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到底 (我是键盘传说)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是键盘传说
- 入库:04.13
望着太平公主远去的身影,上官婉儿面上神情复杂。
……
晚上三更以后了,一名太监正在御花园里巡夜,忽听轻微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深更半夜的,他干什么?但这件事太怪,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闪在一棵大树背后,想看个究竟。
隐约中他看见一个蒙面人,他的肩头上还扛着物件,软耷耷的,分明是人。太监在宫中已经多年,他相信这绝不是刺客,或是盗贼,肯定是有人又倒霉了,这种事韦皇后不止做过一次了,他估计这与今天皇上突然驾崩有关。
太监虽然心里难过,也很气愤,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他知道,宫里的事,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否则会连小命都搭上。他故意把手中的梆子敲得响响的,果然,那人听了便急急忙忙走了。
……
第三百六十六章紧锣密鼓
中宗死了,没有人去查找他的死因,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死后,大唐王朝将何去何从。
群臣都知道,此时真正有影响的是两大势力,一支是以韦皇后为首的后党,核心成员包括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另外一支是以相王李旦为首的李唐宗室,核心成员还有太平公主。这两大集团势均力敌,谁也不能把对方压倒。
当然,蓝田王李陶也不可小觑,可他在长安的时日毕竟还短,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再加上,此刻他人也不在长安,故而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种情况下该怎样办呢?最合理的办法就是由后与宗室共同推举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新皇帝。
中宗去世的当天晚上,所谓的先帝遗诏就起草出来了。这份遗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新任皇帝由唐中宗最小的儿子李重茂担任;第二,皇帝年幼,韦皇后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第三,鉴于孤儿寡母的政治局面,新皇帝由叔叔相王李旦辅政。
这份遗诏起草得应该说是相当有水平的。首先,李重茂这个皇帝选得好。他是唐中宗的儿子,符合父死子继的继承原则。另外,他只有十六岁,因此需要有人帮忙辅政,所以双方都能接受。其次,遗诏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兼顾了韦后势力和宗室势力,这是一个煞费苦心的遗诏。当然,这也是一个存在不安定因素的遗诏。因为韦皇后集团和宗室集团势同水火,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的原则,日后双方还得一决高下,但是,至少从眼前看,这个遗诏应该可以维持一段时间。
可谁没想到,这个遗诏一出世就遭到了朝中大臣的激烈反对,竟然没有执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遗诏起草后的第二天。韦皇后便把这份遗诏提交给宗楚客。宗楚客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相王辅政,于理非宜;且于皇后,嫂叔不通问,听朝之际,何以为礼?”
他的意思很清楚,韦皇后和相王是嫂子和小叔子的关系,按照古礼。叔嫂不说话,怎么能既让韦皇后临朝。又让相王辅政呢?这让他们俩在听朝的时候怎么相处呢?宗楚客提议,既然叔嫂不通问,索性把相王辅政一条拿掉,直接让韦皇后临朝称制吧!
韦皇后也跟中宗一起执政好几年了,没少提拔自己人,宗楚客这个提议一出来,大臣中支持韦皇后的居多,大多数人也便随声附和。于是,遗诏的内容改变了。就剩温王重茂为皇太子,韦皇后临朝称制两条了!
韦皇后也知道,相王毕竟是高宗的儿子,单凭这一点他就有很高的人望,有足够的资本来让自己既怕他又不能太委屈他,只好给相王加官进爵,决定让相王李旦做太子太师这个位高却无权的虚职。
几天后。韦后正式立十六岁的李重茂为皇帝,改元唐隆,加相王为太尉,同时将相王的长子成器由郡王进封为亲王,封号为宋。太尉是三公之一,实际上根本没有权力。这个太尉还不如他儿子从郡王到亲王来的实惠呢。
修改了遗诏之后,韦皇后紧急调遣五万府兵进入长安,和禁军一起,对长安实行军管。府兵和禁军一共六个最高军事将领,任命的全都是韦家子弟或女婿。最高指挥则由韦皇后的堂兄、宰相韦温兼任。
韦皇后这样做,很明显,想当皇帝!
或许中宗在的时候。她当皇帝只是想想而已,可现在中宗死了,情况都变了。尽管她心中清楚中宗肯定不是死在自己手中,可又有谁会信呢?这个黑锅她是背定了,再加上宗楚客不停地怂恿,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一心奔着皇帝之位而去了。
韦皇后做皇帝,谁最害怕?当然是李唐宗室了!当年武则天称帝,李唐宗室被杀得落花流水,现在如果韦皇后再来这么一次,李唐恐怕就更无遗类了!再说,武则天称帝,毕竟最后还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传回给了李唐王朝;可是,韦皇后没有儿子,如果她真的称帝,皇位最终会落到谁的手里就更不好说了!
宗室如果不想束手就擒,就得自救了。
怎么自救呢?宗室的领军人物毫无疑问是相王李旦。可韦皇后也不傻,早就防到了这一招,也已经派兵把相王府邸严严实实地“保护”起来了。这样一来,宗室这边就群龙无首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韦皇后和她的同党们千算万算,唯独忘了算计相王的儿子们。
要不要防范相王的儿子们呢?对这个问题,韦皇后集团里并不是没有人想到过。
宰相李峤人老成精,他看着相王的几个儿子虎虎生威,总觉得是个隐患,他提醒韦皇后:现在形势紧张,赶紧把相王的几个儿子打发到地方去吧。但是,韦皇后没听他的。或许是韦皇后认为再怎么也轮不到他们当皇帝,所以根本就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韦皇后篡改遗诏,想自己当皇帝,此事事关每一个李唐宗室的利益,决不能束手就擒!可是,怎么办呢?李隆基从小就在大大小小的政变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惯了,他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政变已经迫在眉睫了。事已至此,只能是搞一场政变,把韦皇后做掉。可是,具体怎么操作这场政变呢?虽然在李陶的帮助之下,李隆基也有了自己的班底,可要与韦皇后对抗,这点资本显然不够用。
李隆基此时最惦记的便是李陶了,在他看来只要李陶在,他成功的机会便大大地提高了。他甚至每过两个时辰便派人去一趟蓝田王府,打听李陶是否回到长安,可每一次传来的消息都让他失望不已。
韦后在明处,一步步迈向皇帝宝座;李隆基在暗处,紧锣密鼓地为政变做准备工作。两个集团都在与时间赛跑。谁掌握主动,谁就会走向成功,荣耀和耻辱只有一步之遥。
长安城上空乌云滚滚,似有厮杀之声从远处传来。但在平民百姓中,却是一派升平。六街三市,行人如云,熙熙攘攘,谈笑风生。虽然,那高大的皇城无论从长安的哪个角落都看得到,但老百姓还是觉得离他们太远。
第三百六十七章秘密潜回长安
十一月初二,长安的初冬还没有寒冷的感觉,似乎还有微微暖意。
祥和客栈丙号院的一间客房门口,一个年轻人缩缩了脖子,轻轻地敲门。
“进来吧!”
“怎么这么晚才来?”屋内坐着一个年轻人平静地问道。
“小主人,最近事情比较多,我一看到你留下的记号便赶来了。”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李申。
毫无疑问,这间客房住的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赶回长安的李陶。
“陛下是怎么驾崩的?”李陶继续问道。
“这一点我还不清楚,据说陛下是被安乐公主毒死的!”
“安乐公主?”李陶皱眉道:“这不可能,她没有那个胆量,再说了,这么做对她和韦氏没有任何好处。”
李申没有说话。
“说说吧,长安现在在情况如何?”
“是,小主人!”
李申将自己所知道的情况一一说于了李陶。
李陶听罢,脸上阴沉地能滴出水来,过了好一会,李陶才吩咐道:“你速速将裴岳找来,记住不要惊动其他人,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我已经回到长安了。”
“是,小主人!”
……
“岳叔,你受伤了?”裴岳一进门李陶便发现了不对劲。
“一点小伤,不碍事!”裴岳见到了李陶明显松了一口气:“小主人,你可回来了!”
“怎么回事,谁伤的你?”
“陛下驾崩的第二天,我便回府了,也就是在这天晚上,王府突然被一群蒙面人袭击,我与李陶在拒敌的过程中受了一点小伤。”
“袭击王府?什么人干的?”
“这些人武功十分高强,不像是官兵,十有**是江湖人士。但奇怪的是他们纪律严明,进退有序。又不像武林中人那么随意散漫。”
“若我没有估计错,这是一个隐藏在暗处的组织。”李陶点点头道:“李申兄长,一定要查出幕后之人,必须把它连窝端掉。”
“是!小主人”
“我阿娘她们没事吧?”李陶又问道。
“那天多亏了有人相助,要不主母她们可就危险了。”裴岳心有余悸道。
“有人相助?谁?”
“袁风和他的手下,还有燕中仪!我们共同联手拒敌,才转危为安了。后来。陈适带着京兆尹府的衙役赶到,那些人才退去了!”
相似小说推荐
-
万世血仇 (苕面窝) 抗日不需要理由,灭倭报万世血仇!他在抚顺煤矿万人坑重生,必将从万人坑杀起。不一般的抗日,诉说一段很多人选择遗...
-
清末少帅 (八骏竞技) 起点VIP2015-01-04 清史民国 乱世将来,是沉默,还是爆发 华夏沉沦,是苦难,还是机遇 来到清末,孙复有着天定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