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纨绔到底 (我是键盘传说)



立时过来四五个殿值的羽林军,七手八脚地把刘辰的上衣剥下来,露出胸脯上刚刚结痴的五道指甲印儿。

此时,张九龄将后面的两句也写好了,中宗拿起张九龄所写的,不仅那两句与信上的一模一样,而且字体也是一样,他大概有些明白了。

中宗将马寡妇那封信扔给刘辰:“大胆刘辰,你想对马寡妇无礼,还谎说姓名,要把屎盆子扣在张九龄头上,真是下流无耻!”

又把刘辰的卷子扔在地上说:“可惜你的诗文了。滚!终生不得再参加科考!”

中宗又和颜悦色地问张九龄那四句话二十八个字的来由。

张九龄犹豫道:“陛下,我怕说了坏了人家的名声。”

李陶笑道:“人家把这封信都交出来了,你怕什么!”

张九龄这才讲了他和刘辰分手以后碰到的事情。

……

张九龄为了早一天赶到京城,以便做好应考的准备,那天贪走了路,错过了宿店,摸着黑走到一更,才来到一家大庄院门前,只好在这儿借住一宿了,就上前敲门。

好半天,才有人开了门问:“干什么的?”

张九龄回答道:“是赶考的举子,错过了店房,想在贵舍借住一宿。”

开门的人说:“我家员外定的规矩,从来不准留生人住宿。”

那个人刚要关门,院子里有人问:“是谁?干什么?”那个人说:“有个赶考的举子借宿。”

问话的人道:“让我看看!”

家人立时点亮了火把,照见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儿。

老头儿亲自拿过火把把张九龄从头到脚照了三遍,才笑着说:“留宿。”

又吩咐家人:“备饭,收拾好客房。”

张九龄连忙道谢。

老头歉意道:“刚才家人多有冲撞,请不要见怪。”

张九龄连忙摆手:“夜深敲门打户,搅了人家的好梦,是我失礼。”

老头儿把张九龄领进一间屋子坐下。

家人端上茶后,老头儿边让张九龄喝茶边说:“不是小老儿不好客,只是年过半百,心里烦躁,不愿有人打扰。”

闲谈间,张九龄知道这儿是宋家庄,老头儿姓宋,是这儿有名的财主,人称宋员外。

老头儿问了张九龄的姓名、住处以后,又问:“婚娶了没有?”

张九龄道:“学生一心读书,从来没想过婚娶的事。”

老头儿长叹了一口气:“小老儿年过五十,虽有五房妻妾,也没给我生下一男半女。常言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对不起列祖先宗啊!”

张九龄只得说上几句:“吉人自有天相,老员外不久定生贵子。”

宋员外连连摇头,没说什么。家人端上饭来,张九龄吃完饭,也有二更了。老头儿把张九龄领到另一间屋子:“就请在这屋里暂住一宿吧!”

说完,宋员外便转身走了。

张九龄走进门,借着蜡烛的亮光看这屋子,布置得虽不华丽,倒也干净。墙上挂着字画,靠窗放了张桌子,桌子上有文房四宝,靠桌子是一张二人大床,床上放着崭新的被褥。

张九龄心想:这位宋员外这样待我,等我金榜题名之后,一定重重报答。想着,从书袋里拿出书,坐下来读。

刚读了一页,门“嘎吱”一声开了,张九龄定睛一看,进来的是个女子,年纪不过二十,长得花容月貌。这女子见了张九龄,就低下了头。

张九龄惊奇地问道:“你是何人?”

那女子道:“奴家是宋员外的第五房小妾。”

张九龄又问:“深更半夜来干什么?”

女子羞答答地说:“员外叫我来陪着先生睡觉。”

张九龄一听,站起来说:“这是什么话。快走!”

女子急道:“我走了,员外要怪罪我的。”

张九龄愤然道:“你再不走,我要喊人了。”

女子这才走了。

张九龄心想,这个第五房小妾,准是嫌宋员外年老,背着他来偷汉子的,世上竟有这样的下流女人!他把门闩上,回来坐下又看了几页书,有人敲门。张九龄问:“谁?”

是那个女子的声音:“员外硬逼着我来跟你睡觉。”

张九龄火气地说:“你回去告诉你家员外,要是不愿意留学生在贵舍住宿,学生立时就走。”

门外的女人说:“不是这个意思。这儿有员外给你的信,你看了,就明白了。”

张九龄听说有信,才开了门。

门一开,那妇人闪身进来,带着小跑来到床边,上床躺下了。

张九龄说了声:“无耻!”

那女子说:“是员外叫我这么做的。”

说着,把一张纸扔给张九龄。

张九龄一看,上面写着两句话,十四个字:欲借君种续香火,夜静更深莫迟误。

见此情景,张九龄觉得此处不能久留。立时拿起桌上的毛笔,在那张纸上续了两句,也是十四个字:伦理道德莫忘记,九龄良心不可辱!扔了笔,收拾了书袋,开了门,连夜走了。

……

张九龄把这段事情讲完,中宗全明白了,他大笑道:“好一个‘九龄良心不可辱’!”

说到这里,中宗拿起朱笔,写了“品德高尚”四个红字,着内侍递于张九龄:“孤家将这四个字赐于你!”

中宗又对礼部尚书道:“今日孤家钦点张九龄为状元,重新在礼部南墙张榜。”

第三百零四章当场检验

就在众位大臣以为李陶的表演至此结束的时候,李陶又出声了:“陛下,这次科考的举人,虽然有许多人没有考中进士,但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才,今日我想为陛下推荐几位!”

听了李陶这话,群臣有些无语了,李陶这一会就任命了一个大理寺少卿,一个谏议大夫,将新科前三甲全部否决了,让中宗重新钦定了新的状元,现在又要推举未考中的举人,今日并非上朝之日,可李陶却比在朝堂之上效率更高。

宗楚客再也忍不住了,李陶这种做法,简直是对他这个当朝宰相的挑衅,他急忙道:“陛下,万万不可!”

李陶笑眯眯地问道:“宗阁老,不知有何不可?”

宗楚客义正辞严道:“这科考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考上就是考上了,没考上就是没考上,若都如蓝田王这般肆意妄为,岂不乱了章法,如何向天下学子交待?”

听了宗楚客的这一番话,许多大臣都点头称是。

李陶不急也不恼,他突然问道:“宗阁老,我想请教一下,大唐设立科举的目的何在?”

“自然是为了从民间提拔人才,选取社会精英,以整顿吏制,维护我大唐长治久安。”

“那宗阁老的意思是,这未考中进士的举人都不是人才了?”

天下读书人能考中进士的毕竟是少数,宗楚客无论如何也不敢说没考中进士的都不是人才,这岂不是将天下的读书人都得罪光了。

他连忙解释道:“我并未如此说。”

“那就是说这些举人中还是有人才的,我为陛下推荐人才又有何错?”

“但你这样会乱了纲常!”

李陶不再理会宗楚客,而是转向中宗:“陛下,太宗皇帝当年在一次科举考试结束后,站在午门城楼上看着新进的进士们鱼贯进入朝堂,高兴得对左右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由此可见,太宗皇帝的本意是让天下的人才都归大唐所用,而科举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再说了,我推荐的是不是人才。众位大臣都在场,可以当场一试,若是徒有虚名不用也就罢了,若真是人才,陛下为何要放弃他们呢?”

李陶这话说的不仅让中宗与众位大臣频频点头,就是宗楚客也无法反驳。

中宗应允道:“那好,陶儿。我和众爱卿就当场见证一下你推荐的这几名举人!”

“多谢陛下,他们早已在殿外等候了!”

不一会。杨乘亿、常敬忠、文俊三人鱼贯而入。他们三人是今早才知道李陶的真实身份的,李陶对他们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后,三人感激涕零,他们知道这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三人拜见过中宗后,李陶首先指着文俊对中宗道:“此人叫文俊,一手诗词功夫无人能比,可偏偏因相貌丑陋,数次与进士无缘。今日,我这所以要推荐他。是想向天下读书人证明,我大唐的科举是为了选用人才,而不选美男子!”

李陶这话说的很有水平,他先将文俊的劣势摆了出来,堵住中宗与宗楚客的嘴。

果然,本来见文俊相貌丑陋而眉头紧锁的中宗,此刻眉头也舒展了。宗楚客也不得不放弃了以此攻击文俊的念头。只是在心中暗骂一声李陶狡猾。

李陶对文俊道:“文举人,今日你也不必藏私了,把你以前的诗作,都在这吟一吟吧!”

文俊点点头,便开始一首接一首开始吟诵起来。

“停!”宗楚客突然喊道。

中宗是个诗迷,正听的津津有味。被宗楚客打断,颇有些不悦:“宗爱卿何事?”

“陛下,他如此吟诗有作弊的嫌疑,不如我们现场出题让他作诗,这才能显出他是否真有水平!”

中宗一想,也是这么个理,便点头应允。

于是。包括宗楚客在内,数个大臣依次命题,让文俊现场作诗。

文俊不愧为“文八叉”,之称,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丝毫不来于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而且是诗诗均为佳作。

中宗大为叹服,笑着向楚客问道:“宗爱卿,你认为这文俊可是人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