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遵命!”郭隗躬身道:“恭送储君、太后!”
“恭送储君、太后!”
所有文物百官和禁卫军、外围三教九流的国士齐声高呼。
辰凌和易王后起驾回宫,来到王宫的慈宁殿,这是易王后的后宫苑落。
十多年来,母子相见,易王后刚进殿内,抱着辰凌就是一阵痛哭,再也不许掩饰什么,这几年思念亲生骨肉之情,燕王驾崩生死离别之痛,燕国内乱山河破灭之苦,这一切,交集在易王后身上,的确有些煎熬。
殿内十多个宫女宫娥看着此情此景,潸然泪下,偷偷抹着眼角泪珠。
辰凌深有感触,自己体内流着和她相同的血液,还是她身上掉下的肉,母子连心,有一股特别的亲近感,再联想到自己的身世,穿越时空,远在古代,再也见不到任何家人和朋友,一种落寞和孤寂的心情油然而生,也落泪了。
“王儿,快跟哀家说说,你这些年是如何度过来的?怎么忽然出现在了魏国战场上,捡回了性命?”易太后迫不及待关心问道。
辰凌转眼看了周围伫立的宫女一眼,微微一笑,太后察言观色,转身道:“你们都退下吧,有事再召唤你们。”
“是,太后!”宫女退出殿外。
辰凌这才道:“母后,儿臣在韩国做人质,得知燕国内乱,又遭到齐国的侵略,心急如焚,担心齐国趁机要挟韩国,致儿臣于死地,于是偷偷逃出了韩地……却没料到经过魏的时候,被魏军围堵住抓去从军,这两年被迫在军中滞留,不过也锻炼一身好武艺,杀敌本领,担心身份暴露,因此就起用辰凌这个名字,名义上为魏国效命,实则熟悉中原各国的内政和军队编制,以及国防布置,日后有利于我燕国复兴、称霸的大业……”
易太后听辰凌道出来龙去脉,越听越心惊,有些地方,掩口惊呆,浑身战栗,尤其是辰凌说出自己带人杀入秦军十万大阵中,生擒了敌将,接下来在大梁城内,与魏太子周旋,几次险些丧命,这次出兵河东之战,又是一番浴血奋战。
“王儿,你每次九死一生度过,太让哀家担心了,这次既然回到燕国,甚为一国储君,就不要再回去犯险了,留在燕国本土,好好考虑如何打败齐军,收复河山,接下来防备诸侯国分割我燕国才是当务之急。”
易太后有她的考虑,现在燕国的命运全押在了姬职的身上,一旦他有个闪失,燕国不久玩完了吗?
辰凌答道:“母后,眼下燕国形势虽然严峻,但是并非到了难以挽回的绝境,在我看来,燕国要复兴,不是没有可能,甚至十年之内,就能重新恢复元气,成为战国七雄,但是要称霸诸侯,日后甚至吞并其它诸侯国,横扫劲敌,一统中原,那可就差的太远了。”
“甚么?王儿你……你还要称霸诸侯,横扫中原,这似乎不大可能吧,燕国相对其他秦齐楚魏赵韩六大诸侯国来说,实力最弱,地处塞外边关,中原文化传播不多,自保尚且不足,谈何吞并诸侯大业?六百年来,周天子封大小诸侯近百,相互吞噬锐减,唯独燕国,从未干掉任何一个诸侯,何谈其它?”易太后问道。
辰凌微微点头,途中经过淳于臻的解说战国正史,让他心里有个大致轮廓,战国七雄唯有燕国是周武王灭商后直接分封的“公”字号老诸侯国,第一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召公奭,一脉延续六百余年竟未失政。
另外六国,楚国是蛮夷部族自立为诸侯国,西周第三代天子周康王才予以正式册封,迄今五百多年历史;秦国是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册封的诸侯,迄今三百多年。
现下强大的齐国也不是周武王分封的老齐国,那个齐国的君主是姜姓,第一任国君是赫赫大名的姜尚,世人称为“姜齐”;目下这个齐国,是老齐国的田姓大臣田乞在势力坐大时杀掉了姜姓国君,田乞自立为国君,至今已经传了七代,世人称为“田齐”,时下也就一百多年。
魏赵韩三国,原是老牌诸侯晋国的三家大臣,势力坐大后,三家共同瓜分了晋国;周威烈王于魏文侯四十三年不得不正式册封魏赵韩三家为诸侯国,迄今不过五十余年。
这就是说,七大战国中,有四个是坐大夺权建立的——齐魏赵韩;一个是山高水远先自立而后被王室认可的——楚;只有燕秦两国是正式册封立国而一脉相延的诸侯国。燕国是西周的开国诸侯,秦国是东周的开国诸侯,燕国比秦国恰恰老了整整一个时代。
最老牌的诸侯国,却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的,让人吹嘘不已,而辰凌要做的,就是重新打乱格局,给燕国一个喘息恢复的机会,利用他现代的机械力学、科技文化等知识,十年内推动燕国进行一次大变革,彻底超出诸侯百年的科技差距,那将是如何的惊心动魄?
“母后,王儿已经有了定策,规划燕国的发展,具体的实施还需要和大臣们商议,我一定会让燕国复兴起来的。”辰凌信心满满地说道。
易太后担心道:“哀家出自秦国王室,乃是秦惠文王的女儿,秦武王正是舍弟,也就是你的舅舅,燕国的复国大业,还需要秦国外交上的支持,原来我还打算向秦国求兵,再迎娶燕国一位公主联姻,你现在帮助五国联军攻打秦国,这不是帮助敌人攻打咱们的盟国吗,一旦五国合纵大军得胜,瓜分了秦国,尝到甜头,掉过头,就要瓜分我燕国来,到时候,谁又能来援助咱们呢?”
第0199章 外交施压
易太后毕竟出自秦国,对于秦国有一种依靠和寄托,眼下时局,东方五国联军在河东战场歼灭秦军近六七万,现在战火燃烧到函谷关外,破秦已经迫在眉睫了,她有些担心。
“母后,当前战国之间,征战不断,我燕国要趁机复苏崛起,必须要有一个安宁的后方环境,只有把诸侯国的目光都聚集在函谷关,让秦国与东方五国激战,我燕国才能置之事外,图谋大事!”辰凌解释道。
“可是秦国若受到重创,诸侯国下一个目标就是瓜分燕国了。”太后仍是不放心,既担心秦国,也担心燕国。
辰凌自然不会说出自己全部计划,那样太匪夷所思了,而且容易伤了母后的心,毕竟她曾是秦国的公主,道:“这次是为了削弱东方五国,秦军虽然在河东失利,但本土实力几乎没受到太多影响,如今六国的人马,加起来足有百万人马,如果拼个两败俱伤,无疑等于给我燕国创造了一个机会。”
“六国衰弱,燕国崛起,不但能迅速追平其它大国,还能后来居上,与诸侯国争锋,母后,秦国虽是我们的盟友,但列国之间,利益至上,我燕国面临覆灭,秦国也不见出兵,现在合纵连横,对峙起来,胜负未可知,母后不必担心,当务之急,还是我大燕复国要紧。”
易太后一听,也是这个道理儿,便没再坚持,心想我王儿智勇双全,能文能武,胸怀宽广,睿智果断,有他肩负重任,掌控燕国政权大局,自己也就放心了。
“王儿,这些事,哀家也就不便多管了,从今晚开始,你就是咱们燕国的储君,未来的大王,定要处心积虑,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也让燕国列祖列宗,能够含笑九泉了。”
易太后在秦国时候曾见识过商鞅变法,当时她还只有十几岁,但是秦国变法之后,秦国富强起来,从战国七雄之末,一跃成为战国前三甲的强国,军事方面更是排在首位,使东方六国谈虎色变。
变法,虽然荆棘丛生,但却是能带来巨大的利益和收获,国富民强,燕国之所以没落,就是因为远在北部,文化断层,社会落后,一直没有变法,纵然是老牌诸侯国,却位居七国之末。
辰凌暂时不想她在中间为难,日后她自然会明白,靠政治联姻而影响彼此政权的事,是最不可靠的,微笑道:“母后,夜色已晚,您早些休息,儿臣也去歇息了。”
易王后也知道他委实太累了,说道:“王宫内,有前朝旧时的宫女和宫女、舞姬,王儿若睡不着,或闷得慌,可以选几个中意的女子,暂时一下,等齐军一退,就商议为你选妃的事。”
辰凌微微一笑道:“不用了,明日就是朝政会,我回去考虑一下如何施政的事,母后,儿臣告退了。”说完起身,退出了慈宁宫。
易王后看着辰凌退出的背影,心中微叹:十年未见,职儿终于长大成人,又是当世人杰,燕国的大业,自己可以放心撒手了。
……
辰凌回到养心殿,并没有立即入眠,而是提笔谋划一番,首先是应对明日文武百官以及最主要还是变革,如何整顿百官,整军人马,储备粮草和兵家、安顿百姓难民,开垦荒田,重新颁布法令等。
要办的事实在太多了,他还想开山建工厂、采煤采矿,大型冶铁,制作最简单的汽轮机,用来灌溉等农业水利,以及制作活塞蒸汽机,推动工业的发展。
但是眼下,复国的首位,就是聚民强兵,粉碎齐军在燕国的军事部署。
他起笔写下不少内容和项目点,这些都是大致方向,至于如何实施,还需要和大臣们具体协商。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官 (随轻风去) 起点VIP2015-04-17 两宋元明 大明成化十三年,历史系研究生方应物穿越成了读书人, 这是一个宅男漫不经心做着...
-
农业中华 (郁榕) 当我们在太空看中国,大半的国土是沙漠、灰色和残缺的山峦、密密麻麻的城市、干枯的河流和湖泊、挤满了车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