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不能答应德国人的这一条件。”在班纳曼平静的目光下,费希尔渐渐平复了自己心中那对德国人的切齿痛恨,语速也变得和缓了下来;不过其话语中所蕴含的意志,却仍是一如既往的决绝而坚定。他深吸一口气,道:“如果zhèngfǔ接受了德国人的这一要求,那么就意味着德国海军将从一个总吨位只有皇家海军四分之一、世界排名第三的力量,骤然提升至堪与皇家海军相比肩的程度,这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认知上都颠覆了此前数百年间不列颠人的思维。届时,不列颠的zhèngfǔ和军界都将被民众前所未有的愤怒和呼号所淹没,他们会把我们视作德国人派遣过来的卖国间谍而加以惩处!单凭这一点,我们便不可能接受德国舰队相当于皇家海军8成的离谱条件,更何况皇家海军还是一支在数百年底蕴酝酿下、产生出了永不言弃式的纳尔逊军魂的光荣力量了!”
阿斯奎斯徐徐道:“做为光荣不列颠的一员,我完全能够理解将军您此刻的心情。可现在的情况却是,德国人在无畏舰数量上已经超越了皇家海军。尽管我们能够通过更胜德国一筹的造舰速度来将目前的差距抹掉,但基于此前两国已经积累起来的巨大无畏舰基数,我们也无法在一场没有条约的竞赛中获得对德国人的理想数量优势。如果不与德国达成协议,那么皇家海军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处于同德国海军几乎拉不开数量差距的尴尬情况;我们不仅要承受沉重的财政负担,其最终所取得的成果也未必会比5比4的条约规定来得有利!要知道他们的造舰速度同样达到了我们的七成,进行军备竞赛是没有任何结果可言的。”
费希尔带有一丝发泄之意的嘶吼道:“我很是不明白,这些该下地狱的德国野兽是怎么能够维持年均5艘的无畏舰建造速度的?”
“德国的国民经济总量是我们的115%,钢产量更是我们的2倍,因此,虽然他们有建造无畏舰能力的船厂数量只有我们的一半不到,但仍旧能够将全部的大型船台都利用起来,维持年均5艘的主力舰开工速度。而不列颠的众多船厂虽然都有建造无畏舰的能力,但zhèngfǔ却显然没有让它们全面满负荷运作的经济实力。”班纳曼淡淡开口,说出的话语却是让费希尔脸sè青白不定,“此外,德国zhèngfǔ在上个世纪末向rì本发放了一笔利息极高的大额贷款,如今结束了对俄战争后的rì本开始归还这笔款项,这也为德国的工业机器注入了一股极其强劲的动力。而不列颠虽然向rì本发放了远比德国那个数额多得多的贷款,但由于发款方并不是zhèngfǔ,而是那些商人和金融寡头;因此这些因贷款而获得的绝大多数收益都流入了那些私人的账户,作为税收而流入到zhèngfǔ的只有其中的极少部分。”
随着班纳曼的话音徐徐洇散,房间里登时再度陷入了落针可闻的寂静。
“两位先生,我觉得不列颠可以接受德国人的这一条件。”半晌之后,阿斯奎斯突然打破了这沉闷的压抑,轻声说道。
班纳曼闻言默不作声,费希尔却是脸sè一变,惊怒交集:“赫伯特,你可知道你是在说些什么?奉行两强标准的皇家海军,怎么能够与德国人达成这几乎没有差异的力量对比条约?如果这个条约得到签订,那么我发誓,我的海军部大楼、这座首相官署、以及你在隔壁唐宁街11号的财相府邸在第二天就会被无数愤怒的国民包围攻击并撕成碎片,而我们也将不可能再保有目前的职位,并有极大可能会被当做德国间谍送上审判法庭!”
阿斯奎斯目光闪动,徐徐道:“首先我们需要正视的是,如果是在正常的造舰竞赛中,基于目前双方的已有无畏舰数量和造舰速度,即便是5比4的优势我们也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才能办到。而如果这一协约得以签订,那么皇家海军则能够以此为据,逼迫德国人停滞他们的海军发展,而后我们则继续以一个相对较快的速度建造无畏舰,‘根据条约’迅速实现对他们的数量逆转。而在皇家海军主力舰规模达到对德国四分之一优势的这几年里,欧洲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俄国走出对rì战争失败的yīn影,开始重新在陆地和海洋上大量牵制德国的力量;而法国也能通过这期间的陆军整备无畏舰发展,来为英法协约增添额外的实力!等度过了现在的危险期之后,我们再找个由头废除这一与德国人签订的海军条约;站在一个新的优势高度重启海军军备竞赛,岂不是对我们更加有利么?”
班纳曼身躯一震,浑浊的眼眸中骤然绽放出两道jīng光。他缓缓点了点头,道:“不错。不管我们对德国的态度最终是战是和,如果能借此机会摆脱军备竞赛的压力,以一个相对轻松的姿态重塑对德国海军的数量优势,那么无疑是再好不过。不过如此一来,我们就需要改变目前的宣传氛围,将对德国的愤慨敌视转到理解共存的基调上来,如此才能够创造出足够浓郁的对德和解气息,为我们于德国之间确定关于双方海军主力舰数量的问题。”
“亲爱的约翰,暂时的退让不是放弃,而是为了在未来的斗争中能够更加有效的取得胜利。这一次,我们所付出的仅仅是对国民的一次艰难的舆论宣传,却能节省数以千万计的英镑开支,并能使不列颠能以更加从容的姿态投入到今后的斗争中去。”看着面露不甘之sè的费希尔,班纳曼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为了皇家海军,为了不列颠的荣光能够永远照耀,请让我们暂时放下心中的愤恨;几年之后,属于皇家海军的辉煌时代就将彻底到来!”(未完待续。)
第259章法国的反应
经过历时近一个月的反复谈判,霍尔丹终于代表大英帝国,与德国签署了有关限制两国海军军备的条约内容。
由于比洛在谈判过程中对德国舰队规模的坚持,使得英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讹诈手段宣告破产;在进行军备竞赛没有任何前途的情况下,自身工业经济总量占世界比例已经严重下跌的英国只得接受了德国方面的要求,同意德国的无畏舰数量能够达到皇家海军80%的这一份额。除此之外,一旦法俄两国主动进攻德国,英国还将在这场“正义的防御”中保持善意的中立,不会对交战双方的任何一方亮出兵戈。英德双方还共同承诺,从条约签署的当年起,同时减缓两国在无畏舰领域的建造速度,为欧洲创造一个和平发展的时代蓝图。
当英德两国就海军竞赛问题达成和解的消息被欧洲各大报纸广为刊登并流传开后,全世界的绝大多数媒体都对英德双方为和平而付出的努力给予了相当高的正面评价。毕竟在新世纪的巨轮刚刚的头几年里,欧洲最两大的两个帝国就开始以令人震惊的速度打造舰队、针锋相对,这实在是让渴盼和平的欧洲民众们对未来感到了无尽的忧虑。此番两国共同携手减缓军备竞赛,无疑是极大地驱散了笼罩在欧洲上空的战争阴霾;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更是对双方政府的信任和解大加赞誉,称这一行为开辟了一个永远没有战争的20世纪新纪元。
然而在法国政治家们的眼中,英德海军协议的签订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
在巴黎。当法国外交部长德尔卡塞看到从柏林传回的这一消息之后。当即将他的圆片眼睛推到了额头上。而后瞬间喷出了口中的咖啡。他呆呆地盯着眼前已经是沾满污渍的文件报告,心中宛若打翻了五味瓶一般:惊愕、震怒、凄凉、憎恨、苦涩……种种表情在他脸上交替闪过,脑中蓦地冲涌出一阵强烈的眩晕感受。
作为法国铁杆的对德复仇分子,德尔卡塞从他步入政坛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在国内声泪俱下地控诉德国在1870年对法国所造成的伤害和犯下的罪行,并树立起了一杆将法国推向发动复仇战争、并一雪前耻的“光荣大旗”。无数因兵败色当、割让阿尔萨斯洛林、赔款50亿法郎、德军在巴黎举行胜利游行、和威廉一世在法皇宫殿凡尔赛镜厅加冕称帝而被屈辱和憎恨所备受折磨的人们聚集到了他的复仇大旗之下,像赤眼恶狼一般随时准备对东边那个夙仇发动进攻。
为了让自身国力不如德国的法兰西拥有对德复仇的资本,德尔卡塞可谓是煞费苦心:1898年英法之间所爆发的法绍达危机。正是在德尔卡塞的竭力运作下避免了与英国的开战,从而为之后他所主导的英法和解打下了坚实的信任根基。经过他在外交部长上长达10年的艰辛努力,昔年俾斯麦为防止法国复仇所建立起来的那并不稳固的欧洲体系被彻底瓦解;在法国昔日的外交孤立被一举扭转的同时,还使得德奥两国陷入了外交合围!当他在英法诚挚协定上签下自己大名的那一刻,德尔卡塞踌躇满志:法俄同盟和英法协约的建立,足以能让法国拥有了对德复仇的底气!
正当德尔卡塞筹划着自己居中运筹,让英俄这两个同属于自己盟友的老对头放下彼此之间的成见达成谅解,形成一张对德国更加严密的包围天网的时候,英德达成海军协定的消息却如同山崩海啸一般,瞬间便击碎了他筹谋十年之久的宏伟蓝图。这份协定所规定的海军规模限制倒还在其次。关键是英国表示将在法国发动的对德战争中保持中立的这一令人瞠目结舌的态度!
相似小说推荐
-
船帮老大 (一剑封喉) 创世VIP2015-09-25 历史传记风云际会,浩荡频乱,堂堂男儿抒壮志,死生纵有命,富贵岂在天?仁可道,义当先,扫羁绊,灭群患...
-
战国征途 (木林森) 17KVIP2015-08-13 历史穿越 特工高原在一次保护任务中,从飞机上穿越到战国末期的赵国。被赵国的名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