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蚂蚱不吃鱼)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蚂蚱不吃鱼
- 入库:04.13
郎中令蒙驁附和道:“正是如此!若各国均按照计划来,那么就会出现齐国和楚国死磕,秦国偷袭楚国,赵、燕强攻齐国的场面。这个时候,魏国是继续选择吞并楚国部分领土呢还是选择弃暗投明,倒戈齐国,这关系到天下大势!臣以为,我们韩国只要左右下楚国战场即可。无论结局如何,都可以借此获利!这是其一。其二,楚国离我韩国最近。可借此压制秦国!”
颍川郡尉——“黄石公”魏辙点了点头,声援道:“确实如此!臣也以为此事如此处理最好!不过,臣担心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既然王上的獠牙可以探知到这个情报,秦国多半也会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会做出什么样的应对!这是很不好断言的。”
张平他们一听。心下也是一凛。的确,若是秦国也知道了各个国家的计划,那可真就是险之又险矣。秦国势必会更改计划,或者将计就计!
韩王然却是自信满满地笑了笑,言道:“如果换在以前,秦国的黑冰台的确很有可能知晓。但是,楚国此次行事如此缜密,寡人也是推断出来的。秦国怕是难以知晓。其二,獠牙的人一路监视黄歇一行。甚至有人潜入了使团,除非黑冰台有内应在里面,否则应该不会出现魏郡尉出现的这种情况。当然,寡人会派人盯住秦国的动向,不会马虎大意!”
韩王然都如此保证了,魏撤自然没有话说。六个大臣没有意见,接下来讨论的重点就成了如何做出缜密的安排,让韩国在这次博弈当中获利最大。最多!
秦国,咸阳。
正月二十的时候。秦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赫赫有名的秦国太后突然崩于甘泉宫。秦王宣布举国大丧,谥曰宣,后世史书称之为宣太后。
宣太后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早些年的时候她是秦惠王的宠妾。如果不是秦惠王的儿子——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她在史书上都不会留下只言片语。更遑论她那个时候在外默默无闻充当质子的儿子——秦昭王了。
但历史偏偏给她开了个玩笑,在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她成功地将自己的儿子扶上了王位,从此权倾天下。如果不是韩然这只蝴蝶的出现,此刻的她应该依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凭借着诱杀义渠王的功绩让秦昭王的神色更加恭敬。
但兄终弟及的矛盾在一系列变故下被重新激发,宣太后的二儿子公子市反叛,被诛杀!三子公子悝无故暴毙,这一系列的打击让本可以再活五六年的宣太后提前告别了这个本应该属于她的时代。
虽然她做出了种种让秦昭王不满的事情,虽然她也曾让自己蒙羞,但随着宣太后的去世,秦昭王觉得一切都结束了。按照宣太后的遗愿,秦王将其葬于芷阳骊山,和秦惠王的北原有着不小的一段距离。宣太后说,这是自己和秦惠王初次相逢的机会,此生她做了太多对不起先王的事情,只能以此谢罪!
置办完宣太后的丧事,秦王长舒了口气。死者已逝,生者却要继续努力。现在是大雪封路,等来年开春,忙完春耕之后,少不得要好好袭扰一下各国。秦王要让各国知道,虽然自己眼下不愿意出关迎敌,但却一样让各国对自己苦不堪言。就像韩国,自己派出精锐,制造些白色恐怖还是可以的。打不疼对方,也可以恶心到对方。
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燕国,蓟城。
王宫的某处大殿现在成了产房,王后正在生产。整个大殿四周焚起了熏香,婆子们进进出出,不时地将热水端进去,将夹杂着血色的污水端了出来。燕王辛在不停地走走停停,有时激动地想拉住急匆匆的接生婆子,但终究作罢!
“不要慌!不要慌!一定会没事的!”燕王不停地给自己打着气。
看他脸上沁出的汗珠和不时抬头看天色的神情出卖了他,终于,他再也忍受不住煎熬,朝着一直紧随自己的宦者令骂道:“快去!王后怎么还没生出来啊!”
宦者令屁滚尿流地爬了起来,他哪里知道为什么还没生出来。燕王这么踢他,宦者令也觉得冤枉。但对方是燕王,高高在上,自己只能忍着受着。虽然没经历过生小孩,当然,宦者令就算想生也生不出来,呵呵,但宦者令也知道,这个年代生产小孩是一个女人最危险的时候,如果胎儿有些许的错位就是一尸两命。王后该不是遇到这种情况了吧!宦者令心里暗暗嘀咕道。
“啊!呸!”宦者令扇了自己一个耳光!把不吉利的话吐了出来。随便拉过一个婆子,宦者令吼道:“里面到底怎么样了?”
“里面!里面!”婆子显然很是慌张。宦者令脸色立马沉了下去,看来里面不妙啊!
这个时候,新来的内侍却是不长眼,拿着刚从新郑八百里加急的信件跑到燕王面前,说道:“王上!公主来信了!”
“滚开!”燕王一脚踢了过去。里面情况如此糟糕,这个内侍还敢邀功?果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宦者令报以同情的眼神,表面上却是脸色铁青!这个时候产房内却是传来婴儿的啼哭声。(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六章孝廉制
公元前270年,燕王长子诞生。燕王大喜,大赦燕国,并将嫡长子赐名为孝。两个月后,韩国王后姬淼亦产下一子,名为邦。一时之间,赵、魏、齐、楚四国贺喜的使者奔走于燕、韩两国之间。对此,秦国冷眼相看,漠不关心。
三月份的时候,草长莺飞,正是踏春的好时节。坐落在青山幽谷畔的颍川学院尤其热闹,来自天下四面八方的游学士子或怀着敬仰的心情,或怀着崇拜的目光,或有着好奇的的心思走进这个渐渐名满天下的学堂。
如今士子们都知道,韩王然大力提拔的许多年轻官员都出于这个学院,少数不是出身于学院的,大都是身怀大才的名士。学院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实干,整天之乎者也,空谈理论不结合实际的,往往被看作沽名钓誉之辈,不为众人所喜。能以自己所见,集百家之言,发出新颖声音的,方为上道。
年轻的李斯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他向法家问法,向纵横家问势,向儒家学礼。虽然学院的老师分属各家各派,起初也是各种争执不断,但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融合,和韩王然的大力引导,各家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现在见其面来,至少不会自顾自地吵起来。不会一言不合就横眉冷对。
就像韩王然对所说的,诸子百家的理论已经是百余年前诞生的事情了。这天下无时无刻地不在变化,整天拿着前人的理论之乎者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每个先贤的愿望是把自己的学说发扬过大,如果只是照搬,符不符合实际尚且两说,无法超越先贤是一定的。
为什么诸子百家见解不同,分歧如此之大。这在于对道的理解。什么样的道是大道,是上道?很显然,天下万民、黎明百姓愿意接受的方才是上道,是大道!学说因人而存在,若是无人肯信,学说也就没了生命力!
“诸位是想固步自封。重蹈先贤的覆辙?还是敢于创新,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如果诸位愿意孤芳自赏,大可不必听寡人的劝。但如果诸位真愿意让先贤,让自家的学说得到弘扬,寡人不放建议诸位互相学习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天下没有完人,自然也就没有完美的学说。一代一代地改善它,推进它,我想这是历代先贤对诸位的殷切希望。”
韩王然这样的话还历历在目。刚开始还有人不好意思低下头请教。但随着儒家的不耻下问,整个诸子百家被带动起来。韩王然终于欣慰地放松了一口气。
从学院里返回到郡守府,李斯一路上在慢慢回味着今天的所思所得。他比所有的人都清楚,如果不是韩国的帮助,自己以后最好的结局不过是在上蔡做一个小吏,自己的母亲也会因缺少医药而辞世。
事实上,原本的历史轨迹上,李斯也正是充当了一名看守仓库的小吏。不过。血液里流淌着不甘于平庸的他受硕鼠的启发,毅然辞去了小吏的职务。投奔荀子为师,学习治理国家的本领。最终学成入秦,获得丞相的高位。
但现在一切不同了,韩王然打着上苍的旗号,派人将李斯一家从水深火热的困境中解救了出来,更让担任颍川郡郡守的荀况充当他的授业恩师。这一世的李斯。他的成就肯定会比原本的历史上更大。他的结局,也不会是被赵高这样的阉贼以谋反的罪名灭族。
李斯不清楚,自己究竟哪一点被韩王然看中。来韩国的两年,自己只见过韩王然两次,但每一次韩王然都表现得十分和善。似乎对自己抱有极大的期望。但是,偏偏韩王然从没有要求自己做到什么,反而时常关心自己的母亲。可韩王然越是这样,李斯越觉得亏欠了韩王然什么。现在只能以加倍的努力来报答韩王然。
郡守里,荀况望着一摞摞垒起的的公文发愁,自己真是辛苦并快乐着。韩王然将颍川郡这个大摊子交给自己,既是对自己的信任,也是对自己的鞭策。自己以前未尝没有想过,将来被国君看重的话该如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何闻鸡起舞悬梁刺股。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绝代军师 (风云山川) 起点VIP2015-06-17 秦汉三国 曹操曰:“孤得思郎,如文王得太公,高祖得留侯!” 刘备曰:“倘诺思...
-
极品兵王 (权心权意) 纵横VIP2015-06-12 都市生活他是战场上的不败王者,回归开起小旅店,因一位落跑新娘而危机四伏,他重现无敌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