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护航航母,这可是历史上二战期间反潜护航的核心力量。但由于这东西太惹人注意,而且估计美国人也不会帮忙,再说舰载机飞行员也是个不易解决的难题(注3),胡卫东并没有让中福国际提出这方面的要求。但护航航母的技术难度其实不大,胡卫东身为穿越者兼海军爱好者,对于这种特殊的航母也有着较深的了解,可以提供不少的指导xìng建议和意见,相信只要条件成熟并且有这个需要,中国随时都可以建造或者改装出一大批护航航母来,事实上中福国际现在大量生产的集装箱船本身就是胡卫东拿着记忆中护航航母的图样改过来的,以此为基础很容易就能重新改装成护航航母,比历史上美国拿zìyóu轮改装而成的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各方面都要强出一截
护航航母暂时不能买也不能造,于是胡卫东便想起了后世反潜的主力舰种护卫舰,虽然目前连其前身“护航驱逐舰”都没有面世,但其技术含量有限,只要中福国际提出要求。美国的造船厂很容易就能完成设计并大量建造,而且以其并不起眼的吨位,也不必担心像巡洋舰那样被美国zhèngfǔ从中阻挠。
注1:模块化造船与陆上造船法都对大型吊机等重型机械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二战时期不太可能用到万吨以上的舰船建造中,但是几千吨、特别是一两千吨的轻型军舰还是没有太大难度的。
注2:苏联红海军当时实力虽然不济,但是驱逐舰乃至巡洋舰还是能够建造的,而德国与英国虽然工业力够,但资源却是很大的问题,事实上这两种方法应用后,任何一个列强的造舰能力都会显得过剩,资源将成为唯一的限制因素。
注3:舰载机对飞行员的素质要求很高,而护航航母则是一种廉价化的特殊航母,主要起辅助作用,这两者之间无疑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对于飞行员基数普遍都有几万人乃至几十万人的列强来说无所谓,但对于几乎没有业余飞行员储备、连陆基飞机的飞行员也需要从头培养的中国来说,这却是几乎无解的难题。
第三百九十一章护航驱逐舰
中方提出的设计要求是,航程不少于3000海里、吨位在10001500之间、主要用于反潜、但也具有不错的防空能力与一定的对海对岸攻击能力。也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惯xìng,听了中方的要求之后,这个时空的美国人还是将其命名为为护航驱逐舰
这款本时空的第一种护卫舰的设计主要由美国专家来完成,中国技术人员则以学习为主。没办法,国内这方面的基础太薄弱了。按说其实早在北洋军阀时期,中国就有建造万吨巨轮的设备条件了,但只有江南造船所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国订货,制造过四艘万吨货轮,而其后却一直要到将近50年后,中国才再次造出,而在此期间中国造船工业至少在硬件上明明是持续进步的,乍一看似乎很令人费解..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由于中国长期缺乏合格的船舶设计人员(注1),解放前能够造出那四艘万吨轮是因为美国提供全套设计图纸的缘故,而胡卫东虽然记得不少经典战舰的结构图,但jīng细程度达不到专业水准不说,还都是战列舰、航空母舰等主力舰的图样,根本就用不上,这也难怪,即使是再狂热的战舰爱好者,又有几个对潜艇以外的中小型舰船感兴趣并花大量时间搜集资料呢?
由于二战时期潜艇的航速很慢,因此反潜舰艇的速度只需要能够跟上舰队的巡航速度就行,所以经济xìng更好的柴油机就成了这款“护航驱逐舰”的首选,而由于美国所产的船用柴油机xìng能不佳(历史上美国以柴油机为主要动力的舰船最大航速普遍也就在20节出头,与德国柴油机动力舰船二十七八节的最大航速根本无法相比。),后来中国赤sè党与德国秘密开始全面合作之后,便将其换成了德国货。使得该舰的航速与续航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德国派来中国的军舰设计师更充分展现出了领先于世界的结构科学水平,将这款护卫舰的内部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其适航xìng和抗沉xìng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融合了美德两**舰设计思想jīng华的改进型与中福国际在美国订造的4艘(单价800万美元)相比简直是脱胎换骨。以致于后世的军迷干脆就将其视为两种不同的军舰,这款被命名为“江南级”的护卫舰基本参数如下:..
满载排水量:1520吨;
主尺度:全长93.27米,全宽11.13米,吃水2.67米;
航速:21节(改进型为28节);
舰员:186人;
主炮:单管127mm高平两用炮2座;
副炮:单装88mm高shè炮4座;
鱼雷:三联21吋鱼雷发shè管1具;
防空兵器:单装57mm高shè炮4座。双联装37mm高shè炮2座,双联装25mm高shè炮2座;
反潜兵器:深水炸弹投掷槽2座,深水炸弹投掷器8座。火箭深弹发shè器2座。
除了作战舰艇,中福国际还购买了登陆舰等吨位较大的辅助舰船带回国内仿制乃至改进,虽然其中一部分舰型其实不能算是“非进攻xìng武器”,但因为西方人长期以来对中国的蔑视,美国人大多都认为只要封锁技术,中国就不可能自己设计建造出大型的军舰,而“没有强大的远洋海军。这些舰船只是玩具。”,因此这些辅助舰只的采购并没有遭遇到胡卫东预料的巨大阻力
其实,如果按着胡卫东自己的意思,成品的军舰他是一艘都不想买的,但是某些军舰的建造技术美国人不肯转让。只能将成品买回去山寨。更重要的是,如果只买技术和设备,那么就只有上游的造船机械生产商大获其利,而美国海军与造船厂却得不到太大的好处,难免不在暗中下绊子,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收买了,道理就和后世的中国zhèngfǔ购买大量美国国债一样,说到底还是中国现在的国力太弱了,尽管比起当年人家直接开着军舰来抢的时候已经好了许多
算上引进技术和设备的花销,海军装备方面中福国际的支出几近2亿美元,比花费最大的陆军一块也小不了多少,而如果加上民船建造技术与设备的引进,总金额更是超过了5亿美元,远在陆军之上。这固然是因为海军基础薄弱,加之本就是烧钱的行当,因此投入自然小不了,更是因为胡卫东深知从美国引进海军装备和相关技术设备的机会十分难得,过了这村就没有那店了,所以采购十分坚决。何况此时胡卫东还并没有德国一定会同意与赤sè党全面合作的把握,而且即便同意了,能够转让多少技术和设备也得打个问号
与购买美**舰的动机类似,中福国际为了“收买”美国zhèngfǔ与其背后的那些大资本家,不得不花费大笔美金用于购买民用的工业设备和技术人才,其中7亿多美元用于造船、钢铁等与军工关系密切、或者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部门,还算是有些价值,可差不多同样金额的巨大花费砸进了纺织等相对不太必要的工业部门或者价值更小的其他用途,却令赤sè党上下普遍心疼不已。倒是胡卫东相对更想得开,知道后只是略显苦涩,便很快又露出笑容道,“也好,省得战后军转民时的阵痛太大,早点将现在‘重轻农’的畸形经济重心分布纠正过来,变为后世新中国花了近30年才完成的“农轻重”的合理状态,或许反而是一件好事,反正即使没有这次的引进,鬼子也蹦达不了几天了,是应该未雨绸缪,提前为战后恢复作好准备了”
注1:中国工业基础的薄弱也是一个原因,当时很多部件乃至钢材需要从国外进口,因此对于工业建设一直以盈利能力为关注重点的老蒋宁可多造经济上更加划算的小船,而新中国则受到西方长期封锁,直到在苏援下将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起来之后才能建造出第一艘万吨巨轮。
第三百九十二章四道难关(一)
其中要说最不划算的应该是总价值不下2亿美元的各种农产品,虽然美国的粮食比国内还便宜(注1),但国内买粮可不需要外汇啊?而且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是宁可勒紧裤腰带饿肚子,也要尽可能地集中资金投入到工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的,拿这么多美金直接买现成的粮食,怎么看都是亏了。但没办法,美国的农场主阶层对于美国zhèngfǔ和国会的影响力极大,地位仅次于军火商,不出点血将他们搞定是不成的。
..
唯一令胡卫东高兴的是,这一趟顺便买下了不少优质的种子,对于1939年中原边区乃至赤sè党旗下各大边区农业的发展将会起到很大帮助。另外,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多余粮,也使得赤sè党旗下各路兵马在1939年的进一步大幅度扩军成为必然,客观上加快了抗战胜利的步伐。而且只论价格的话,美国的农产品真心是便宜得要死
此时的美国平均粮价比中国还低,而且不是低一点点(大萧条时期更夸张,当时美国就连猪肉的价格也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其他的就更不必说了,有些甚至不到十分之一,即使运到中国需要付出高昂的运费,价格依然很有竞争力。),这固然有中国战乱抬高粮价与美国经济危机导致商品滞销的影响,但是即便是在美国陷入大萧条之前,粮价依然比中国便宜,甚至运到万里之外的中国之后还能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倾销。此时美国的工资在世界主要国家当中最高,物价却是最低,因此即便不像后来有超级大国的光环加成,各国移民依然趋之若鹜。..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统帅天下 (四关) 17KVIP2015-03-18 架空历史 是乞丐又能怎么滴!照样要争夺天下,照样要抱着美人,照样要让你们这些官老爷知道厉害...
-
殷迹 (拉风的树) 17K2014-10-08VIP完结一部明代的游记,一块商朝的玄鸟雕像意外关联,指向文明毁灭周期的秘密。风雨如晦,当预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