木质炮塔来吓唬人,以至于其真正所拥有的武备只有12门烂大街的152毫米速射炮;这种火力究竟能在战斗中发挥出多大作用,就连土耳其人自己心中都没有个谱!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