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从诸多角度上来说,赵东云都不能对王英楷示弱,更加不能俯首称臣,至于所谓先跑回东北关起门来发展,玩广积粮、缓称王的这一套在当代根本就行不通。
有时候名义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为什么曹锟,陈光远以及大量少壮派军官对赵东云效忠?而且几乎每一天都有众多的年轻人从国内各地跑过来投奔他赵东云,看中的就是他北洋大佬的名声,寄望的就是赵东云有朝一日能够主政北洋,进而统治中国,然而在这个基础上实行自己的各种政治或者权利抱负。
你要是直接一枪不放跑回关外去,你让其他人怎么追随你?
近代政治,威望这两个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要拉拢人才,人家首先就看你的威望,其次才是你的真正实力,最后才看你的能力,要不然王英楷怎么能拉拢其如此多的人才来,人家靠的可不是区区一个第一镇,而是北洋第一梯队老大的身份,北洋体系里仅次于袁世凯的威望。
赵东云要是不打这么一场,直接退回关内,无疑会让众多人对他失去信心甚至离他而去!
所以就算要回关外,他也得先打一场,胜利最好,败了再回去也不迟,这样的话那些追随赵东云的苏系文官武将们才不会直接离赵东云而去,而是大部分人都会抱着悲愤的情绪和赵东云一起卧薪尝胆。
所以现在赵东云有三个选择,第一个就是直接掉头会关外当缩头乌龟,这样的话别说后续争霸了,估计一下这个决定立马就无法人反叛了,你赵东云愿意当缩头乌龟,可不代表苏系的其他将领也愿意,曹锟,陈光远,孟恩远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心高气傲的,你让他们打都没打就直接认输,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而第二个就是打一场,其中最理想的自然是赵东云手下的奉军大发虎威,直接把王英楷为首的联军干趴下,然后赵东云当总统,其他苏系将领当开国功臣,你好我好大家好!
而第三个可能就是打输了,这样的话赵东云就只能被迫撤退关外,然后死守山海关!
凭借奉军的兵力和装备水平,也许干不过北洋其他诸将的联军,但是要守一个山海关的话,给王英楷十万人他都打不下来,最后大家开始玩静坐,赵东云在东北卧薪尝胆个几年甚至十几二十年,一直等到关内局势出现变化后再谋图入关。
其实赵东云也有其他选择,比如说接受清廷的封王,然后继续扛着清廷的旗号和北洋诸军开战,到时候估计张之洞、端方和荫昌就会成为自己的盟友了,不过这个方案不仅仅会对他的名誉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而且风险实在太大,南方的那几支依旧效忠于清廷的新军总数也没有多少,而且战斗力距离北洋相差甚大,不客气的说张怀芝一个第五镇就足以挡住江北混成协和第八镇了,更加别说王汝贤的第二十九混成协也已经加入王英楷的同盟序列中,姜桂题的江防军虽然战斗力不咋滴,但是也足以牵制荫昌的江北混成协以及第九镇了。
以上三部明显投向了王英楷的北洋嫡系和旁系军队,加起来横扫南方诸省估计难了点,但是要稳住南方局势还是不成问题的,要不然的话人家张之洞早就举旗大旗杀进进行来了,何至于到现在还是待在直隶省边缘,半步不得寸进。
所以和清廷结盟,或者是和南方督抚结盟不能给赵东云带来什么利益。
万事还得靠自己,这年头的盟友一般都是用来坑人的!
赵东云调奉天第一混成协和第二镇入关的消息并没有被隐瞒住,几乎是当天王英楷就是收到了密电,称锦州奉军已经开始调动,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上火车入关!
“哼,这个赵东云,果然是不甘心的!”王英楷冷哼一声,不过他可不是之前的王士珍或者冯国璋,他面对赵东云的异动并没有感到多少的意外或者害怕,甚至还隐隐有些期待:“只要自己汇集大军一句击溃奉军,那么天下还能有谁阻挡我上位的步伐?”
第两百零四章清帝退位
十一月二十三号、二十四日,二十五号这三天对于当代中国局势而言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三天,如果说十月初袁世凯被刺杀导致了北洋发生兵变,进而推动共和进程的话。
那么这三天里所发生的一连串事情却是直接奠定了中国后续共和政治的基础,同时还还直接影响到了北洋数大派系的未来选择。
二十三号,王英楷之第一镇率先进入京师,和王士珍之第六镇成功会师并掌控京师城内各紧要之地区。
当天包括冯国璋在内的大批满清权贵就开始逃亡,少数人成功逃入各国使馆,以寻求政治避难,不过这个时候很显然他们把慈禧和光绪给忘记了,紫禁城里依旧在北洋军的铁蹄下颤颤发抖,不过为了避免过度的政治影响,王英楷和王士珍并没有拿出法国大革命的气势来,而是只包围了紫禁城,并没有直接闯入宫中。
这个时候,实际上很多人,尤其是南方的部分督抚,都是清廷能够和北洋达成一个体面的协议,甚至内容他们都想好的,那就是让北洋军自己清洗一批满足少壮派,以报所谓的袁公之仇,然而就是彻底推行虚君立宪制,也就是说把行政权力交给北洋,但是皇室继续保留皇帝称号,作为名义上的最高国家领导人。
如此的话,北洋获得了他们想要的权力,而皇室也能够继续保留荣华富贵!
但是他们显然是低估了王英楷的决心!
身为北洋里头仅次于袁世凯的第二号人物,自从袁世凯死了以后他王英楷就是以北洋新一任的领袖自居!
这种身份上的转变使得他也是自我感觉担上了国家和民族的重任,身居历史使命感的他自从起兵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是决定要把满清王朝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让光绪的退位来奠定自己的北洋老大的地位。
他敢说,只要自己成功把光绪和慈禧赶下台来,只要自己带领着北洋人奠定中国共和基础,那么他的威望绝对能够一飞冲天,甚至超越以往袁世凯的地步!
袁世凯没死的时候,人们对他的评价就已经相当高了,而当他死了后,这一个月里其实不分南北,共和派还是立宪派又或者是帝制派,都不约而同的对袁世凯唱起了赞歌,不仅仅赞叹他在辛丑年里接下满清皇室和李鸿章留下的一大堆烂摊子,进而力缆狂澜,而且在短暂的数年内推动的中国新政改革让中国一举从古老的封建国家进步到近代化国家的行列。
说实话,这种吹嘘是过分了的点,但是人们的观念里是死者为尊,而且袁世凯主政北洋以来,成绩的确是有目共睹的,就连孙文那些革命党人都是不得不捏着鼻子恭维起来,说什么袁公之死乃国家和民族之痛。
被刻意吹捧起来的袁世凯,嗯,已经死了的袁世凯在名声上已经远远超越了北洋的上一代领袖李鸿章,距离伟人也只差那么一小步了。
这和历史上袁世凯称帝之后死了后遗臭万年的情况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历史上的袁世凯如果不是他临死之前犯糊涂了,非得要过一把皇帝的瘾头,捞一个共和之父的身后名还是相当容易的。
现在的王英楷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成为了了历史上1911年到1912年阶段的袁世凯,不说别的,单单是打进北京城,然后把光绪赶下台来,就足以让他名流千古,如果再能够坚持推行共和制度,那么一个国父的名头是跑不了的。
对未来你有着更多期待的王英楷自然不会轻易答应铁良等满清皇室提出来的各种谈判条件,甚至连慈禧提出封他为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总管全国政务的条件都给拒绝了,执意要让满清皇室退位,从而建立共和。
二十六号,面对慈禧的顽固不从,王英楷下令其第一镇的部队攻克紫禁城,等他们一路杀入瀛台的时候,他们看见了已经表情冷静,眼露哀伤的光绪帝!
“我早就知道这一天会来,但是没有想到会来的这么快!”这个亡国之君在最后的关头里,依旧被慈禧软禁着,这光绪也算是‘悲剧’的典型了。
二十七号,已经悄然回到唐山的赵东云手捧着一份报纸,上面说的可以说是中国数千年来都从来没有过的大事!
皇帝退位了!
光绪帝在最后关头,写下了这份退位诏书,然后士兵们用皇宫其他地方里找到的国玺给盖上去后,这一份退位诏书也就算成了!
中国数千年来,第一次头顶上没有皇帝,而取而代之的则是所谓的共和政府!
在这个极端注重名份的国度里,王英楷之前哪怕已经进入京师,哪怕已经是得到了诸多北洋将领甚至少数几个南方督抚的效忠,但是他依旧没有成立所谓的‘政府’。
而是一直等到了退位诏书后,根据退位诏书里光绪帝的那句授权北洋组建共和政府的条款,这才名正言顺的举起了共和政府的招牌。
当天,王英楷就是在京师成立了所谓的‘立国委员会’,自号‘立国大统帅’,并任命段祺瑞、赵东云两人为‘立国副统帅’。
并邀请各省督抚、社会各界名望士绅北上京师,共商立国大事!
相似小说推荐
-
特种兵归来之铁骨军魂 (冷月翼) 在经历生离死别后,植物人唐心怡终于醒了,为了爱人逐渐颓废的兵王何晨光也因此回来了,两人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
锦衣笑傲行 (普祥真人) 起点VIP 2014-11-30完结现代小市民,魂穿大明。附身到大名鼎鼎郑贵妃的堂兄身上。不等他发挥穿越优势就发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