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锦衣 (夜半微风之老鬼)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夜半微风之老鬼
- 入库:04.13
“不愧是我的外甥,那本官也说一句话,只要陆老爷能有用到我的地方,我决不推辞,所来公文只要合情合理,符合大明律法,我就一律批准。至于海防令和海禁令,我会适度的给陆老爷行方便的,咱们登州还算太平,没这么多海盗倭寇的,只不过朝廷有令,要是这事上面来检查的话,还得做做样子,到时候陆老爷帮忙配合就是了。太祖有令,不准片舟下海,如今圣上又再次颁布海禁令,这个陆老爷应该知道的,所以很多事情咱还得从长计议。”孙晓话分两头软硬参半,给陆炳含含糊糊的说道,但总体意思还是配合陆炳的。
陆炳不禁有些吃惊,早听说孙家的野蛮行为,若是这群人蛮不讲理非要跟自己争,那陆炳还觉得正常,到时候动用些京城的力量,不行再用些暴力手段,这倒也是顺理成章。可如今他们竟然这么爽快的就答应下来了,这与他们这活人在登州府的恶名一点都不相符。陆炳不禁感叹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道理。同样,这也反映出孙家也绝非鲁莽之辈,着实有些脑子,故而日后还需多多提防。
陆炳与几人又闲聊了几句,便托故告辞了,几人出门相送。望着陆炳离开的背影,孙荣嘟囔道:“你们怎么这么窝囊啊,怎么也得争一番再勉强让给他,也好让他知咱们个人情,这么白白的松了,他能明白吗?”
许洋却冷哼一声道:“大哥啊,您能不能眼光放远一些,今日一见陆炳气场非同小可,说话谈吐更是显示他睿智聪慧,跟着等人交往,实实在在的胜过虚情假意,咱们想什么,人家或许早就猜到了。若是遮遮掩掩,故意绕弯反倒是事半功倍弄巧成拙了。而今不用怎地去做,咱们的人情他已经领了。且不说让他记住咱们的好,只要人家别记恨上咱就是好事儿了,你们没感觉到陆炳这人很可怕吗?尔虽不为君,却只觉伴虎之意,不寒而栗。”
孙晓点点头,然后叹了口气拍拍许洋的肩头道:“得舅舅真传者,也就你一人了。”
众人唏嘘一阵,便回去了。
第八十六章戚景通的探亲假
陆炳得到了“营业许可”之后,开始大肆的采买造船用的木料,并相应地给木船包上铁皮,增加船体的强度,以提高抗浪能力和触礁的抵抗力,虽然换汤不换药,只是在表面上做文章,而铁皮生锈的问题也没有解决,但是已经算是在革新上迈进一步了。
给船包铁皮,就需要先打铁皮,铁皮的制造工艺远没有陆炳想象的那么容易,在这个年代能够打造铁皮的铁匠实在是太少了。于是乎铁匠铺相应地产生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赏之下同样有能人来投,所以铁匠铺里人才济济,都是些技艺精湛的铁匠师傅奔着陆炳每月十两银子的高薪而来的。贸易就是这样群居而繁荣,四里八乡甚至外地都有人开始从这里订铁具和兵器,于是乎良性循环,带动了市场的发展,这里继而连三的铁匠铺开起,最后被陆炳统一规划到一起,取名铁艺街。
同时造船需要的大量木材运来后,光造船厂的工人是不够忙活的,渔民们也前来帮忙,大家知道陆炳的为人,更听说了陆炳此举的用意,这为百姓造福的事情,所以大家都愿意帮忙。
同时各类木匠也来了,制造旗幡,制造风帆都需要人,还有陆炳订购统一的打渔服装,经过渔民的指导设计,最终定型,应对这些订单,几家大裁缝铺也相应的开业了,同时兼具各类旗幡制造。
陆炳坚持英雄不问处处的原则,只要是能人前来陆炳一律欢迎,至于以前干什么的陆炳并不在乎,只要之后不违法乱纪便可以了。
陆炳从西沙洼到小皂狭长的地带开设不同的渔场和市场,除了朝廷的海盐场外,其余的皆在陆炳的掌控之中。造船业的兴起,导致着来往手艺人的增多,相应的酒馆客栈也多了起来,酒馆客栈多了来往的人流量就更大了。到最后卖什么的也都有了。没用半年的时间,渔场还未建设好,陆炳的市场却红火了,这些边缘的小村庄渐渐地成了贸易的所在,虽比不上大城市的繁华在齐鲁大地上却也算得上屈指可数的好地方了。
历时半年的功夫,陆炳共建立了十座渔场,以及十片相应的市场。总计投入十五万两白银,渔场刚刚正式投入使用,效果如何虽然不能说立竿见影收回成本,但整体效果也可以算是颇为显著。而繁华的市场也着实已经给百姓带来了好日子,百姓有的专职做起了生意,有的则是兼职买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这般繁荣的大市场,就如同守着聚宝盆一般,百姓自然会日益富足了。
普通百姓都说陆炳是个善人,而富人们商人们则暗自纳闷,不知道陆炳到底要做什么,就连沈紫杉也有些看不明白,这么投入法能收得回来吗?
陆炳建立的商铺只收租子。对于想做生意的,陆炳考察后决定给本钱,但是要收取相应的利息,不过这利息决不高,不是外面印子钱那么要人命的翻倍。值得一提的是孙晓果真如同他所说的那般,一切给陆炳方便行事,市场渔场的旧主人许洋也是派出手下天天来帮忙,就连他本人也跟这陆炳屁股后面转悠。
百姓们就纳闷了。许洋原来就是条蛟龙,净是祸害老百姓了,怎么陆炳一来他就变成哈巴狗了呢,而且还是个好狗,携老扶弱的别提多和善了。外乡前来做买卖的生意人,不知道许洋先前恶名的,都称呼陆炳和许洋为登州两大善人。
陆炳倒也不讨厌许洋。佛家有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需放下一切都过去了。不管许洋以前怎么为非做歹,也不管现如今是因何原因改写归正了,不得不承认许洋的确是个聪明人。陆炳的意思他能最快的领悟,执行能力也很强,所以渐渐地陆炳也对许洋委以重用,但是绝没放松对他的警惕。因为同样有句俗话说得好,狗改不了吃屎,话糙理不糙,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必须得防患于未然。
想当年陆炳也是这么慢慢栽培信任魏和的,魏和跟着陆炳出生入死打下一番宏图伟业,刀尖上过活的陆炳允许他们贪污受贿,只要不丧尽天良无法无天,小不然的陆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拼死拼活的不就为了富贵荣华福泽子孙吗?
可是陆炳无法忍受的就是手下的兄弟们对自己的欺瞒,魏和错的不是参与那场得势的贪污,而是错在在这一切的开始没向陆炳汇报。
于是乎陆炳再也不敢完全信任旁人,魏和最后被驱逐出了陆炳的中心圈,魏和尚且如此,更别说许洋这个外来的了。相比许洋,孙康虽然不及,倒也算得上聪明,他与陆炳井水不犯河水,在登州府依然是作威作福,虽然没有向以前那么过分,却也相差无几,可是他有一点绝对不去陆炳所建立的渔场和市场闹事,只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为非作歹。平日里陆炳要是有事儿了,他也竭尽所能的帮助,倒是蛮能理解中庸之道的。
至于孙晓的义子孙荣就差了很多,非但没有像前两人那般做,还处处难为陆炳,看到陆炳的市场和渔场建立起来了,便眼红起来想要来分一杯羹。若不是有孙康和许洋拦着,有孙晓训骂,说不定陆炳就会出手替孙晓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泼皮了,而今陆炳明白自己的身份吗,得饶人处且饶人,必须给别人留一点面子,那就等于给自己留了面子。
转眼这一年匆匆而过,戚景通要回乡给戚老夫人祝寿,届时渔场已经正式使用了,所有的渔民坐着新船出海打渔,穿着统一的衣服,看起来那叫一个精神。戚景通回到登州的时候就感到不同了,入了蓬莱更感觉气象非凡百姓们富足了不少,原来陆炳的渔场和市场也间接的带动了城内的经济,故而来往的人多,落脚的商人也多,俨然有些大都市的影子了。
戚景通离家几年,外来人口增多,导致生面孔多的很,故而不少人一时间都没认出戚景通来。但随便找了个人一问。便得知了陆府的住址,正是自己老家的方位,戚景通心中感动,以为陆炳择近而住,为的就是方便照顾自己家中老母。
于是戚景通催马回去了,来到自己的家门前一看,那几件破屋哪里还在。完全被揽入了陆府的围墙内,戚景通打马围着陆府转了一圈,不禁大吃一惊。
都说侯门一入深似海,陆炳这所宅院建的哪里是侯府,简直是个小型的皇宫,戚景通走了正门。下马来到门房。门房自然不认识戚景通,但是却客气的询问,完全没有那种大户人家的下人的小人得志和嚣张跋扈劲头,戚景通深感满意和佩服。一个人家下人的精神面貌,往往可以反映出主人的好恶得失。
报上姓名后,门房先是一愣,连忙迎着戚景通入内。戚景通忙问自家现在搬往何处了,得知原来戚老夫人一直就在陆府住着。戚景通听后不免更加感动,自己只不过拜托兄弟照顾,没想到陆炳竟然替自己大尽孝道,这让戚景通不免为自己为人子未尽责而感到汗颜,也对陆炳充满了感激。
陆炳听下人禀报了戚景通来了,三步并作两步的就匆匆跑来了,见到戚景通也不抱拳了。上前就给了戚景通一个拥抱,戚景通虽然早知道陆炳不拘小节,而且共事这么久以前也成天被陆炳勾肩搭背的,但是分别已久猛一这样还是让戚景通颇有些不好意思。
相似小说推荐
-
流氓太监 [未删节精校] (之白) 一个盗版太监在正版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里的混的风生水起……这个太监不是人,先是宫女暖被窝,再有妃...
-
三国之生化狂人 (堂燕归来) 起点VIP2015-02-09 秦汉三国 携带生化病毒的军方飞机坠毁,不幸身亡的机组人员,穿越成了袁绍的一名身患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