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清 (步枪打蚊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步枪打蚊子
- 入库:04.13
这次张大人既然来了,也不必着急回去。就请张大人在东北好好转转。到了这里,我相信张大人会看到,一个跟关内与众不同的世界。一个代表希望跟未来的地方。
至于我有何目的,我想张大人应该猜测的出。其实你应该看的出。东北军要想收复北方,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那些所谓的新军。其实不堪一战。
在别人眼里,张大人是清廷的忠臣。可在朝中一些王公眼里,张大人却也是一个权臣,一个有时不太听话的权臣。原因是什么,大人心里清楚,汉青同样清楚。
我只希望,张大人能静下心来,在东北这块大地上看看走走。我甚至会让人,带你去东北铁厂跟东北兵工厂看看。让张大人明白,东北军为何会这样强!”
这些话说出之后,张之洞略做思考般道:“看来我真的低估了你的野心!不过,你的邀请我接受,反正待在京师我也确实不太舒服,能出来走走挺好。”
谈妥这些事情,接下来的谈判就很简单明子。刘兴华下令,前线各军原地建防,同时警告前线各清军此战已停。若再敢兴兵,东北军必将全力反击。
看着东北军全线收缩,沿着长城一线罢兵休战。狼狈不堪的北洋新军,也显得长松了一口气。觉得这战若是再不停,只怕整个京师都要乱了。
只是看着训练出来的六镇新军,重武器损耗待尽。官兵伤亡人数,也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开战前七万多人的部队,如今剩下不到三万人折损过半。
当然袁世凯也清楚,战斗进展到后期的时候,新军中不少部队。对于东北军的突进,大多选择的投降。如今至少有二三万新军,都被东北军给俘虏了。
剩下将近一万部队,死的自不必说,伤的同样不少。对于这些伤兵员,停战之后都被东北军送到他们防御的前线。那些好的俘虏兵,东北军却啥也没说。
看着东北军将伤兵送回,袁世凯也清楚。这样的举动,让北洋新军中幸存的官兵,看出了东北军的仁义一面。将来再交手,只怕不会再有官兵舍命相抗。
可对袁世凯而言,要治好这些伤兵员,又将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若是不救,幸存下来的新军官兵,又会如何看待他这位统领呢?
至于那些幸运活下来的新军,刘兴华很快做出了决定。愿意加入东北军的,一律进行三个月新兵训练,编入东北军旗下各部队中。
不愿意加入东北军的,做三个月劳役,发三块大洋离开。这样的条件下,让当了几天俘虏的北洋新军中,很多人都选择了第一条加入东北军。
选择做三个月劳役的北洋新军官兵,听到能活命也长松一口气。在东北军的地盘上,做了三个月苦力之后。每人离开时,东北军真的发放三个大洋让他们离开。
有这三个月的时间,让不少参加劳役的北洋新军,看出了东北军的与众不同。先前还担心加入东北军,会得不到善终的官兵,也渐渐扭转了想法。
结果最终离开东北的北洋新军俘虏少之又少,得知这个情况的袁世凯,自然又是差点气的吐血。可他非常清楚,刘兴华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招数,足以瓦解北洋新军的士气。
三个月时间,足以让东北军消化这一战的胜利果实。原本停止的移民潮,很快又在各省各道发展起来。而移民们都觉得,进入东北的路程更短了。
尤其是东北军控制了热河区域,山西跟陕西的百姓进入东北,距离无疑更近了。而这些移民抵达之后,大多都能找到新工作,那就是替东北军修建铁路。
面对这种情况,朝廷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同样在东北,待了三个多月的张之洞,成为清廷第一个进入漠北的大臣。他也真正看到,刘兴华所说的国家希望。
离开东北之前,张之洞跟刘兴华进行了长达半天的密谈。至于谈了什么,只有两人知道。而回归朝廷的张之洞,自然又受到了不小的封赏。
意识到这些老臣对朝廷的重要,慈禧也清楚要重用这些老臣。可她根本不知道,这样的颜面挽回,对于清廷而言并没什么希望。
甚至于北洋新军大败之后,朝廷对于北洋新军的军饷,也不象以前那样有求必应。连带着袁世凯这位北洋大臣,因为这次战败,同样受到诸多非议之声。
若非慈禧看在他,尚且忠心的份上,让他继续担任北洋大臣。只怕这支北洋新军,还能否保存都是个问题。在清廷看来,打不赢东北军的新军,练了也没用。
在此次战事结束之后,有细心之人就发现,东北军进入东南的触角加深。除了他们的商铺,比以前更的越为顺利之时,官府对其的约束监控,也没以前那样严格。
借助这种便利,东北军情报部门的布点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而很多人知道,看似平静的潮水下面,只怕正在蕴酿着一场大风暴。
甚至在大清的洋人也感觉到,东北军的兵威更甚从前。虽然此刻的东北军,还在东北埋头建设。可他们都发现,东北舰队的舰艇,开始将触角慢慢延伸出来。
已经有能力,封锁整个渤海入海口的东北舰队,让不少将舰队设在天冿港的洋人舰队,也开始慢慢选择退出。就算依然停泊于天冿的外国舰队,也不敢象以前那样嚣张。
对于东北军北海舰队,开始在渤海进行常态式的巡航,大舰队不时还会游弋在黄海中,岛国无疑是最为震惊的。不明白,东北军的海军建设为何会如此之快。
那怕岛国人清楚,东北军的北海舰队,驾驭的舰艇都是前次海战被打残的舰艇所修复的。可这种能力,同样意识着东北军,有能力自主生产大型舰艇了。
也曾有岛国的海军军舰,试着跟东北军的北海舰队进行接触。可事实上,这支北海舰队面对他们的抵进侦察,同样施与颜色警告,高速鱼雷艇的航速让岛国海军震惊。
尽管这些吨位只有百吨排水量左右的鱼雷艇,很多岛国海军都看不上。可接近四十节的高速行驶,令岛国的军舰都避之不及。明白让这样的鱼雷艇咬上,将是致命的威胁!(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二章广州再起义
相比东北进入高速发展期,与之相邻的沙俄,却开始爆发一场接一场的工人起义。虽然这些起义的规模不大,却令沙俄很多工厂陷入停摆状态。
对于尼古拉二世忙着镇压工人起义,刘兴华也清楚。这些起义虽然不是因为沙俄跟岛国的战争而起,却也是因为沙俄对东北的入侵失败而导致。
在沙俄统治东北的几年时间里,沙俄从东北掠夺到的资源并不多。甚至到了后期,相比他们对东北的投入,掠夺到的财富同样少的可怜。
先是刘兴华的安民军崛起,后是岛国方面的不甘示弱。那怕在与岛国的战争中,沙俄还是占据了上风。可事实上,他们最终还是失去了东北的统治权。
伴随东北的局势稳定,不少在沙俄寻找不到工作的沙俄工人,也借助铁路来到东北寻找工作机会。对于这些沙俄人的到来,刘兴华同样给予了妥善安置。
陆续多各国购买的机械设备,也开始在东北各省被建立起来。这些熟练的沙俄技工,在这里都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并最终选择加入东北户籍,成为新东北人。
那样具备专业素质的工程师,也渐渐被吸收进东北的科研院,为东北军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路跟创意。这样一来,东北军无疑成了这场动乱的最大受益者。
尽管沙俄方面,对这种情况有所警惕。可面对大批工人失业,找不到工作最终又会加入起义队伍中,往东北方面避难。某些意义上也减轻了沙俄的负担。
加上沙俄目前通过铁路,不断进口从东北运来的粮食跟物资。让沙俄方面同样受益非浅。他们也不敢,把这种大好的合作局面给浪费掉。
如果说。在撤出东北的时候,沙俄还想过有朝一日重新夺回东北的统治权。那么随着东北政权的稳固,兵力越发的雄厚起来,沙俄已经明白他们失去了再次进攻的机会。
在接收这些从沙俄逃难来的工人之余,刘兴华也陆续特赦一些被俘虏的沙俄士兵。只要他们愿意的话,他们都能成为新东北人,获得将家人接到东北来居住的权利。
这样的机会,对于这些大多贫民出身的士兵而言,无疑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做了两三年俘虏。他们会的东西不多,但对于修路建房都可谓精通。
只要他们愿意的话,便能加入东北军各地成立的建筑队,在那里找到一份技工的工作。凭借这份工作的薪水,他们也能养活一家人,自然非常珍惜留在东北的机会。
对于刘兴华实行的多项移民政策,东北军中还是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最重要的,还是不少人担心,这些沙俄人会对东北的统治形成威胁。
可在刘兴华看来。要想最大化提升东北的发展速度跟工业底蕴,吸收这些沙俄避难的工人,无疑是最快捷的方式。况且,他不认为接收这些工人。就会让东北出现什么变局。
根据目前东北开设的工厂数量,这些从沙俄过来的技工,在这些工厂的比例都不多。可一个沙俄技工的存在。至少能培养十个左右的东北技工。
相似小说推荐
-
锦衣当权 (长风) 起点VIP2015-08-22 两宋元明卧底十年,铁血军人孟岩重新活了过来,成为一名锦衣卫。 一把绣春刀,一身霹雳胆,男儿...
-
国家意志 (野狼獾) 铁血VIP2015-08-01印巴之间的冲突在未来不远的某个时刻再一次爆发。战术空军成为了双方打击力量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