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陷入沉思之中,李臻的话给了她新的启示,她很了解韦氏,那是一个极为阴毒狡猾的女人,李臻说得对,她不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你的意思是说,她有意为之?”
李臻点了点头,“属下觉得她是在试探,她一定得到什么风声了。”
上官婉儿也觉得李臻解释合理,一定是李显或者韦氏得到了风声,开始蠢蠢欲动了。
这时,李臻又不解地问道:“舍人为何关心庐陵王的事情?”
“不是我关心庐陵王,而是圣上前些天两次提到了他,所以我有了兴趣,想知道他最近在做什么?”
“圣上想立庐陵王为太子吗?”
“这个不知道,圣上同样也在问相王之事。”
上官婉儿不在提庐陵王,转移了话题,笑道:“最近你的事情很多啊!要参加科举,这个月还有马球大赛,对了,你还要扩增百名内卫武士,你有想法吗?”
“属下想从武举士子中选拔!”
上官婉儿赞许地点了点头,“这个想法很有新意,倒可以试一试。”
李臻又问道:“难道圣上从未想过,把内卫合二为一吗?”
上官婉儿明白李臻的意思,她负手走到窗前,注视着窗外,良久,她缓缓道:“自从太平公主调用内卫去围攻明秀山庄,圣上就给我说过,太平公主公私不分,不适合掌内卫之权,圣上已经有这个心了,但要怎么做,还是得靠我们自己。”
上官婉儿回头注视着李臻,“如果你想再升一级为内卫统领,那你就得拿出本事来,让圣上觉得此职务非你莫属,否则去掉一个内卫副统领,又来一个新的内卫统领,还不如保持现状。”
李臻沉思片刻,点点头道:“卑职明白了。”
……
相对于声势浩大的春闱科举,武举的规模要小得多,也低调得多,科举动辄十几万人参加,而武举却只有三千余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唐王朝扬文抑武,恰巧相反,大唐王朝继承了汉朝的尚武精神,男子练武成风,无论走卒小贩大都腰佩长剑。
武举规模偏小,一方面是武举刚刚举办,远不像科举那样成熟、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本身名额就有限制,每州只有少量名额,比如偌大的沙州也只有三个名额,没有名额,来京城参加武举的士子当然不会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上武举并不意味着可以入仕当官,很大程度上,考上武举后一般都会加入军队,戍边作战,这便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所以来京城参加武举的士子有三多,军队体系的人偏多,边疆士子偏多,以及借武举镀金的侍卫偏多。
毫不讳言,李臻现在参加武举也是为了镀金,这和他去年的心境完全不一样了,去年他拼命要争取一个名额,是为了得到出人头地的机会,而现在,他已经出任内卫副统领,相当于郎将级别,就算现在考中武举,对他目前的仕途也没有什么影响。
所以武举在李臻心中已经淡了很多,不过对狄燕而言,武举却是能帮助李臻走出侍卫系统的一次机会,她一直不赞成李臻入宫为侍卫,虽然内卫实际上已经不是侍卫,但在狄燕看来,两者差不多。
“老李,你不是有王孝杰的推荐信吗?你有没有拿给兵部?”
狄燕今天穿了男装,变身成一个俊俏的少年郎,她因为心中有所不满,对李臻的称呼也改为了‘老李’。
称呼是她心情的晴雨表,李臻也已经摸透了这一点,所以在狄燕提出陪他去参加武举时,他不敢拒绝,唯恐这位大小姐的脾气发作起来,使他难以收场。
“这个——”李臻含糊其辞地回答道:“信当然已经给了,不过有没有效果我就不知道了。”
“你真的给了?”狄燕怀疑地望着他。
“当然给了,我留着做什么?”
“那兵部是什么意思,有没有考虑把你调到王孝杰哪里?”
李臻再也忍不住,仰头大笑起来,狄燕明白他在笑什么,气得俏脸微红,狠狠在他后背擂了两拳,“你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我是希望你离开内卫,你还嘲笑我,你自己去吧!我不陪你了。”
狄燕气鼓鼓调转马头就走,李臻连忙抓住她坐骑的缰绳,歉然道:“我明白你的好意,但我现在身不由己,如果我不想在内卫干,那就会被调入千牛卫,上次扳倒薛怀义,圣上就想升我为千牛卫中郎将,上官舍人帮我换成了升爵一级。”
“哦——你现在是县子爵了?”
狄燕心中的怒气稍稍平息一点,瞥了他一眼,又问道:“是实封还是虚封?”
李臻不解地问道:“什么实封虚封,我不知道啊!”
“笨蛋!实封就是有实际的食邑,子爵是正五品,食邑五百户,也就是五百户人家的税钱都给你,当然不是真给户税,而是折算成俸禄,你每月有没有得到这笔钱?”
李臻挠挠头,“好像没有!”
“那就是虚封了!”狄燕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一个虚爵而已,看你美的,大唐不知有多少虚爵,你还把它当成宝,我若是你,宁可去当中郎将,至少永业田也多了不少,喂!你分到永业田了吗?”
李臻眨眨眼睛,这个问题他好像从没有意识到,半响他才期期艾艾问道:“我也有永业田?”
“我的老天!”
狄燕拍了拍额头,不可置信地看着他,“没见过你这样当官的,你不要告诉我,你连月俸禄米都没有吧!”
“月俸到是有,每月十二贯,加上内卫津贴,外勤补贴等等,大概一个月有五十贯,禄米要年底才有,不过我确实没有听说要分我永业田。”
狄燕长长叹了口气,很无奈地看着他,“这是在欺负你呢!你是五品郎将,虽然只是卫官,不能和职事官相比,但你至少应该有五顷永业田,另外还有五顷职分田,加起来就是一千亩地。
永业田可传给子孙,职分田退仕后上缴,永业田必须给,职分田就算一时给不了,也必须每年按每亩两斗折算成禄米补偿你,也只有你这种暴发户不当回事,要是别的官员没有给永业田,早就气得跳脚了。”
李臻听说自己居然有一千亩土地,他也有点心动了,就算职分田没有,但五百亩永业田该有啊!
第0192章谁为状元
武举考试是在右卫大训练场内举行,也就是李臻从麟趾寺地道出来后看到的那块平整的马球场,由兵部主持。
事实上,武举考试从七天前就开始了,先进行了一些基础的考试,主要是步射、举重和套路枪法,三项合格者则在二月初五这天参加正式的武举骑射考试。
武举考试,骑射才是核心,三千多名参加武举的士子基本上都通过了预考,但想通过要求严格的骑射考试,那就需要高超的骑射水平,按照十五人录取一人的比例,这次武举最终只有两百人被录取,竞争同样十分激烈。
天刚亮,数千名参加武举的士子早已聚集在右卫训练场外,连同随从及马夫,足有五六千人之多,参加考试者都穿着同样的皮甲,并配有腰牌,有很多都是从各军推荐来的军官,三十余岁者居多,其中不乏郎将、中郎将等中级军官。
训练场外挤满了考生和战马,各种议论声、吵嚷声响成一片,李臻和狄燕站在边上,李臻已经换上了皮甲,狄燕正帮他系后面的带子。
“你发现没有,好多都是从军队过来,年纪还不小,军职看起来也不低。”狄燕在一旁低声对李臻道。
李臻的目光向不远外一群军官望去,约二十余人,不知哪里的军官,个个长得孔武有力,面目粗犷,年纪也不小,至少三十出头,看得出他们都是军队高官,聚在一起正议论着什么。
“他们都是各地的地方军,参加武举是想捞个功名,为下一步的升职打下基础。”
李臻并不鄙视这些军官,因为他自己也是一样,明明当上了内卫副统领,还跑来凑热闹,挤占名额,估计别人也同样会抱怨他。
这时,张黎从人群中走了过来,他身后还跟着一人,“统领,你看我把谁带来了?”
李臻早就看见张黎身后之人,正是敦煌李氏族人李盘,当初在敦煌时李盘曾跟随李津来他家里,就是想让他退出武举乡试,后来李盘也得到一个名额,能进京参加武举。
李盘脸有点红,一直红到耳朵根,他硬着头皮上前施礼道:“参见李统领!”
李臻虽然不想记争夺名额的宿怨,但他怎么也和李盘亲热不起来,主要是因为李盘的父亲李泽想谋他在莫高窟的石壁,引发了他和家族的对抗,李臻至今没有忘记。
不过李臻现在是有身份的人,不再是受气的平头小民,既然已经入仕为官,心胸也开阔了不少,至少表面上显得大度了一点。
李臻满脸笑容回一礼道:“原来是盘兄,好久不见,不知盘兄是何时来都城?”
李臻和李盘是族人,彼此有血缘关系,如果李臻叫他二哥,说明他还认这个族兄,可叫他盘兄,他们就从亲戚变成了朋友,一个小小称呼就表面了他的态度。
李盘心中黯然,他和张黎私交不错,他听说张黎进了内卫,他也想通过李臻的关系进入内卫,不料李臻还没有忘记他父亲做的事情,进内卫恐怕无望了,令他心中十分沮丧。
相似小说推荐
-
我的明朝生涯 (千斤顶) 起点VIP2015-07-08 两宋元明 已经穿越到了明末的岳阳无意中打开了一扇大门,发现自己竟然又回到了那熟悉的...
-
重炮狙击 (听竹夜语) 创世VIP2015-08-25 抗战烽火平板可变重炮, V信更强于电台。林成语正想为抗战添砖加瓦,却发现事情远非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