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边衙的兵则属于义务兵,每个大隋的成年男丁都有义务服兵役,每个健康的成年男丁需到边镇边军中服役三年。三年后,未提升为军官者,退役回乡。边军的士兵有服役津贴,但没有薪俸。不过若有表现出众者,会提拔入北衙禁军,或役满回乡后有机会优秀选为府兵。
王保向易风禀报道,“枢密院按殿下的计划,打算自各军中精选二十万补入北衙五卫十军,然后剩下的全部都编入南衙十二卫。不过南衙十二卫只有四十八万的编制,如今除了京畿这几十万兵马,各地还有大约三十万的在编府兵。因此,最后我们可能会解散掉大约三十万老弱,让他们解甲归田。”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易风对枢密院的计划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兵多不代表就军强,兵多反而最直观的体现是国家负担的巨大压力。易风要把军队编入三衙,弄出了三种兵制,募兵制、府兵制、义务兵制,除了分权外,最大的考虑也是出于财政后勤负担,养百万军队,那是相当恐怖的。通过这种组合式的兵制,朝廷的常备军只有三十万,这些军队都是募集而来的精兵,拿着薪水的职业军人。而数量更多的南衙十二卫,则是府兵,除了授给田地,免除田赋外,朝廷是不需要供养这几十万人的,他们自给自足,每年保持着足够的训练,并且同时保持着四分之一的数量在驻守地方。遇战事,还能迅速集结起所有的府兵。边军采用少量职业军官配义务兵,更是为节省军费开支,同时也源源不断的为朝廷训练足够的预备军,若战事需要,随时可以征召这些服过几年兵役,有着不错军事素养的退役边兵们。
原来朝廷绝大多数的兵都是府兵,少量边地的镇戍兵。易风新建了北衙禁军,增加了一支数量不菲的常备军,增加的军费不是个小数字。不过易风依然坚持要建这支常备禁军,同时这次还再次扩大了禁军的数量,不论是国内还是边疆的形势,都并不好。而且,易风也不打算只是无为而治,他希望能够开拓疆土,提升华夏的生存空间。
“该撤的就撤,尤其有一点很重要,对于军官,等裁撤三十万人后,就接着对原各军中的军官们进行严格考核,不合格者都一律裁退。”一支军队,统帅是灵魂,士官们是骨架,将军们是脊梁,装备就是将士们的胆,缺一而不可。原来军队中,许多军官,都是官员子弟们承荫入仕,许多根本没有半点经验一入军中就当将军,真正的外行统领内行。对于这种行为,易风是打算坚决杜绝的。
易风转头问刘文静,“我们现在财政方面还宽裕吗?”
“殿下需要多少?”刘文静有些财大气粗,突厥南下很快被击败,叛乱也迅速平定,怀荒的市场很快重开,而且随着杨林地位的提高,易风控制下的商业贸易也越加的繁荣,商品流通迅速。易风自己名下的诸多产业每天都为易风带来大量收入,同时怀荒市场与诸城税制改革后,税收也大大增多,工商税关税是一笔极大的数量。而如今易风执政,关东各地已经初步稳定,新的税制已经推行下去,新的税收对于普通百姓并没有什么影响,但从各地收上来的税收都大幅度上升,加上刚经过了夏收,现在易风的手里确实是粮食满仓,银钱满库。更何况,刚刚的这场叛乱平定后,又将会有大量卷入叛乱之中的贵族官员们要被抄没家产,这也是一笔巨大的额外收入。
“尽量多调集一些钱,这次禅位典礼要办的隆重热闹一些。登极之后,顺便举行一起阅兵仪式,搞的盛大一些。然后是授勋仪式,到时要给今年北伐和平叛两场战事中的有功将士们发赏,到时赏钱会比较厚一些。此外,阅兵仪式和授勋仪式过后,三十万被裁撤的士兵要返乡,到时每个人也得发一笔解散费,这个钱也得丰厚一些。然后,大约二十多万府兵也要解散返乡,同样得赏赐一笔钱,这个不能少。最后,还要给新挑选招募的二十万北衙新兵置办装备等,同样得花不少钱。总之,这次我们要出一次血。”
刘文静这回不镇定了,心里默默算着得花多少钱,可算了一会他就放弃了,都是几十万几十万人的数额,怎么算都不会是笔小钱。
“陛下,有必要这样撒钱么?”
“当然有必要。”易风却没有丝毫心痛,涉及几十万军队,容不得丝毫马虎,厚赏军队,这是到时他这个新皇帝最快赢得那些将士们拥挤的简单好办法。况且,许多被裁撤的士兵,本来就是这次叛乱中,被强征的百姓,他们跟着杨秀杨广打了几月仗,现在易风让他们回家,再给一笔钱也算是路费和朝廷的补偿了。易风可是知道,自古以来,兵是最容易成匪成盗的。如果只是随便把这几十万兵裁撤解散,然后让他们自己返乡,到时如果他们没路费盘缠,会不会沿路结伴打劫?会不会干脆占山为王?一切都有可能,尤其是在他即将受禅继位的时候,现在有许多失败的利益争夺者,若这些人趁机再煽风点火,暗中操纵,到时搞出点乱子来很简单。尽管就算叛乱也能平定,可造成的损失却是补不回来的。建造难,破坏容易,一座城池兴盛可能要几百年上千年,可被毁灭也许只是一场兵乱匪乱就足够了。
“不要舍不得钱,该花的钱就得花。”易风叮嘱道。
第529章三辞从命
天气越来越炎热,树上的蝉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武德殿的甬道上冷清清的,宫人也见不到一个。知了叫个不停,却没有人去捕蝉。荷塘里,水清如蓝玉,荡起的波纹一圈圈的扩散。皇帝杨勇倚着云氏,在游廓里眺望着冷清的宫殿。一阵热浪扑来,让他遍体的燥热。云定兴忙过来,轻轻的给杨勇打着扇子,一面将一杯冰镇的杨梅汤递到他面前。
“世态炎凉,竟至如斯!”杨勇猛灌了几口冰镇杨梅汤,才觉得舒畅了一点,他凝望着池中的锦鲤,问,“琅琊公,朕的忠臣何在?”
“回陛下,满朝皆是陛下的忠臣啊。”
“放屁!”杨勇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满朝上下如今全都是杨林的走狗。”
“陛下慎言,事到如今,说那些话有又何用。”云定兴劝说道,“其实从另一边想来,如今这处境也还不错,毕竟与晋王、汉王、蜀王比起来,陛下起码得以保全。事到如今,也就不要再多想那些不可能的事情了。太子想要接位,那就传位于他好了。陛下让他如意,他自然也会让陛下今后顺心。”
“朕...朕..哎。”杨勇长叹,又端起了杨梅汤喝了一大口,“朕总是觉得心里憋的慌。”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云定兴努力的劝说着,“陛下可知,杨林手腕通天,如今他新整顿京畿兵马,从各部中抽调了二十万精锐选入他的北衙禁军,又裁撤三十万兵马。现在京畿七十万兵马,三十万人被解除了兵甲。剩下的四十万人,尽属于北衙五卫十军。不说这宫内宫外,京师内外,就是整个京畿地区,所有的兵马都尽归杨林一手掌控。而且昔日支持陛下的高颎、柳述、贺若弼、史万岁等人如今尽皆站在杨林这一边了。”
“朕就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而且马上连这个有名无实的皇帝都做不了了,唯一能给你的,也就是这个琅琊郡公爵位了。”
“太子也要顾忌天下舆论,就算陛下退位,他也会善待陛下的。况且。太子处理政事得心应手,实为陛下之洪福,大隋之洪福啊。”云定兴拱手道。做为皇帝宠妃的父亲,一个曾经低贱的工匠,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他也是非常不容易,他当然是与皇帝荣辱与共的,可如今皇帝的胳膊拗不过太子的大腿,他也只能识时务为俊杰了。本来这些话轮不到他来说。可为了前途着想,他也只能来走这一趟了。
“你也觉得他好吗?”杨勇看了眼云定兴,见他不说话,把目光又投向池中锦鲤。他现在觉得自己就跟这锦鲤一样,看似外表光鲜,自由自在。坐等着有人按时投食。可实际上,却只是困在这一方小池子里。成了别人的一个摆设,一个观赏玩物。他叹气道:“杨林肯放过朕的十个儿子吗?”
“太子有言。待受禅登极之后,就会封建十位兄弟于南疆建国,为国屏藩。”
“不能让他们留在京城?”
云定兴摇头。
云氏忍不住道,“父亲,长宁王、平原王、安城王可都是你的亲外甥啊。”
“我当然知道,我也明白陛下与你的心情,但是如果强留他们在京,只是取祸之道。不如封建南疆为诸侯,虽远离中原,可只要安心在国,守纪遵法,当可保一世平安富贵。”
“罢罢罢!就都随他吧,高颎、杨素呢,来了没有?”
“正在外等候召见。”
“回殿中见他们吧,早晚要来的。”杨勇意兴索然。
杨勇回到殿中坐定,高颎与杨素就匆匆而来。杨勇让人拿来御酒,给两位宰相倒酒。酒倒上,杨勇先干了一大杯。
高颎见杨勇如此,心情也很复杂,他支持太子十几年,两家又两次联姻,本来他们的关系是荣辱与共,无可替代的,可最后,他还是抛弃了他。虽然这个决定他从不曾后悔过,甚至如今庆幸当初的果决。可此时面对憔悴的杨勇,他依然有些觉得愧疚,一时沉默,连喝了几杯酒。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 (汉胄) 起点VIP2015-08-09 秦汉三国 名牌大学历史系的大学生离奇的穿越到三国时代,成为荆州牧刘表的长公子刘琦,仗着...
-
枭雄的民国 (五味酒) 17KVIP2015-08-01 历史小说 一样的穿越,一样的民国,一样的为了国家强大,民族崛起,扇动改变世界的蝴蝶翅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