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鉴、张溥、吴伟业等人还没有进入官场,已经被动地卷入高层权力斗争。
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现在最看重的就是复社的新领袖之一杨廷鉴,这小子不光文武全才,手中更是握有一支虎贲军,从虎贲军的战绩来看,这是一支大明朝最精锐的军队。
这对于周延儒和温体仁来说,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政治筹码。那是无论如何也要把杨廷鉴收入门下,何况杨廷鉴还深得圣心。
可是周延儒毕竟是首铺,温体仁最后还是没有争过周延儒。崇祯皇帝让周延儒为辛未科会试的主考官,温体仁为副主考官。
接着两人就搬进了贡院居住,两人的斗争又从朝堂转移到科场,最后两人为了会试第一名,差点又在贡院里面干起来,这且是后话。
……
现在通州城外的大校场已经被修茸一新,成排的青砖营房矗立在大校场的周围。不远处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铁器作坊,这里原来是炒钢的地方,现在已经不需要炒钢了。更改为了冷兵器作坊,比如长戟和盾牌都在这这里打造。
杨廷鉴在温习好功课后,就搬到了通州大营,安心训练新招募的虎贲军军校里面的军官。卢剑星他们这一次为杨廷鉴招募了战兵两万人。铺兵六千多人,辎重兵六千多人,这两个喜爱子比杨廷鉴还心黑,这一口气就招募了三万二千人,加上前期的兵力,这虎贲军已经是四万人了。
这辅兵和辎重兵的作用可多了,修筑营寨运送粮草那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如果战兵有损耗。他们就是补充兵员。这铺兵和辎重兵差不多成了虎贲军的特色部队。
大明其他军镇也有铺兵和辎重兵,但是那些铺兵和辎重兵就是纯粹的民夫了。而杨廷鉴手下的铺兵和辎重兵那就是精锐的士兵,对于他们的训练一样不少,只是他们的军饷要少于战兵而已。
虎贲军现在的编制也和大明其他的军镇不同,这还不是因为形势所迫,如果杨廷鉴有总兵官的头衔,那么他就无法给手下安排副将,参将这样的职务。他只是一个锦衣卫镇抚的官职,却独领一军,当然这支军队也是杨廷鉴自己掏腰包养的,这叫为国养军。
既然杨廷鉴只是一个镇抚,就不可能给手下什么像样的官身,没有办法的杨廷鉴只好把后世哪种师、旅、团这样的编制来搞来。
整个虎贲军编为三个师,其中两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步兵师师长分别的卢剑星和沈炼,同时卢剑星还兼任着副军长的职位,骑兵师师长为勒一川。
每一个师总共一万二千人,其中战兵八千人,辅兵两千人,辎重兵两千人,军直属旅四千人。
整个虎贲军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四万人,别的军镇都是想方设法吃空饷,而杨廷鉴是想方设法地往自己的军队里面塞人。
好在杨廷鉴从八大汉奸那里捞了一百五十多万两黄金两百多万两白银,不然根本支撑不下。养这四万士兵,军饷加上伙食费,每月就要二十万两银子。
杨廷鉴的那一千万两银子,如果不用来好好经营,那是支撑不了几年的,好在杨廷鉴已经从崇祯手中买下龙江宝船厂,杨廷鉴在后世订购的纺织作坊一年后,也应该可以建立起来,这就是今后杨廷鉴主要的经济来源。当然更发财的生意就是无本生意,等有战船了,杨廷鉴是喜欢去干无本生意的,当然是对那些列强。
只要有船了,就算不抢劫,装上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出海,那也有无数白花花的银子入账,杨廷鉴现在养的这几万军队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崇祯以为他这次可是赚大了,他只是给了杨廷鉴一个军镇的番号,就让杨廷鉴帮他建立起了一个几万人的精锐军队,同时杨廷鉴的父母还要到京师做人质,可朕是崇祯那样认为的吗?只能让事实来说话。
崇祯的智商绝对不少,崇祯的治国才能却不怎么地,但是崇祯的政治手腕却是足够的。
……
三月二日是会试入场的日子,杨廷鉴直到到三月一日傍晚才回到“龙门客栈”,结果晚上又在金镶玉身上折腾了半宿,等杨廷鉴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日上三竿了。
“相公,你醒了啊!……梅兰竹菊,快把洗脸水和早餐端上来。”
金镶玉一直守在杨廷鉴的床边,她见杨廷鉴一醒来,就一边吩咐自己的四个贴身侍女准备,而她则亲自伺候杨廷鉴穿衣。
“娘子,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相公,现在快到午时了。”
“啊!!”杨廷鉴有一听,如弹簧一样从床上跳起来,伸手抓过金镶玉手中拿着的衣服,就自己穿戴起来:
“娘子怎么也不早点叫醒为夫,今天可是会试入场的日子,那是耽误不得的。”
“相公不用急,妾身已经派人去站好了位置,也把贡院的门子打点好了,相公应考的文房四宝也都准备妥当,相公吃完饭直接去贡院就是,保管误不了相公的大事。”
“哦!”杨廷鉴想想也是,别的人去参加会试,都是早早地起床,然后去贡院门口排队,这一站就是几个时辰,身体差了的都会站昏厥过去。
现在经过金镶玉这一安排,那就方便多了,再说参加会试的九千多人,一个一个搜检,到下午五六点的时候就可以完成,贡院关门是在亥时初刻(下午六点),所以杨廷鉴根本不用去挤。
“谢谢娘子想得周到。”
……
第149章赴考
杨廷鉴慢慢腾腾地吃完饭,穿着一身士子长衫,然后由乘着四轮马车直奔贡院,等杨廷鉴到达贡院外的广场时,广场内还起码有三千多人没有入场。
这搜检很慢,都是一个一人地搜检,只要被发现夹带,就立即枷号示众,同时要被革除功名,所以那些参考的举子,没有绝对过硬的关系,是绝对不敢搞夹带这种低级的作弊方式,因为代价太大了,一旦被抓住,前途尽毁不说,那名誉也扫地了,这辈子也别想在士林立足。
哪种一到科举考试就抓到几个士子夹带的情况是很少出现的,比如这次会试,搜检如此严格,都没有发现一个士子夹带,夹带这种作弊方式,实在太低端了。
有关系的人作弊,都是出大量的银子买通考官,然后在文章之中约定关节,然后由考官来录取。
比如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会试,状元出身的翁同龢出任主考,参加会试的有他特欣赏的江苏小老乡张謇(近代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考运一直不好,虽然乡试得了解元,但会试考了两次,竟都没中。第三次会试前,张謇与好友刘可毅一起去拜访翁老师。翁老师见面寒暄后,反复叮嘱张謇说:“今日时势,宜统筹全局。”憨直的张謇以为翁老师爱主持《今日国际》,没想到他是在抖“关节”,一旁不动声色的刘可毅却默记在心。
第一场考试,小刘在八股“开篇破题”时。一下先将“统筹全局”四字嵌入,翁老师一看卷子,以为必是张謇的。二话不说,直接批:“为国家得人庆。”并将此定为本场第一。等到拆封才发现是刘可毅的,翁同龢十分沮丧,后打听到小刘也算江南名士,才自我安慰:“差强人意。”
第二场考试,翁老师发现一份卷子中有“策马三韩,雪花如掌”的句子。认定此卷必是张謇的,因为张謇曾随清军去过朝鲜,赶忙录取。待拆封一看。还是刘可毅的。小刘就这样中了进士,张謇再次落榜。真是“不怪小张不努力,全怪小刘太聪明”!不过张謇还是好样的,两年后回炉。竟得了个状元!
列位看官也许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古代作弊很少有伸脖子偷看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古代除了童生试考秀才、考明经才多出一些死记硬背的题目外,高级的进士考试都考文采策论。众所周知,考作文是没法偷看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大学生”的汉语底子好的缘故。
杨廷鉴不屑于去作弊,因为融合的这具身体那是有真才实学的,那诗词歌赋都是顺手拈来,八股文更是不在话下。此时在杨廷鉴通过一个多月的温习,已经把这具身体的所有知识融会贯通了。
“冰如……冰如……”
把头伸出车窗的杨廷鉴看见了张溥和吴伟业两个人。这两人都是神情萎靡,看样子他们已经在广场上站了很久,这次参加会试的人很多,据说有七八千人。
“溥兄,伟业兄,快到车上来坐坐……”
就在这时候,刁不二从人群之中挤了出来:
“少爷,少爷你可是来了,小的门已经在前面把位置站好了,只要老爷去了,就可以立即入场。”
这刁不二的腰间还是和以往一样,别着一把大号的剔骨刀,这小子的“剔骨刀法”极为了得,刁不二也是金镶玉最为信任的手下之一。
“小刁,你让他们继续等着,少爷我现在和朋友唠唠嗑儿。”
“好呢!”
刁不二说完又挤如人群之中消失不见了,这小子像一条泥鳅一样,也许是读书人看见他腰间的大号剔骨刀,忍不住敬而远之吧!
张溥和吴伟业两人连忙让自己书童看住自己的考箱,然后也慢慢挤出人群,杨廷鉴连忙从四轮马车上下来,把自己的这两个兄弟请进四轮马车。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问鼎天下 (林半峰) 创世VIP2015-06-25完结重生汉末,逆天改命。在乱世中生存,只有强大,更强大,比所有敌人都强大!“碰到比你强大...
-
我的东北军 (飞星骑士) 铁血VIP 军事科幻这部小说讲的还是一个穿越回到过去的老故事:一个普通当代大学生的意识穿越时空阴差阳错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