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 (幸福来敲门)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幸福来敲门
- 入库:04.13
越来越多的将士闻知消息,来到此处。有的愤怒,有的恐惧,有的大声咒骂。但是更多的则是沉寂,死一般的沉默。
李重九绕过人头冢。只见一杠旗帜孤伶伶地竖立在城门中间,这旗帜向下插进地里。赤红色的战旗没有高高飘扬,而是垂在地上,而旗杆尾端则是挑着一颗人头,白发凌乱的空中飘动着。旗杆下用鲜血涂抹着一行汉字上面写着‘汉狗滚出辽东去’。
当年大汉设辽东四郡时,高朱蒙的爷爷都没有出生,到了现在这连文字都还在用汉文的国家,已经开始让汉人都滚出辽东。
守军的无头尸首坑,在城北被发现。李重九来到坑前,看见每具尸体双手都被反剪,并用草绳捆住。高句丽人当然不可能杀完人,再把人双手反绑多此一举的。这样只说明了一件事,他们是杀俘的。
见到这一幕跟随过杨广三征高句丽的突地稽,摇了摇头,言道“在更北面,这样的京观还有更多。”
李重九想起,当年杨广征讨高句丽时,为了炫耀以武力,言高句丽乃是当年箕子之国,让他们服以王化,下令不可滥杀。攻打辽东城时,守将快要破城时就要投降,杨广答允,结果又叛,降了又叛,如此多次,杨广竟屡次赦免不以为意。而隋军萨水之败后,高句丽婴阳王高元,这边畏惧隋军报复向杨广上表请降,自称辽东粪土臣元,而高句丽人那边却将隋军战俘一律杀光,在辽东之地竖立了数座万人京观。
史书上所言,这京观直到贞观十九年,唐军再征高句丽时仍可以见到尸骨盈野的景象。而李世民言讨高句丽,为中国报子弟之仇。
“禀告可汗!在辽水东岸,发现高句丽车队!”李重九目光一闪,言道“辽水东岸?”
李重九带着率领骑兵,奔行到辽水河畔。果真见到只是一河之隔的对面,高句丽人满载而归,前后车队络绎相连,车队上满满皆是从通定镇劫掠来的粮食。
高句丽骑兵看到河对岸的汉军骑兵,也不惊恐,反而是撮唇唿哨,一个个将手里的东西高举起来。李重九仔细看着,高句丽骑兵有的用枪挑着汉人式样的衣服,皮衣,或者各种女儿家的金饰,首饰,大声向这边示威。
而车队之后,一队队汉人百姓双手反剪,被草绳系住,拖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向前埋头走去。女人皆是身无片缕,犹如羊羔一般赤裸裸的走着,高句丽人动则随意凌辱。百姓们哀怜着看着对方,目光无助。
“太守,救救他们吧!”一时三军齐呼。
李重九看向zuoyou,肯定地言道“渡过辽水去!”
辽水滚滚向南而流淌,李重九返回通定镇之后发布如此命令,从上游辽水寻浅滩渡河,追击高句丽的车队。闻之命令李重九麾下一万骑兵二话不说,当即在通定镇上游三十里探到一处渡口。同时于怀远镇的六千步卒也是一并赶到。
李重九在辽水渡口,看到满脸焦急之色的温彦博,以及杨林甫。
“太守万万不可渡辽水啊!”二人一并劝道。
温彦博言道“高句丽人明显是用计,先前在白狼水河谷行军时,契丹骑兵即是他们的耳目,我军的动静高句丽知道的一清二楚。”
“不错,”杨林甫言道“太守,在通定镇虐杀我军将士,再俘以百姓,既是向我们宣威,更可能是故意激怒我军,引诱我们前往辽地深处,一战歼灭我军。”
李重九铠甲一抖,言道“两位说的不无道理,但我意已决,出兵辽水不可更改。”
温彦博,杨林甫二人互看一眼。温彦博急忙言道“太守自比杨广,宇文述,于仲文,来护儿如何,太守之兵力是否可比征辽时百万大军之雄厚。卑职来帐下出谋划策,太守言听计从,无不用计,眼下见太守刚愎自用,身入险地而不知,故而恳请劝之。”
李重九长叹一口气,言道“多谢温司马这番诚恳之言,此番我会量力而行,救回陷入辽东的同胞,即率军回师,不会久留,请二位放心。”
听李重九如此说,二人稍松了一口气。李重九言道“两位不必跟随,回怀远镇等候就是。”
杨林甫言道“某在辽东多年,颇知高句丽底细,愿随太守渡河。”
李重九点点头言道“有林甫在,就好办了。”
一万骑兵在此渡河,而刚渡过辽河,高句丽在辽水上游所设的烽火台,就燃起了狼烟,一道接着一道告急。当年高元挑衅大隋后,为了担心其征辽,早就沿着辽河遍设烽火台。现在李重九大军刚刚渡河,烽火台即向后方传信,并指示着隋军方向和数量。
一切行踪都暴露在高句丽人的眼皮子底下,李重九不顾那么多,选了三千轻骑,皆是一人三马,沿着辽水轮骑而行,速度极快。李重九与杨林甫猜测,这一行高句丽骑兵所前往的反向,十有八九是盖牟城。
一场骤雨突然降下,草地已是十分泥泞起来,辽东六月正是雨季,大雨一下,四处都是泥泽。满地烂泥路,给当年征辽的隋军后勤带来极大的不变。大雨遮蔽了视线,辽东的连绵起伏的群山,以及茂密森林都隐藏其中。
李重九前方骑兵只有凭着人迹车辙辨路,不久后来了一条石道上,摆脱了在泥地中行走的厄运。这条石道乃是当年汉朝古道,通往带方乐浪。踏上这条古道后,骑兵速度大大增加,李重九前锋斥候终于在高句丽人入城之际,追上对方的车队。
两军在大雨之中展开激战,李重九闻之咬上高句丽车队后,当下率领本部铁甲骑兵冒雨加速前进。石道之上,沿路可见倒毙的尸体伏在道路两旁,随着己方的前进,尸体越来越多。
待李重九率军渡过一条小河,赶到一座城池的城下时,看见己方前锋骑兵与高句丽骑兵,正厮杀作一团。而城中看见见李重九大军赶到,当下鸣锣示警,高句丽的兵卒不敢迎战,当下弃了部分大车匆忙退入了城中。李重九将通定镇被俘三千多百姓尽数救下,但是城中的五万石粮草仍为高句丽人拖了城中。
大雨之中,李重九看着眼前高句丽的城池,盖牟城耸立在眼前,而城上无数戴着牛角兜高句丽战士,冷然地看向城下。(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二章为华夏威服狄夷
辽东冬季苦寒,夏为泥泽,地势多丘陵山地,山川切割,不似中原有大泽,广袤平原。所以筑城多于山上。高朱蒙立国于山上,高句丽因而兴起。一般辽东所建立山城,一般皆选择于山势险峻,平原江河水陆之要冲。
而盖牟城(注一)正是这样的一座山城,将整个山丘都包纳进去。盖牟城三面背山,而面前则是梁水支流,从山下到城门有三道拦马墙,中间分布鹿角壕沟,山城的城墙不同于中原的黄土夯筑的土城,皆是由以楔形石料,条石交错而筑,城上修筑有马面墙。城头上手持銎尖铁矛,头戴牛角铁兜,披着铠甲的高句丽士卒,隔着雨雾,冷然打量着山下的草原骑兵。
整个盖牟城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一个簸箕状,雨水汇成,如溪流般从城墙的涵洞向下排泄,洗刷在拦马墙下高句丽,苍头军阵亡将士的尸体上,血水混着雨水缓缓而下。
大雨滂沱,战马一哆嗦,将身上的雨水甩开,泥水溅得众人好似泥猴一般。雨水顺着盔沿滑落,耳边则是一片哗哗的水响,李重九注视着城头,似要从其中看出几分破绽。
杨林甫穿着蓑衣而来,上前对李重九言道“太守,这雨下得急,还是先避一避吧!”
李重九扬起马鞭指着城头,对杨林甫问道“林甫,我若要拔此盖牟城如何?”
杨林甫听了脸色一变,急忙言道“这盖牟城,乃是郡城。有敌酋处闾驻守,处闾相当于我大隋一郡太守。驻兵最少三千之众以上。又何况入城敌军又在五千之数,如此城中即有近万敌军。而山城坚固足以固守,攻取此城,难于柳城百倍。太守眼下已救回百姓,我们不必再此城下损兵折将,立即返回辽水就是!”
杨林甫的意思,是让李重九不必攻下此盖牟城,立即退兵返回。听了杨林甫的话,一旁的王马汉,亦是言道“小九啊。杨太守说的有道理,柳城才七百守军,我们弟兄们都几乎崩坏了牙才啃下。而这高句丽城,全城都是石头,吃也不能吃,啃也啃不下。算了,该救了也救了,损失个几万粮草也没什么,回去吧。”
李重九听王马汉。杨林甫之言,摇了摇头,坚定地言道“不必说了,我已决定攻城。为通定镇惨死的将士报仇,我要为华夏威服狄夷,让这不敢正视我苍头军。从此不再踏足辽水一步。”
“太守!太守!”王马汉,杨林甫都是色变。
李重九沉声言道“我自有办法攻下此城。你等造作就是。”
当下李重九斩钉截铁地,言道。“传令下去,令额托,英贺弗,王马汉,突地稽你们率各自骑兵入山谷,扫荡一切高句丽村庄!”四人听到李重九将令之后,当下应诺而行。
“传令让六千步卒加快行军,立即赶至城下,准备参与攻城。”
见李重九其意已坚,杨林甫也不信,李重九究竟有什么办法,能以万余之军攻下此盖牟城。高句丽人善于守城是有名的,而且辽东本身就多是石城,山城,比之中原在平原上所筑的夯土城池,防御上要更胜数筹。隋军第二度征辽,攻打辽东城,杨广以三十万大军于辽东城攻城一个半月,伤亡惨重仍是不下。
相似小说推荐
-
带着鬼姬闯战国 (土依水中) 起点VI2015-03-01 架空历史 当他穿越到日本群雄逐鹿的战国乱世之中; 却发现本应雄霸一方的第六天魔王信长竟...
-
明朝第一道士 (半蓝) 起点VIP2015-03-01 架空历史 明朝嘉靖年间,一名死于车祸,却拥有高明医术和懂得气象学的魂魄,穿越并附身于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