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粮够不够陈墨不知道,但国库必须基本清空,不能留给别人挥霍。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总归会给农民带来好处,陈墨立刻道:“不知刘主事愿不愿意和鄙人共事?我们就按照刘主事的策略行事如何?淑妃和侍中那里会有一个新的任命,刘主事暂任水部郎中怎么样?”
拉拢住再说吧。陈墨太期待了,刘恒可是一个意外之喜。
“下官敢不从命!”
刘恒激动的站起身就是一礼,工部主事是九品。水部郎中是正五品,也不知道迈过了多少级,一步登天啊!他不同意就是傻子。
“明天,明天就开始。我们开始发动官吏进入民间。淑妃与侍中会发布文告。”陈墨站起身,时不待我,不能再等了。
“多谢待诏!下官定会鼎力相助!”刘恒依旧很激动,这样的机会可不是谁都能够获得,他对陈墨的感激出于真心,能够抓住这次机会,也许能够实现心中的那些抱负。
刘恒的抱负其实不算不太高,作为一个农家子弟。显赫朝堂,青史留名。给百姓做些事,这就足够了。
......
光启三年正月,皇帝的车驾仍旧驻跸在兴元府。
就在陈墨把国库清空的同时,光启皇帝准备给王行瑜加官进爵的准备停了下来。
左睿击败王行瑜和保大军节度使东方逵,占据整个静难节度使地盘的捷报抵达兴元。皇帝知道了,左睿在潼谷关击败了王重荣不算,还把王行瑜彻底击败,至于保大军根本不是问题,整个局势完全变了。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整个兴元府一片欢腾。
左睿是朝廷的左睿,他是天成军大将军,直属皇家。左睿占据静难节度使地盘等于给朝廷解决一个最大难题,本来想笼络王行瑜的事情也不用做了,现在给左睿加官进爵好像更大快人心。
光启三年正月,天成军大将军左睿在京畿制置使的基础上重新册授;升授辅国大将军,授静难节度使、检校司徒、同平章事、河中尹、左柱国,手下将领封赏有加。
韩建也没有白白出兵,他的华州刺史保住了,皇帝改变了任命,韩建仍领华州刺史,加校检大夫。
在左睿和韩建被重新任命的同时,另一些官员也发生了改变。保銮都将领李铤任检校司空、黔州刺史、黔中节度使、观察使;李茂贞担任检校尚书左仆射、仍领洋州刺史、武定军节度使;扈跸都将杨守宗担任金州刺史、金商节度使等;保銮都将陈策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实授宣州刺史、宣歙观察使。兵部侍郎、诸道租庸使张浚以本职任兼同平章事。
这是杨复恭等大宦官不在身边的任命,萧遘、杜让能等人做出了努力。
制约无处不在,这个机会把抓住了。让自己的人不断获得力量和晋升是文官和宦官的共同目的,宦官和文官的争斗其实已经再次开始......
依旧是那处别苑,寿王李杰坐在棋盘前,他提起一个棋子连跳几步:“子涵也不知怎么样了?竟然不知道写封书信报个平安!”
其实寿王李杰知道陈墨是安全的,只是...他对陈墨没有获得一个晋升感到很遗憾。功劳多大不用说,陈墨显然被皇帝忽视了,而朝中大佬们对陈墨的晋升没动静让他也无法理解。
“这就是平安啊!没来信也是报了平安,大郎应该很好!”遂宁公主低着头,在寿王李杰落子的同时她提起一个棋子。
寿王李杰轻轻摇头,他清楚看到遂宁公主的棋路有些乱了,这可不是她的棋路,这个妹妹嘴上说得轻松,实际上心中很乱很乱。
213最好的提款机
被惦记中的陈墨现在又忙又累,因为他正在乡间不停奔波。
说的很简单,做起来很难。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加上战争的荼毒,地方的不安靖,除了大批官员在士兵保护下进行动作,陈墨也要亲力亲为。
关中平原也称渭河平原,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同时它支流也更为众多。解决渭河的水流就好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现在是冰封期,正好进行河道支流的改良。
扩宽延长河道,控制水涝很重要,建立一个个水闸控制水流,然后无限延长水渠,这就是改良灌溉系统的基础。
醴泉县是关中平原最大的一产粮县之一,北山南塬,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冷暖适中,自然环境十分优越。这个县北部是山区,南侧则是关中平原典型的平原地带,属于绝对的粮仓。
陈墨正在醴泉县境内巡查,不成想,还没等他到县城就有人来通知双照镇出现了问题。不是钱粮的私吞问题,也不是人丁的问题,这次的问题是扩充河道引起的问题。
距离只有十几里,陈墨出现在了醴泉县的双照镇。
每一个村镇做主的人是乡老,是缙绅,双照镇也不例外,
陈墨刚刚进入镇子,就看到街上聚集的一些百姓,看到陈墨一身官员打扮,一众乡老和缙绅就围了上来。陈墨很年青,毕竟是朝廷官员官,没有人失礼。但分歧实实在在,还没等陈墨了解情况,一名中年人就喊了起来:“不知这官长什么官职?可否做得主?”
为了便于自己在乡间行走。陈墨的手下牙兵们都是便装,双照镇的这些人还没到近前其实就已经被挡在一定的距离。
陈墨刚要开口询问,外面一阵马蹄声,不一会,刘恒的声音传来:“不得无礼,这位翰林待诏,京畿巡察使陈墨陈观察。”
除了刘恒等人下马的声音和脚步声。周边立即变得寂静无声。
陈墨的名声太响亮了,不但医术名冠天下,他的杀人名气同样不小。双照镇的乡老缙绅吓得再也不敢出声。
这个观察使是刚刚得到的任命,是孟淑妃和郑从谠为了陈墨便于行事搞出来的。刘恒带着几名衙役挤了进来:“陈观察,下官来迟了。”
“刘郎中啊,没什么。”陈墨向刘恒打了一个招呼。随后就向外面道:“诸位乡老。可否找一个地方详谈,鄙人给你们解决问题。”
“陈..观察,去小老儿那里吧,距离也近。”一名白发老者显然是镇子中的头面人物,发现情况不对,他立刻站了出来。
“好的,老丈请带路。”各地情况不同,陈墨知道总会有问题出现。不可能面面俱到,他可是实心实意来解决问题。立刻同意了老者的要求。
老者立即转身,不久进入附近一个三进的院落,还算宽敞,陈墨的手下人太多,把这家人家挤得满满当当。
“老丈贵姓?是何事阻挡扩建河道?”坐在堂屋中,陈墨也不耽搁,立即询问起来。
老者也不啰嗦,立刻就讲起了缘由:“陈观察,以往每逢旱季村镇之间为了河道蓄水屡有争端,谁都知道这次扩充河道是好事。朝廷出钱粮,百姓出力,这是百姓应有之义,能够增加很多水浇地,乡人本不该阻拦。可是...陈观察可想到过,就像我们双照镇,河道要在这里重新分道,要不断扩宽,这都要占很多耕地,陈观察......”
还真是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陈墨看向刘恒,这位新任水部郎中最近跑的也是脚不沾地,绝对负责,应该说很是称职,这也不是他的错,不可能事事俱到。
“是下官疏忽了,陈观察看这样可好,可以给予那些被占地的农人适当补偿,这样可好?”
“郎中说得对,不是我等不通情达理,这被占之地要被永久占去,实在是没办法。”老者没等陈墨回答就插话进来。
“是啊,这些地都是好耕地,总要有个补偿......”双照镇的众人纷纷附和。
陈墨想了想,在众人的期盼中点点头:“那就这样好了,被占地按照当地地价补偿,这样如何?”
“陈观察深明大义,是百姓的青天啊!”
“有陈观察在,是百姓的洪福......”
......
在百姓和士绅的赞扬和千恩万谢下出了双照镇,事情解决的很容易,但谁能够理解陈墨的不容易呢?
刚刚开始没多长时间,买耕牛、种子、农具、建造水车,国库中提出来的钱粮已经出去大半。看来钱粮是远远不够,感觉浑身有些无力,陈墨开始头大起来,哪里还有钱粮?
不能搁浅,前功尽弃不说,还是一个大笑话。
问题总会暴露,会越来越多,这是必然,将来逐渐出现的的问题都需要钱粮来支持。发愁还来不及,醴泉县也懒得去了,回到京师的陈墨开始眼睛发绿。
左想右想,也没办法,当年田令孜就是被财政问题逼上了绝路,现在虽然不是绝路,但也够陈墨发愁的。
心情郁闷,陈墨干脆不想它了,看看陈泰的伤情恢复再说。
陈泰的病情已经基本稳定下来,就差伤口完全愈合了。陈墨给陈泰准备了一个桐木做的假腿,这条假腿很逼真,也很轻便,他还特意让木匠给掉了一个假足,也好让陈泰将来能够出门有些面子。
“陈将军怎么样?”
“好多了,就是感觉缺了点什么,心里不舒服。”陈泰笑了笑,这是实话,缺了一条小腿谁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没什么,伤口愈合后,那条假腿适应一下,你就会知道,其实这没什么。”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天子 (殷扬) 起点VIP2014-12-22 两晋隋唐 武周年间,内忧外患,内有夺嫡之争,外有后突厥、吐蕃、阿拉伯帝国为患…&he...
-
金鳞开 (美味罗宋汤) 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重生为皇明末代太子朱慈烺。从不接受失败的灵魂,因此掀起了复兴大明的风暴。从这一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