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奥匈未来的舰队司令、目前也几乎是海军中排行前三的豪斯的支持,奥匈海军的无畏之路总算是能够提前数年走入,而这段时间对于军舰技术飞速发展的20世纪初而言,无疑将是非常宝贵的舰队积累时间。珍之又慎地收下图纸的豪斯,出于感激以及在德国盟友心目中提升分量的目的,自告奋勇的提议带清英参观奥匈海军舰队,清英随即欣然应允。他也想看看,奥匈海军在自己的此前的影响下,究竟变成了怎样一支有别于历史的舰队?
1898年,为了加强奥匈海军实力,以便更有效地对付来自于法国和意大利的潜在威胁,清英便让提尔皮茨在双方海军进行友好互访的时候,秘密给了奥匈高层一套战列舰的设计总图。在他的记忆里,奥匈海军正是从1899年开始了一个大幅度的发展,在接下来的6年时间里建造了7艘主力舰,总吨位接近6.3万吨,一跃成为地中海传统列强意大利和法国都不容忽视的存在。
不过,历史上奥匈由于对自己的海军缺乏信心,造出的船都是一票装备240毫米奶油炮、航速与装甲巡洋舰相当的另类舰艇;这摆明了就是要干“敌强我弱转进如风,敌弱我强侵略如火”的猥琐勾当,从来没有想过要同对方进行一场堂堂正正的舰队决战。这对于战舰数量稀少的国家而言固然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奥匈毕竟是欧洲五大强国之一,经济工业实力都绝不算弱,他们造船的速度比他们自己预期的都还要迅速。等到奥匈造了一大票介于战列舰和装巡之间的“装甲舰”之后,海军大员们便尴尬的发现这支舰队的正面战斗力实在对不起它的花费;早知如此,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打造决战型的舰队,这些吨位如果折合成常规战列舰的话,已经足够拥有同意大利海军一战的实力了!
因此,清英此前给予奥匈海军的那份设计,便是一级标准的地中海型万吨前无畏。当初他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奥匈投石问路,并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这帮在传统陆权氛围中熏陶长大的奥匈海军高层对海洋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谨慎,不能指望他们一下子就能将理念转过弯来。像提尔皮茨那样直接雄心万丈的就投入到战列舰的发展中去的家伙,在整个欧洲也就出了他这么一个!在清英看来,即便是奥匈没有采用这份设计也不打紧,毕竟进入无畏舰时代之后,前无畏能发挥出的作用将大幅度减小;只要他能对奥匈的拉德茨和联合力量加以把关,那么一切就都还在他的掌控当中。
不过清英显然小看了奥匈海军的精英。在豪斯这位精瘦老者的介绍下,清英对奥匈海军的现役阵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令他惊喜的是,这支舰队已经完全脱离了历史上那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而是真正发展成为了一支以舰队决战为核心目的的现代化高素质海军!除了3艘旧式铁甲舰和5艘在1896年前就开工的240毫米炮装甲舰之外,奥匈在之后造的船都有了改天换地般的飞跃革新;全新的哈布斯堡级战列舰,便是奥匈海军从逃跑袭扰转为进攻决战的典型作品。
该级战舰标准排水量10300吨,满载排水量11600吨,12台水管锅炉为其提供了12000马力的输出功率,优越的水下舰型设计使其航速达到了18节。虽然该舰吨位较小,但其攻防却是毫不含糊:它装备4门双联装305毫米l40主炮和10门单装150毫米l40副炮,舷侧主防护区域拥有一整块厚度为250毫米的大面积克虏伯硬化装甲,正面战力比起那些英国同期建造的一票1.4万吨标准战列舰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1899到1904年间,奥匈每年都新开工了一条该型舰艇,目前在的里雅斯特军港的核心泊位中,便停靠着这整整6艘粗短壮硕、战力惊人的新锐战列舰。相比于历史同期奥匈建造的那7艘“装甲舰”,哈布斯堡级们在日后夺取制海权的正面决战中,无疑将发挥出远胜前者的作用。
第234章意大利攻略
在对奥匈舰队进行了一番近距离参观之后,清英那因奥匈陆军战力底下而郁怒不已的心情总算变得和缓了一些。
与那支庞大臃肿、宛若身患神经末梢麻痹症的陆军不同,奥匈海军虽然也是由各个民族组成的混合体,当地的克罗地亚人甚至占到了军中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但他们却全然没有出现陆军那种无可救药的悲剧。相对较小的规模,让被精挑细选的海军官兵们对哈布斯堡皇朝有着相当高的忠诚;而长年在同一条战舰上的磨合经历,也让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水兵有了正常交流的可能。奥匈海军那完善健全的人才培育体系,更是极大提升了官兵们的战斗素质,即便是相较英国这等传统的海上霸主也是毫不逊色!
素质精良的水兵,性能优越的战舰,奥匈海军在经过8年的建设之后,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中海巨头。凭借着6艘新锐的哈布斯堡级战列舰,奥匈海军的高端战力甚至超过了地中海传统海上强国意大利:后者目前的现役阵容中,可堪使用的只有2艘玛格丽特级、2艘海军上将迪?圣?波级二等战列舰和3艘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在装上了被帽的305毫米穿甲弹面前,玛格丽特级和加里波第级的152毫米装甲就像纸一样被炮炮穿的节奏!尽管意大利在1901和1903年度又开工了4艘艾琳娜级战列舰,然而由于意大利在列强中排名最末的薄弱工业基底、以及他们出了名的怠工德性,截止到目前的1906年。这些船都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施工才能最终交付军方使用。
眼见奥匈海军已经走上了舰队决战的王道正轨。地中海型无畏舰更将极大提升他们的战斗力。清英于是把目光投向了亚得里亚海对岸的另一个叫做意大利的盟国。
进入19世纪70年代以来,意大利在地中海权益及北非殖民地问题上,就和法国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争端和冲突。1881年,法国悍然强占了意大利经营许久、并早就将其视作己方殖民地的突尼斯,这引起意大利方面的强烈愤怒。在这种情况下,国力远逊与法国的意大利选择向法国的世仇德国求助;一年之后,三国便在维也纳签署了秘密的防御同盟条约。
不过,意大利和德奥之间的联盟却并不稳固。和因俄奥矛盾而破裂的三皇同盟相似的是。意大利和奥匈这两个名义上的盟友之间也有着上百年的恩仇。普奥战争之中,作为普鲁士盟友参战的意大利被奥地利军队一顿胖揍,阿尔卑斯山麓和丽利萨港外的海中埋葬了无数意大利官兵的尸骨;而维也纳继承神圣罗马帝国遗产所拥有的部分意大利北部领土,也让罗马为止耿耿于怀,直欲夺之而后快。
除此之外,意大利也认为他们加入同盟所做出的投入,并没有获得预想之内的产出。首当其冲的便是于18941896年间爆发的第一次埃塞俄比亚战争。在那场进攻埃塞俄比亚的军事行动中,德国和奥匈没有给予意大利以援助,害的意大利军队被一群非洲土著打得落花流水,停战赔款。丢尽了作为欧洲大国的颜面。平心而论,这根实际上本不关德国和奥匈什么事。整个欧洲又有谁能够想到,身为“文明列强”之一的意大利竟然会败给当地的非洲土著?尽管全民皆兵的埃塞俄比亚军队人数超过了10万人,较意大利1.7万远征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此前哪个欧洲列强不是用一支小分队就荡平了偌大一片殖民地的?即便是比利时和葡萄牙这种三流国家,别人在非洲也照样打下了一片让德国都为之眼红的殖民地盘!
而在巴尔干问题上,意大利的扩张脚步则被奥匈所竭力阻挡,这更加深了意大利对三国同盟的不满。随着法意关系的逐渐解冻、和英德关系的不断恶化(意大利高层有很强的亲英情绪,且他们每年所需的煤炭有60%都来自于英国进口),意大利便由同盟国逐渐向协约国方面靠拢,并在1902年和1908年相继同法俄两国单独达成了条约,被德国首相比洛怒斥为“不贞的荡妇”。到了最后,意大利则干脆在协约国所许下的重利诱惑下倒戈相向,对北面的昔日盟友奥匈亮出了刀锋。
虽然意大利军队战斗力“惊人”,经常刷新被俘人数比死伤人数多出10倍以上的世界纪录,以至于在后世流传着一句“3个师即可打败意大利,5个师便能占领意大利,而她的盟友却要花费40个师来保护意大利”的茶余笑柄;但不可否认的是,意大利这只砝码的站位立场,却足以在地中海区域内的博弈天平中对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翻开地中海地图便可发现,意大利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长筒靴般的条形半岛陆地深深刺入了地中海内部,以南部塔兰托港口为基地的意大利舰队可以轻易威胁到地中海内的任何一条航道。而在东面,意大利这只靴子的“脚后跟”扼住了奥特朗托海峡,几乎将整个奥匈舰队都锁在了亚得里亚海里面。由于意大利舰队本身实力不俗,其立场站位对于德奥而言便至关重要:如果意大利能坚定站在同盟国这一边,奥匈的舰队就能够通过最窄处只有67km的奥特朗托海峡进入地中海,并与意大利海军一道将协约国的地中海局势搅得天翻地覆;然而一旦意大利投靠协约国一方,那么奥匈海军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法意舰队面前将没有任何的作为,只能如历史上一样困守内海一隅,成为一支停泊在港口中等待生锈的“存在舰队”。完全掌控了地中海局势的协约国,甚至可以将部分精锐力量抽调到北海去协同大舰队的封锁,毕竟意大利想要封锁奥匈舰队进入地中海实在太容易了!
相似小说推荐
-
船帮老大 (一剑封喉) 创世VIP2015-09-25 历史传记风云际会,浩荡频乱,堂堂男儿抒壮志,死生纵有命,富贵岂在天?仁可道,义当先,扫羁绊,灭群患...
-
战国征途 (木林森) 17KVIP2015-08-13 历史穿越 特工高原在一次保护任务中,从飞机上穿越到战国末期的赵国。被赵国的名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