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他们,别让汉贼跑啦!”
这时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跑在前面的两个人浑身是血,几乎看不清二人的面容,当二人看到柳明等人立在岭上,他们用绝望的眼神凝视的柳明他们,可以看出此时他二人已经筋疲力尽,况且其中一人手里已经没有了任何兵器。
当发现柳明等人并没有阻挡他们的意思,两个人便策马从柳明等人身边冲了过去。
见此,后面的三个瓦刺骑兵大怒,其中一个小头目怒目圆睁,破口大骂道:“‘混’蛋,为何不将那两个汉贼截住,难道你们······”
他话音未落,只见柳明右脚在地上轻轻一踢,一枚石子迅速飞起,直奔那名瓦刺小头目的面‘门’飞去,只听“啪!”的一声,正中对方的嘴上,只听他“妈呀!”一声,便翻身落马。身后两人还在纳闷之间,已被快速赶上来的车九城和戴兴挥刀斩于马下。
这时已经跑过去的两名大明骑士突然听到身后有人落马的声音,待回头一看,只见身后三名追赶的瓦刺骑兵全部跌落马下,见此,两人正大‘惑’不解之时,柳明冲他们二人喊道:“二位勇士且莫惊慌,我们亦是大明军队,现在只是假扮瓦刺骑兵来‘迷’‘惑’敌人。”
听到柳明如此说来,又看到他们已经把追赶自己的瓦刺骑兵全都干掉了,两人这才恍然大悟。于是二人跳下马来,匆忙来到柳明等人面前。此时他二人就如同被外人欺负的孩子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抱住柳明等人便痛哭起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此时其中一位大明骑士泪如雨下、捶‘胸’顿足道:“兄弟们啊,太惨了,太惨了呀,这是我大明朝建国以来的奇耻大辱啊。我大明朝五十万大军竟然全部被围困在土木堡里,冲出来的一部分骑兵被瓦刺人杀的是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啊,现在堡里面是粮水已断,军心涣散,恐不日将被瓦刺攻破。最可恨的就是罪魁祸首大太监王振,在此危机关头,他不抓紧时间想退敌之策,却领着大明皇帝去庙里求菩萨保佑······”
说到这里,这名大明骑士恨得咬牙切齿,怒目圆睁。如果此时太监王振在他面前,他一定会冲上去啖其‘肉’的。
见他如此悲愤,柳明扶他坐了下来,让他慢慢道来······
第一百二十七章兵败土木堡〔1〕
第一百二十七章兵败土木堡
原来这次战争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其罪魁祸首就是千刀万剐都不解恨的当今执掌朝政的大宦官王振。
在大明正统十四年,朝庭针对‘蒙’古瓦刺部落,在宣化府和大同府等地有开放的马市,瓦刺人可以用马匹和大明朝互通贸易,以换取大明的粮食布匹等物资。为了以极少的马匹换取大明朝更多的物资,以前瓦刺人每年都要向大宦官王振送上许多贡银,后来因为瓦刺换人管理两国的贸易,就没有按王振的老规矩给他上贡,因此王振就怀恨在心,暗地里派人寻找瓦刺人的过失,以图报复。
恰好此时也先派人进马两千,却谎称三千,以此换取更多的粮食布匹等物。王振手下知道此事后,添油加醋、夸大其词地把此事告诉了王振,于是王振下令把瓦刺的送来的贡马价格消减了一半,让瓦刺人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从此‘激’怒了瓦刺人。
正统十四年七月,也先以为攻明时机成熟,以明廷刁难其贡使为由,倾全力分四路大举进攻明朝。命脱脱不‘花’可汗率东路攻辽东,阿刺知院率中路攻宣府(今河北宣化),另遣一员大将为西路,攻甘州(今甘肃张掖),而也先自己亲率‘精’骑主力进攻大同(今日山西大同),在刀锋马快的瓦刺铁骑的进攻下,明军不堪一击,于是边关大同告急,当消息传到京师,朝廷上下无不为之震惊。
得知此消息唯有一个人高兴,他就是当时执掌朝政的大太监、大贪官王振。他之所以高兴,是因为王振自幼有个愿望一直没能如愿,那就是当英雄。此时他已经身居高位,权威极重,成为大明建国以来最大的宦官,说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点也不为过,甚至许多事情英宗皇帝都要听他的。
要想做名垂千古的英雄,必须要有一个重大事件,这个事件最好就是战争,虽然战争有胜有败,但是根据当时大明朝所拥有军队的数量,是瓦刺军队的几十倍,我们以多胜少,灭了瓦刺应该不是问题,宦官王振非常自信的想到。
现在大宦官王振就想借助这次机会,借助大明朝的军队,来为自己扬名,因为他想自己亲自指挥这场战争。这样一旦获胜,那么作为指挥这场战争的指挥官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民族英雄。
为了让自己能在这场战争中一呼百应,让百官都听从自己的指挥,所以他蛊‘惑’挟持大明英宗皇帝朱祁镇以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蒙’古为榜样,御驾亲征,以扬我皇威、军威、国威。。
为了使这场战争取得胜利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在兵部尚书邝埜开始定的二十万大军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多,使出征的人数近五十万人。
兵部尚书邝埜派二十万大军迎敌,在人数上已经占有绝对优势。因为当时也先所指挥的军队也只有两万多人,十比一的比例,足以让对方闻风伤胆。但是在军事上纯属白痴的大太监王振以为人数越多越好,提议皇上把人数增加一倍,英宗皇帝非常年轻,从未上过战场,更不懂排兵布阵之道,所以一切皆听从王振安排。
于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六日,御驾亲征的近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从京城出发,一路直奔大同而来,到达大同后,大同镇守太监郭敬知道王振把持朝政,于是把瓦刺军刀锋马快,勇不可挡之利害,和明军不堪一击的消息告诉王振后,这个胆小如鼠的王振立即打消了当初一战成名,想当英雄的想法,还是先保住‘性’命要紧,于是他改变主意,只在大同住了一天,就催皇上班师回朝。
得知大军马上要班师回朝,大同都佥事郭登进言:“取到紫荆关回京可保无事。”本来这是一条非常好的撤军路线,谁知该死的太监王振想借机使英宗皇帝幸其家,以炫耀乡里,舍紫荆关而绕道向他的家乡蔚县出发。
途中又恐大军过处毁了他家的庄稼,当大军行至四十里时他又改变主意,向东改道宣化,从而延误了近一天的时间,八月十日到达宣化后,瓦刺追兵赶到。恭顺侯吴克忠和都督吴克勤兄弟俩负责断后拒敌,因为经历长途辗转跋涉,人们早已经饥渴‘交’加,疲惫不堪,士气极为低落,匆忙之间与士气旺盛的瓦刺追兵‘交’战,其结果可想而知,最后恭顺侯吴克忠和都督吴克勤兄弟俩全部战死沙场,所部全部溃散。
得知负责断后的恭顺侯吴克忠和都督吴克勤兄弟俩战死沙场,英宗皇帝朱祁镇、宦官王振大惊失‘色’,于是王振又派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明军五万,前去救援。朱勇、薛绶求战心切,冒险进军至鹞儿岭,结果遭遇瓦刺伏兵,明军猝不及防,最后全军覆没。
明将主帅薛绶战到弦断矢尽,仍用空弓抗击敌军,瓦刺军恼怒他顽强抵抗,被俘后将他肢解而死。之后知道薛绶是‘蒙’古人,杀死他的瓦刺军哭道:“此吾同类,亦勇健若此”(《明史·卷一百五十六·薛斌传)。
英宗皇帝朱祁镇和王振听到两军相继败亡的消息后,吓得魂飞魄散,慌忙下令全军马上撤退。此时追击的‘蒙’古瓦刺军队不过两万多人,而明军虽然损失一部分,当时最少还有三十万人,从人数上看,大明仍占有绝对优势,然而占有优势的一方竟然要奋力逃跑,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极为少见的咄咄怪事。
八月十四日王振指挥三十多万大军保护着英宗皇帝仓惶逃到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随后也先指挥四路兵马两万多瓦刺军把土木堡围得是水泄不通,与此同时瓦刺军还堵住了流经径土木堡的河流,断了明军的水道,因此三十万大军及马匹饥渴难耐,苦不堪言,哪里还有士气打仗。
我们这两千多人冲出来就是要夺取和疏通河道,以解决三十万人马喝水的燃眉之急,谁知道杀出城‘门’后,就被敌军冲散了,我俩杀出重围来到了这里,幸被你们搭救。我二人在此谢谢各位的救命之恩。
说到这里,二人就要给众人跪下,却被柳明等匆忙扶起。
第一百二十八章兵败土木堡(2)
第一百二十八章兵败土木堡(2)
两人被柳明等人拉起来后,一起向众人深深地鞠了一躬,以表感‘激’之情。
“两位大哥不必客气了,我们都是自家人,刚才二位所诉之事小弟着实不懂,五十万大军被两万瓦刺骑兵所击败,这怎么可能呢?”柳明虽然从中学课本上土木堡事件略知一二,但是细节着实不知,因此不解地问道。
“兄弟?你们这次没有随皇上出征大同吧?我打了十多年的仗,属这一次窝囊啊,你想,让一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只知道贪恋钱财、玩‘弄’权术、养尊处优的宦官来指挥打仗,这仗还能赢吗?我觉得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呢。”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终南道) 起点VIP2015-01-03 秦汉三国 世人皆盼自己有个官大钱多的好爹,可生在乱世的刘和却摊上了一个忠厚仁义的...
-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乱石兰竹) 17KVIP2014-12-29 历史小说 为救美人独闯禁宫,搁置恩怨从军西征。揽文才,收猛将,逐鹿中原。平漠北,定波斯,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