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1875我来自未来 (堂皇的荒唐)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这个我就不说了,枪杆子始终是人民政权的立身根本。

中央办公厅。这个机构用来传达和布置党中央的最高指示和工作。

中央办公厅下属设立各个部委,分别是以下机构。

内务部。

公安部。

情报部。

统计部。

纪律监察部。

外交部。

财政部。

人民银行。

贸易部。

海关总署。

钢铁工业部。

煤炭与石油工业部。

纺织工业部。

粮食部。

轻工业部。

铁道部。

邮电部。

交通部。

林业部。

农业部。

水利部。

文化部。

教育部。

新闻总署。

出版总署。

卫生部。

司法部。

民族事务委员会。”

由于中南海并没有像后世那样,经过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历次改建,因此缺乏大规模会议场地。

出于这个原因,或者是别的什么用意,这次中华社会主义革命临时政府中央革命委员会全体会议被姚梵的部下们私下定在了太和殿。

姚梵起初并不同意,但考虑到与会干部多达百人,而太和殿作为几百年来的朝堂议事的正殿,似乎不利用一下有些可惜。私心来说,姚梵也想要亲自坐一坐那把龙椅,哪怕一次也好。

太和殿上悬挂着四个大字“建极绥猷”。

极,古文中代表中央的房梁,只有中央的房梁不偏不倚,房屋结构才安全。建极,就是希望建立正规有序的政府架构。绥,是顺应的意思。猷,代表法则。

太和殿上这“建极绥猷”四个大字是乾隆亲笔所书,另一个时空中,在袁世凯登基后便不知去向。

姚梵坐在匾额下的椅子上,居高临下,环视太和殿中一排排铺着临时赶制的蓝色桌布白色椅套的桌子椅子,环视着这些桌椅中坐着的一个个同志。

可这椅子坐着很不舒服。

五百年了,这是中国最重要的椅子,坐在这里,就意味着坐天下。可姚梵坐在上面觉得浑身不自在。

曾经,2377平米的太和殿,乃至三万多平米的太和殿广场中,只有这一把椅子,也只允许有这一把椅子。如今它的周围多出这么多桌椅,让这把经历过五百年沧桑的椅子不再孤独。

七级台阶托着这把雕饰了13条金龙的宝座,周围环绕着香炉和驮着宝瓶的宝象,香炉祈天之福,宝象预示天下吉祥,宝瓶意味着国家太平。

椅子靠起来也很不舒服,尽管屁股下面有绣着金龙的明黄绸缎坐垫,可是椅背与扶手上那十三条金龙的坚硬凹凸,让人无处依靠。

姚梵忍住别扭劲,嘱咐道:“关于各部委的下属机构设置组成,这里都有草案,照着草案执行就行,也可以讨论修改,进行增删。

至于部门领导人选,我看还是要以吸收进步知识分子为主,有些部门要想一开始就运作顺利,少不得还要带进几个旧政权的旧官僚。对这些人,只要他们勤恳工作,愿意为新政权出力,我们就暂时用着。具体的人选,我们要在这段时间里妥善讨论决定,这方面可以多征求李鸿章和丁宝桢的意见,任用一些他们推荐的爱国人士。”

……

随着中央部门一个个的组建,新政权的职能日渐完善,初步拥有了现代政府的雏形。一道道的政令逐渐在解放区实施起来,但总的来说,华北还是处于军事管制之下。

时老爷子头发花白,辫子斑驳,正在院子里抬着长满皱纹的脸,望着天叹着气。

从“胶贼”攻进北京城开始,时家就人没出过门。

经历过嘉庆年间天理教大乱的时老爷子可是知道,那些造反的全是亡命徒,至今紫禁城隆宗门上馋还留着那些教众当年武装攻打皇宫的铁箭头。那些人连皇宫都敢打,还有什么不敢干的?

当初英法联军打进北京,火烧圆明园,于是京城又是一片兵荒马乱,到处是乡下进城的土匪强盗,见东西就抢,见门户就闯。

两次动乱给京城百姓造成的心理阴影是深刻的。时老爷子也不例外。

现在时老爷子吩咐家里人,把一口破缸顶在院门后面,死活不许开门,全家一律不许外出。

好在家里藏着可吃三月的米面饮水,以备不时之需,如今派上了用场,这让时老爷子感觉自己真是英明,于是他时不时的拿出自己的远见卓识来说事。

“要不是我早就知道,天下早晚要大乱一场,今儿个全家就得喝西北风。”

“爹,您真英明。”儿子时富庭道。

“爹,您说那些胶贼啥时候走?”盘着乌黑油头的大儿媳妇春桃问道。

“小声些!这两个字以后不许再提。”时老爷子战战兢兢地道。

大约过了几天,城里却没有听说兵荒马乱,胡同里的邻居们也都开始偷偷摸摸的上街甚至串门,大家发现,除了街上多了些穿绿军装的兵丁外,其余一概照旧,水车照样进城卖水,粮店照样开门卖粮,车马店照样人来人往。

北京人最爱的茶馆,也照样开张。

时老爷子觉得,大约风声已经过去了,于是决定去茶馆打听消息。那地方素来是传闲话的,对时老爷子这样一个没有上面亲戚的老百姓来说,除了茶馆,他也想不出还有什么地方能得到消息。

福广茶楼就在时家住的篾席胡同不远处的北大街上,时老爷子这天一清早就带着心爱的小黄鸟,在大儿子时富庭的陪伴下进了这里。

茶楼的生意火爆的厉害,大概这几天都是出门探听消息的,茶楼里座无虚席,整天是一拨拨的人进进出出,口若悬河的谈着最新的时事新闻。

时老爷进门后,站在嘈杂的大堂里等了半天,才见到掌柜的过来迎接。

“时老爷,您可是稀客,可巧现在位置都坐满了,要不给您在东厢加个座?”

时老爷本就不是特意来喝茶的,他点点头。

于是掌柜的把时老爷的小黄鸟接过去,挂在内院窗口的一排吊笼子用的铁钩上。将时老爷引进东边靠墙的地方,放了一张条凳,从后院搬来一张破桌,靠墙塞住,防止破桌晃动。

伙计用油光光的抹布将桌子擦亮,笑问道:“二位爷,喝点什么?”

时老爷道:“给我们来两杯六片香。”

伙计陪着笑脸道:“时老爷,现在店里客满,好不容易给您腾出个座来,您就只点一个大子一杯的六片香?回头您再把那六星子茶叶冲上八回水,那我们开茶馆的今后还怎么活?如今兵荒马乱的,您这不是要我们喝西北风嘛?”

时老爷歪歪头,不满地道:“那就再来两碗烂肉面,索性在你这吃个早饭回去。”

“哎!”伙计笑着答应。

伙计走开后,时老爷竖着耳朵,全神贯注的听着茶馆里各路人等的议论。时富庭也认真的张望着茶馆里,看看有没有熟人。

很快,随着几位旗人做派的包打听和闲汉面前茶水开始俨浓,大家开始管不住自己的嘴了。

一个穿灰白色土布马褂的中年人开腔道:“五爷,那些个解放军如今算是坐了朝廷了?那皇上在哪?还是说要另立新皇?新皇是满人还是汉人?这些解放军以前是不是绿营?怎么穿的一色的绿啊?”

“什么绿营,听说都是山东过来的泥腿子。要说那些解放军,别看浑身上下穿的一色的绿,其实那穿着考究着呢,光是腰里那根铜头油亮牛皮带子,估么着怎么也得一两银子一根。”这位五爷带着个瓜皮小帽,缩头缩脑的叉开涉及皇帝的话题,只说解放军打扮。”

另一桌上有人问道:“马老爷,听说您家老大如今被编进邮电部了?那是啥玩意儿?”

马老爷一脸骄傲的道:“听说是学电报,洋玩意,我也不懂,好像是能千里通信的神物,反正是挺神的。如今国子监的那帮学生正在闹腾,不愿意学洋科,今上恼了,说是不爱学就全滚蛋罢,其余读书人只要是识字,都能报名新科学培训班。我家老大以前在礼部听差,如今朝廷改了门脸,只好回家呆着。他觉得诸般新科学里,电报这法门挺神的,就去报了名。”

“马老爷,您这才几天啊,就开口闭口的叫起今上来了,您就不怕皇上回来,砍了您老的脑袋?”

马老爷激动道:“呸,你还指着皇上回来?做梦吧您。这些天,到处一个个王府都被抄了家,前门外的公审台子搭的老高,每天都在公审贪官污吏和皇亲国戚,审完就拉出去枪毙,滚滚的人头落地,都是些以前的亲王贝子,各衙门的高官。你如今还敢提皇上?那都是老黄历啦……”

第214章万里江山开新颜(十八)

214万里江山开新颜(十八)

马老爷越说越大声,整个福广茶楼里都不说话了,各个都拿眼瞅着他,听他说。

马老爷于是愈发得意,抿了一口面前泡的正酽的茶水,继续道:“就说新科学培训班所在,那缎库胡同的喇嘛庙,如今庙里喇嘛和尚一个都不见了,只剩下新科学培训班在那。大伙儿知道喇嘛们去哪儿了吗?”

开始发问的那人面色紧张,眼睛睁得滚圆问道:“去哪儿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