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农业中华 (郁榕)



“这个石窟。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时候开建的。而北魏是由鲜卑民族于公元386年到534年间成立,拓跋鲜卑起源于今天的额尔古纳河上游与大兴安岭一带,两汉的时候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平城历经六帝七世,繁荣昌盛近百年之久。但是我们看到,这些造像却从有马其顿——希腊的古典石刻艺术、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上承秦汉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很奇怪吧,但是这就是神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在中国,没有神,神都是人。在中国的这些造像反应的是人性,而不是神性。或者说在中国,人人都是佛,都是神。所以你们看到的其实就是一千多年前的国人。”

这帮学生中,其实其它民族的人没多少,大部分都是汉族。不过老师仍然这样讲诉,因为要传导一个博大,包容的民族心态。

这让张春也不得不鼓起掌来。

只是这个时候的张春在老百姓心目中已经有些半神话了。认出的学生们都举手行礼,而那位老师也笑着伸手和张春握了一下:“先生好。”

张春笑着说:“你们继续,你讲得非常不错,应该是我的老师才对,真的受益匪浅。我也不打扰你们了。”

张春和学生们一一握了手,才和丽质一起上马。

妞妞坐在张春的怀里,骑着白马。丽质骑着一匹枣红马并排走着。陈子美已经结婚了,所以通讯兵换成了一个全部武装的战士。水玲也骑了一匹小马。另外还有第十三军派来的四个警卫和六个参谋。

所有的人都是全副武装,连张春和丽质的身上和马匹上也装备了单兵挂件。

他们的身后是一群蒙古矮种马和野马的杂交马群。马背上驮着帐篷和一些生活用品。

张春一行走出了很远。一些没认出来的学生才问:“这是谁呀。”

那位老师在那几个学生头上敲了一下:“这是张先生,张为民先生。这都认不出来。”

几个学生红着脸说:“我还以为是一个当了点小官的士兵。”

“张先生和以前的官老爷不同,他是真正老百姓的官,因为有了张先生,才会让老百姓尊严和平等,张先生虽然知识渊博,可是从来都是平易近人,谦逊善学。你们这些兔崽子要记住,要像张先生那样做人。不要高高在上,不要骄傲得不知道天高地厚。张先生还在老百姓里面走动,你们算什么?”

几个学生连连点头:“知道了,您老放心。天天啰嗦。”

那位老师也笑了:“我是啰嗦,就是怕你们忘了,记住了,忘了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因为老百姓会推翻你。”

当这位老师教训自己的学生的时候,张春也在教话语渐渐多起来的妞妞。

“爸爸,长墙。”妞妞指着其实已经很破旧的长城说。

“那叫长城。那上面的叫堡。”

妞妞已经习惯这样和张春对话。

“长城,堡。”妞妞一边玩自己的手指头,一边重复着词语。

大同长城分为内长城和外长城,明朝时候修建,但是依旧没能挡住满人入关。

“长城实际上是国人的悲哀,代表屈辱的防守。”张春看着已经被树木掩映的土墙。“你们要记住,当你们要防守的时候,就代表着失败,你们应该是永远向前的军刀。”

“铁血。”除了通讯兵,几位战士和参谋都是临时抽调过来了,他们整齐地吼了一声。

铁血是所有的军人喜欢喊的口号。

不远处,一队只有四个人的护林人被铁血的呼喊声吸引。他们整好马匹,也同时吼了一声:“守护。”

他们向这边敬礼,然后沿着护林的小路走掉了。

妞妞滴溜溜的眼睛看着他们:“守护?”

丽质笑着伸手摸了一下妞妞的头说:“对,守护,他们是大地的守护者。”

第六十九章冲突

大同一代,已经不像以前一样是荒芜。

只是干燥依旧,树木生长不快。大片的耕地退耕还草。农民选择在河曲地区进行精耕细作。长城一带的树木生长时间还短。以前两侧都是农田。现在农田变得很少,只有护林人的家属在丛林中零星土地,依稀能够看见她们在里面劳作。

这一带的护林人和草场管理员是合并在一起的。这四个人应该是看见有人进了草场而过来查看。

因为太过干燥,这些由农田变的草场,草也十分稀疏。很难想象以前农民们还在上面种地。

树林是落叶树和松木、冷杉这种常青树混杂在一起的。落叶树种生长快,但是对土壤的保护就差了很多。他们长得很高,现在正在纷纷发芽。吐露出绿色。

而树下还矮小的常青树也在抽出嫩枝嫩叶。最底层零星地有培育好的成块状移植过来的苔藓。一条条橡胶管在对这些苔藓进行滴灌。

这种养护看样子还需要几年才能脱手。草地上应该是牧人们撒了一些草籽,很多已经发芽。草场上看不见羊群,但是有些零散的牛和马在其中,数量稀少,应该是护林人和草场管理所的人饲养的。

翻过长城,路边的小学有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学校的旗杆上,挂着铁血旗。一些加工厂和商场市场在路边上。只是这里环境才刚刚恢复,出产不多,远没有内地人多。

只有靠近黄河后,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但是和对岸的陕西相比,就差远了。

过了清水河,有一个黄河大桥通向准格尔。

暗月的人发现了有些非正常的人员聚集,当前去过问时,发生了战斗。原来是一些阿訇们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重视,佛道儒三教合一,甚至喇嘛教。萨满教都有融合的趋势。对回教却是抵触的,汉人们遣散了教民,影响了孩子们,孩子们现在为了强身健体,对食物没有任何忌讳,也从来不进行斋戒。特别是孩子们对于先知默罕默德,对真主是鄙视而不是顺从。

这些阿訇们并不知道张春到了这里。而是想重建以阿訇们为主的教育体系。

通讯兵的红色无线电传来的对话,让所有人都下了马。战士和参谋潜入了森林。张春和丽质也带着马群进入丛林。

这片地区森林恢复时间比较早,属于三边地区,最早进行植被恢复,以前就有一些回人,但是后来遣散了一部分,迁移进来的汉人成了主要人口。

张春在森林中找到了一些农田和牧场,有一个小村子的规模,十多户人家的样子,里面有一些老人和妇女在劳作。

一些中年人认出了张春。这个小林场都是汉人。也有一些年轻的学生在这里实习,他们最后可能就留在了这里。这些孩子中,有些就是混血儿。

居民们的家里有电视,林场有一个生物实验室,里面居然有一台电子计算机,是银川生产的,不过只是学习和试验用。

居民对来了外人还是有些警惕。不过他们对军人十分信任。

认出张春并得到承认后,居民们都赶了过来。

张春只好到了中间的晒场,免得打扰居民和学生,通话设备也换了耳机。

张春微笑着看着丽质和居民们询问他们生活的事情。一边听着耳机里的情况汇报。

不过很快居民中的一些中年人接到了一个骑马过来的人的口信。他们礼貌地告辞回家,显然是准备战斗的武器去了。老人和妇女都没有什么奇怪的神色,一切如常。

确实已经有护林人和汉人参加了战斗。报告中没有紧张的气氛。原本暗月的人不让他们参加,但是骚乱在扩大,逃窜的教民惶急之下,试图绑架汉人作为人质,马上遭到汉人的反击。

随着周边护林人的出现,教民们跪地投降了。不过活着的人只剩下了四五个人而已。有些老百姓受伤。

还有一些不明就里的回人家属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当知道后。是一片谩骂声,一些躲在居民家里的阿訇被赶了出来。这个行动波及范围迅速扩大。

“这种情况多吗?”张春问。

“不多,他们会被送到阿富汗边境遣散掉。这些人应该是偷偷跑回来的。回来就回来呗,死性不改。敦煌那边更多。每年都要遣散一些人。不过都是一些阿訇、商人和以前的有钱人。贫民老百姓谁理会他们。他们也就鼓动那些老人,根本不敢让子女和孩子们知道。”

“他们从什么途径回来的?政府不管吗?”

“政府出了事情才管,他们人少,警察局就在学校和工厂商业区。我们这里只有一个治安队长。”

居民们说的治保主任是一个快五十岁的老护林人,很和气。

“先生放心,再过几年就好了,小孩子们大了,会管住他们的。现在小孩子们身体好,会直接揍他们那些烂亲戚。这些人不劳而获惯了,现在还想骑在我们头上喝血,想都不用想。”治安队长笑着说。

一个妇女笑着说:“其实就是因为小孩子反对他们,不理会他们,说人人平等,人人都能成为神。所以这些老家伙们说孩子们被教坏了。”

张春一笑。

相对于绥远南贝加尔和西藏,敦煌是最不好管理的地方。原因就是一神教和多神教的冲突。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