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了,大军自然是班师回朝,不过,卫大衙内和巫悠等人仍然留在百陌城等着赚赎金。
近三万唐军俘虏里,筛选出了近二百个勋贵世家子弟,大半是家境富裕大户人家,都是肯交银子赎人的。
这些勋贵世家子弟本以为只是偏师只是虚应一番了事,不会真正的上阵撕杀,却没想到人家是玩真的,活该当了俘虏,好在家里有钱,交上足够的银子就能回家。
不过,这遣人送信,一来一去需要一定的时间,被关押期间,如果不想象一般的俘虏一样一天只喝两碗稀粥,不想被押去干苦力活儿,就得另外算钱。
想住得舒服?想吃白米饭,吃肉喝酒?想泡澡?想搓麻将娱乐?都行,各种服务都有,包君满意,只不过价钱照算,而且比市面上的至少贵一倍。
几百两银子对于有钱人来说,只是小意思,这帮当了俘虏的勋贵世家子们一点都不象俘虏,倒象是来旅游一样,区别仅是只能在规定的地方转悠而已。
这些俘虏的赎金全加起来挺多也就二十来万两银子,一点都不算多,但帝国国库空虚,卫大衙内都掉钱眼里了,一枚铜板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本着能赚一枚铜钱算一枚,聚少成多,多多益善的原则,拿到所有俘虏的赎金之后才起程返回都城长安。
各帝国都在休养生息,大陆难得的又恢复了一回平静,只是,谁也不知道这平静能够维持多久。
秦帝国目前最忙碌的是民生问题,这是文官们的事儿,卫大衙内虽然当了甩手掌柜,但他有时候也很忙,忙着陪一众妻妾搓快乐麻将,忙着胡天胡地。
进入七月,李文东伤势全愈,被丞相卫煌委任为水云关郡守,周勃仍然统掌红枫水师,政务上的事情全扔给李文东处理。
周勃是水师武将,水战在行,但治理地方政务就显得吃力,李文东的到来等于是让他卸下了肩上的千斤担子。
不过,李文东的郡守之职倒是让不少人遐想连翩。
郡守是新增设的官名,品秩稍低于一郡之太守,但也就是那回事,看你怎么理解了。水云关是新建的水关城防,做为一城是绰绰有余,但还不足以成为一郡,李文东却被任命为水云关郡守,那是要重用的节奏,怎不让人羡慕?
八月,林若颖以红枫郝氏小娘子的身份被接进卫家,也算功德圆。
其实,苏月皎何偿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只不过狠不下心来棒打鸳鸯而已,何况人家也换了个清白的身世,也就装聋作哑的成全两人的好事。
反倒是秦唐两帝国的联姻没能谈成,一是齿轮的条件,双方就没能达到,这是秦帝国的镇国利器之一,绝对不能外传,二是九公主唐飞儿的地位问题,唐王吉利不肯让宠爱的女儿屈就为妾,卫大衙内也坚决不废掉孔蓉,双方都没能谈妥,事情不了了之。
而在蜜月期间,卫大衙内陪在美娇娘身边的时间反倒不多,大多时间都是呆在书房里跟巫悠商量事儿。
与卫帝国水师的一战,让两人都有了新的想法,开始重新考虑之前远交近攻,先灭唐帝国的战略部署。
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是正确的,这个不用怀疑,不过,是先灭唐还是先灭卫,这个问题真得重新好好的思量一下。
唐帝国虽然被接连的战争、内乱和货币战弄得元气大伤,国力大降,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真要全国总动员的话,还是让人很头痛的,如果不能快速结束战争,战事一拖延,必然生变。
唐帝国可是紧邻周晋两帝国,而且,晋帝国是大陆公认的第一强国,他们只要出兵,必定能把好事给搅黄了。
如果攻打卫帝国,则不会出现这些问题,陆地只要守好平塘、百陌两城和庄县城,挡住唐军的进攻。水师控制江面,确保压制晋帝国的水师,不让他们的战船把步兵运送上岸就能解决问题。
据潜伏晋帝都西京的谍报人员探得的情报分析,晋王华昭虽然拨了专款造船,但也只是补充之前战损的战船而已,如果再算上某些官员对这笔专款的载留挪用贪没等,晋军水师的明面上还是从前的规模,实际上战力已降,再者,晋帝国的水师本来就弱,这么多年来,与卫帝国的水师交战,都是输多赢少,战力可想而知。
卫帝国N多年都没受到战火的波及,国家富足,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储备的物资多,如果开战,必须速战速决,帝国可玩不起消耗战。
民富则国强,这话半点不假,但还有一句话,居安忘危国必亡,人们一旦长期过着舒坦的好日子,武备松驰,士兵怕战厌战,不肯卖命,这战力必然低下,这也是卫大衙内和巫悠动心的主要原因。
卫帝国水师的战力确实让人不敢小瞧,但已经被打残了,用全军覆没来形容也不唯过,想要恢复到之前庞大的舰队规模,至少也得花上二至三年的时间来建造战船,而士兵全是新征召的,想要形成战斗力,也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还得经过实战的锤炼。
步军的战力则明显比水师弱多了,这也不奇怪,卫帝国的国土已经N十年没有受到外敌的入侵,哪怕士兵训练再好,没有经受血与火的考验,这战力挺多比刚入伍的新兵蛋子强上一点而已。
对比之下,卫帝国比唐帝国好打多了,而且卫帝国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攻占后可以成为帝国的大后方,源源不断的供应所需要的战略物资,谁不心动?
与巫悠商议好之后,卫大衙内再跟老爹商量,之后再拿到朝堂上廷议,在这期间,巫悠已奉命对卫帝国展开货币战,大量的劣币通过往返的商人流入卫帝国的市场,换回来的是大量的粮食等物资,甚至连铁矿等违禁品都能够弄到。
现在是和平时期,粮价大跌,那些进入卫帝国的商人都奉有密令,有多少收多少,咱不缺钱,就怕你没粮食。
至于那些违禁品,说白了,没人会跟钱过不去,当官的只靠那点俸禄根本养不活一家人,不弄点外快,怎对得起这个字职?只要你付得起价钱,我就敢卖给你。
战略重新调整一事,早在丞相府内作出了决议,拿到朝堂上廷议只是走程序而已。
本来,如此重要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卫煌不想走这个程序,不过,他发现那帮保王党才老实一阵子,现在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第376章 知遇之恩
原尚书右仆射郑经被拿下大狱后,卫煌对他不审不杀,就这么关着,每天倒是好酒好菜供应,但不允许狱卒跟他说话,哪怕是骂都不行,书、笔墨纸砚等物也不允许有,就这么把你关着,让你活活憋死。
整个长安郑氏,除郑重一支外,全都被发配到红枫行省挖矿,没有被满门抄斩已是奇迹,为此事,不少卫氏大臣都对卫煌的心慈手软有所不满,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啊。
郑经的妻儿虽然都远在红枫省,但每月仍有郑重这一支的子弟前往探望,送些衣物什么,告之家人的一些事。不过,他们都不敢违抗卫煌的命令,书籍什么的都不敢带进去。
对于这些族中子弟,郑经没有发飚,破口大骂,而是嘱咐他们好好做人处事,有时候甚至考校他们的文章。
保王党一系的人是没法进入刑部大狱,只能通过太后武惠妃身边受宠的内侍监总管云公公来了解郑经的情况,为此,假公公云儿倒是赚了不少金银珠宝和人情,很自然的被归列入保王党一派。
他们都是挺王派,太后的人自然是自已人了。
经过上回的事件,保王党元气大伤,更群龙无首,老实了一段时间,但他们不甘寂寞,隔三差五的聚在一块,一边破口大骂卫煌奸臣,一边商议着如何重振王权,而推举一个新的带头大哥则为当务之急。
礼部侍郎审尚德算德高望重,有当带头大哥的资格,不过他很委宛的推辞,老夫老了,把机会让给你们年青人吧,老夫在一旁替你们拾遗补漏就行,加油,好好干,老夫看好你们。
这厮新近娶了一个年青漂亮的媳妇儿,整个人都年青了几十岁,当然了,府里原先的奴仆什么的都给遣散了,全换上新人,以免续弦的新夫人被人认出来。
这招洗白还是巫悠教他的,如今夙愿得偿,这厮现在是死心塌地的为卫大衙内卖命了。
经过一番评选,最终是德高望重的户部侍中区诚被推举为带头大哥,审尚德等十几老臣辅佐,他们仍旧是保王党的元老核心。
区诚诚府极深,行事阴损毒辣,有时候还有些激进,口风也很紧,审尚德千方百计套了好几回,依然没法套出有用的情报,他不敢问得露骨,以免被“同党”怀疑。
根据审尚德传回的情报,加上黑衣卫掌握的情报综合分析,区诚极可能与潜伏在长安城里的玄素居刺客杀手联系上了,近期可能会策划一次大行动,因担心打草惊蛇,卫大衙内只能下令暗中加强戒备,被动等待。
那些潜伏在长安城里的玄素居杀手自唐素娥离开,郑经被捕入狱后就好象从人间蒸发了一般。
据情报分析,唐素娥仍在唐帝都宜城养伤,时常进出皇宫,而且还收了九公主唐飞儿为徒弟,这也说明唐素娥已完全放手主持长安行刺的行动,正全力渗透唐帝国的上层,玄素居另派有高手在长安主持刺杀行动,只是藏匿太深,一时难以发现。
相似小说推荐
-
红警大中华1985 (白面黑厮) 三十年的和平发展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振兴的希望,却也带来了道德沦丧和无耻的带路党。再度踏上八十年代赤诚大地...
-
大明小皇帝 (辰雨星痕) 起点VIP2014-12-12完结主角穿越明朝,发现自已居然变成一个熬了三十几年,却只当了三十天皇上的悲催人物!做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