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到底 (我是键盘传说)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是键盘传说
- 入库:04.13
李隆基笑道:“这点没问题,世人皆以为崔湜依附于女人立足于朝堂之上,是粗鄙之人。殊不知崔湜却是性情中人,你若与他熟了,便知他的豪爽了!崔湜虽然与安乐公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可他与我是莫逆之交。只要用得上他,他肯定会帮忙的!”
“这就好!不知崔侍郎有何喜好?”
“崔湜一喜欢酒,二喜欢作诗,三喜欢听野史逸闻!”
“我知道了!”李陶迅速在心里盘算着:“三叔,你先进去吧!待会我便去见崔侍郎!”
李隆基进了茅屋,崔湜与刘玄聊得正欢,见李隆基进来,打趣道:“如厕也须如此长的时间,我还以为你迷路了呢!”
李隆基摇头苦笑道:“这乡间的茅厕也着实简陋,如厕一次大不易呀!”
崔湜听罢一愣,转瞬又明白过来,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没想到我这主人还没来的及高兴,客人倒是先乐上了!”在崔湜笑声中,李陶走进了屋子。
“在下李陶,见过张县令,见过两位郎君!”李陶装作不识崔湜和李隆基二人,故意先问候了张玮。
张玮也装糊涂:“李小郎君,我带两位朋友前来叩扰了!来,我给你引见引见。这位是崔大!”
“李小郎君,造次得很,幸勿见怪!”崔湜好奇地打量着李陶。
“未曾远迎,当面恕罪!”李陶作揖道。
“李小郎君,这位是李三郎!”张玮继续介绍道。
“久闻李小郎君的大名,今日特地登门拜访!”李隆基笑着对李陶说道。
“得见李郎君,三生有幸!”李陶说话间不忘偷偷做个鬼脸。
介绍完了,张玮吩咐道:“李小郎君,快快将好酒好菜上来,我等要一醉方休!”
李陶点头应道:“三位且坐,我这就去安排!”
“且慢!”崔湜赶忙道:“李小郎君,可否与我等一同畅饮?”
“这……”
“李小郎君,你在这陪客人吧,酒菜交给我来准备吧!”刘玄也在一旁劝道。
“行!只要不嫌我扫了你们的兴便好!”李陶爽快道。
茅屋中,胡桌前,一壶酒,几串肉,四个人。酒是好酒,肉是涮肉,人是豪爽之人。屋外朔风,屋内美酒泥炉。吃一口肉,咂一口酒,大快朵颐,悠哉!美哉!
第一百一十三章以诗会友
几杯酒下肚,李陶与崔湜便已熟络了。他笑道:“崔郎君,天涯何处无知己,相逢何必曾相识。能见到诸位也算是缘份,我希望各位今日看见的听见的,出了这个门全部忘掉,如何?”
崔湜和李隆基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点头应道:“李小郎君,我等应了!”
“好,先让三位听听我谱的新曲!”说罢,李陶朝着门口大声喊道:“赵娘子,可准备妥了?”
门外嘤然有声:“李小郎君,奴家来了!”
话音刚落,一名妙龄女子走进屋来!
李隆基仅仅是一瞥,心中却猛然悸动。只见这名女子风髻露鬓,淡扫娥眉眼含春,皮肤细润如温玉柔光若腻,樱桃小嘴不点而赤,娇艳若滴,腮边两缕发丝随风轻柔拂面凭添几分诱人的风情,而灵活转动的眼眸慧黠地转动,几分调皮,几分淘气,一身淡绿长裙,腰不盈一握,美得如此无瑕,美得如此不食人间烟火。
李陶早已将李隆基的神情全部收在眼底,他不动声色道:“三位,下面由赵小娘了演唱两曲。这每一曲可都价值数千贯钱,我等先饱饱耳福。”
赵丽娟的歌喉,难以用言语形容,叫人**落魄。她的歌声清纯、嘹亮、空灵、悠扬;旋律如鲜花不停开放,音调抑扬顿挫,节奏千变万化,音阶急速跳跃,连夜莺也要甘拜下风,却始终保持着和谐。她那张秀丽的脸孔,随着歌声万般情傃的变化,其表情时而激情时而纯真,变幻莫测。
“一曲数千贯,的确值得!三郎,你说呢?”崔湜听罢不由感慨道。
李隆基双目还在迷离当中,他并不是为歌曲所吸引,而是被赵丽娟的美貌所吸引。恍惚之间,听崔湜如此一问,直接笑着回答道:“崔兄身为侍郎,在长安经常赴皇宫听歌看舞,可有此天籁之音?”
李隆基处事一向谨慎,口风颇紧,崔湜不知他此次为何口无遮拦直接泄了自己的身份。
“李小郎君,我……”
崔湜刚想要解释一二,李陶却笑道:“崔郎君,在我这里,崔侍郎与崔大并无分别,我都不在意,你又何须在意呢这些虚名呢?”
崔湜见李陶小小年纪,说话却不卑不亢,心中对他又有了一层好感。
李陶看向李隆基:“李郎君,赵娘子唱得如何?”
“好!”李隆基干脆利索道。
李陶一语双关道:“若是李郎君喜欢,我等将来去了潞州,您可要多多给赵娘子捧场呀!”
李隆基会意:“我自然会的!”
崔湜有意考校李陶:“素闻李小郎君才名,今日难得有珍馐美酒,李小郎君可否以酒为题作首诗来?”
李陶也不客气,反问道:“只要一首吗?”
崔湜一愣,笑道:“只要李小郎君作得出来,当然是多多益善!”
李陶张口便来:“且听这首!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不待崔湜夸赞,刘庆斌又说道:“再听这首!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还有这首!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陶一口气剽窃了李白三首诗,首首经典,让崔湜和李隆基目瞪口呆。
李陶并不算完,他知道不彻底折服崔湜,崔湜是不会与自己掏心窝子的。于是笑了笑:“据说崔侍郎也是曾经以才名而闻名于天下,今日我以诗会友,就以崔侍郎曾经做过的诗中意境,再一一重新作过!李郎君,你为我二人做一评判如何?”
李隆基开玩笑道:“你俩可别因赛诗伤了和气!”
俩人齐齐瞥了一眼李隆基:“我等岂是小肚鸡肠之人?”
李陶果然不是吹牛,将崔湜的诗作一一再重新作过,首首都不亚于崔湜,甚至意境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这并不是李陶的功力深厚,而是之前就做足了功课。
崔湜向来眼高于顶,此时才真正打心眼里对李陶的作诗功夫佩服的一塌糊涂:“李小郎君,我崔湜见过有才名之人不计其数,但作诗像你这般信手拈来的却是凤毛麟角!”
听了崔湜的溢美之辞,李陶摇头笑道:“我这仅是作诗而已,不值一提!这世上作诗有特色之人比比皆是,做人独立独行的不在少处,做官风生水起的也不乏其人!但像崔郎君这般能将作诗、做人、做官融为一体而得心应手之人,在我大唐却是绝无仅有!”
李陶的这个马屁拍得恰到好处,顿时让崔湜引为知己:“李小郎君,此言何解?”
“先说作诗,崔郎君的诗作摆在那里,自有人会评价,若是我没有记错,张说曾评价崔郎君‘文与位固可致,其年不可及也’,说明他也是认可你的诗的!”
李隆基惊叹道:“李小郎君,你身居荒僻之处,竟也知朝堂之事?”
崔湜淡淡一笑:“有李小郎君如此评价,当浮一大杯!”
李陶不置可否继续说道:“再说做人,世人皆言崔郎君乃小人也!而我却说崔郎君是放荡不羁真小人!”
“真小人?这是何意?难道这小人与真小人还有区别吗?”李隆基还是第一次听过如此说法。
“自然有区别了,而且区别很大!”说到这里,李陶看向崔湜:‘吾门户及出身历官,未尝不为第。大丈夫当先据要路以制人,岂能默默受制于人’,崔郎君,这可是你曾说过的豪言壮语吧?“
“正是崔某所言!这又如何?”崔湜点头承认。
第一百一十四章伪君子与真小人
李陶没有直接回答崔湜,而是朗朗吟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崔湜和李隆基听罢,不由拍手道:“好诗,绝妙好诗!”
“我吟此诗只是想说隐居乡间也好在朝为官也罢,都是个人的选择。为何世人对想为官之人屡屡抨击?无他,只是这世上伪君子太多,而真小人太少!《论语》之中万言,君子道义至上,小人利益第一,两者泾渭分明、水火不容。为何偏偏有人要做伪君子呢,乃是名利使然。伪君子便是小人,真小人又如何呢?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先君子后小人就不好了。先把利害得失的丑话说在前头,然后再讲情谊,也就是先做小人,后做君子,这样的人正是所谓的真小人。小人满眼都是利益,只会做潜规则、厚黑学的文章。而真小人也追求利益,但他们器重光明正大的规则,并通过履行契约来获得利益。是否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可谓小人与真小人最本质的区别。古往今来,没有人不关心自身的名利。若是做不成君子,那么真小人也比伪君子好得多。伪君子打着君子的幌子,行的却是小人之实,足以首先蒙骗、然后伤及无数的良民。与此相比,真小人虽然没有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但却实实在在地践履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崔郎君,由此说来,你可否是比那些伪君子强得多的真小人呢?”
相似小说推荐
-
万世血仇 (苕面窝) 抗日不需要理由,灭倭报万世血仇!他在抚顺煤矿万人坑重生,必将从万人坑杀起。不一般的抗日,诉说一段很多人选择遗...
-
清末少帅 (八骏竞技) 起点VIP2015-01-04 清史民国 乱世将来,是沉默,还是爆发 华夏沉沦,是苦难,还是机遇 来到清末,孙复有着天定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