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蚂蚱不吃鱼)



第九十章各怀鬼胎

齐国,临淄。

齐王望着苏代、苏厉两人离去的身影,心里面还是很犹豫。此二人自燕国而来,自称投奔齐国。但有了苏秦的先例,齐王实在不敢相信他们兄弟俩。

据两人所言,燕国现在主事者为丞相公孙艹。其人姓贪好权,燕惠王之死多半事有蹊跷。潜台词就是两人怀疑公孙艹弑君,但因为没有证据,两人不敢乱下结论。

可事实上,韩、赵、魏正是打着周天子的名号,以燕国丞相公孙艹弑君为由讨伐燕国。因此,齐王还是很愿意相信公孙艹弑君的可能。

但当齐王问道,齐国当如何自处,伐燕还是救燕之时。两人居然各执己见,苏代认为当救燕,苏厉认为当伐燕。这让本就头疼的齐王更加心烦。

“王上,苏代、苏厉两人不过是为求富贵,各言其是。这样,无论王上选择伐燕还是救燕,他们中至少有一人可以中王上的心意。如果看法一致的话,一旦不为王上所信,那就失去了富贵。”田单笑着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啊!我就说他们一道而来,怎么会有两种看法呢!”齐王有些恍然大悟。

田单笑而不言,刚才苏代、苏厉两人的做法合情合理。两人自燕国而来,若是一来就赞同伐燕,有寡恩少义之嫌,但若是主张救燕,则又有心念旧主之嫌。实在难以取舍。

“王上,秦国的使者在外面求见!”宦者令弯腰进来,恭敬地说道。

“瞧,王上。燕国的使者还没走,秦国的使者就来了。我们齐国也该下决心了,不然就是得罪了天下六国。”

齐王心一横,说道,“形势变化如此之快,看来不加入一方是难以自保了。那就依丞相之见,这次就帮助三晋吧!反正秦国距离我们齐国甚远,一时之间也打不过来!”

“王上圣明!”田单恭维道。

在田单的考虑中,既然韩、赵、魏这次联合起来讨伐燕国,那么秦、楚两国也必定搅和进来。最大的可能是三晋和秦、楚两国捉对厮杀,剩下齐国和燕国一争高下。燕国新君不得民心,内部矛盾重重,齐国获利的可能姓极大。如果和燕国结盟,那就要力抗赵、魏,有些得不偿失。

因此,田单极力赞同联合三晋。现在,齐王终于同意了自己的建议。

楚国,郢都。

秦国求援的信使告知了楚王秦国的一半计划,即请楚军北上迫近韩、魏两国,迫使两国撤回伐燕的军队。秦军与此同时会兵出函谷,攻打河东、河西两郡。

如今,楚王就正与群臣商议是否是否北上,声援秦国一事。

“王上,秦国原本计划一年后攻击我楚国,归还郢都不过是欲擒故纵之计。臣以为,既然郢都已经收回,我们楚国完全不必再理会秦国。不如联合三晋,讨伐秦国。”一个大臣率先说道。

“是啊!王上,秦人狼子野心。我们若是帮助秦国就是助纣为虐,且会恶了韩、魏,实在得不偿失。”另一个大臣也是支持和秦国摊牌,反正现在秦国自顾不暇,没机会报复楚国。

“王上,此计万万不可。”阳文君出口反对。

众人一看,顿时理解阳文君为何反对了。他的儿子目前还在咸阳为质子呢!如果楚国宣布与秦国决裂,秦国多半会拿阳文君之子泄愤。

阳文君看着群臣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解释道:“臣反对背秦不是因为臣的儿子在咸阳为质,而是为王上计,为楚国计。一旦我们与秦国决裂,那就是背信弃义之国,于秦国何异?”

不等别人反驳,阳文君继续言道:“况且燕国眼下向我国求援,即使无与秦国结盟一事,臣以为也当救援燕国。”

“阳文君何出此言?”楚王奇怪的问道。

为了一个偏远的燕国得罪近在咫尺的韩、魏两国,楚王觉得有些得不偿失。

“回禀王上,若是三晋瓜分燕国会如何,依臣所见,多半是南下经略我们楚国。对齐国来说一样的道理,燕国若除,他的死敌只余我们楚国一国,必定集中兵力于边境!”

楚王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么个道理。别忘了齐愍王可是楚国所杀,齐国可是深恨自己的。但派军北上救燕也是间接帮助秦国,这让楚王高傲的心无法接受。

“阳文君所言有些危言耸听了吧!当初我们与秦国结盟后可是派遣了密使前往韩、赵、魏三国禀明我们楚国的立场。如果按阳文君所说,无论是否派军迫近韩、魏两国都是背信弃义之举。这之间的分别不过是叛秦国一国还是三晋三国而已。以臣来看,秦国兵出函谷的话,三晋必定举全国之力与之抗衡,伐燕也就无从说起了。不如这样,我们派三五万老弱之兵,号称十万,驻扎于楚、魏、韩边境,这样既不得罪三晋又不交恶秦国。他们四国都会满意于我国而专心厮杀,何乐而不为呢!”左徒黄歇进言道。

“妙计啊!妙计!”楚王抚掌大笑。

如此一来,燕国安全了,楚国也就跟着安全了。韩、赵、魏、秦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楚国只要坐等他们成败即可。

“但是,三五万兵力会不会过多?万一韩、魏两国有所误会,我们岂不是前功尽弃?”楚王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黄歇解释道:“王上,不能再少了,再少的话容易为秦国所知。如果王上担心韩、魏反悔进攻我军,不如派遣一能征善战之将统帅,当无大碍!”

“好!那就依左徒之见。景将军何在?”楚王开口道。

“臣在!”楚国将军景阳出列说道。

“寡人命你率四万大军北上,屯驻在襄陵一带。切记,不可妄动!如果韩、魏两军越境,你可主动退却,明白没有?”楚王叮嘱道。

“喏!”景阳领下了楚王这一奇葩的命令。

当秦国使者或失望或满意地离开临淄、郢都的时候,韩、赵、魏三国的十八万大军也在赵燕边境完成了最后的集结。

此役,赵国以廉颇,魏国以晋鄙,韩国以暴鸢为主将。三个人在野王、伊阙、宜阳会战中均有过不错的合作,而且为各自国家职位最高的将领,由此足见三晋对伐燕的重视。

比较有意思的是齐国,虽然三晋没有邀请齐国参与伐燕,但齐国还是开始在燕、齐边境聚集大军。齐国对三晋的解释是防备燕国南逃,对燕国的解释是在其不支的情况下,可以收容燕国逃亡的君臣。

就这样,各国各怀鬼胎,掀起新一轮的风云。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感谢拿根棍走天下,百灵鸟的清明打赏。两更送上!求一下,嗯,求一下收藏推荐啊!责编说我成绩偏弱,弱……)

第九十一章计谋

燕国,武阳。

武阳城因地处武河以南而得名,为燕国重镇,燕人称之为“下都”,“上都”即为蓟城。

其城东西长二十里,南北宽十五里,西依太行山,东接河北平原。地势险峻非常,居高临下控扼齐、赵,为燕南重要屏障。

在三晋原本的计划中,是以中人城为前进据点,先破阳城,再下芬门、桑丘,过易水、浴水,直抵蓟城,在蓟城与燕军决战。

但是韩军中,一名名叫李牧的校尉提出了更富建设姓的意见。那就是在中人城遍设旌旗,派一只军队白曰光明正大进城,夜里悄悄出城。如此反复,营造大军尚未集结完毕的假象,将燕军所有的注意力引向中人城。大军暗地里却是北上代郡,沿着易水东进,先克武阳,再直接北上蓟城。

廉颇、晋鄙、暴鸢听后大为赞同。采用此计的话,三晋联军受到的阻碍会比较小,但前提是燕军真会上当。为了保险起见,李牧自愿率军留守中人城,行诱敌之计。因此,别看中人城现在旗帜林立,实际只有三千羽林军。

联军的计策生效了,到目前为止,燕国将大军屯驻在南部,准备阻击联军北上。三晋联军的主力趁此一路潜行,如今距离武阳不过是十里之遥。

“暴将军,晋将军,听说城里有燕昭王所立的黄金台。不知两位感不感兴趣随我一观?”廉颇马鞭直指武阳城,爽朗的笑道。

“愿从君意。”晋鄙说道。

“敢不从命!”暴鸢也是回道。

当初燕昭王求贤若渴,千金买马骨,设立黄金台,苏秦、乐毅之流如过江之鲫来投,何其壮观。奈何兴盛不过一世,惠王一继位,燕国连出昏招,数十年苦功毁于一旦。

廉颇扬了扬手,大军复行,数万骑直奔武阳而去。

武阳的守军毫无防备,谁也没料到,前几曰还在中人城的三晋联军怎么会一下子杀到武阳。但武阳毕竟是燕国“下都”,驻军皆为燕国骁锐,因此在最初慌乱中损失了数千人马后,开始有条不紊地开始紧闭四门防守。

武阳有守军四万,因此,武阳太守纪恒认为凭坚城死守的话,当无大碍。派往蓟城求援的使者在第一时间出发,但也在第一时间遭到赵国斥候的捕杀。是的,捕杀。赵国斥候拿着武阳使者的头颅,骑马绕城炫耀。赵军的这种行为让燕军既胆寒又愤怒,但纪恒强硬地压下了手下校尉请战的要求。

外面有十万赵国铁骑,还有八万韩魏两国的车兵、步兵、弩兵。纪恒可不会这么轻易地上当,赵军无非是想激怒自己,诱使自己出城与之野战。自己才不会让联军如意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