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 (美味罗宋汤)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美味罗宋汤
- 入库:04.13
朱慈烺猛然站了起来,拦住了皇后,居高临下对皇太子道:“自己的过错就要承担,跟他道歉!说以后再也不踢到它了!”
朱和圭整个人都被父亲的身影包裹着,心中泛起浓浓的恐慌,缓缓转过身,拍了拍身上的土,双手作揖,一躬到底:“树根,是我错了,不该踢你。我以后再也不踢你了。”
段氏也被刚才皇帝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场所震慑,终于想起自己平日温文尔雅的皇帝丈夫也曾亲自上阵,见惯了血腥厮杀。她以女人的直觉发现皇帝霸气消散,连忙跑了过去,蹲身抱住儿子,取出丝帕为儿子清理擦伤。
“好了好了,擦破点皮而已。”朱慈烺的声调缓和下来:“你能自己承担责任,这很好,爹爹特许你明天去骑马。”
小秋官闻言破涕而笑,又挣扎着要从母后怀里挣脱,继续去玩。
刘宗周一直面色淡然,此刻大家都面露欣然,而他却拧紧了眉头。
黄宗羲因为工作关系并没有随驾,是后来才听说了国子监的种种轶事。他对前半段深信不疑,因为这个犯言直谏的人是他熟悉的恩师,如果恩师不这样说话,那才是怪事。对于后半段,黄宗羲却是将信将疑:
皇帝陛下实在是圣明得让人难以相信啊!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六六五无欲常教心似水(5)
“不迁怒,不贰过。”黄宗羲在刘宗周的职房中激动地点出了题眼:“圣天子以此教育储君,岂不圣明?”
不迁怒,不贰过是孔子对颜回的评价,而且认为好学如颜回者,一旦逝世便举世难见了,可谓评价极高。
朱慈烺一直被大臣们担心会成为世宗那样的暴君,更怕他宣扬法术之说,将大明带入万劫不复之地。如今看他能够以儒门圣贤的标准来要求储君,起码证明皇帝并没有“走”得太远。而且被如此教育出来的储君,也不会背弃名教。
刘宗周与皇帝问对之后,对皇帝在经义学问上的底细已经十分清楚了,而且又从翰林故交中知道皇帝真正求学还是听吴甡讲了点《左传》。他摇头道:“今上最让人诧异的便是这点,恍若天成。”
黄宗羲不解。
“要将圣人言行付诸日用,这份功力谈何容易?”刘宗周道:“多少所谓名儒,口上论理则辩才无碍,事上见性则蒙昧不明。我观今上并不曾习得章句,且杂学斑驳,不见大道,但行事言论,常暗合圣教真意,岂非天成?”
朱慈烺前世虽然没有钻研过儒学礼教,整个社会也缺乏这样的大风气,但儒教思想已经深入到了每个人骨髓之中,对所有中华儿女的价值观、人生观都隐隐作用。甚至于许多叫嚣着反儒反孔的斗士,他们本身用的也是儒生的思维逻辑,并未见有新意。
对于在国子监教育皇太子一事,朱慈烺本人也没意识到与儒教有什么关系,更没想到“不迁怒,不贰过”。他当时脑中很简单,男子汉大丈夫就要承担责任。品味自己种下的果子。
仅此而已。
这不但在明代是正确的思想,在朱慈烺前世也同样被人奉为真理。恐怕只有愚夫愚妇会亟亟将孩子抱起来,然后装模作样敲打树根地板,哄孩子高兴。
“师尊似乎并不以此为幸?”黄宗羲道。
“不迁怒,不贰过的并不只有颜子,还有秦穆公呢。”刘宗周说着。看了看窗外,又道:“今上迟迟不开经筵,非是好学之君。规谏天子正是我辈应尽之责,恐怕日后君臣未必相得。至于储君,还是要从小教育,以期成为一代明主。”
黄宗羲点了点头。
“既然陛下要我推荐讲官,内举不避亲,我打算荐你为日讲官。”刘宗周道。
黄宗羲顿时觉得自己肩头担子沉重,深深一躬。道:“弟子必当竭尽所能,引导皇太子殿下掌经典,明大义。”
刘宗周点头赞许道:“如此甚好。天色不早了,你也早些回去吧。”
“是。”黄宗羲应声而退。
……
朱慈烺回到宫中的时候,崇祯和周后已经知道了国子监发生的事,急着要看孙儿是否受伤严重,是否会破相,对于皇帝给皇太子找老师的问题倒没怎么关注。朱慈烺回宫之后还要处理政务。所以真正关心朱和圭老师是谁的人,只有段皇后了。
还好刘宗周办事效率极高——这也是因为他有足够多的弟子服其劳。半个月后,一份新鲜出炉的名单就送到了皇帝手中。
黄道周的名字位列最前。
虽然刘宗周与黄道周有了间隙,但外举不避仇,刘宗周对黄道周的人品学识都是极其相信的。
在黄道周之后,是左右春坊官,刘宗周推荐了弟子陈确、黄宗羲、张履祥出任。担负日讲重任。虽然黄道周为主讲官,但具体讲课内容还是由日讲官负责,就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区别。
再往后则是一些翰林,或是陪讲或是旁听,都是小有文名的才子。
这份名单到了朱慈烺手里。很快就面目全非。
因为皇帝陛下用不着这么多讲师。
“这是皇太子第一年的课程表。”朱慈烺让陆素瑶取出一张表单,道:“刘先生推荐的人,只能担任语文、书法和历史这三门课。”
“臣所举荐者,皆一时俊杰……”刘宗周不可置信地接过课程表,只看了一眼,就愣住了。
“陛下,‘社会’是何意?”刘宗周当然知道“社会”。
在大明,社会就是结社、聚会。
社有书社、琴社、画社、诗社……种种不同。会有临时雅集,有长期的定会。但这些都跟皇太子扯不上分毫关系。
“朕所谓的社会,是指大明民生百态所集合。”朱慈烺道:“要让皇太子知道一个大钱买几个包子,路上遇到有人斗殴该去找哪个衙门,户口是怎么回事,有何等好处……总之要让皇太子知道民间百姓从生到死都是如何过的。”
刘宗周若有所感,道:“这倒的确是个大会。”
“这事若是让朝臣来交,恐怕仍旧会教出个‘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来,所以将由内官出任。”朱慈烺道。
刘宗周颌首表示赞同,反正内官本来就是干这个的。
“算术很简单,左右不过是加减乘除之类,朕已经安排了女官。”朱慈烺道,“每日下午的体育课,则由军中选派教官,带他骑马射箭,强身健体。至于自然嘛,朕从经世、杏林等大学聘了几位教授为他传授自然万物的规律。”
刘宗周知道这都是儒臣的短板,的确没办法都承接下来。虽然朝中有不少熊廷弼、卢象升一样文武双全的进士,但显然还是皇帝的安排更加妥当。
语文是听说读写的根本,可深可浅;历史是春秋百代的评述,字蕴褒贬;书法一者是人心映物,一者也是修身养性的好路径。此三者只要由正派儒臣来教,足以保证皇太子殿下不会走偏了。
“陛下,臣以为殿下还少了一门功课。”刘宗周道。
“哦?什么?”朱慈烺觉得自己已经给儿子布置得很完善了,涵盖了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
“礼。”刘宗周道:“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
“这个,他在宫中已经学了很多规矩了。还需要单独开课么?”朱慈烺问道。
刘宗周道:“陛下,若是只学规矩,则日近腐儒。礼中自有深意,上承先民日用百态,下启圣贤修养心性。非但要知其然,也该知其所以然。故臣以为此课不能少。”
朱慈烺点了点头,又扫视了一遍课程表,道:“既然如此,可以派个治礼经的儒臣担任历史讲师,糅合一起讲吧。”
刘宗周躬身道:“臣遵旨。”
“朕还觉得,既然调动了这么多的师资,只教他一个有些浪费了。而且小孩子终究喜欢跟小孩子一起,孤零零容易性子乖张。朕想请宗室子弟,以及功勋大臣家的子女陪读。合适否?”朱慈烺问道。
“古太子读书,皆有伴童,合礼也。”刘宗周道。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那合适的孩子就请先生代为筛选,最好都与皇太子一样不曾读过书的。”
刘宗周应声领命,同时心中有些纠结:我是国子监祭酒,为何现在反倒像是东宫官了?
皇太子朱和圭的讲学大事总算是定下来了,朱慈烺又选定了文华殿为日常授课之所。将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武英殿。
这不单单是改换文华殿琉璃瓦的小事,整个内阁也都要跟着搬家。以保证皇帝随时召唤。
段皇后终于等到了长子出阁,又见皇帝如此上心,心中大喜,亲自为儿子检查上学要用的器物,又为自己妹妹的儿子讨来一个名额。东垣王朱常洁得知之后,也请从宗学中挑选陪读。
朱和圭只知道讲学之后每日里都能骑马、射箭。还能奔走游戏,兴奋得几天都睡不好觉,一日三回地问:“什么时候才能开学读书啊?”
朱慈烺却知道,今年是肯定来不及的了。
十月一过就有个大节,冬至。
冬至祭祖是整个国家的大事。只要有宗族的人家都要参与祭祖典礼,准备祭品。如果故意不祭祖宗,必要受大明律严惩——朱慈烺一度想取消这条,以减轻远游在外者的负担,却没有得到支持。
相似小说推荐
-
君临天下 (白色黄昏) 起点VIP2014-12-12完结真正的君王,当一怒震乾坤,一笑崩天地!手提君王剑,八方慑服,四海震颤!真正的君王,当醒掌天下...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终南道) 起点VIP2015-01-03 秦汉三国 世人皆盼自己有个官大钱多的好爹,可生在乱世的刘和却摊上了一个忠厚仁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