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纨绔到底 (我是键盘传说)



睿宗暗自心想,若是陶儿在就好了,他肯定会有好主意的。自睿宗登基以来,除了过年时见了李陶一面,就再也没见过他的影子了,更别说是上朝了。

李陶指望不上,眼前的事又如此棘手,睿宗只得推皮球了:“众位爱卿,宁王成器是嫡长子。平王隆基立了大功,两人各有所长,你们说说立谁当太子好呢?”

睿宗的话音刚落,窦从一便道:“陛下,自古便有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宁王是嫡长子。又有治国之才,臣以为应立宁王为太子为宜。”

窦从一是太平公主扶上位的宰相,他这一发言,文武百官便明白这是太平公主的意思。于是乎,众臣纷纷附和要求立宁王为太子。

李隆基听了群臣的上奏,心情十分郁闷。自己冒了那么大风险搞政变,好不容易把韦氏给搬倒了,若是最后给他人作了嫁衣裳,那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李陶让他放心,可是眼前的形势……

就在此时,刘幽求出来说话了。刘幽求是李隆基的军师,刚刚通过政变当上宰相。他自然要替李隆基说话了。

刘幽求上道:“臣闻除天下之祸者,当享天下之福。平王拯社稷之危,救君亲之难,论功莫大,语德最贤,无可疑者。”

刘幽求的意思很明白,天下都是平王打下来的,陛下也是拜平王所赐才当上的,陛下怎么能不让他当太子呢?

刘幽求不仅在政变中立了大功,说话很有分量。他这么一说,很多李隆基一系的大臣也随声附和。

代表太平公主的窦从一一方,与代表平王李隆基的刘幽求一方,各执一词互相争论的不可开交,这让睿宗很是头疼。

“陛下,我有话要说。”一个声音在大殿上传了开来。

众臣一看,竟然是宁王李成器。李成器是太子人选的当事人,他自然有说话的权利。

睿宗点头道:“宁王有事奏来便是!”

众人屏气凝神想听听宁王说些什么,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下来。

“嫡长子继承只适用于和平时期,若遇到政治变故,就要先考虑功臣。现在正是这种情况,所以,我绝不能当这个太子。”说罢,李成器痛哭流涕,态度非常明确,坚持让李隆基做太子。

窦从一等人看李成器坚辞不做太子,顿时傻眼了,他们把目光瞥向太平公主。

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太平公主此刻面色阴沉,她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李成器竟然会将唾手可得的太子之位拱手让出,李成器此举完全打乱了她的全盘计划。

唐睿宗李旦见此情形,随即下诏,立平王李隆基为太子。

……

有人欢喜有人愁,李隆基如愿做上了太子自然欣喜不已,可在长安的另一隅,却有一个人在独自借酒浇愁。说起来,此人在长安城内也算是大名鼎鼎,他就是号称长安第一首富的王胡风。

王胡风以前与韦氏、安乐公主交情不浅,从她们那里得到不少好处。唐隆政变后,王胡风的靠山倒了,有人告发他是韦氏余党,若此罪坐实了,不仅他的万贯家财将会充公,而且性命也保不住了。王胡风不愧是经过大风浪的,知道此时找谁才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果然,当他去了一趟太平公主府后,一切都如愿了。当然,他花了多少钱只有自己知道。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他为保住了身家性命暗自庆幸之际,他的的心情又变坏了,而罪魁祸首正是长安的范氏商号。

第三百八十三章谣言四起

若放在一年前,王胡风绝对不会把范氏商号放在眼中。可自从去年中宗皇帝宴请朝臣与外国使节后,范氏商号的商品一下子便成为了皇亲国戚与权贵们追捧的对象,甚至成了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上行下效整个长安的市场都被范氏商号所占领,王胡风昔日长安首富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了。

尽管如此,王胡风依然还能沉得住气,他一直在盯着范氏商号大量收购的粮食,他在等着一场大戏的精彩上演,然后一举定乾坤。可是,王胡风等待的那场精彩大戏并没有象他预料的那样如期上演,范氏商号把所有的仓库收满以后,就停止了这种“疯狂”的行为。

让王胡风更预料不到的是,范氏商号在“满仓”以后,并没有四处散布谣言,制造粮食要涨价的小道消息,相反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王胡风很失望,不过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戏早晚会上演,只不过是时间稍稍推迟了点而已。

去年的冬天,天气格外的寒冷,范氏商号借着李陶帮他们打出去的名气,在长安城开办的各项生意却是异常红火。甚至连酒楼客栈,也因为免费接待赶考的举子而名扬天下,成为外地人到长安下榻的首选。这个冬天也是让王胡风感到无比郁闷的一个冬天,因为以他多年从商的经验,眼看范氏商号因收购粮食钱财就要消耗殆尽,他以为他很快就会看到范氏商号破产,可他企盼的大戏非但未曾上演,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范氏商号独辟蹊径,不仅安全地挺过这个严寒的冬天,而且看样子每项生意似乎都做的有板有眼。

铁一般的事实让王胡风不禁心生畏惧:这个范氏商号真的不简单,那成堆的粮食,难道就不怕放到发霉?不过他这种“善意”的担心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答案很快就被揭晓了。

无雪的冬天并没有让人们感到今年的冬天与以往年会有什么不同。在春天到来的时候,长安城仍然是一个天下商人云集的地方。但人们突然发现,每年这个时候,那随着春风浇灌大地的淅淅沥沥春雨很久都没有如约而至,人们面对日渐枯萎的庄稼终于惶恐了。可是老天并没有因为人类的惶恐和虔诚的祈祷而格外开恩,大地依然干涸,禾苗逐渐枯死。

人们终于不得不接受一个他们最不愿意接受的事实。这是一场罕见的干旱灾害,它突如其来。无情地席卷了长安及其周边的地方。

到了秋收的时候,严格的来说,这并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秋收,因为长安与周边很多地方几乎都是颗粒未收。市场一片萧条,人们陷入惶恐之中。而建在长安城郊一大批的范氏商号粮仓,非但没有萧条的迹象,反而不知从什么时候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各式车马源源不断云集到此。王胡风知道,那是各地客商在抢着收购范氏商号储存的粮食。他们个个都争先恐后,唯恐自己空手而回。

王胡风非常清楚现在的粮食价格,他感觉此事既悲哀又可笑:那些四处奔波的商人,去年把大量的粮食送到范氏商号的粮仓,但仅仅放了一年,他们拿出高于去年几倍的钱财又把粮食收购回去。而这其中最大的赢家当然是范氏商号。范氏商号并没有把储存的粮食全部售出,而是在关键的时候。无偿的开仓赈灾,周济了成千上万的饥民,范氏商号的大名再一次响彻天下。

……

“阿陶,现在整个长安城都在传着‘太子非长,不当立’的流言,这是怎么回事!”华菁菁奇怪道。

“这有什么奇怪的?还记得我给你们说的太平公主与太子的事吧。毫无疑问这是太平公主主动出击了。”李陶笑道。

“陶儿,太平公主为什么现在才出击?”娑娜也饶有兴趣道。

“韦皇后倒台前,整个李唐宗室都受到威胁,太平公主和三叔一起救亡图存,有共同的利益,所以能成为盟友;可政变成功后,共同的威胁解除。两个人的关系马上微妙起来了。特别是三叔被立为太子,马上,双方的矛盾就凸现出来了。叔翁虽为天子,但心中是不想做这皇帝的,加之他也希望自己的妹妹与儿子和睦相处,故而每事咨询太平公主与三叔二人,这可就麻烦了。太平公主本来就喜欢揽权,拥立叔翁做了皇帝之后,更不甘心与人分享权力。三叔也不是吃素的呀!他既是功臣,又是太子,总体实力不在太平公主之下,也不可能每次都附和她的意见。这样一来,一个太平,一个太子,原本亲密的盟友渐行渐远,彼此明争暗斗起来。”

“阿陶,你说太平公主用流言出击,这能起到效果吗?”华菁菁疑惑道。

李陶一脸凝重道:“你可别小看了这流言,自古以来有多少人死在这流言之下。”

一直在旁边没有说话的元氏,突然站起身来肃然道:“陶儿说的这话,你们三人都要牢牢记住,细想想,陶儿的阿爹虽然是自尽而死,可归根结底也算是死于流言之下。前世之事,后世之师,我可不想我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再重蹈覆辙。”

华菁菁、娑娜与卢月儿三人很少见元氏如此严肃,赶忙点头称是。

“当然太平公主制造流言只为她的下一步做准备!”

娑娜猜测道:“她可是谋划着要换一个太子?”

李陶赞赏地点点头,鼓励道:“继续!”

娑娜侃侃而谈道:“在太平公主看来,对她最有利的做法就是换一个没有立过功的太子,没有立过功又有当太子资格的只有睿宗的嫡长子李成器了。太平公主摆出一副维护嫡长子继承的姿态,而非嫡长子出身这个缺陷也就变成太平公主拿来进攻李隆基的一个利器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