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的明朝生涯 (千斤顶)



“呜呜呜……呜呜呜……”

正当海兰珠正要说话的时候,一阵号角声在不远处响起,一队白盔白甲的骑兵出现在众人的眼前,朝着众人跑了过来,为首的几个人正是大玉儿、多尔衮和多铎等人。

“哈哈哈……岳兄弟,我没有来晚吧?听说你今天要走,我们特地来为你送行啊!”很快,多尔衮的声音就传了过来,不一会他们便来到了岳阳的跟前。

岳阳淡淡一笑,转身对多尔衮说道:“有劳贝勒和娘娘相送,岳某实不敢当。不过岳某相信将来我们还会再见面的,而且这个日子不会太远。”

“是啊,我也相信我们很快就会见面的。”多尔衮的眼中闪动着一股莫名的精芒,意味深长的说道:“我也期待着和岳兄的再次相见。”

就在多尔衮和岳阳说着那些没营养的话时,海兰珠和大玉儿两姐妹也靠在了一起亲热的说起了私房话,仿佛昨天夜里的那一点小芥蒂从来不存在一般。

大玉儿笑语盈盈的在海兰珠的耳边轻声道:“姐姐,妹子昨晚说的话绝对是为了你和姐夫好,希望姐姐能再考虑一下。”

海兰珠轻轻一笑道:“布木布泰,我还是那句话,男人的事还是让他们自己解决,我们做女人的只要做好自己份内的就好,你又何必操那份心呢?”

“可惜啊!”大玉儿有些失望的轻轻摇了摇头,事已至此她终于死心了,看来自己想要通过姐姐得到那样东西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她轻叹道:“既然姐姐都这么说了,那这件事妹子就再也不提了,只是日后我这个妹妹和大汗若有什么对不住姐姐的地方,还望姐姐多多包涵。”

海兰珠美丽的大眼里也闪过了一丝异彩,也同时笑道:“这句话也是姐姐想说的,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布木布泰,你要多铎保重才是!”

“姐姐……你也要保重!”

这对已经十年没见面的姐妹突然同时涌起一股怪异的感觉,她们感觉到今日一别后,若是下次再见面时或许双方的身份都会有一个大大的改变……

告别了寨桑,告别了多尔衮和大玉儿,岳阳等人带着寨桑送的牛羊和战马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一路上岳阳天天和海兰珠耳鬓厮磨,两人的感情也在迅速发酵升温,等到四月中旬的时候,经过了大半个月的赶路,岳阳终于回到了应州城。

当岳阳回到家时,除了老太太之外全家人都迎了出来,尤其是府中的下人,所有人都想一睹这位未来主母的风采。而海兰珠也是落落大方,无论是对岳阳的小妹岳颖还是岳阳的那对宝贝姐妹花玲珑姐妹都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一副大家风范跃然而出,看得下人们都是敬佩不已,看来他们这位主母虽然出身蒙古,但其表现出来的风范和气度比起那些大家闺秀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最后,岳阳又带着海兰珠去后院见过了老太太,老太他看到海兰珠后也是非常的喜欢,拉着海兰珠的手久久不放,并且当即便让人定下了成亲的日子,就在十天后举行,消息传出后岳府里也是一片欢声雷动。

岳阳要成亲了,按照这个时代人们的观念来看,这也标志着岳阳要正式成为一名大人了。

“老爷好……”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

独自走在院内的岳阳听到下人一个个都称呼自己为老爷,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纳闷。自己才二十一二岁呢,怎么就成老爷了呢,这个年纪要是换在现代大学都还没毕业呢,他们也不怕把自己叫老了。

岳阳走了一会,突然想到自己回来后还没单独玲珑姐妹姐妹聊过呢,要是不安抚她们一下说不定她们会多心的。想到这里,岳阳便转身朝玲珑姐妹的小院子走去,但还没等他走几步路,一名下人便匆匆跑了过来对他说道:“老爷,外头来了几名差役,说是奉了知府大人之命前来请老爷过府议事……”(未完待续。。)

第九十四章做好事不留名

“请我?”

岳阳很是惊讶。

“今天早上我不是和郑知府见过面了吗?怎么才隔了一会就又要请我过去,莫非出什么事情了?”

想到这里,岳阳不敢怠慢,赶紧带上十多名侍卫匆匆赶到了知府衙门,只是等他来到书房见到郑发奎后,才发现事情可能比他想象的还要麻烦,因为岳阳在这里除了看到郑发奎之外,还看到了许鼎臣的师爷唐学颖。

看到岳阳的到来,唐学颖率先站了起来笑着朝他拱手道:“岳大人,没想到数月前见面你我还都是秀才,可今日一见唐某却要称呼你为大人了,这可真是世事难料啊。”

面对这位巡抚大人心腹的调侃,岳阳不敢托大,苦笑着拱手道:“唐师爷你就别笑话我了。若是可能岳某人还真想和你换换,以前是不知道,现在我才明白,这操守官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哈哈哈……”唐学颖忍不住笑了起来,指着岳阳大笑道:“岳大人啊,你当着郑知府的面这么糟践操守官,你就不怕他给你小鞋穿么?”

岳阳看了看郑发奎,发现这位应州府的父母官此刻只是端着茶杯喝茶,仿佛并不理会他和唐学颖的对话,岳阳这才点头道:“呃……那感情好,最好能把岳某削职为民,那我就可以回家种地了!”

“你们啊……”郑发奎放下茶杯,无奈的指了指岳阳和唐学颖笑骂道:“从你们嘴里就没有吐出一句真话!”

“呵呵……”岳阳和唐学颖同时笑了出来,一时间书房内的气氛显得格外和谐。

过了一会,岳阳停止了笑声,抬起了头看了看唐学颖说道:“唐师爷,咱们还是言归正传吧,你此次来应州该不会只是来喝本官十日后的喜酒的吧?只是本官实在是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事情值得你这位巡抚大人跟前的红人亲自跑一趟。”

看到岳阳直接挑明话题,唐学颖也不再兜圈子了。他沉吟了一下这才望向郑发奎,轻声说道:“郑大人,还是由你来说吧。”

“这……好吧!”郑发奎犹豫了一下,这才望着岳阳说道:“岳操守,有些事本官本不该说,但如今皇上既然下了旨意,咱们做臣子的自然应该遵循,所以本官还是要跟你说一下。”

“大人有话但讲无妨!”看到郑发奎犹豫不决的样子,岳阳有些不耐烦了,这个家伙越来越不爽快了。

看到岳阳眼中不耐烦之色。郑发奎暗叹一声对岳阳说道:“岳操守,朝廷刚颁下了旨意,要各地清点所贩售盐引,并补报缴税,所以……”

随着郑发奎的话,岳阳这才明白过来,感情是要自己缴税了,这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前面已经说过,有明一朝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他的税收制度。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估计是由于童年阴影太深的关系。对于商人特别的仇视,他不但给“士农工商”这四个阶层重新下了定义,而且还对排在末尾的商人制定了重重的限制。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下令:“令农衣绸、纱、绡、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这个命令其实是很有趣的,朱元璋有意要提高农民的地位,下令农民可以穿丝绸、纱衣等名贵布料绸缎。而商人只能穿布和绢做的衣服。朱元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道命令却又是非常可笑和矛盾的。

有钱的商人没资格穿绫罗绸缎,有资格穿绫罗绸缎的农民却没钱买。不得不说这位大明统治者的想法非常的奇葩。更奇葩的是朱元璋定下的税率低得实在太离谱,竟然达到了三十比一,这个税率要是放到现代足以让所有的商人笑到做梦都会醒。因此,明代的税收其实绝大部分都靠着盐铁专卖来维持,但到了明朝后期,随着人口越来越多,盐税却越来越少,用入不敷出来形容已经不足以形容朝廷财政的窘境。

崇祯六年四月,崇祯皇帝让统计了一下各地欠下的盐税,发现各省积亏盐课银竟然高达三百二十万余两,忍无可忍的崇祯皇帝终于下了一道旨意,命各地必须如数上缴盐税,否则便指名参处。

这道旨意一出,各地的大佬们都慌了神。盐税亏空这个话题历来都是各地方的禁忌,里面牵扯的利益实在是太多,这潭水也实在太浑浊,一个不好便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身为山西巡抚的许鼎臣在接到了崇祯下达的旨意后也感到脑袋开始变大,山西虽然不是什么盐税大省,但是一省的盐税一年也要近二十万两,今年要补交的盐税还有十六万两,这笔银子可是让许鼎臣操碎了心。

无奈之下许鼎臣只好找来了唐学颖商量对策,两人商量了好几天最后只能是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找各地的盐商,让他们掏银子。言语中还颇多威胁,这事是你们惹出来的,屁股也得你们来擦,否则我不好过你们也别想好过。

事情到了这一步,众盐商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不过也有人说了,最近山西的盐业生意几乎被那个叫岳阳的家伙抢走了一大半,要出银子也可以,那家伙得出大头,否则哥几个也不出了。

得……事情到了这一步还有啥话好讲呢,于是许鼎臣直接就派了唐学颖来做岳阳的思想工作。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