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侯府的庭院中,诺大的四方桌案上摆放着一套茶具,方桌四周分别坐着苦缘禅师、玄济真人,范阳大儒邱书明,以及一身便服的陈浩。
三人皆是静默不语,只等陈浩率先开口。陈浩看了看眼前的三人,随后温和一笑道:“三位皆是当代名望正隆之人,在陈某这等晚辈面前就无需拘谨了!”
虽然陈浩如今已经无官职在身,但是李渼却保留了他的侯爵。只是陈浩自从辞官之后就一直以百姓自居,如今的他隐去为官时的凌厉之气,活脱脱的是一个富家公子模样。但是即便如此,眼前的一僧一道一儒,皆是不敢如此去想。
陈浩独自讪然一笑,眼前三人皆是年过六旬之外,苦缘禅师神态安详,花白的胡须飘洒在胸前,似有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样。而玄济真人却是一身水火道袍,发髻随意扎上,鹤发童颜确有一副仙风道骨。而坐于陈浩对面的则就是范阳大儒邱书明,此人虽然样貌六旬开外,但是据陈浩得知,此人已经过了耄耋之年。其名下弟子多不胜数,可谓桃李满天下。
三人皆是板着脸不作言语,陈浩也只有率先说话了,他先是向左右二人拱手敬意道:“今日陈某只请二位前来,想必也均知陈某此番的良苦用意!因此今日无论接下来的争论,是对!还是错!还请二位莫要伤了和气!”
说到这里,陈浩这才向邱书明拱手恭敬道:“邱老,今日就有劳您了,做个见证的同时,也希望您能笔录今日的过程……”
邱书明手捻胡须,只是呵呵一笑便点了点头。对于面前的这位年轻人,邱书明露出了欣赏之意,他自然明白陈浩今日安排的用意。邀请佛道两位领袖人物私下商谈,既可以对佛道之理进行辩论,又免去了人多嘴杂的纷扰,若是广搭芦篷聚而论法,场面浩大难以把控,势必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又为了能够让众人得以信服,还特意请来了他这个非僧非道的大儒作证,这不得不说陈浩将事情考虑的十分周全。
苦缘禅师见陈浩如此和气,于是便打了一个佛偈道:“阿弥陀佛,陈施主方才所言正合贫僧心意,既然如此贫僧有一疑惑请施主解惑!”
“哦?大师但说无妨!”陈浩知道今天的正题终于来了,于是认真的说道。
“陈施主著《封神榜》一书,可谓是宏篇之作,将满天神佛皆囊括其中,让贫僧也是倍感钦佩……”
陈浩听到这里并没有动其声色,因为他知道这只不过刚刚开始。果然不出陈浩所料,苦缘禅师突然话锋一转道:“但不知施主此书可有依据?封神榜中隐含老子化胡成佛一说,不知施主是从何得知?是主观臆断还是随性编撰而来?”
此言一出,陈浩尚且未有说话,一旁的玄济真人却拧眉冷哼道:“无量天尊,苦缘禅师此言差矣,陈公子博闻强识学贯古今,所著之书又岂是随意杜撰?贫道通读陈公子所著《封神榜》,弘扬道、佛之意毋庸置疑。况且贫道根据我道家经典密笺之中却可以寻得理据,苦缘禅师,你又何必问及这等毫无意义的问题?”
“阿弥陀佛,玄济道友,所谓的理据,你与贫僧皆是心知肚明!你道门随意杜撰典籍意压我沙门中人,可谓是由来已久不足为鲜。如今你所谓的典籍密笺,不过是尔等为了自我吹捧亦为贴金罢了!”玄济真人的话音刚落,苦缘禅师的反驳之言便接连而上。
“……”
“……”看着二人互不相让的争辩,陈浩与邱书明最后却是相视一阵苦笑。邱书明思忖幸好陈浩没有聚集众人论法,否则这成千上万的出家人非打起来不可。试想两位佛、道的领袖都如此毫不相让,那所谓的众多佛道弟子又是如何的群情激奋。邱书明无奈的摇了摇头,执笔在早已铺好的空白书籍上,记录着二人的争辩之词。一更。--by:89|10054453-->
第083章亲自操刀
第083章亲自操刀
于是便双眉微拧,对着苦缘禅师沉声道:“大师此言太过偏激!道家典籍密笺是否真如大师所言皆是伪造,尚且有待甄别与辨识。但是恕陈某犯言,即便道家典籍有伪造之处,大师你也不必当面抨击对方吧?难道佛门典籍就一定是真的吗?”
陈浩此言一出,苦缘禅师与玄济真人不禁为之一愣。而玄济真人愣神之后,却是面露喜色的拱手道:“素闻陈公子博古通今,还请今日道尽佛学典籍之鄙陋,也让苦缘禅师知道何为辱人者自辱之!”
而苦缘禅师虽是惊愕,但是随后却面露愠怒,沉声道:“陈施主所言我沙门佛经有伪造之嫌,还请陈施主拿出证据!也好让贫僧心服口服……”
本不想多惹纷争的陈浩,见苦缘禅师如此郑重,心想今日不说个明白恐怕是难以脱身,于是便郑重道:“佛经真伪的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方向说,一是翻译史上无法查证其时代和译者的经典;另一是从鸾坛或者乩童以降神托梦的方式,传授出来似是而非的佛经。第一类是正式的经典,与佛法不相违背;第二类是假冒的经典,实质是民间信仰的产物……”
说到这里,陈浩见苦缘禅师面露疑惑之色,于是放慢语速接着说:“而民间信仰的产物,是由附佛法外道的鬼神所传授,利用有人在修行之时,或者某一神鬼特定的场所,化现佛菩萨的形象,以民间大众所熟悉的语句,说出一部一部的短经,比如说《高王观世音经》、《血盆经》、《太阴经》、《太上感应篇》等。
有的近于佛,有的近于道,有的是儒、释、道三教合流。以人间道德标准来劝化、教善、教孝、教恩义,都有它一定的作用,所以,虽为伪经而非真的佛经,但民间的佛教徒们都在传诵。之所以广为流传,乃是因为这些经文具有教化众生之能,苦缘禅师,不知陈某说的对与不对?”
陈浩的这一番言论,不但让苦缘禅师心中震惊不已,也让玄济真人与邱书明陷入了深思,邱书明停下手中的笔,怔怔的看了陈浩一眼,心中却是格外的吃惊。因为这一席话不但关联佛道之间的关系,也牵连到了儒家学说。
苦缘禅师沉默不语,脸上却是极度的阴沉。根据陈浩方才的分类,所举出的几本典籍的确是介于佛道之间的经文。最具有佛学的《高王观世音经》,也是后人根据民间故事所撰写,较真起来还真不能说得上是真经……
苦缘禅师仍旧不死心,于是辩驳道:“陈施主所言颇有道理,但那些经文却不是玄济真人那般特意伪造!”
玄济真人一听这话,顿时来了怒火,继而驳斥道:“苦缘,你口口声声说贫道伪造典籍,不知你可有证据?”
“哼!显而易见!”苦缘禅师也是吹胡子瞪眼,丝毫不于相让的回应道。
“你!你才是显而易见,和尚头上长虱子——显而易见……”玄济真人怒急生智,竟然反驳讽刺道。
“你!……”
“……”
看着苦缘禅师脸红脖子粗的样子,心道事情还是别闹太僵的好,于是摆了摆手打断道:“好了,二位不用争吵了!”安抚了各自的情绪,陈浩这才侧过脸对着苦缘禅师道:“《高王观世音经》本经之所以有此名,是由东魏大宰相兼渤海王、北齐王朝的实际建立者高欢,命人记录的一份经文,这份经文乃是梦中所传真假难辨,即便是真的也难免口述出错,苦缘禅师,若是此经文有错误隐藏其中,尔等后世僧人岂不是贻误苍生,有悖于佛陀精要?”
陈浩说的这一段源于古代一个故事,据记载:南北朝东魏天平年间,有个河北省定州人叫孙敬德,他在守城的地方造了一尊观音像,每天供奉参拜。后来服役期满回家乡,却被人当做叛贼抓住,孙敬德在拷打之下屈招,判了死刑关在监狱里。有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高僧教他念《观音救生经》,高僧说,诵千遍就可免死。
孙敬德醒来后就开始诵,到了行刑的时候已诵了几百遍,拉上刑场后继续诵,终于满了千遍。当刽子手举刀向他的头砍去时,刀被折为三段,换了一把刀,仍伤不了他的皮肉。丞相高欢知道后,就上表免除他的死刑,同时命手下的人将这个经写下来,传之于世,让全国臣民念诵,所以后世之人就叫《高王观世音经》。
“陈施主还请慎言,佛门经文岂会有伪!若是如陈施主所言有伪,这经文又岂会在民间广为流传!”苦缘此刻额头上已经泌除了细汗,在这寒冷的冬天倒是有些异常。
陈浩见苦缘禅师依旧苦苦地不肯松口,心道这可是你逼我的,于是嘴角微微一动:“那禅师应当深知这经文的出处喽?”
“那是当然!”见陈浩论及经文,苦缘分禅师顿时来了精神,于是便将高欢命人记录经文的典故,详细的向陈浩讲述,生怕陈浩对这其中的典故不明。
待苦缘禅师详述了这段富有神话的典故之后,本以为陈浩会认同他的论点,却不料陈浩突然来了一句:“那苦缘禅师懂得这篇经文吗?”
陈浩的这个问题一经说出,让一旁的玄济、邱书明不由一愣,随后脸色怪异的看着陈浩。那眼神似乎在说,你这问的是问题吗?这也太白痴了吧!这不是明摆着羞辱人嘛?堂堂的佛门禅师,又岂会不懂这《高王观世音经》。这正如一个大文豪,有一天有人当面问他:你会写字吗?
相似小说推荐
-
一品官人 (狗尾巴狼) 创世VIP2015-05-28 架空历史家中娇妻美妾柔情似水,外边痴情女子风华绝代。恨柔情难消,叹官人难做。...
-
大明帝师 (今晚又打老虎) 纵横VIP2015-6-20 穿越历史千门掌门意外穿越,成为青楼一小厮;偶遇正德,结下八拜之交,入仕匡扶社稷;得帝兄临终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