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蚂蚱不吃鱼)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蚂蚱不吃鱼
- 入库:04.13
韩王听后连连点头,经过这三年的发展,赵国的举国之兵应该在三十万上下。赵王先后派出十五万大军伐秦,三万大军封锁上党,加上雁门、云中常驻的五万大军,邯郸方面还能调动的大军绝对不超过十万!
如果换做自己是赵王,在赌上半数的精锐攻打秦国后,一定会把剩余的精锐集中起来,随时准备支援太原或者防备韩国声东击西,讨伐自己。
第三十五章齐、燕两国的态度
“白起可为卫尉李牧副将,但此事不宜张扬!否则,赵国若是知晓,必然更加忌惮,反而不利于我们经略邯郸!”范睢轻声说道。
张平一脸惊讶地望着范睢,显然没料到范睢会支持韩王的想法。张平欲要再次出言反对,却被范睢的眼神阻止。就这么一愣神的功夫,韩王立即拍板,决定以李牧为主将,白起为副将,绕道齐国奔袭邯郸。
考虑到赵国在河水以南的兵力必然不多,邯郸才是赵国兵力云集的所在,三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必定有所侧重。二十万大军自然而然地被划归到李牧、白起指挥,毕竟邯郸城下才是一场恶战;十万大军则由蒙骜、王翦率领。
韩王趁热打铁,将李牧、蒙骜、白起、王翦召集入宫,宣布了自己的决定!王翦、白起二人自是对韩王对自己的信任感激涕零,李牧、蒙骜有了得力的助手也是深感欣慰,毕竟王翦、白起只是副将,立功最大的向来是主将,他们二人威胁不到自己的地位!
唯有张平平静的神色下,有一丝隐忧。虽然自己佩服韩王的大度、不计前嫌,但王翦、白起二人,尤其是白起,重而用之,怕是要惹人非议。现在是没人知道他们二人是副将,等到战事结束的时候,纸里面包装不住火,于韩王的仁义有损!韩国又不是没有可用的人才,为何偏偏选择白起、王翦这两个敏感的降将呢?!
且不说李牧、蒙骜、白起、王翦兴高采烈地分道扬镳,准备打点行囊前去城外整合大军,张平在韩王离开后,一把拉住范睢的手,问询其中的缘由。为何范睢要阻止自己向韩王进谏。
范睢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丞相可知。王上一直将白起、王翦视为韩国的心腹大患?”
张平点了点头,承认自己知道这件事情。白起战功赫赫,称得上是韩国的大敌。但王翦还没有成为秦国卫尉,名声不显的时候,就被韩王断言,若要灭秦。必须除掉此子。否则,假以时日,王翦必定成长为下一个白起!
张平知道,韩王有识人之明。无论是范睢、魏辙,还是李牧、蒙骜,都是在一开始就被韩王委以重任!事实证明,韩王的眼光确实不错。就连当初不过是一名校尉的王翦也成长为秦国的卫尉,投奔韩国后,只用两万大军就为韩国开疆扩土数百里。但他们二人虽然皆是人才。但身份却是有些尴尬。
“丞相一定觉得,白起曾经率领秦军,在伊阙大败我们韩国,令韩国蒙羞,割让了三川郡,臣民对此耿耿于怀?又或者觉得白起受秦国俸禄,却弃秦奔韩,王上若是重用。会助长不忠之气?”范睢笑呵呵地问道。
张平正色回道:“然也!王翦、白起二人皆是身居高位,受秦王倚重。如此不忠之人,重用之有碍王上仁义之名!长此以往下去,平实在担心朝堂上的风气会变坏啊!”
范睢摇了摇头,笑道:“征南将军乐乘兵败被俘,降了我们韩国,王上还不是一样授予他郡尉的高职?!论职位。当初他在赵国只是屈居廉颇、赵奢之下,不缺富贵,兵败之后,乐乘却不以死保全名节,是不是也是不忠不义之人?!”
张平顿时语塞。良久方才强辩道:“征南将军在赵国处处受排挤,有才却被赵王弃之不用,位高权却轻,弃赵奔韩,并无不妥!”
范睢大有深意地遥遥指了指西北秦国方向,嗤笑道:“征东将军突入关中,攻克咸阳的时候,秦国畏惧。王上遣使要求秦国派出太子为质,交出白起、王翦二人,秦王从之。弭兵会盟的时候,王上献出平阳百里之地,换取秦国放弃白起、王翦二人,秦王又从之!自此,秦王与白起、王翦二人的君臣之义已然断绝!此事在秦国有错在先,秦王先负白起、王翦,二人投奔王上,为王上所用并无不妥!丞相却是执迷了!”
“执迷?”张平喃喃说道。
“唯才是用,唯才是举!丞相难道没有看出来,王上为了招揽人才,无所不用其极吗?白起、王翦皆是怀有大才,王上又怎么可能忍心埋没两人的才能?如果白起、王翦愿意为秦国效死,不愿意为王上所用也就罢了!如今白起、王翦的家人皆在洛阳,王上优渥,之前不予以重用不过是考校两人的诚意!现如今二人已经得到王上的信任,丞相若是阻挠,不但得罪了王翦、白起二人,也会惹得王上不快!”
见张平低头不语,范睢继续说道:“丞相觉得这天下诸国,谁最有希望一统天下?”
“自然是我们韩国!”张平没有任何犹豫地回道。如果放在十年之前,自然是秦国最有可能,赵国、楚国也有不小的希望。但随着韩国接连吞并魏国、关中、淮泗,韩国只要不犯大的错误,一统天下之势绝对难以阻挡!
“诸国之中,有才之士不胜枚举,如果我们韩国每吞并一个国家,就将有心投靠我们韩国,愿意为我们韩国所用的人弃之不用,就因为觉得他们不够忠心,丞相以为,我们还能稳固统治吗?”
“这个”张平无言以对。
谁都知道,韩国灭掉魏国后,花费了不少精力分辨忠奸,将魏国降臣妥善处理,借助他们的帮助,才迅速坐稳了统治。以后灭赵也好,灭楚也好,韩国对有名的氏族还是以拉拢为主,杀只可起一时的作用,还有损仁义。
范睢慨叹道:“天下何其大也!睢以为,平天下易,治天下难!想要百姓不念故国,士子豪族肯为王上所用,在乎公平二字。不论国别,不论出身,凡是有才,愿为韩国效力者,皆可得其所在!这天下。没有魏人,没有燕人,没有秦人,没有楚人,皆是王上的子民。我们若是没有包容之心,又如何襄助王上一统天下呢?!白起、王翦本为秦国重臣。王上都能对他们推心置腹,加以重用,不正是可以让天下人知道,我们韩国不以出身、背景为标准,而是唯才是用吗?”
张平久久不语,最终开口道:“是平执迷了!白起既然可以在伊阙败我韩国,如今为我韩国所用,想来这次伐赵当很热闹。”言外之意,却是默认了范睢的说法。
但望着匆匆离去的张平。范睢知道,想要对方完全接受自己的想法,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十天后,齐王见到了韩国使者唐雎,也知道了韩国希望借道伐赵的事情。对此,齐王向君王后请示,君王后似乎打算放权,让齐王自行决定。这让年轻的齐王又惊又喜。
不过。齐王还是勉强克制着自己的兴奋之情,召集左丞相田单、右丞相后胜、中大夫貂勃(是的。你没看错,貂勃因为战败,让燕军渡过济水防线而被降低了职位)等一干臣子来商议,虽然齐王很想独断专行,也自以为自己所想的必然就是君王后所想的,但是。必要的形势和过场还是需要走的。
对于韩国向齐国借道一事,群臣的反应出奇的一致,那就是答应。别说韩国有恩于齐国,韩国又不能得罪,单单韩国在长城以南集结大军。显然这次借道,齐国是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只是,对于韩国提出的,邀请齐国一同伐赵,齐国大臣们有了歧义。左丞相田单以为,齐国刚刚损失八万士卒,士气低迷,若要勉强伐赵,虽然有韩国打先锋,但必然会招致民间的怨气。齐国所患的不是土地、人口,而是百姓的休养生息。齐国对于韩国的盛情邀请,应该委婉拒绝。
右丞相后胜则是抱着相反的观点,韩国这些年屡战屡胜,少有败绩。赵国如今动用了半数精锐攻打秦国,能够用来抵御韩军的军队数量必然不多!齐国只需派出数万人马,为韩军摇旗呐喊,从旁声援,就能轻而易举地拿下数座城邑,甚至是上百里的土地!
这次齐国吃了一个闷亏,被燕国夺走了济水北岸的土地。齐国之所以兵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齐国的兵力有限。这个时代,兵力和人口有着直接关系,这也是为何各国为何热衷于频繁发动战事,说到底,就是为了土地、人口。
有跟随韩国谋利的机会,齐国为何要主动放弃?如果按照田单的想法,齐国需要休养生息多少年才能恢复元气?燕国又岂会给齐国这样的时间?以战养战,才是最好的办法。
以田单、后胜为代表,齐国两派官员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希望出兵的指责另一方保守,希望休养生息的指责另一方激进。
齐王显然没见过这样的场景,心里有些烦躁。给韩国借道是一定的,要不要派出大军声援韩国,齐王也没想清楚。韩国已经表示,会动用二十万大军伐赵。齐国若是派出一两万兵马,将毫无存在感,想要谋取一定的利益,至少也应该是五万大军。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绝代军师 (风云山川) 起点VIP2015-06-17 秦汉三国 曹操曰:“孤得思郎,如文王得太公,高祖得留侯!” 刘备曰:“倘诺思...
-
极品兵王 (权心权意) 纵横VIP2015-06-12 都市生活他是战场上的不败王者,回归开起小旅店,因一位落跑新娘而危机四伏,他重现无敌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