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海和北海的建筑群最终定型始于明代,明成祖定都北京后,明朝宫城在元朝宫殿的位置基础上向南移动,因此皇城城墙也随之南移,为丰富皇城园林景观,开挖了南海,挖出的土方和开凿筒子河的土方堆成万岁山(即景山)。北海、中海、南海统称“太液池”,属于皇城西苑。
“圣上依然决定不住紫禁城。”郭之奇有些无奈地抚着额头,“虽说是紫禁城太大,需要宫人、侍卫太多,很是糜费,但终归是皇家威严,岂可开放于平头小民?”
马宝咧嘴苦笑,虽说中南海也是殿阁甚多,但到底属于皇城园林,如果是暂时居住倒也罢了,可皇上的意思却令人难以接受。收门票,任由民众参观,紫禁城这样一个皇家圣地,竟成了公共场所?
“怕是朝廷钱粮吃紧,圣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吧?”马宝在文人面前可不敢胡说,这郭之奇的资格也够老,便猜测着为朱永兴找借口。
“钱粮吃紧是肯定的。”郭之奇皱着眉头,停顿了一下,说道:“那就暂时这般布置,紫禁城由那些老宫人洒扫管理着,西苑呢,就多派人着意收拾。等财政情况有所缓和,再向圣上进言迁宫。”
马宝点头称是,心中却不以为然。朱永兴决定的事情,很少有改变。而且他还有一种想法,觉得圣上不住紫禁城肯定有隐情,比如风水之类的。对于朱永兴的神道,他是深信不疑的。反正,不管是什么原因,他是不会进言的。
军政分开,其实马宝和郭之奇并没有什么统属关系,马宝爵位高,郭之奇则资格老、负盛名,且身居内阁。在军事上,马宝是北京军区的总指挥,手下有数个军,几十万人马;在治政上,郭之奇目前却是北京,乃至北方地区的最高长官。
但马宝是个聪明人,早就知道军人跋扈的时期已经过去,皇上文武并重是不假,可也频施手段,一直避免高级将领们形成自己的小山头。而且,就目前来说,他取得的功绩使他已经达到了官爵的巅峰。已经位列一字王,升无可升,他是越来越谨慎小心。入阁拜相,以一个武人的身份,既自解兵权以释君疑,又有了尊荣的身份,夫复何求?
尽管与满清的仗还要打下去,但根据总参谋部的布置,以后肯定将以东北军区为主攻,北京军区只是在辽西进行配合,并且戒备蒙古诸部。所以,只要不让畿辅之地遭到象明末时的掳掠破坏,北京军区的任务便完成了。
基于这样的心理,马宝便只关心军事上的布署,以迎接圣上还都。民政上的事情,基本上是带着耳朵来听,都由郭之奇作主。圣上既然说了文武相济,协力稳定北方,马宝便作作样子。
“这个——”郭之奇翻看着朝廷邸报,突然又皱起了眉头,这是朝廷春闱考试的附加通告,竟然开了“女科”,具体科目有三个:识文书写,术数计算,善习武艺。
邸报出了,那便是朝廷已经通过,郭之奇有些惊愕,为什么朝中官员不加阻止。
马宝伸手拿过来阅看一番,想了想,猜测着说道:“是不是圣上要充实后宫了?郭大人看这里,有年龄要求的。要说相貌嘛,圣上是不是怕有物议,所以含糊不提。”
“若是这样,便说得过去了。”郭之奇有些恍然,松了一口气,说道:“是该招些汉家女在后宫了,你看现在,嫔妃、侍女并不多都是异族,成何体统?虽说皇上春秋鼎盛,但早立正宫,早得佳儿,早固国本,也好让臣民放心哪!皇上最宠德贵妃,于潜龙时便搞出什么汉家身世。以前倒还罢了,现在可万万不能当真。”
“万岁英明。”马宝笑着说道:“中兴大明何等艰辛,岂能自招祸乱。”
郭之奇咧嘴笑了笑,却还是有些不放心,这个皇上英明是英明,可也执拗刚强,这事情呀,还真得重视起来,多联结些大臣,先通气息才好。
……………
第一百零六章女人能顶半边天
一般人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群体,她们的劳作只限于家庭之内。其实,古代女性除了从事家庭劳动外,也有步入社会谋求职业的。在中国封建社会,女性涉足的职业主要有四大类:即农业类,如农妇、蚕妇、织妇、采茶女等;商业类,如盐妇、茶娘、酒肆老板娘等;服务类如奶妈、女佣、女仆、妓女、洗衣妇等;自由职业类如媒婆、药婆、女艺人等。
尽管如此,女性所创造的生产力,所发挥出的才智,依然是非常有限的。这个时期与毛太祖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时比较类似,太多太多的中华男儿在国战中牺牲,而国家建设又要加快速度,充分发挥女人们的社会责任和自身的能耐,全民共同努力,似乎是一个理所应当的选择。
但时代不同,朱永兴还喊不出那样激进的口号,也需要些手段才能使臣子们同意他的章程。女科在臣子们看来是朱永兴要充实后宫的的意思,而朱永兴也希望他们这样认为,什么大脚,什么年龄,不过是个幌子,但实际上却是在提高妇女的地位,扩展妇女从事职业的范围。
从禁止裹足开始,到招募女侍卫,鼓励女子从事劳作,再到开设女科,这些工作是一步一步,逐渐推进的。使妇女们更广泛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为她们打开一扇政治活动的窗户,无疑将使全民的社会生产力更有提高。而且,从兴利除弊的角度出发,也确实有很多工作,更需要妇女来作。
比如女警察,女狱卒,朱永兴对于封建社会牢狱系统对于女人的摧残可是深恶痛绝的;再比如女教师,女护士,对于日后成立女校,在军队中建立或扩在医疗系统,也是相当重要。
…………
珍娘有些心不在焉地整理着囝囝的衣服,装填着碎羽绒毛的棉衣总是不会特别干净,但这个冬天却是能够支撑过去的。现在这样,能活下来,就已经是很幸运的事情了。可珍娘的走神却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在思索着刚刚张贴的告示,有关女科的事情。
在工厂里,珍娘识字会算账,已经不用再辛苦劳作,算是个“白领”级别。特别是这个工厂是用皇家基金建立的,不同于那些个人商家所办,待遇和名声都令人满意。
但珍娘还是对女科有些动心,因为按照告示上的条件,她是合乎标准的。虽然她有些不相信,可那上面确实没有未婚、无孩的限制。
“娘亲,你说过要带囝囝出去玩儿的。”小孩子并不知道母亲在想些什么,吃饱穿暖,结束了飘泊颠沛之后,她也正在回复着孩子的好动和活力。
“后天娘就放假了,带着囝囝玩儿,咱娘俩一起过年。”珍娘宠溺地捧着女儿的小脸蛋,突然觉得自己有些贪得无厌,有些得陇望蜀了。现在的日子已经不错了,何必要冒着风险去考什么女科呢?
在这变革大潮中,有人看见了机会,有人却唯恐选择错误,但不管怎样,珍娘已经在这变革大潮中被改变,只不过程度与旁人不同而已。
第一百零七章只是一小步
战争是一场恶魔与恶魔的格斗史,对于那些没有亲临战争的人来说,可能是一场激烈刺激惊险的向往;而对于经历了战争的人来说,却是残酷的、没有理性的噩梦。
对于深陷战争环境中的人们,特别是反侵略、反奴役的战争,则相关到人们的切身利益,特别是直接面对的人们。抗争,不抗争便会失去美丽的家园,使自己和亲人陷于残酷的统治之中。
而抗争也表现在不同的形式上,有的人在浴血厮杀,有的人在劳动支前,有的人在顽强活着。没错,顽强活着也是一种抗争,是在展露不屈的意志。而从这一点来看,珍娘带着囡囡活下来,未尝不是一种抗争,千千万万历经苦难、带着身心的伤痛活下来的人们也是如此。
从本质上来讲,战争是为了某些利益,国家的、个人的,用人的生命进行的一场利益战。也许是某个集团贪婪的私利,也许是为了一个国家的荣誉,也许为了展现一个国家的强大,也许在向世界表达着什么,也许只是为了让国内的人民重新进行一场人心归向战。于是人类与人类之间进行了大屠杀,杀死的是人类,倒下的是人类,胜利的只有利益,不是人民,绝对不是。
但现在的情形却不同于历朝历代,人民,正在享受着胜利带来的各种利益,也正在从胜利中舒缓身心,重拾起生活的信心。
不可否认,尽管整个抗清、反攻的过程沉痛压抑得令人艰于呼吸,但却使中华民族的脊梁在烈火中煎熬锻就。同时,这也是清洗自身肌体毒素、腐朽的过程。
变化,变化,国战时打着“一切为了胜利”的旗号。恢复重建时又提倡同心同德、人人努力。从男人到女人,从朝廷到民家,从官员到百姓,没有谁能不受影响,没有谁能不被卷入早已由朱永兴掀起的变革浪潮之中。
而在每次社会变革中,都预示着很多意外机会的来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也是给有胆量的人的。谁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谁能有更大的野心,谁便会因此而得到更大的利益。从集团,到个人,莫不如此。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那年那兔) 起点VIP2014-06-23 抗战烽火现代军工专家意外回到了1934年底的兴国,却遇上还 乡团残害无辜群众,为了保护乡亲...
-
吕氏外戚 (维伤) 起点VIP2015-03-14 秦汉三国 秦旭“不小心”“非礼”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的父亲叫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