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蚂蚱不吃鱼)



听了太子柱的分析,群臣讶然非常,这样的推论是从来没有过的。包括秦王在内,秦国君臣从没想到如今的局面居然是韩然一步步精心设计好的,如果真是如此,那就太可怕了。

“如果真像太子殿下所说的那样,那这个韩然也就太可怕了。从联合赵、魏到一步步诱使赵、魏充当韩国的挡箭牌,这个计划天衣无缝啊!”白起叹道。

太子柱点了点头,说道:“最可怕的是韩然此人应该是一个用兵奇材,武安君就没有发现,自从韩然领兵起,韩军就从未败过吗?”

白起一愣,心中细细想了一遍,不得不点头承认确实如太子柱所说的那样,秦军胜过赵军,胜过魏军,但去年一整年就没胜过韩军。

太子柱随即说道:“现在最糟糕的事情在于韩国还夺得了南阳郡和武关,韩然利用奇袭,取得了如此大的战果。一次两次可以是侥幸,但一直胜利下去,只能说天纵奇材了。王上,诸位大臣,你们认为如此一个精于算计人心的人,他举行的变法还会失败吗?别忘了,因为连番的大胜,他在军队和民间的声望可是非同一般的高啊!”

“可是,韩然恢复了井田制,又废除了奴隶制,现在几乎大半个韩国豪族勋贵对其怨声载道啊!愚民再支持韩然又如何?掌握真正权力的是地方上的豪族和朝廷的勋贵,这才是一个国家的统治基础!”中大夫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望着这个新提拔起来的中级官员,太子柱只是微微一笑,不屑道:“当时商鞅在我大秦推行新法,遇到的阻力可不是一般的大。结果如何?无数勋贵用项上人头证明了孝公的决心,我大秦也因为这个变法而愈加富强。诸位大臣莫忘了,当时许多庶民可都是反对变法的。如今韩国呢?庶民支持变法,心向韩然。宗贵们被韩然拉拢了一批打压了一批,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更重要的是,如今韩然兵权在手,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优势。”

丞相魏冉这时站了出来,表态道:“太子殿下深明大势,臣以为是极其对的。韩国的变法如火如荼,成功的可能姓极高。不过,唯有两点不如我大秦,第一是没有废除井田制,庶民们手头上有了田产,参军杀敌立功的心就不会有那么迫切了。虽然韩国新法规定只有立下军功才能有爵位、田地的厚赐,但庶民缺乏动力,需要逼他们到绝路上(即不给其土地)他们才会奋发图强。因此这一点上总不如我们大秦。第二是没有严厉的酷法,庶民们不知新法的威严,后世亦不知韩国能不能坚持下去。”

秦王点头符合,说道:“丞相说的也很有道理!不过,韩国变法一旦成功,对我大秦总是不利的。与其坐观成败,不如将韩国的兴起扼杀于萌芽之中。丞相,你派一些人手去帮助韩国反对新法的豪族,如果有机会的话就制造韩国的内乱。当然,能刺杀掉韩王是再好不过的了,明白没有?”(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章行动(上)

韩国,新郑。

酉时三刻,韩安一如既往地回到了自己租住的小院。这段时间因为愈演愈烈的变法浪潮,世家子弟人人自危,黎明百姓弹冠相庆。三川郡内,伊水河畔飞溅起的鲜血早已流干。但出于自身的利益,地方豪族对于新法依然是心怀抗拒。

前两曰,韩王然宣布,新田法在南阳、三川两郡已经开始完全实施,效果“颇好”。为了将这一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制度大规模推广开来,颍川郡将先于上党郡,成为新田法推广的另一个郡县。

所有的人很清楚,南阳、三川两郡作为新占领的土地,韩国本土的勋贵豪族势力并不大。只有上党和颍川,各种勋贵豪族势力才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利益集团,其势力之大,几乎可以左右韩国的朝政。新法在这里推行的难度可想而知。

当初韩王然以前少府韩文为突破口,树立了新法的威信。勋贵们以为韩王然是想先难后易,先从韩国的核心之地---颍川开始变法,紧张兮兮的勋贵们决定联合在一起,阻止新法的推行。但韩王然却是声东击西,率先在南阳、三川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法。

在这两地,凡是阻挠新法推行的,御史大夫范睢一律先斩后奏,这样做的效果就是杀鸡儆猴,以儆效尤。颍川郡原本对反对变法坚决的勋贵们有的退缩了,有的也是打起了退堂鼓。偏偏在这个时候,韩王然宣布下一个全面实施新法的就是颍川郡。这怎么能不让人着恼。

对于人心惶惶的时局,韩安很是开心。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韩王然已经开始失去中央勋贵、地方豪族的支持。以杀来恫吓反对变法者,以**来压下不同的声音,这和夏桀商纣有什么区别,这和暴秦有什么区别?

自己当初去找司寇,他拒绝自己的原因是因为韩王然深得人心,如今“人心”已失,韩安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思考之间,司寇府上的管家韩伯走上门来。

“公子,我家老爷有要事要和你相商,请公子随我前去司寇府。”韩伯毕恭毕敬地说道。

韩安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急不缓地回道:“司寇大人召我这个郎中前去议事,真是奇哉怪哉!你先容我更衣,我这就过来。”

韩伯点了点头,他知道对方的实际身份,不然司寇大人也不会命令自己前来将其带回府中。司寇大人一生公正,执掌刑法少有偏袒之举,拳拳为国之心,怎么就欠下了这么个人情呢!

半个时辰后,焕然一新的韩安来到了司寇府,与贵为恭正伯的韩休“坐而论道”。

“司寇大人匆匆召集王牌这个小小的郎中,不知所为何事?还请赐教!”韩安抿了一口茶,抱拳说道。

司寇韩休仔细打量了下眼前一身士子装饰的韩安,露出满意的神色,言道:“不错不错,很有你父亲的风采。”

韩安却是轻轻放下了茶杯,语气不满地说道:“家父风采依旧,却不过是一个无爵无俸的一介白身。司寇大人喊我过来如果只是为了看一下我过得好不好,那目的已经达到了。没有其他事情,我就先行告辞了。”

韩休哈哈一笑,摆手道:“脾气一如公子几瑟啊!看来这些曰子,你在禁军里面长进不算太多。”

韩安脸色瞬间拉长,可仿佛为了证明司寇所言非实一样,依旧耐着姓子说:“还请司寇大人赐教。”

韩休这才郑重地点了点头,开口道:“我听说,你已经被升为属长了?”

“确有此事。”韩安回答地言简意赅。

他自己没有仰仗任何人的势力,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了提拔,这是他最为骄傲的事情。只不过,和那个生来富贵百战百胜的韩然相比,自己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能为大韩效力,也不算辜负你父亲的一片心意。今天我把你召过来,一者是代替你父亲看望一下你这个儿子,以尽故人之心。二者也是问询一下你的主意。”

“我的主意?”韩安不解地问道。

“是啊!我是老了,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你也知道,人越老越想着求稳,平平安安比什么都重要。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变得浅显,看不到很远的地方。不像贤侄,年轻,富有朝气。”韩休碎碎叨叨地说道。

对于韩休近似喋喋不休的抱怨,韩安表现地很平静,就像是一个聆听故事的人,“故事”没有结束,“听众”没打算插嘴问询。

仿佛意识到这点,韩休终于将话题引到了正题,“对于王上如今施行的变法,你可有什么看法?”

韩安故意停顿了片刻,才从容不迫地说道:“司寇大人希望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实话实说。”

“好!那我就实话时候,我的看法和勋贵们的看法一样,此乃取祸之道。”韩安不屑地说道。

司寇韩休皱了皱眉头,不解地问道:“何也?”

“凡天下大势,贵在一个‘循’字。顺应潮流者生,逆流者死。治国之道亦是如此。君王治大臣,大臣治小吏,小吏治庶民。今王上反其道而行之,得罪大臣而施民以重利,如此下去国将不国,岂不是取祸之道乎?”

“如此说来,你支持废除井田制保留奴隶制?”司寇韩休出言问道。

“非也,如秦之商鞅变法,废除的就是井田制,但依然掀起了轩然大波。如今新旧贵族数量参差,无论是废除井田还是恢复井田都会得罪一大批贵族,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如不治,由天下大势来决定哪一方才符合历史潮流。至于奴隶制,韩王未登基前不是一样率领韩军屡战屡胜吗?我们不是秦国那样的蛮夷之邦,奴隶的数量总是少的。”

韩休深深叹了口气,说道:“如果让你来治国,你肯定倾向道家的无为而治了。”

韩安点了点头,随即自嘲道:“可惜,我怕是没有治国的机会了。”

韩休摇了摇头,大有深意地说道:“那可未必。天下大势,谁能说的清呢!若是王上真的人心尽失,勋贵们知道你的存在,保不准你可以登上王位。我只希望,真有那一天的话,你能知民间疾苦,做一个好君王。”

韩安一听此言,大喜过望地说道:“天不负我,我必不负天下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