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爆发之后,美国最初在大洋彼岸严守中立,以一种悠闲的姿态静观两大阵营进行着的殊死拼杀。随着战争的继续,交战双方都发现最初计划中只会打3个月的战事竟演变成了一场长期战争,各种物资本就储备不足、且在战场上损失巨大的英法,顿时就把目光转向了美国这个工业实力和各种资源都爆棚的国家以寻求支援。面对英法手中大量的真金白银、和购买战争国债的极高利率的诱惑,贪婪的美国资本家们馋涎狂吞,立即推动国会通过了“现购自运”的法案,将武器弹药原料矿石等禁运品敞开了销售。
尽管这个法案表面上是对交战双方都平等开放的条约,但由于英国大舰队在斯卡帕湾所实施的远程封锁,德国的远洋航运陷入中断,仅能凭借潜艇将一些微不足道的货物运往本土,美国实际上成为了单方面为协约国输血的超级血库。随着战争的持续,美国在赚饱了真金白银的同时,也认购了协约国所发行的海量债务: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在大战爆发的两年半的时间里,通过“现购自运”的方式所持有的英法债权数额达到了惊人的100亿美元。至此,美国的钱途也就和协约国的战局捆绑在了一起,成为了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如果协约国能够获胜,那么这些钱就有收得回来得保障;而如果协约国在战争中失败、或是以一个得不到任何利益得筋疲力尽的态势同德国和谈,那么本身经济在战争中已然遭受重创的英法将很有可能还不上这笔款子,美国人所发出的海量借贷就真成了无私援助的空心泡沫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迟早都会搭上英法的战车,德国所发动的无限制潜艇战只不过是给华盛顿方面提供了一个宣战的理由。
如此情况便很明显了。只要协约国继续如历史上一般独享海权,那么则极有可能如历史上一样将美国这个开挂国家拖下水与德国为敌;而德国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则必须打碎英国在海上的远程封锁,并开辟一道沿挪威海岸北上、之后通往美国的海上航道。只有德国能够利用大洋,通过物资输入来润滑战争机器、同时绑架美国的国会金融,这个对德国而言的最大隐患才会真正消除。而要实现这一点,德国海军必须要拥有一举打破大舰队封锁、并将其一举歼灭到无法威胁这条航线的强大战力。这也正是清英孜孜不倦强化海军的核心原因!
第244章重建巡洋舰队
对于任何一个海军大国而言,一支兵种齐全、阵容均衡的舰队都是其实现野心的根基。实际上,即便是德国这种没有太多海外殖民地需要保护的国家,其用于和英国结盟的“风险舰队”也需要相当数量的巡洋舰填充其中。因为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海战并不是只有身披重甲的战列舰排成战列线对轰这一种形式,侦查、跟踪、骚扰、护卫、狗斗等轻型舰艇的活动必不可少;如果轻巡洋舰们能够成功对敌方实施侦查,或是有效完成对己方主力舰艇的护卫,那么则完全有可能改变整场海战的结局。
在此之前,德国海军轻型巡洋舰的发展并不如人意。一方面是由于基尔运河在1895年的再度扩建,使得海军所能使用的经费骤减;而在提尔皮茨的规划中,德国海军的建军目的就是为了进行正面决战,主力舰建造的经费必须优先保证。因此,提尔皮茨只得把屠刀伸向了轻型舰艇部队,在这一吨造价远高于主力舰的舰种领域大砍特砍。除此之外,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层原因,则是由于清英在此之前所提出的两个理念。根据防护巡洋舰无用论和战舰适当大型化理论,造防护巡洋舰不如造装甲巡洋舰,而造装甲巡洋舰不如造大型化的决战型装巡;战舰吨位便层叠拔高,最终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这两点的共同作用下,德国于1895到1901这7年的时间里只开工了4艘2200吨级的小型巡洋舰,而其20.5节的最高航速和10门105毫米炮的较弱火力。也确定了它们只适用于对主力舰队实施护航。相比于同期列强开工的大吨位防护巡洋舰。德国这级2200吨的“瞪羚”便真的宛若一只无害的羚羊了。
直到1901年岁末。大幅扩建的基尔运河正式通航,海军不仅扔掉了这个每年持续吞金的包袱,更在提尔皮茨的努力下得到了海量的国会拨款,新型巡洋舰的设计才又从严厚的冰封中龟裂消融。而此时的清英也已经等到了发展小型快速战舰的契机帕森斯蒸汽轮机上舰装备。这种新型机械虽然在功重比上较德国最新的往复式蒸汽机并不占优势,但胜在高速状态下拥有相当优越的低震动性和低磨损性,可使得巡洋舰的航速轻易突破23节的瓶颈,并且不会像使用往复式蒸汽机一样因高速下的剧烈磨损而使航速在服役很短时间内便出现降低的现象。这对于战斗力保持和日常维护而言无异于是有着巨大的好处。
事实上,清英之所以会默认提尔皮茨在1901年之前对小型巡洋舰近乎一刀切的预算砍断。其目的也就在于此。使用往复式蒸汽机的小型巡洋舰最多也就能跑个22节出头,就算是强行通过增加锅炉来将航速提升到23节以上,等用个一两年也会因为机械磨损而被打回原形。很明显,这种速度的小型巡洋舰在进入无畏舰时代之后将几乎完全失去效用:连吨位比它大将近10倍的战列舰,其航速都几乎能与之持平,那这些小型巡洋舰还混个毛啊?
不过这一问题,随着帕森斯蒸汽轮机在小型舰艇上的成功使用已经迎刃而解了。1902年,在提尔皮茨长年累月在国内的造势和鼓动下,德国国会通过了第二个海军扩充法案,其中便规定了公海舰队所需的小型巡洋舰数目。而清英也正乐于见到这一情况。并再度参与到了小型巡洋舰的设计中去;他决定将尽数革除历史上德国轻型舰艇所存在的弊病,重铸一支崭新的德国轻巡洋舰分队。
历史上。德国海军的轻巡洋舰在1913年前就是一个悲剧。英国在1909年开工的布雷斯托级上就装备了152毫米l50舰炮,而德国直到1912年所建造的雷根斯堡级,却仍旧装备的是105毫米火炮。虽然双方火炮的口径看起来相差不大,但前者的单发威力足足是后者的3倍以上,德国小型巡洋舰在火力上被英国人完爆。
而如果仅仅是这样倒也罢了,毕竟德国105毫米炮的射速是英国152毫米炮的接近3倍,在巡洋舰之间的近距离交战中,双方的投射量可以认为是大致相当。但令人无语的是,德国人竟然把他们的火炮沿船舷两侧、以甲板炮和炮廓的形式一字排开,这意味着他们的舷侧火力只有全部火炮的一半!而英国战舰却由于其战舰首尾的单装火炮能够指向两舷,在火炮利用率上更胜一筹,由此形成了对德国巡洋舰的火力优势。即便是小型巡洋舰的作战环境与主力舰迥然两异,在恶劣复杂的狗斗环境中也经常需要用到另一侧的火炮,但也不带是德国人这么玩的!从1898到1912年,他们建造的所有小型巡洋舰,都是在首尾的两侧并排装备一座单装105毫米甲板炮;这只要是敌人出现在舷侧,另一侧的单装炮就只能是干瞪眼。相比于威廉皇帝那份“铅铸的鸭子”中首尾各一座双联装甲板炮的优越理念,德国设计师的奇葩思路简直是令人无法直视!
德国人唯一的优势在于他们领先世界的小型水管锅炉。拜此所赐,当英国巡洋舰的航速还在25节的时候,德国巡洋舰已经以2627.5节的速度在海上兜风,直到英国使用全燃油锅炉之后才把航速给追了上来。这还是在德国螺旋桨因距离舰体过近而导致推进效率低下的情况下所取得的结果。这一位面的德国已经改进了螺旋桨布置,在动力上所拥有的优势将能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在干舷上,德国巡洋舰则非常神奇的比英国要高出许多,这与双方主力舰的干舷高度差恰好相反,因此德国小型巡洋舰的干舷是完全可以再度压缩的。
综合了这些历史因素之后,清英将他的设想对提尔皮茨做了一番详细的倾诉。而出于对这些理念的认可和对这只青年的信任,提尔皮茨并没有对他的要求条款做出修改。1904年末,一艘体态修长的战舰在伏尔铿造船厂正式竣工;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设备调试和人员磨合,这艘被命名为“不莱梅”的军舰终于在清英的期待中进入了他的眼球。
与单纯为护航而生的瞪羚级相比,不莱梅在各方面的性能都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吨位上,不莱梅的标准排水量从前辈的2200吨骤然提升到39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4800吨,大幅增加的排水量为其提供了性能飞跃的坚实后盾。整艘战舰采用舰艏抬高一层的低干舷船型,以求在尽可能保证航海性能的情况下降低结构重量,为其他领域提供理想的性能。
在火力上,不莱梅级装备了5门在德国主力舰上所普遍列装的单装150毫米l42主炮;该炮平均射速6发/分,发射45.3kg重的穿甲弹或高爆弹,出膛速度835m/s,足可与英国同类型火炮相匹敌。5门主炮1座在前,2座以背负式布置在舰尾,令2座则分列在两舷,这种火炮布局能同时保证对两侧作战和舷侧作战的需求。为了弥补单侧4门主炮可能造成的弹幕缺失,对高速运动的鱼雷艇打击效果欠佳的考虑,该舰还在两舷各装备了2门单装88毫米速射炮。3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则位于水下,它们是小型巡洋舰所必不可少的进攻和防御武器。
相似小说推荐
-
船帮老大 (一剑封喉) 创世VIP2015-09-25 历史传记风云际会,浩荡频乱,堂堂男儿抒壮志,死生纵有命,富贵岂在天?仁可道,义当先,扫羁绊,灭群患...
-
战国征途 (木林森) 17KVIP2015-08-13 历史穿越 特工高原在一次保护任务中,从飞机上穿越到战国末期的赵国。被赵国的名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