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蚂蚱不吃鱼)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蚂蚱不吃鱼
- 入库:04.13
东北大营,属燕,燕王及长大夫剧辛,亚卿荣蚠领兵居之东南大营,属齐,齐王及上大夫貂勃,校尉田野居之西北大营,属周,周王率大夫史黶及麾下五百亲卫居之西南大营,属越越王率上大夫范叔居之
如此,楚国将燕,齐两个不太对付的国家分开越国将秦,韩两国分开,各国所居的方位,也大体上符合各国在舆图上的位置,称得上皆大欢喜
正所谓蛇头不行,如果没有一个盟主倡导主持,大家想到什么说什么,你一言我一语,这次会盟多半会演变成一场郊游八国君王聚齐后,韩王作为实力为强大的一方被一致推举为盟主韩王作为盟主的大作用在于提交一个草案,交由天下各国一起讨论,加以完善
七月十六,风和日丽,韩王站在高台中央意气风发,各国诸王望着年富力强的韩王,或严肃,或恭敬,或羡慕,或嫉妒
”夫殷商之末,文武吊民,以土圭之法以求地中地中者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谓之邦,谓之国,谓之都,诸侯居焉今之世,诸邦安本道方可兴国利民故予一人与诸侯约:诸国互安为盟,弭其兵也不可恃强恃强者乃坏盟,诸邦共敌勿论其为北,为东,为西,为南,尽皆大起而共伐之,促起守约安民而后止”
韩王在高台之上念着,秦王,赵王,楚王,齐王,燕王,越王在下面仔细听着,至于周王,早已神游物外整个周国只剩下一城之地,韩国旦夕可灭之,论韩国提出什么要求,周王只能应之天下各国也知道周王不过是来凑数的,也根本不理会周王的态度!
韩王说了一通话,但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各国互不侵犯,与民休养生息,有犯者,天下共击之!如今的天下形势已然明了,韩国一家独霸,赵国,燕国难以望其项背,秦国,齐国则是彻底衰落下去,楚国尚保留了一份元气,但近跳出来的越国将制约着楚国的崛起!
天下刚刚结束一场耗时半年的大战,各国都有些后继力,至少短期内,是希望可以与民休养生息的这也正是韩王力主召开弭兵之会的基础!
韩国厉害是吧,看似拥兵七十多万,但要知道,韩国东西横跨三千里,地域太广,而且一下子得到这么多土地,需要很长的时间打理,才能将这些土地变成真正的国土,为韩国所用在此之前,韩国可以用兵,但动辄二三十万是休想了!
秦国,齐国元气大伤,肯定是力求稳妥,这个时候,两国绝对不会想着攻城略地,只要没人攻打他们,他们也绝不会动兵
楚国地大物博是吧,也在这次战事中吃够了越国的苦头,依照楚国睚眦必报的性子,如果没有这次会盟的约束,楚国必然攻打越国!
燕国则不排除趁胜追击,经略齐国的可能!赵国甚至对燕国或者齐国也会生出觊觎之心,前者是为了防止邻居太厉害,导致自己后方不稳,后者是为了壮大实力
各国对这次会盟,对韩王提出的弥兵的态度也就显然易见了秦国,齐国,越国扮演的是弱者的角色,自然希望强大的邻国于秦是韩,赵,于齐是韩,赵,燕,于越是楚不要欺侮自己,对弥兵是支持
曾经是燕国南方大威胁的齐国已经不足为虑,燕国依仗着国力强大,想要做的肯定是一举灭掉齐国,对弭兵其实是不感兴趣的奈何韩王的身份摆在那里,韩国的国力摆在那里,所以,才给了韩王面子参加这次会盟
至于赵国,心理是矛盾一方面,赵国希望可以从齐国身上捞回损失,因此不太支持弭兵;另一方面,赵国又意识到韩国的崛起对自己威胁太大,担心自己若是不同意弭兵,韩国正好可以借此攻打自己!从这个方面说,赵国又是支持弭兵!如此,韩国就没有理由攻打自己!
楚国的[,!]心思和赵国相似,一方面楚国忌惮已经把自己和中原各国分隔开的韩国,希望得到韩国不出兵的承诺,另一方面,楚国又希望韩国允许自己攻打越国这个心腹大患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楚王的矛盾不下赵王
所以,在韩王话音刚落的时候,秦王,齐王,越王就望向赵王,燕王,楚王,想要看他们如何表态至于周王,已经被华丽地视了!这次弭兵之盟,说到底在于理清韩国和赵国,燕国,楚国的关系,在秦,齐,越三国法给韩国造成威胁的情况下,赵,燕,楚三国的态度决定了这次会盟的成败
韩王如今强调的,其实是和赵,燕,楚三国的态度!这三个国家,赵,楚和韩国接壤,燕国虽然尚未和韩国接壤,但距离韩国不过百十里的距离,以后论是扩张领土,树立权威,疑都可能侵犯邻国的利益!如何相处就是个问题了!和平相处,井水不犯河水,这是韩王给出的建议,就看三国愿不愿意接受了!
第五章弥兵之会(中)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韩国虽然是天下霸主,但赵、燕、楚之流也不是没有机会追赶上韩国。毕竟,和当初令天下惶恐不安的秦国相比,韩国强则强矣,但终究缺乏底蕴。
想要追赶韩国,于燕、赵两国而言,最佳莫过于吞并齐国,于楚国而言,莫过于先亡越国,再经略淮泗。
如果天下就此弭兵,数十年内不动刀兵,吃亏最大的是无疑是燕、赵、楚三国,获益最大的是韩国!
谁都清楚,弭兵不过是一个幌子,韩国想要借此安心消化已经占据的土地,秦、齐、越之流则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而附议。各怀心思的燕、赵、楚表面上没有提出异议,但心里肯定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如何弭兵,怎么才算弭兵,其中大有玄机。
“韩王所言甚是,寡人以为,天下万民苦于征战久矣!如果列国以信义为先,和平相处。乃天下万幸!”谁也没想到,周王居然抢在燕王、赵王、楚王之前,表态支持韩王的提议。
虽然周王不知是出于激动还是紧张,说话颤颤巍巍,周国也不过是拥兵数百的弹丸小国。说话不够分量,但终究是占据了一个名分。
秦王、齐王、越王皆是下意识地望向高台上笑而不语的韩王,很明显,唯有韩国的怂恿才能让周王敢第一个出来表态。也许,韩王这么做,怕的就是燕赵楚三国从中搅局。
深知依附韩国才能和楚国周旋的越王随即站了起来。大声言道:“周王所言甚是!弭兵势在必行!寡人愿意与民休养生息,若无他国进犯,绝不挑起战事!”
秦王、齐王迅速对视了一眼,明白到了自己表态声援韩国的时候了。如今这个局面,韩王可以派人领十万大军轻轻松松打到自己的都城。弭兵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寡人以为韩王道出了天下万民的心声,当行!”秦王表态附议!
“韩王所言甚是!寡人以为当行!”齐王亦是表态。
随着齐王的一句话,天下八国中,韩、秦、齐、越、周已然是站到了一起,支持弭兵!众人的目光全都望向燕、赵、楚这一方,等着三国的表态。
楚国倒是想和燕、赵一起,顶住来自韩国的压力,但偌大的楚国。身后有越国的牵绊,身前被韩国包围,而且。韩王意味深长地望着国力最弱,最是孤立无援的楚王,明显希望楚王先表态。
楚王无法,只能出言道:“韩王所说,本是极好的。天下万民苦于战事久矣,如能休养生息。善莫大焉!只不过,对于背盟的惩罚。寡人有些许不明白!”
韩王笑意更浓,说道:“楚王请讲!”
楚王分不清韩王是高兴还是愤怒。也不好彻底得罪死韩国,硬着头皮说道:“韩王言称,有背盟者,天下共击之。天下何其大也,如果一国偏远,劳师远征所费太大,怕是会有人懈怠不肯出力!人心若是不齐,这盟”说到这里,楚王故意咳嗽了几声,望向秦国。
众人立即明白楚王这是拿秦国来说事。当初,秦国强大的时候,山东各国为求自保,发动了数次合纵,共同攻打秦国,却是多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各国各怀鬼胎,不肯出力。
燕王适时地站了出来,声援楚王道:“寡人以为楚王所言甚是,这盟是天下之盟,难保不齐有人希望保存实力。当然,寡人的燕国一定与民休养生息,不轻起刀兵。只是,若是有人背盟后,又有人不肯出力攻打背盟的国家,当如何解决呢?”
不少人暗自皱起了眉毛,燕王、楚王说的有道理,弭兵之盟看似是一件十全十美的好事,但却经不起推敲,说白了,就是务虚。如何用武力保证遵守盟约的国家利益,惩罚违背盟约的国家,是这个盟能够维持多久的关键因素。若是做不到这一点,这盟,不过是形同虚设。
赵王这个时候也适时地站了出来,用略显稚嫩但坚定的声音说道:“寡人听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而不可争也!韩王为天下万民计,弭兵虽好,但却也要分定!不分定,也难保有人心怀不满,寻衅挑事!”
赵王说得虽然含蓄,但众人也都明白。各国要划定疆界,疆界不清楚,为了争夺土地,也许不用三五个月,战事又起!若要划定疆界,对韩国造成的影响最大。因为这些年韩国所占据的巴蜀、汉中等郡都是从他国手中夺取的,说起来,秦、齐、楚三国是最大的受害者。如果要韩国交出这些土地,韩国肯定不乐意。如果让秦、齐、楚三国就此承认已经被韩国占据的土地永远归韩,三国肯定也不乐意。既然双方都不乐意,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能打了,打到其中一方认输屈服,既然要开打,所谓的弭兵就成了儿戏。赵国一语双关,却是要挑拨原本赞成弭兵的秦、齐两国和韩国的关系。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绝代军师 (风云山川) 起点VIP2015-06-17 秦汉三国 曹操曰:“孤得思郎,如文王得太公,高祖得留侯!” 刘备曰:“倘诺思...
-
极品兵王 (权心权意) 纵横VIP2015-06-12 都市生活他是战场上的不败王者,回归开起小旅店,因一位落跑新娘而危机四伏,他重现无敌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