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那年那兔)



与这些基础性工业相比,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汽车、飞机制造等装备制造工业的发展速度更快。只是由于基础薄弱,目前总产量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不过1940年的中国已经可以生产所有常见类型的机床、重型机械、汽车和飞机(引进的dc-3生产线已经正式投产),其中汽车的年产量更是突破5万辆大关,超越日本而成为了亚洲第一,而超过10万台的拖拉机(不过其中超过85%是手扶拖拉机)产量就更是将日本拉开了老大一截,而自行车产量更是首次突破了200万辆大关,自行车不但在城镇中迅速普及,农民当中也兴起了学骑自行车的热潮。

此外,由于德国的援助以及从日本引进的人才。1940年的中国还具备了建造10万吨以下排水量民船的能力。只是由于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船坞都已经被造舰计划占用,所以大型民船暂时还没法建造,也正因为这样,除了青岛、上海与大连这三个原有的造船基地之外。天津、连云港、南通、宁波、广州等等拥有天然良港的沿海城市也都掀起了建设大型船坞的热潮。好在胡卫东及时发现了这个苗头。将下放的项目审批权收回来一部分,才避免了各地盲目跟风造成的极大浪费。

不过即使如此,那些已经开工的船坞完成之后。中国的造船产能也将超过50万吨,并且每年最多可以建造总排水量超过20万吨的军舰,不过令胡卫东犯愁的是,国内在这段时间内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生产出如此庞大的造船工业所需要的各种配套设备,到时候说不得还是要想办法进口。而且战后初期必然会有大量运输船退役进入民船市场,而导致船价极低,到时候中国造出来的船怎么卖出去,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而中国的医药工业发展更是迅猛,即使在世界列强普遍大力增加抗生素生产的情况下,中国的抗生素产量也依然稳居世界第一,而整个医药工业的规模,1940年的中国也已经仅次于美国而稳居世界第二位,但即便如此,国内群众依然缺医少药,没办法,人口实在是太多了。因此,这个行业还需要大力发展,也必须大力发展......

胡卫东虽然反对纯粹为了经济目的而过度发展资源性行业,但是尽可能地自给自足还是必要的,因此煤炭、石油等行业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石油的年产量在1940年首次突破200万吨大关,加岩油和煤制油等代用品总计不下50万吨的产量,中国的油料终于勉强可以最低限度地自给自足了。不过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石油产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才行。

好在目前中国的军力已经足以抵御任何列强入侵本土,又与日本人正式停战,一些之前不敢开发的油田现在也可以开始勘探了,不过考虑到东北离苏联太近,胡卫东决定大庆还是暂时先放一放比较好,至于克拉玛依,反正已经开发了,再进一步也没什么区别,而且西北与东北,在胡卫东的布局中定位是不同的......

而中国国内量低质劣的铁矿石,则因为英国人的封锁而很难再从苏联以外的其他国家进口(美国基本不卖铁矿石,但废钢铁却卖得不少。),为此多花了不少冤枉钱(毛子奇货可居,所以漫天要价。),尽管这反倒促进了国内铁矿的勘探和开采,但经济上中国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为此中国对英国乃至后来的法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贸易报复,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外交部宣布在双方停战之前,中国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支配地位的几种战略资源将会暂停出口,比如稀土、钨、猪鬃、桐油等等,但为了分化列强,中方同时表示会依据对华友好程度的不同,开放少量配额(不过价格还是比之前更高),其中德国获得的配额最大(苏联自己资源丰富,需要量较少,所以需要的配额不多,至少在表面上,目前中苏依然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经济战中,英法和意外遭了池鱼之殃的美国因为国内生产的猪鬃供不应求,一度连军舰上涂油漆的猪鬃毛刷都配不齐,后来只能用相对来说差得多的羊毛作为替代品,结果导致军舰因为油漆涂层不均匀,一方面不得不多涂油漆增大了成本(同时还多少增大了一点军舰航行时的阻力,因而降低了航速、增加了油耗。),另一方面则加快了舰体的锈蚀速度(军舰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维护),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英两国海军的战斗力......

第五百一十五章大型工程

看似不起眼的猪鬃都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钨和稀土等重要的稀有金属就更不用说了,美国矿产资源丰富,也就开头难受一点,只要加大开采力度,最多一年之后就可以完全填上缺口,但美国在这些稀有金属方面也只能保证自己够用,不可能有太多的余额出口,因此英法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对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化肥农药的生产极其重要,因此早就得到了胡卫东的高度重视,其中化肥工业的发展尤其迅速,1940年全年的总产量接近120万吨,足够满足8000万亩粮田的需要,虽然距离让全国的农田都用上化肥的那一天还很远,却已经足以让1940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刷新历史新纪录,而棉花等其他主要农产品的年产量也都普遍创下历史新高。

此外,农药产量的迅速增加和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之合作社的普遍建立有利于组织力量防灾抗灾,大大减小了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也是1940年农业大丰收的重要原因之一。

1940年中工农业的发展与其他年份相比只有着质和量的不同,而大型工程的建设却几乎是“有”和“无”的区别。之前由于抗战持续进行,形势还不明朗,赤色党并不敢投入太多的力量用于建设大型工程,也就有盐锅峡水电站、兰新铁路和中原解放区几个连接矿区与中心城市的短距铁路而已。

但到了1940年,国内战事的彻底结束使得中央人民政府有了大兴土木的安定环境和人财物力。再加上有德国人援助和花钱从国外聘请的高端人才进行指导,一批世界级的大型工程纷纷上马,除了前文提到的沿海深水港与大型修造船坞、兰新铁路、进藏公路(已经增加到4条)、盐锅峡水电站之外,还包括东北丰满水电站的改扩建工程、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电站、宝成铁路、成昆铁路、成渝铁路、武汉长江大桥、三门峡黄河大桥、治黄工程、治淮工程等三十余个大型工程项目。

为此投入的人财物力之多,为人类历史上所罕见,举国体制纵有种种缺陷,但在中国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的现状下,却无疑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捷径。而且与历史上相比,目前中国有一个很大的有利条件,那就是农机农药化肥的生产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量。因此即便大兴土木搞工程建设,也不会因为农业生产受到影响而导致饥荒,反倒可以吸纳大量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闲置出来的农业劳动力。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由于不少工程先要调研立项。所以并非是全部同时开工。否则即使以中国的人力,在西南战事仍未结束的情况下,也还是有些吃不消的。而且其中的刘家峡水电站、治黄工程、治淮工程等水利工程对于农业来说本就意义重大。其中治黄工程与治淮工程的意义尤其巨大。

说到治理黄河,历史上建国后曾经走过一段弯路,明明早在明朝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提出了“束水冲沙”的高明策略,但当时中国的水利学家们却大多迷信苏联专家的观点,排斥少数清醒者的正确意见,错误地建议中央建设三门峡水库导致水库和上游河道严重淤塞,不但没能治理好黄河泥沙问题,反而使得问题愈发严重,令后来对黄河的综合治理困难重重,至于因此浪费的人财物力,那就更是惊人。

而现在有胡卫东这个穿越者总揽全局,自然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而抢先将三门峡黄河大桥建设起来,更是绝了建设三门峡水库的可能。虽然因为科技条件还达不到,后世建立在信息化技术基础上的“调水调沙”策略暂时还无法有效实施,但通过人工协调,还是可以部分做到“调水调沙”的,只是没有信息化条件下那么方便,效果也肯定会差一些。而其思想的核心——利用黄河水冲走黄河沙的想法更是因为胡卫东在中国科技界无以伦比的威望而被普遍接受,因此新建的水库大坝和黄河大堤都遵循了这一思想而妥善布局,当这一套体系完全建成之后,只要信息化的条件一满足,就可以很快达到后世“调水调沙”工程的水平,这完全称得上是未雨绸缪。

不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布局那是长远的考虑,为了避免眼下出问题,旧有黄河大堤的加固也不能忽视。但黄河至少有大堤在,与之相比,因为下游淤塞不能入海而形成了洪泽湖,沿湖又没有堤坝阻挡因而动辄泛滥成灾的淮河才是如今中国国内最大的祸患。

由于洪泽湖乃是河水在平原上淤塞而成,面积大而水浅,与正常的湖泊有很大不同,天旱时常常大面积干涸,下雨时又很容易泛滥成灾,两淮地区的老百姓称之为“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完全不像天然湖泊那样具有调节气候、减小水旱灾害的功用,反而令两淮百姓深受其苦。为了一劳永逸地除去这个祸患,胡卫东决心让它彻底从地球上消失,这样还能顺便开辟出大片的良田,这可比洪泽湖渔业的食物产出要大得多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