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想了想了,点了点头说道:“好了,就这样吧,你先下去吧,记住,这件事只有你知我知,切不可让第三个人知道,否则后果你是知道的”,卢植板着脸对那队长说道。
“大人放心,属下不是管不住嘴的人,大人,属下告退”,那队长说道。
卢植点点头,等那队长走了之后,卢植一个人坐在榻上发着呆。
“李忠啊李忠,希望是我错了,如果你胆敢做出大逆不道之事,我卢植绝不会放过你的”,卢植一个人喃喃道,随即眼睛里闪过一丝寒光,甚是摄人。
大约两个时辰后,属于幽州军的酒宴终于是开始了,一个个士兵围坐在一起,中间是一团篝火,虽然现在是夏天,但是到了晚上仍人有一丝凉意。
士兵们也开始兴奋的喝酒吃肉,猜拳的,说书的什么都有,很是和谐。
而在另一边,李忠则是和幽州军将领还有卢植坐在外面喝着就,聊着天。、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感觉很是舒畅。
典韦,许褚,邓展等将领在一边拼着酒,郭嘉则是一个人独自酌饮,有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味道,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同幽州军格格不入呢?
而李忠则是同卢植喝着酒,两人时不时的聊两句,反正就是胡诌,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整个宁静的夜晚在幽州军的营寨之中显得很不协调,但是无不显示着幽州军将士内心的喜悦之情。
酒宴吃的差不多了,大家也都各自会去休息去了。
第二天一早,卢植便带着亲卫朝广平城而去,李忠也没有阻拦,带着一众将领前往寨门送了卢植一程。
随后各军将领则是来到了李忠大帐准备议事。
“奉孝,可有子龙的消息”,李忠问道。
郭嘉点了点头说道:“主公,子龙将军发来飞鸽传书,说一切进展顺利,大军已经到了赵国,三日后就会有消息传来”。
第两百五十九章 董仲颖(一)
洛阳城外十里处,一座巨大军营。
“主公,张白骑率领已经逃到了弘农城”,一名身材高大但颇为消瘦的儒生男子对身旁以为略显富态,面色丑陋的男子说道,言语之中颇为恭敬。
“哼,逃,他逃得了吗?传令华雄,李肃率领两万铁骑去给我干掉他”,那富态男子轻蔑道。
“主公不可,那弘农城乃是坚城,如果张白骑据城而守,骑兵更本就奈何不了他”,那儒生男子急忙劝道。
“文优,你有和计策?”,那富态男子一听,点了点头,问道。
这儒生男子沉思了一下,说道:“主公,我有一计可令主公成就大事,不知主公可愿听否?”,那儒生男子神秘的笑了笑,对那富态男子说道。
那富态男子急忙点头,那儒生男子在他耳边说了几句,那富态男子一听,两眼放光,好像见到了倾国倾城,绝世美女一般,哈喇子直接留了一地。
“不知主公觉得怎么样”,这个叫做文优的男子淡淡的笑了笑问道。
那富态男子点了点头,眉宇之间存在一丝忧色,问道:“文优,虽然此计甚好,但是如果稍有偏差的话,那我董家可就要遭受灭顶之灾了啊”。
文优点头说道:“按理来说是不会这样的,只要咱们占据东边的虎牢关,汜水关,南边的武关,西边的函谷关,潼关,这五关乃是天下雄关,具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再说了,我们在河东还有大军五万,可为援军”,那男子侃侃而谈,俨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那富态男子一听,也确实是这个样子,犹豫了片刻,对文优说道:“即使如此,那么文优就照此行事吧,记住,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那男子眼神里露出贪婪和坚定的目光。
“岳父大人放心,小婿定当全力以赴,助岳父大人完成理想”,文优郑重的说道。
“好,我有文优大事可成,哈哈哈哈”,那富态男子得意的说道。
原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奉旨进入司隶剿灭黄巾军的河东太守董卓,刚才那名叫做文优的男子乃是他的女婿,也是他的心腹谋士,李儒。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
董卓出生于殷富的地方豪强家庭。当时岷县属于边远地区,与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邻。董卓自小养尊处优,少年时期便形成了一种放纵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史书载,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
董卓年轻时就曾经到羌人居住地游历,依仗地主豪强的出身和富足的资产,多与羌族部落酋长交往。
董卓不仅体魄健壮,力气过人,还通晓武艺,骑上骏马,能带着两鞋弓箭,左右驰射。他那野蛮凶狠的性格和粗壮强悍的体魄,使得当地人们都畏他三分。不仅乡里人不敢惹他,周边羌人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羌族首领豪帅为了保全自己,极力迎合趋附董卓,并且与他结为友好,以求暂时相安无事。地方豪帅们经常带着大量的牲畜和财物前来拜望,与董卓称兄道弟。
他十分熟悉那里的情况,见羌人如此敬畏自己,便寻思如何来利用和控制他们,在羌人中培植和收罗亲信,为自己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于是,在野心趋使下,董卓丝毫不吝惜花费自己的家产,每当羌人豪帅来家作客,他便杀牛宰羊款待羌人豪帅,以取得他们对自己的支持和拥护。
羌人一方面畏服董卓的凶悍,一方面感于董卓的“豪爽”,所以都归附他,愿意听候他调遣。一次,一个羌人豪帅见董卓家的牛羊宰得所剩无几,便从老远的地方赶来上千头牛,赠给董卓。
除了结交羌人,董卓还注意保持自己在当地豪强中的地位和影响,凭着他非凡的才武,拉拢、兼并其他势力,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力量。
他经常扮演游侠豪杰的角色,在当地享有“健侠”的美名。同时,董卓还收罗大批失意、落魄的无赖之徒,他们为董卓的义气所感动,后来都一直死心塌地地跟随他。
当时董卓就出任州兵马掾一职,负责带兵巡守边塞,维护地方治安。这样一来,董卓通过控制更多的羌人,为他今后势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时之间,董卓成为闻名陇西的风云人物,不管是在官府,还是在民间,董卓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自己势力的不断膨胀和地位的相继上升,董卓似乎已不满足于边远豪强的名分,认为自己需要更加广阔的政治空间。于是,他开始进一步蓄积力量,伺机发展。
不久,东汉朝廷急于解决西羌问题。这对于董卓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契机。西羌问题一直是东汉政府最棘手的民族问题:自公元108年(永初二年)开始,羌人就不断发动反叛,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持续时间也很长久。
汉桓帝年间,西羌问题不仅没有得到丝毫平息,反而声势更加浩大。羌人不堪忍受汉朝地方官吏对他们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不断杀死汉人官吏,侵占州县。
而面对羌人的反抗,内忧外患的东汉政府根本就束手无策,只得求救于地方豪强,想借他们的力量来缓解西羌危机。当时,深知董卓底细的陇西地方官吏便极力向朝廷推荐董卓。
公元167年(延熹十年、永康元年),董卓担任羽林郎,统管元郡(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羽林军。不久,他升为军司马,跟从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反叛的羌人。
征战中,董卓极力表现自己,充分发挥他勇猛强悍的优势,纵横冲杀,左右开弓,由于战绩突出,因功迁升为郎中,后来又因功升迁为广武(今山西省代县)令、郡守北部都尉(统治四川省汶川县西南大部分地区的官名)、西域戌已校尉(掌管西部各民族事务的官名),一直征拜至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至此,董卓可谓平步青云。只是任中郎将后,他在一次镇压黄巾军的战争中惨遭失败,获罪革职,又被贬回陇西。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冬天,北地郡的先零羌和枹罕县的群贼反叛,拥立羌族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死护羌校尉冷征。后来,伯玉和李文侯又劫持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汉人边章和韩遂。
在不断的兼并战争中,边章和韩遂势力迅猛增强,不仅杀死了金城太守陈懿,而且还于中平二年以讨伐宦官为名,率领大军,“入寇三辅,侵逼园陵”。
在东汉政权面临被推翻的紧急关头,汉灵帝急忙启用和征派几乎所有强将精兵抵御边章和韩遂的进攻。于是,董卓被重迁中郎将,拜破虏将军,和司空张温、执金吾袁滂、荡寇将军周慎等率领步兵、骑兵共十余万人屯兵美阳(今雍州武功县北),护卫园陵。
当时,边章、韩遂也正好进兵美阳。两军对垒,初一交锋,由于羌兵凶悍勇猛,而且士气旺盛,董卓所率政府军队便遭遇打击,情势不利。
张温等人心急如焚,生怕朝廷怪罪;而董卓却神色自如,劝慰他们说:“现在我们虽然处于不利地位,但只要我们等待时机,稳定情绪,一定能击退敌人。如果连我们当统兵将领的都惊慌失措,势必会动摇军心,给敌人创造进攻我们的机会!”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官 (随轻风去) 起点VIP2015-04-17 两宋元明 大明成化十三年,历史系研究生方应物穿越成了读书人, 这是一个宅男漫不经心做着...
-
农业中华 (郁榕) 当我们在太空看中国,大半的国土是沙漠、灰色和残缺的山峦、密密麻麻的城市、干枯的河流和湖泊、挤满了车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