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锦衣 (夜半微风之老鬼)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夜半微风之老鬼
- 入库:04.13
韦银豹愣了,说得好听撤退,实则就是败逃。败逃对广西兵马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只有总帅为了保留兵力或者为了战略目的才会下令撤退。除此之外,无人有权撤退,而广西兵马的风格就是冲杀到底,直至战自最后一人,广西的时候三权鼎立,交战十余载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正因为这份勇猛,不知死伤只顾冲锋杀敌的猛劲,才有了狼兵雄天下的说法。可如今竟然溃败了,逃了!这怎么可能!
韦银豹内心既震撼又怒火大胜,就在这时候有士兵报称残明军队已经撕开防御,朝着中军而来。随即韦银豹又接到军报,声称乌斯藏趁火打劫,也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左翼的失利打乱了韦银豹的布防,前线已经顶不住了。副将问是否要先撤退下去,现在局势不利,没必要在情况不明的状态下造成更大的伤亡,可韦银豹已经被怒火烧焦了脑子,大喝一声:“退他个姥姥,跟着老子杀败敌军!”说着拔刀出鞘冲出大帐。
其实韦银豹此时最恨的不是乌斯藏兵马,也不是残明的俞大猷,他最恨的人乃是陆寻。他是这么想的,他认为是陆寻欺骗了他。若是陆寻能尽早运来火器,给自己全军上下装备上,那就不会发生现在的情景。他并没意识到,一个将领不是该去索要什么,而是要想办法,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在现有的条件下打赢一场仗。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而韦银豹根本不了解对手,就要盲目冲锋,换来的只能是惨败和手下士兵的死亡。韦银豹先安排中军部队的两万人兵分两路,一路去支援乌斯藏进攻的方向,让他们务必顶住,即便杀到最后只剩一个人也不能让敌人踏过来。
随后韦银豹带着剩下的一万人马和精锐的护卫队朝着俞大猷正面迎敌过去,而俞大猷自然不会退缩。因为在他看来此时的广西兵马就宛如一只只无头的苍蝇一般,只懂得胡冲乱撞。残明的部队怎么会来到这里呢?要说起来,这可谓是朱厚熜的聪明决定和陈洪的鼎力支持的共同结果。
往常甭管是皇帝朱厚熜还是各级将领大臣。大多都没有大局观,总是隔岸观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此一来不能互相仰仗少了互相配合,更是唇亡齿寒。自从大明失败被人称作残明后,自朱厚熜到各级将领,自上而下的进行反思。痛定思痛。之所以先前还能给陆家造成一定麻烦,全靠了戚景通拼死托住许洋的部队,而为此戚景通身受三箭伤痕。身旁士兵也只拼的剩下三千余人,若不是戚景通命大只怕他也得死在战场上。
但正因为有戚景通的拖延,才有了顺天府兵马进攻山东造成的危机,也才能有俞大猷率兵占领鲁南诸地的战果。若无这些。只怕陆家会打的更加顺利。而明的进攻可谓是一无是处颜面扫地,万幸有了这几场战斗才略挽回一丝薄面。所以,将领之间,甚至全局之间的默契和互相配合,以及大公无私是十分关键的。
这次乌斯藏和韦银豹的广西兵马在云南开战了,都没用大臣上谏说什么,朱厚熜当即表示响应乌斯藏,命戚景通帅主力前去通往新国的道路上进行抵挡。要打败许洋手下的陆家军,不让陆家军全境压向相对脆弱的乌斯藏。先前之所以残明没拿下乌斯藏。一个是无暇顾及,不想因为交战导致新国趁火打劫也来袭击大明,更是因为要个真空地带和需要一个盟友。
戚景通听命后感恩戴德连忙领命,他和许洋是老对手了,此时等于皇帝又给了他一次报仇的机会,故此戚景通率领着全新的大明军队,一支他亲自调教出来的精锐人马浩浩荡荡朝着东面涌去。
同时,朱厚熜命陈洪负责巴蜀地境的防御工作,陈洪也是十分感激,当年京城也是他调配,虽然有皇帝插手的事情,可是毕竟没守住也是他的责任,所以这也足以表现对陈洪能力的充分信任,亦是让他一雪前耻。
残明自上而下,各级将领都被陆家军打败过,唯独一人从未败过。准确的来说,自从他入伍以来就一直没败过,此人就是俞大猷。俞大猷是世袭的百户之位,作为半个武林中人的清源洞,又是文坛上有名的才子,俞大猷可谓是文武双全,从军之后就遇到了上武当救陆炳的任务,后来跟着陆炳出海剿匪,再到后来全国大战专注海边的抗倭事务,这一切都是屡战屡胜。
而明政权和陆炳的战争中一直处在弱势,虽然经常搞得陆家有些危急,但陆家只要渡过难关就一发不可收拾,而先前各地并未重视对手,导致陆家迅速拿下许多关键之地。从此朝廷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势,除了戚景通曾经设计埋伏了许洋部获得一次大胜以外,就再也少有什么像样的胜利了,当然俞大猷还是除外的。
甭管是别人牵制了还是俞大猷正巧赶上山东无人还是什么的,打仗只看输赢,两军对战主将交锋,运气所占的成分本就很大。俞大猷诓骗赵家军一起进攻南京,结果把赵家军留给陆家,让两方进退不得自相残杀。随即收拢了精锐忠诚的应天府兵马,转战山东战场,险些杀了陆寻和齐书海。虽然最后因为李祥的到来,没有杀成,但俞大猷并未后悔,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胜负都是兵家常事,能不能杀死是至关重要的,但追悔莫及也毫无用处。
而俞大猷占据了鲁南诸地,给陆家带来了莫大的压力,若不是后来得到命令,而俞大猷猜测出要逃去巴蜀的战略,说不定还会给陆家造成巨大的损伤,就宛如嵌入陆家心脏的一颗钉子一般。
即便撤退,俞大猷还是摆了陆家一道,先逃去了河南隐瞒行军动向,甚至瞒过了陆家的情报人员,导致陆家因此行进路线误判残明的撤退动向,让其他方面的人包括朱厚熜从容撤退。而俞大猷边退边收缴粮草,带走当地可用的士兵,聚集了残明极其重要而且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支部队。这样才在巴蜀有了立威和站住脚跟的资本。同时俞大猷也给陆炳留了个烂摊子,官府库房和粮仓里的粮食要么被带走了,要么被烧毁了,要不是陆炳有南美这个物资强援,只怕新国开国的第一年就要面对几个本来就受灾还无储备粮的重灾区,到时候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第一百二十四章励精图治
俞大猷成了明政权的常胜将军和戚景通平分兵权,戚景通负责东面的防御新国的工作,而俞大猷则负责西面应对西凉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大明拼了,终于大明皇帝朱厚熜的人们全都拿出了死战的态势,即便三面受敌依然不屈不挠。
为了担心新国锦衣卫的情报刺探,陈洪更加将强了保密和审查工作,导致向来情报准确的陆家情报人员根本无法插足。但朱厚熜依然以防万一,害怕百密一疏偷偷召见了俞大猷,给俞大猷下了一道命令。唇亡齿寒,若是乌斯藏也被陆家拿下了,那大明在四周就彻底没了盟友,更会被陆家层层包围。
于是朱厚熜下令让俞大猷表面佯装依然坚守与西凉边境的样子,偷偷率领六千精锐相助乌斯藏。所以才有了俞大猷突然杀入敌营,冲乱韦银豹左翼的事情发生。
所谓精锐,这次可不是相对残明内部而言的井底之蛙的言论,这支部队通过厉兵秣马真的很是强悍,里面新兵老兵各占一半,都是经过辛勤训练的兵马,粮草充足对皇帝忠心耿耿,心理素质十分过硬。不光如此,朱厚熜痛定思痛,不断学习陆家技术,反思在战争中失利的原因,并且寻求应对之策,在应对中再度不断发明新的东西。
其实朱厚熜自小跟陆炳厮混在一起,尤其是现在的这个陆炳穿越后,朱厚熜的思想变得相对开通,也能做些小的发明出现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因为见识有限认知高度摆在那儿。自然比不上穿越而来的陆炳那么奇思妙想,不过依然发明出了许多他可以想出的稀奇玩意儿,在金殿之上甚至让陆炳都着了道。
所以一旦朱厚熜静下来不再那么昏庸了。他自身的才智也有了发挥,带着手下能工巧匠不断研究。朱厚熜出点子工匠们制造,一次次的研究实验,这才短短不到一年的光景,军中装备已经大为改善了。首先是火铳的高度装备,虽然只还停留在陆家已经快被淘汰的连发火铳的基础上,但是一人两挺连发火铳。又对握柄进行改善,可两把一起射击,左右开弓活力十足。
而火炮也造出许多新花样。分类繁多,野战攻城散射许多类型,应对不同的战场和地貌。如今这一切努力都有了回报,与韦银豹的兵马一接触就显现出了威力。各种炮火远程开路。火铳手向前行进不断开枪。当第一排的火铳手枪火打完后,主动让位后面补充,他们从队首变成队尾,此时已经装填好了弹药可以期待着再次的击发,层层推进势不可挡。
炮火射程很远,弓箭手还没来得及应对就被炸散了队伍,死伤无数,而红着眼睛怒吼冲向明士兵的广西兵马。在躲过炮火袭击之后,迎来的是连成串的弹丸。俞大猷没有弄什么花活。士兵平时练的最多的就是走方阵,方阵走好了分毫不乱,子弹能够连成片让对手避无可避。而若是俞大猷不下停止的命令,即便前面是座山,手下的士兵也不会停止脚步,依然会向前推进。就这样成片的进攻,成方阵的推进以正面进攻的方式打散了韦银豹的左翼兵马。若是用了计谋,韦银豹尚且还觉得可以接受,如今当面锣对面鼓的落败了,这让韦银豹怎么也接受不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流氓太监 [未删节精校] (之白) 一个盗版太监在正版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里的混的风生水起……这个太监不是人,先是宫女暖被窝,再有妃...
-
三国之生化狂人 (堂燕归来) 起点VIP2015-02-09 秦汉三国 携带生化病毒的军方飞机坠毁,不幸身亡的机组人员,穿越成了袁绍的一名身患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