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筑路大军中很多都是南方人,不懂北方的气候的严峻性。这都需要政府来协调和管理。
刘英,毛石山,伍豪等人都坐镇西安,紧张地进行物资调配。
张春也直接赶往了库伦。因为这不是开玩笑的,靠鹿钟麟这个纯军事指挥官有些不靠谱,关系到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以及是否能够让北方安定下来。
革命军总部把鹿钟麟的集团军军长给撤了,让他当蒙古省的代省长。体验体验搞后勤的苦处。鹿钟麟叫苦不迭,不过张春和冯玉祥也不替他说话,而明摆着看他笑话。好在李大钊也非常紧张,把王若飞从四川调过来负责党的工作。伍豪也把张自忠都调往了库伦,鹿钟麟就抓住张自忠不放,张自忠小他几岁,都是老部下。没办法,只好扛起政府的胆子。
他又央求回部队。张春和冯玉祥也没有办法。
张春笑骂他:“你以后就是一个街道办主任的货。”
弄得丽质和冯玉祥都笑了。鹿钟麟还得意地说:“仗打完了,当个街道办主任也不错。其实我也不想当什么集团军军长,还是让我去一线打仗的好,集团军军部不是有参谋长他们吗。”
张春和冯玉祥都不理他。
鹿钟麟直接把张霖越从一线拎回来,让他代军集团军军长。自己跑去跟着李鸣钟在伊尔库兹克混。李钟鸣也烦他,只是老朋友不好说什么。
代替张霖越任第七军军长的是彭德怀。这是张春也没想到的,这个彭德怀升官这么快。
张霖越说彭德怀也许细腻不足,但是能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打成一片,在士兵们中声望很高。战略大眼光非常敏锐,至于细腻不足的缺点。那帮军校生出生的军官们能够弥补。那帮家伙可是天不怕地不怕,张霖越这个军长其实也得听他们的。整个行动在短短的一个月完成了,并且调动百万人,几乎大半个中国都在为此疯狂运转。如此高效的动员能力,让半软禁在西安的谈判代表都感到了惶恐不安。
顾维钧将情况通报给了蒋介石。
“武汉政府之势已不可挡,数十万百姓以列车趋北,竟鸦雀无声,无伤感而多肃穆,徽皖之民亦是。非百姓无恐慌者,实武汉政府大员已多半为此事亲力亲为。张为民已赴库伦,拿下蒙古之意志不可转移,谈判代表皆惶恐不安。总裁一心北伐,恐不能成。”
蒋介石拿着电报手指都在发抖,要知道这是要与苏联决一死战的架势。
中国的羸弱已经让他不敢动与洋人全面开战的想法。可是张为民行动之迅速,意志之坚决。将心比心,恐怕斯大林也不得不考虑是否承担得起张为民拼死一搏。
1933年,对于苏联来说是屈辱的一年。
失去了蒙古与外东北,最重要的是失去了几十年谋划,耗资巨大的远东铁路。斯大林的威信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加上日趋严重的饥荒。斯大林不得不做出的开放言路,听取各方意见的姿态。他不得不暂缓集约化经济,但是无论如何,工业化进程不能停,这得到了苏维埃的集体赞同,因为这决定这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
苏联没有中国那么多人,只能用武器装备来弥补不足。
远东,他听取了加仑将军的意见。加仑将军认为,现在苏军还没有反击的能力,特别是失去了远东铁路以后。从中**队重重迹象看,他们只想拿回萨彦岭以南的地区,或者说暂时只有能力拿回这一地区。既然当年列宁答应归还中国领土,虽然在伊尔库兹克损失了接近一个军的力量,但是中国人也确实信守了承诺,没有继续北上。那么还不如与中国签订和平协议,把外东北、库页岛一并全部归还给中国,这样把中国的注意力引向日本,中好过中日两国把矛头都对着苏维埃。而中国舆论也会转向先解决外东北问题,为苏联赢取时间。
斯大林听取了加仑将军的意见。
苏联外交部部长马克西姆-利特维诺夫和加仑将军到了西安,代替了蒙古代表团与中国政府协商中苏友好协定问题。
1933年10月,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协定,协定重申了列宁当年归还中国领土的承诺,承认唐努乌梁海、蒙古、外兴安岭、外东北、库页岛中国拥有主权。
中苏承认远东铁路的路权归中国所有。
中苏签订了用矿产品换取食品的协议,以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
中苏友好协定在新民报,中央日报上全文刊载。中国国内一片欢腾。连满洲也是如此,金壁辉在签订协议的一刻甚至当场哭了。
不过日本提出了抗议,认为外东北与库页岛是日本固有领土,为此一共发生了三次战争,日本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苏联无权将日本的领土划归中国。中国在清政府时期已经放弃了在外东北和库页岛的主权,依据中日友好协定,日本只承认中国拥有东三省,并涉及外东北问题。
不过中苏两国都没有理会这件事。马克西姆-利特维诺夫直接去了美国。
第二十一章移民与巴乔山
1933年1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正式承认苏联政府,从而打开了双边关系大门。苏联许诺不在美国进行**宣传,给予居住在苏联的美国人以宗教自由和一切合法权利;放弃对1918年美国派兵到西伯利亚所造成的损失的所有赔偿要求等。
中苏与美苏的协定都是以苏联做出巨大让步而谋求的国际合作,从而打破了西方对于苏联的孤立和封锁。
斯大林借此稳住了自己的威信。
苏联也确实饿疯了,当第一列淀粉和土豆在库伦装车,到双方协定的缓冲区图伦进行交换时,俄罗斯民众都疯了。苏军不得不出动军队以维持秩序,甚至差点开火。
李鸣钟不得不前去交涉,战争时杀多少人都可以,但是停战了对老百姓开火,是中国士兵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而伊尔库兹克并没有封锁口岸,很多俄罗斯人、乌克兰、白俄罗斯、鞑靼人、蒙古族人都偷偷越过中国口岸,到达蒙古,要求参加建设道路的工作。
张春认为可以有选择性地接受移民,也可以给移民一些救助,这种能够直接削弱苏联在远东的势力的事情不做白不做。
看到跑到中国的人越来越多,苏军这下不管那么多了,直接封锁了口岸。但是还是有不少人从山区爬山涉水过来。从济马到乌索利耶到处都是逃过来的难民。
就连新疆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白崇禧有些措手不及,因为新疆的粮食只能勉强都自己吃。突然跑过来这么多人,他可养不起。
而张春就算养得起,也不能在伊尔库兹克和蒙古养,运费都掏不起。所以让他们往内地流动。比如湖北,由于人口持续减少,已经有了用工荒的现象。江西其实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库伦专门成立了一个移民局。已解决这些人员的流动和安置问题。
很快移民局设定了移民的准入条件,那就是必须有合适的工作岗位。没有工作岗位,工作问题很难安排。
于是难民点张贴了移民局需求的工作岗位和招聘标准,满足标准的人能够带全家到中国内地。其实标准也不高。从操场管理员到护林员,从一般工厂工人到高级技术人员都有。不同的是,如果是高级技术人员和工程师,不仅给工作,还会有数量不少的安家费。
短短一个月之内,移民局流入了近十万人,而低级工作岗位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了高级岗位。而普通的难民已经不再跑过来,除了越过缓冲区很难以外。再就是中国方面已经没有普通岗位了。而中国方面需要高技术人才的消息在苏联老百姓中慢慢流传开来。
中苏的以食品换取煤铁等矿产品的交易隔几天就会进行一次。因为双方都需要调运时间。
由于从苏联境内运来了大量的煤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燃煤的运输紧张。加上蒙古境内自己生产的煤炭,总算使几十万军民住上了暖烘烘的屋子。
内地运来的棉衣棉裤以及皮衣皮裤,皮帽和手套也都分发下去。与对面的只有军大衣的苏军相比,中国人简直是奢侈。
部队最新的雪地伪装服和厚实的披风,让部队的冬季训练得以延续。还是在阿尔泰山的时候,战士们就已经学会了滑雪。部队正在进行整编,因为还有新入伍的战士不能适应。所以混编是必须要做的。
不耐寒的马匹都在往内地调,骑兵师全部换上了蒙古矮种马。这种马对草料要求不严,环境适应能力强。
牧民们也在安排往内地的草场流动。黄河沿岸和黄河故道。都出现了蒙古人和白皮肤的俄罗斯牧人。中国的老百姓总算知道了,白皮肤的人也并不比自己高明多少,大家都是老百姓。以前那种畏惧洋人的心理消失的无影无踪。
库伦,张春见到了巴乔山。这之前,巴乔山一直呆在西安,算是半软禁着,他参观了西北大学和陕西的工厂与农村。最后在巴乔山强烈的要求下才回到了库伦。
蒙古。苏联的清洗确实干净,大部分都是集体牧场和集体农庄,喇嘛和王爷们死的死,逃的逃,留下的也都成了普通人。
“牧人们到内地去了。内地有些草场还能容纳它们。集约化牧场不是不好,而是不能太急。草场是有一定容纳力。超过了草场就会退化,单一的畜牧种类也会退化,我相信你这个畜牧部长在陕西应该知道了这些事情。”
相似小说推荐
-
神级大人物 (巨火) 起点VIP2015-02-13 架空历史 帝国殇,共和立,列强环伺,军阀割据,乱世将起。 这是一本讲述纨绔恶少如何一步步登...
-
穿越火线之最强佣兵 (七品) 创世VIP2014-05-27完结赵子阳曾经说过:“现在只要有人愿意付钱给我,我就会替他卖命。我不知道什么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