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风月天唐 (彼岸三生)



而陈浩之所以未有调集京城的其他兵将,是因为陈浩深知崔从乃是兵部尚书,在京城各军处经营多年,其军中必定广布党羽。因此若是调集京城兵将,无非是等于自取灭亡。

而若是调集京外诸军,尚且不说能否及时抵达京城,就算能够及时兵至京城,也会惊动崔式等人。届时崔式等人定会有所防备,并且施以应对之策。到那时陈浩所有的布局将会成了空壳,一切心血也将会付之东流。也正因为如此,陈浩不得已才会调集京城里的高崇文与柳公权相助。

……

对于如何处理此次叛乱的一众祸首,陈浩先是将崔式与一众叛逆之人关押至天牢,又将李漼与晁妃禁足在宫中。待做完这一切,陈浩便置身事外将此事交于李渼处理。如今他不想功高震主,也不想李忱心中不安。况且此番平定叛乱的功劳,陈浩原本就打算留于李渼,否则当日夜晚也不会带着李渼进宫面临大敌。

崔党一干人等见崔家两大支柱一死一囚,于是便树倒猢狲散纷纷站出来揭穿崔家兄弟的累累罪行。而其中最为积极的当属令狐绹,令狐绹见崔式一党已然不复存焉,于是便终日惴惴不安,于是便主动前往学士府向陈浩投诚,并将崔式如何利用淮河工事陷害李渼,详细的与陈浩讲述。

为了表示与崔党划清界限,令狐綯言之凿凿愿意出面为证。对于令狐綯这种曲意逢迎之人,陈浩是从内心就很是排斥。如今崔党与太子已然大势已去,雍王李渼的时代将要来临。对于此前李渼涉嫌的淮河决堤一案,陈浩完全可以推到李漼与崔式等人的身上,这也是当初他为了此案剑走偏锋的原因。

但是这却并非上上之策,虽然明知淮河决堤乃是崔党对付李渼的一个阴谋,但是若无人招供的话,难免留下他人予以诟病李渼的契机。

如今令狐綯主动揭穿崔式与李漼的阴谋,倒是解决了陈浩一大顾虑。但是所谓有得必有失,本就未参与此次叛乱的令狐綯,如今积极的打击崔党可谓是将功补过,因此陈浩也就没有理由将其逐出朝堂。

这三日里李忱曾传召李渼进宫伴驾,当李渼出得皇宫之后,便一脸阴沉地向学士府奔去。待李渼下得马背来到府内,却见陈浩在书房内闲雅的练着书法。

李渼见陈浩如此闲雅,阴郁的深色稍悸许多,索性扔下马鞭就势坐在桌案旁,自顾的倒了一杯茶水,接着用略带郁闷的口气道:“果然如陈兄所料,今日父皇问及太子叛乱一事,询问本王有何见解?”

陈浩未有抬头,笔势也未有停顿,而是依旧神态如常的写着字,过了片刻之后才轻声自语:“既然如此应是好事,已然说明殿下深受圣上器重,又何必如此郁结?”

李渼闻听此言却剑眉微皱,略带无奈神色将茶水一饮而尽:“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又岂能视若无事?”

今日李忱将李渼传召至宫中,询问李渼对处置此次叛逆的看法。李渼当时给出的建议是:虽然李漼与晁妃犯下滔天大罪,但是罪魁祸首乃是崔式等人。李渼不仅替李漼与晁妃开脱,而且还请求李忱宽大处理,逝者已矣,不希望因此事而让李忱白发人送黑发人。

李渼的这番体恤之意,让暗自神伤的李忱心中多了几分安慰。虽然宣宗李忱心中知晓李渼言不由心,但是能够为了他这个父亲暂搁仇恨,让李忱这个垂暮老人很是欣慰。最是无情帝王家,他李忱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因此能够看到少有的仁慈,宣宗李忱已经心满意足了。

而李渼之所以如此宽容,是因为陈浩早有示意。李忱三日不上朝且将李渼传至宫中,就已然说明他不忍处决李漼之意。但是又顾及李渼的情绪,毕竟此事关系到李渼生母梅妃之死与本人病痛缠身近十年,因此才想听一听李渼的态度。宣宗李忱此举也不失为是对李渼的一种考验,刚经历亲子逼宫的李忱,难免会对身边的众位皇子产生忌惮之心,而如今李渼就是最易忌惮的人选。因为太子李漼有崔党,而李渼有陈浩。人老了是格外看中皇权的,因此在李渼未有入住东宫之前,一切还是小心为上。所以李渼在陈浩的示意下表现的越仁慈忠厚,越是深得宣宗李忱的心意。一更。--by:89|10054298-->

第四十六章品帝王之茗

第四十六章品帝王之茗

李渼不明白陈浩为何有此一问,因此稍稍微怔之后便转忧为笑道:“陈兄此举是在考校愚弟不成?若是陈兄问及其他,或许愚弟未有陈兄学识广博。然愚弟身为皇子且是爱茶之人,岂会品不出此茶乃是雀舌!此茶叶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气极独特浓郁,若是愚弟所料不差,此雀舌茶乃是产至武夷!”

见李渼怡然自得对此津津乐道,陈浩颔首点头默然不语。对于李渼能够品出茶名出处,他丝毫不觉得意外,雀舌茶闻名已久乃是宫中御用贡品,因此对于精通茶道的李渼而言识别起来并非难事。陈浩替李渼斟上一杯茶水,随后才开口道:“殿下果然是深通茶道其中三味!那不知殿下对这雀舌茶可有研究?”

“哦?何出此言?”李渼乃是聪慧之人,伊始认为陈浩是在考校于他,如今看来绝非想象的那般简单。

陈浩轻呷一口清茶,继而随意的把玩着手中的茶盏轻声道:“添炉烹雀舌,洒水浄龙须,饮茶自古便有一番学问,岂不知这饮茶之道也有诸多不同……”

“愿闻其详!”李渼闻听此言顿时来了兴致,他可是知道陈浩出口必定不是俗语,因此李渼对此很是期待。

“只是不知殿下是想饮凡夫之茶,还是品帝王之茗?”陈浩双目含笑的看向李渼,继而略带深意的轻声说道。

“这……”

李渼闻听此言陡然色变,一时间心头不禁狂跳。李渼没有想到陈浩会问及这般尖锐的问题,虽然他贵为皇子,而且将来可能是太子、天子!但是这毕竟只是将来。如今即便他心中有此种念头,但是也不敢轻易言于人前。

因此李渼此刻心中震惊之余,认为陈浩此言不过是一时戏言。于是压低声音沉声道:“陈兄此言是在说笑否?”

陈浩未有回应李渼,而是低首面沉似水,静而不语自顾品茗。李渼见陈浩如此神色,便知晓陈浩不是在说笑。于是在神色闪烁不定后,便郑重的询问道:“饮凡夫之茶如何?品帝王之茗又如何?”

“饮凡夫之茶,世人皆可饮得,无所谓寻究其味、无所求铭感其觉。可高朋满座聚而欢宴,亦可自斟自饮以慰心安!”

说到此处陈浩深吸了一口气,随后郑重说:“品帝王之茗,天下间少有人焉,即使历代帝王也未有几人能够品得帝王之茗!为何?其因在于帝王之茗,品之不易也。煮茶须得三段文武火,伊始三分文火,中间三分武火,最后三分文火以延其温。此乃三段文武火,九分焚乾坤!”

嘶!

李渼被陈浩这一番高论惊的是哑然失色,他何曾听过有人对煮茶有这般见解。于是更加聚精会神的仔细聆听,他知道陈浩一定还有下文。

果然不出李渼所料,陈浩只是短暂的停顿之后,旋即接着道:“待一切工序皆已完毕,首次注汤(添水),其味幽兰且有清香,水中香高甚是甘甜,不过却略带火味多饮不宜;再次注汤之后,水中清香越加幽美,杯盖香扬水醇厚;三次注汤,水中香气甘醇,汤水正岩味显;四次注汤,杯盖香转幽远,水甘甜有岩骨感;待五次注汤之后,品后口舌生津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故此有言:帝王之茗五注汤,金盏玉壶孕无疆!”

……

此刻的书房内分外的安静,陈浩说道此处已经将话说完,而李渼在听了陈浩的高论之后陷入了深思。李渼自然不会认为,陈浩今日无事与他谈论什么茶道。此刻他的心也渐渐的平复了下来,对于陈浩的良苦用心他也是甚是感激。

其实陈浩所谓的凡夫之茶、帝王之茗,不过是陈浩想让李渼明白此刻自身所处的位置,如今身处高位离皇位已然不远,就不该如凡夫之人那般意气用事。而其中的‘三段文武火,九分焚乾坤’,是在提醒李渼做事须得循序渐进,不可意气用事坏了大局。至于最后的‘帝王之茗五注汤,金盏玉壶孕无疆’,不过是在明示他治国之道在于徐徐图之缓急有序,多番推敲之下方可确保国策万无一失。

同时也暗指成就一位合格的帝王,须得经历许多波折。由性格外放转变为成熟内敛,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最后将两者合则为一,也就是:三段文武九分火,帝王之茗五注汤。其中九与五,其实也就暗喻着九五之尊!因此帝王之茗便是如此矣……

明悟其中深意的李渼于是豁然起身,随后言辞恳切恭敬道:“陈兄短短几言已然道尽君王之道,让愚弟收益匪浅!请受愚弟一拜!”

李渼说着便要向陈浩行师生之礼,陈浩见状慌忙予以劝阻,这种师生之礼陈浩可受不起。一直以来陈浩都不敢居功自傲,即便李渼一直称他为兄长,他也不敢坦然自居。虽然陈浩曾经也是多番劝谏,只是李渼执意如此他也没有办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