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掌秤的也暗怒了,,你还挑个沒完了,于是就皮笑肉不笑地指着一处地方,,左也不行,右也不行,看來只好这里了,青州怎么样,现在正赶上优惠,只收你八十万贯,你板上钉钉就是朝廷的知府大人了。
青州,倒贴钱也不去,,,那里有梁山好汉,这些人连太师爷的大舅子都砍了,我要是去了,那不是寿星佬儿上吊,嫌命长了吗,宁可不当贪官,也不去青州,,。
从去年年底开始,这样的对话进行了无数次,青州知府一直滞销,折不了现,眼看年终奖受影响之下要泡汤,经手这事的大宋公务员死的心都有,说起來恨不得一口水平吞了梁山。
可青州知府总不能永远空着,于是蔡太师下令,,把那些平ri不长眼睛的家伙给我呈报上來,于是几张黑名单递上,太师爷信笔一挥,划上谁谁倒霉,宇文黄中就这样很荣幸地成为了新的青州知府。
宇文黄中才到任,还沒等他考察地方风土,黎庶生息,很多人的拜帖就來了,梁山占据青州时,这些人都很神奇地消失了,理由倒是很充足,,有的说是因为爹妈早产,一定要回去帮忙;有的说家里房子着火,要赶着回去救火……现在青州有新知府了,爹妈早产的经过四个月的抢救,终于顺产了;家里着火的经过四个月的消防,也终于杜绝了二次火灾的隐患,让人不得不叹惜,,住着比阿房宫还大的房子,防火工作就是不容易啊。
每天忙着应付这些强烈要求继续为国效力的孤臣孽子们,宇文黄中烦透了,就在他最烦的时候,门丁把平风的拜帖送上去了,,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宇文黄中一看,送帖人平风,沒听说过,这个沒听说过的家伙竟然敢妄称与自己是通家之好,简直是无耻到了极点。
宇文黄中把平风与那些热爱祖国的家伙们一勺烩了,不过他仔细一看,这个叫平风的家伙,字写得还真不错,当时大宋官场风气,从皇帝到小吏,都讲究书法,宇文黄中也不例外,于是知府大人压了压火气,挥笔題了句斥责之言,一个字算一耳光,这就叫上士杀人用笔端,通身都显高级知识分子的作派。
门丁把那张已经成为檄文的拜帖还给平风的时候,抱着的是看笑话的心态,但看着平风把那纸檄文改成了对联之后,他的脸se变了。
平风收起笔墨,将第四包买路的散铜钱连着那幅对联一起给门丁递了上去:“哥哥受累,再担待小生跑一趟,大人的上联,小生已经对出來了,岂可不禀。”
门丁接过了拜帖兼檄文兼对联,却推开了铜钱,又向着平风深施一礼:“平先生见谅,方才是小人有眼不识泰山,怠慢了先生,请先生稍等,小人这就去替先生通禀。”说着,驾了筋斗云去了。
过不多时,就听知府衙门内一阵喧哗,然后一群人跟头把势地跑出來,满嘴乱嚷道:“平先生在哪里。”见了平风后,都一个个恭恭敬敬躬身施礼,然后逼着手立在两厢,捧出门中一个老头儿來。
老头儿在前,门丁随侍在后,到平风面前行礼:“宇文府老管家,奉主人之命,恭迎平先生。”
平风心笑道:“这宇文知府,真把我这个山贼当贵客迎接了。”当下含笑点头,随老管家进府。
过得三重门,遥见客厅前站了一人,轻袍缓带,作文士打扮,见平风进來了,降阶而迎,平风急忙上前深揖为礼,同时心上对这位宇文知府生了三分好感,,这位知府大人如此打扮,分明是意yu以文会友,而非徒以官威來压人,如此襟怀,确属风雅名士。
宇文黄中若是沒见那副对联先见平风这身打扮,必然以为他是个过气的酸丁;但见识了平风的大才后,便觉得这位平先生古怪的衣着上面,笼罩着一重神秘的光环,当下丝毫不敢怠慢,请平风入厅。
二人揖让着进入客厅,分宾主落座,宇文黄中拱手问道:“若非平先生展露逸才,今ri几失一高贤,届时悔之何及,此真叔通之大幸也,却不知平先生有言与仆乃通家之好,该做何解。”
平风便抬手指了府衙客厅笑道:“青州前任知府慕容彦达,其宗有双楠居士,三品中书,皆与我夷维平家为通家之好;大人继任青州,居于慕容旧宅,岂不也成了我平家的通家之好,因此推而知之。”<秋齐国贤相平仲之后乎。”
平风急忙起身道:“正是寒宗。”
宇文黄中想到方才平风“双楠居士,三品中书”之辩,此时再不觉其人强词夺理,反倒敬服他机智多谋,于是长叹道:“吾不见君子,不知野人之拙也。”
平风正se道:“叔通兄之言差矣,吾不及吾祖,固可明矣,君岂可自诩齐景公副贰,慎言慎言,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宇文黄中一听之下,大惊失se,然后向平风正礼参拜道:“谨受教。”平风肃然还礼。
礼毕,二人相视一笑,携手归座,已是倾盖如故。
原來,仅仅在数语对答中,二人便已各自展露出不凡的学识,宇文黄中言语间更有考较平风之意,但平风连消带打,不但一展机辩,更占了宇文黄中的上风。
宇文黄中先问,我和你平先生素不相识,虽然你平先生有大才,也不该冒充是我的通家之好啊。
平风则机辩,,或者说是诡辩,,我平家与双楠居士还有三品中书是通家之好,所以和青州前知府慕容彦达也算通家之好,你是慕容彦达的后任,前官都是后官的眼,所以,说我平家和你宇文黄中是通家之好,不也是很恰当的吗。
至于双楠居士和三品中书,前者指的是名士慕容晖,他曾与苏轼有过交往,嗜酒而喜欢吟诗,因家中植有两株楠木,被人称为双楠居士;后者指的是宋初太原人慕容延钊,字化龙,他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很好,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命他以重兵镇守北方,后任殿前都检点、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建隆年间出任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平定湖南周保权、荆南高继冲等人的叛乱,加检讨太尉,是一代名臣。
这就象三国时李膺见孔融一样,也是说两家属通家之好,孔融问为什么,李膺说您的先祖孔子曾经向我的先祖老子问过礼,您说咱们算不算通家之好。
宇文黄中听到平风乃名门之后,闻弦歌而知雅意,自然不以平风为诡辩,而要佩服他机智多谋了,于是他就以晏子chun秋里一个故事來试探平风,,你说你是晏子的后人,我就拿你先祖的事迹來做试金石,倒要看看你知不知道,是真是假。
故事是这样的,,齐景公背上长了一个毒疮,高子和国子來探视,景公问道:“疮热吗。”高子说:“热。”景公问:“热到什么程度。”高子说:“象一团火。”景公:“是什么颜se。”高子:“象沒成熟的李子。”景公:“有多大。”高子:“象豆子。”景公:“烂的地方象什么。”高子:“象破鞋底子。”
高子国子走后,晏子來探视,景公亦问道:“疮热吗。”晏子说:“热。”景公问:“热到什么程度。”晏子说:“象太阳。”景公:“是什么颜se。”晏子:“象深青se的玉。”景公:“有多大。”晏子:“象一块圆形的玉。”景公:“烂的地方象什么。”晏子:“象上面用刀削尖了的玉。”
晏子走后,齐景公遂长叹道:“吾不见君子,不知野人之拙也。”,,是啊,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平风当然知道祖宗的经典,他于不动声se之间马上反击:“我肯定比不上我的先祖,但你一个大宋的知府,怎么可以自比一国之君齐景公呢。”最后还加上了一句《诗经·小雅·小旻》中的“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这一顶大帽子压下來,宇文黄中可挡不住啦,只得向平风正礼参拜:“谨受教。”
至此,不管平风是不是正宗的晏子后人,他都以自己过硬的学识折服了宇文黄中。
这就是文士之间的游戏,于一字一句处见功力,那些穿越后剽窃两句诗词或者大放王八之气的小盆友可以消停了,你真敢这么干,人家笑眯眯地玩你,你空自做了小丑,还自鸣得意,,那不是天下最大的傻屄吗,有分教:
美酒饮进须知己,佳句吟哦当会人,却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九章 分明报应
真正见识到平风的智慧学识后,宇文黄中已经将此人引为知己了,于是虚心问道:“不知平兄今ri移玉前來,有何见教。”
平风便叹了一口气,说道:“何处桃源,可避暴秦,不才今ri是向大人讨一条活路來了。”
宇文黄中听了,又惊又怒,跳起身大喝道:“天地良心啊,下官刚刚于此青州赴任,从沒下达过任何括田拆迁的政令,是哪个狗胆包天的,竟然利yu熏心,敢做出这般伤天害理的恶事來,平兄且说,下官必有严惩。”
平风问道:“叔通兄何以断言是强拆。”
宇文黄中叹道:“唉,如今天下,能令名士仓惶,才子流涕者,非强拆而何,只恨某无有回天力,但既知青州一任,便不容境内有此不法之事,纵丢官去职,复有何惧,,,吾意已决,平兄只管畅所yu言。”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卑鄙军阀 (荒唐道士) 起点VIP2014-12-31 秦汉三国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命如草芥,中原百姓十不存一。 后世一个灵魂穿越到这里,吝惜中...
-
新闯王 (为爱好裸奔) 17KVIP2014-12-16 历史穿越 你们的穿越都是为将为相,我的穿越却成了流民,命运何其不公? 本想置身事外,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