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逆流伐清 (样样稀松)



……………

第二百一十章战局,焦点

明天早上出发去哈尔滨考试,嗯,三天后才能回来,周一恢复更新,请大家谅解哈。

感谢xiaotang2…,沉默de夏花,无名无天,jforce,太极唐三彩,我是第二条虫,把盏龙血热,相见有是多年,南海阵云,梦烟寒?夜凭栏,不是笑笑生,欧阳贺志,yangzi,剑侠dodo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心想事成,阖家欢乐。

********************************************************************

闽省战局虽然因为郑家的内乱而有所变化,但明军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击败满蒙八旗的影响,更使战争的天平倾向于明军。

在福建,比较有战斗力的清军有三支,耿精忠的藩兵,同安总兵施琅的水师,漳州海澄公黄梧的部队。如今三去其二,耿精忠的藩兵先是在援粤行动中被消灭一部,又在随满蒙八旗作战中损失不小,实力折损近半,已经难以独自抵挡水陆齐备的明军。

而满蒙八旗的兵败,无疑促使处于观望和犹豫的清军做出了最终的决定。希望没了,主心骨要垮了,难道还不为自己和身家考虑?

三月,明军东路军攻打同安,清同安守将华尚兰以城降;不久,海澄守将面对来势汹汹的明军,也易帜归降;四月,清将王藩锡施计杀死泉州守将赖玉、耿藩部将王进,反正投诚。

马宝率领的西路军则接连收复德化、永春、大田、永安等县,两路大军的攻击矛头直指耿精忠老巢福州。

………….

耿精忠在收缩兵力?阅读着最新的战报。朱永兴做出了判断。这也是目前明军进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从歼敌和收降的清兵清将来看,耿藩的越来越少。

收缩兵力,猬集于福州,倚坚城与明军决一死战?或者是拖延时间,等待他省的援军?朱永兴露出了一丝冷笑。

目前能够增援福建的只有浙江和江西两省。江西的清军正集结于赣州。与夺取了大小梅岭的李嗣兴所部对峙;而清军水师几近覆灭,浙江的温州、台州、宁波、杭州、嘉兴等沿海之地面临随时的威胁,也不可能抽调出太多的兵力赴援福建。

死守,守死!这样集中起来更容易收拾,介时水陆夹击福州,耿精忠肯定会落得与尚可喜同样的下场。

“殿下,属下奉还王印。”机要室主任查如龙恭恭敬敬地将王印呈上。

“辛苦了。”朱永兴伸手接过,看了看查如龙,笑着指了指脸。

“支前证”、“土地券”等都要盖王印。这是朱永兴的意思,既彰显对有功之士的重视,也是收买人心的一个手段。带着王印的凭证,对于老百姓来说,那是多大的荣誉,说供起来也不为过。在得到实惠的同时,也就把施恩者——岷王朱永兴记在了心里。同时,这也是一种概念上的偷偷转换。朱永兴便代表着朝廷,以后呢。他就是朝廷。

查如龙不好意思地在脸上蹭了蹭,说道:“闽省义民不下于广东,踊跃程度还有过之,殿下激励之策收效显著,尽得民心哪!”

“民心哪,清廷既失之。孤岂能不得?”朱永兴轻轻叹了口气,沉吟了一下,低声说道:“延平王的笔迹和印章,你可有把握了?”

查如龙犹豫了一下,点头道:“殿下放心。属下已有七八分把握。”

“那便好。”朱永兴轻轻吐出一口长气,“有备无患,能否用上且不说,若没有个准备,可就拿不住那郑经了。”

“属下明白。”查如龙突然狡黠地一笑,说道:“殿下,兴许用不着咱们出手,台湾那边便会有招儿对付郑经呢?”

朱永兴轻轻点了点头,这说得没错,自己占着朝廷大义,台湾的郑袭等人岂能不走这个门路?看来,主动权确实已经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对于福建来说,是沿海迁界的重灾区,尤以兴州、泉州和漳州三府最为严重。所迁之民,全都失去生计,颠沛流离,号泣之声凄厉,背夫弃子、失父离妻的人间悲剧随处可见。

也正因为如此,明军的到来,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再有一系列激励政策,支前、拥军的热烈程度不下于广东。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特别是在这朝代更替、人心不稳的时候。清廷的短视和暴虐给自己掘了墓坑。时势不同,因为朱永兴的存在,南明未灭,且大有中兴之势,民众有希望,有光明,激起的反响自然更大。

对于朱永兴来说,他也认识到了南明与清朝在抗衡中具有的优势。那便是发动和组织,虽然还逃不出以利相诱这个手段,但在战争潜力上来讲,南明已经具备了与清朝抗衡的本钱。

资金、物资的获取渠道,宽松惠民的政策,民众拥军支前的热情,扩军装备的速度,南明都大大超越于清朝。更重要的是,每光复一地,都能把人力、物力尽快发动起来,捆绑上朱永兴的战车。就这一点,清朝是忘尘莫及。

别看现在明军的主攻方向在福建,其他各地驻军其实也在不断的补充和加强。四川的李定国,云南的白文选,粤赣、桂赣交界的李嗣兴和马惟兴,还有广州的卫戍师,一旦枪枝弹药的缺口被补上,在整个长江以南,明军可以在多个省份开始声势浩大的大反攻。

火枪兵的优势也日益显露,一个月便能训练完毕,拿枪上阵。如果紧急,一周或半个月,也能够补充进军队以战代练。这种速度,再有以老带新的补充方式,也是清朝所不能比拟的。

从目前的形势看来,颇有些象晋王李定国两蹶名王的时候,明军气势大涨,清军不敢接战。但郑家的内乱,又增添了变数,虽然主动权在手,朱永兴也要权衡利弊,不使明军和郑家有火并的危险。

郑成功逝世后,在台诸将黄昭、萧拱宸等人以郑经“**”,“不堪为人上”,拥郑袭为东都主,并分兵准备抗拒郑经。

而郑经在得到消息后,以陈永华为谘议参军、周全斌为五军都督、冯锡范为侍卫,准备整师渡台。

这样一来,台湾和金厦这两股郑家的势力,便都要从“朝廷”这里得到大义和允准。郑经想承袭延平王的爵位,国姓爷的荣誉;郑袭也要得到“朝廷”的册封,以便名正言顺地抗拒郑经。

焦点一下子集中到了朱永兴身上,左右逢源之际,朱永兴当然也要力争形成对自己最有利的局面。

……………

第二百一十一章瓶颈的突破

我回来啦!嗯,还需要调整一下,身体和思路都需要,但以后应该是不会断更了,多少而已。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不离不弃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才是我最大的安慰和动力。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民乱起于饥寒,兵乱起于缺饷。这是最简单,也是最为人所知的道理,历朝历代也对此警惕防范,但真正做好的,或者说始终做好的却寥寥无几。如果不是这样,很多的朝代更替也不会发生。

而象朱永兴这样,战争还远未结束,便不断予民以惠,不仅给田地、降赋税,又从攻城掠地的缴获中发放了安家费,使那些饱受沿海迁界之苦的民众能够尽快返回故土并开始重建家园,却实在是很少。

其实从更深的层次来说,这是先付先得的道理。百姓安居了,也知道了朝廷的好,明军的好,便会以更高的热情来支持这场不仅仅是改朝换代那么简单的战争;民众得到了朝廷所给的实惠,便会尽力去想办法保住,那便会更提高支前拥军的积极性。

如果只是用一些空洞诱人的口号,用国家民族大义去号召,那便反倒不如这些具体的恩惠来得实在而有效。

这就是眼光的长远,而不是斤斤计较的小算盘。东征以来,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多赖于此,清廷沿海迁界的短视政策,不顾民生的暴虐行径,更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控制的地盘在扩大,支撑战争的人口在增长,军队的训练周期在缩短。一旦突破了武器装备的瓶颈,明军的优势便会成倍地上涨。再有,南明的经济发展也多样化发展,资源、财富的获取途径大大超过闭锁乏术的清廷,整个国力的增长速度也绝不是外人所能估计的。

“甚好!”朱永兴禁不住心中喜悦,轻拍了下桌案。

武器装备的生产虽然在原有产能扩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澳门炮厂、丛化兵工厂的产量,但仅能支撑连续作战的明军,而无法给予其他地方的明军过多调拔,连筹划已久的长江水师的军事行动也不得不向后推迟。

现在,英国人和法国人完成了明军的订购任务,相继运来了在其国内生产的武器装备,不仅弥补了缺口,而且使各项军事计划能够开始付诸实施。

“英国人和法国人所给的价格优惠可以照单全收,但绝不与任何一方结盟。”朱永兴狡黠地一笑。对易成交代道:“如果因此而不给优惠,那便实价购买,以后呢,再找机会把钱赚回来。”

英荷第二次战争还未爆发,但英国与荷兰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英国不断挑衅,组织“皇家非洲公司”准备进攻荷兰在非洲西岸的殖民地,企图从荷兰人手中夺取一本万利的象牙、奴隶和黄金贸易。而荷兰则卧薪尝胆一直寻求着重夺制海权的时机,不仅加紧建造大型战舰。更与法国、丹麦结成反英同盟,得到了法、丹两国所提供的援助。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