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报喽,行知书堂张思奎撰文,声称荆州应向商家举债……”
……
一篇文章,在荆州掀起了轩然大波,让一直沉浸在盛世幻想中的百姓瞠目结舌。
“张思奎是谁?他怎么知道荆州财计艰难?”
“能是谁?行知书堂财计学院的教授呗……简直一派胡言嘛,荆州怎么可能会缺钱……据说,星拱楼都是用黄金铺就的……”
黎民百姓,哪里知道荆州高层的七七八八,凭直觉,将张思奎的话当做了胡言乱语。
一些稍有见识之辈,顺着张思奎文章的思路一琢磨,惊奇地发现了一个事实:荆州早就是入不敷出了!得益于报纸,荆州方面各级官府的收入开支压根就不是秘密,唯有都督府的开支,一直处于保密状态,世人不知。但联想到荆州军一年之内,左右开弓,连番大战,又将兵力扩充了三倍,军费开支很可能就是财计艰难的罪魁祸首。
“难道举债竟是真的?真没想到,荆州这些年外表看着倒是光鲜,内里却全是败絮……”
“养这么多兵干什么嘛,还不如解甲归田,铸剑为犁,为荆州生产更多的粮食……”
“吓!没有荆州军的保护,荆州早就被贼寇祸害了,还轮得到你在这里胡说八道?”
……
消息迅速往荆州之外蔓延,一时之间,众说纷纭,说什么的都有。
荆州城彭府。
监察府律法司总管彭新手里捏着一份报纸,眼睛定格在几个大字上,许久没有转动一下。他的双手用力紧紧地捏着报纸,连手指都发白了。
张思奎的这篇文章,无疑又把他推向了风口浪尖,他敏锐地觉察到,这几日,无论他走到哪里,周围都投来不善的目光,似乎将荆州民间不稳的原因都归结在他的头上。
所有事情,皆源于半年前彭新所上的一篇札子,札子名为《加强税额、开支监管札子》。彭新不是一个安于寂寞的人,在熟悉监察府各项业务后,就开始琢磨扩大手中的权力。权力说到底,无非就是人事权和财政权,人事权过于敏感,彭新万不敢触摸这根红线,想来想去,却瞄准了财政权。
彭新认为,中书府的财政收入、开支,皆应该纳入监察府的审计之中。札子一经出台,就遭到了各级官府的强烈反对,反对的理由五花八门,说按惯例的有之,说彭新居心叵测者有之,说效率低下、必将引起财政混乱的有之……
彭新一下子被骂得狗血淋头,就连监察府令李崇德也嫌彭新多事。
对此,彭新每日安若泰山,眼睛一直盯着林纯鸿这边,希望林纯鸿站出来一锤定音。彭新一向处事圆滑,万不敢将自己处于所有人的对立面。这次他一反常态,唯一的原因就在于,他通过小妾得知,林纯鸿曾经提到过,所有的财政事宜,皆应该由监察府监管。
能紧随林纯鸿的思路,前途自然一片光明,这是荆州上上下下的共识,彭新乃此道中的高手,如何不知?
林纯鸿虽未授意彭新提出这个建议,但对这个札子,倒是乐见其成。不过,让林纯鸿想不到的是,反对力量的强大,远远超过他预计。包括财政司在内,各级官府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对彭新的各项举措设置各种障碍,就连彭新想从财计学院招几个熟悉财计的小吏,都被这帮家伙给搅黄。
林纯鸿意识到,如果强行推动此策,势必引起剧烈反弹,到头来,不是监察府的条文沦为一纸空文,就是中书府想出各种招阳奉阴违。毕竟,涉及到权力一事,没有谁会主动退让的。
想来想去,林纯鸿最终将中书府和监察府高层召集在一起,举行了荆州历史上的第一次三府协调会。经过艰苦的磋商,中书府终于退让了一步,将手中的钱钞发行权交由监察府审计,由此,《钱钞管理条例》最终出台。
监察府首先从钱钞入手,将手伸入财政司,无疑,这里面有林纯鸿干涉的因素。即便如此,彭新在监察府的声望也直线上升,直追李崇德,被视为下一任监察府令的当然人选。
令人想不到的是,《钱钞管理条例》刚刚生效一个月,就碰到了财政司想增发金票和票据一事。财政司拟定计划后,却被监察府根据条例否决,又一次将中书府和监察府之间的矛盾激化,几乎到了见面就翻白眼的地步。
现在,张思奎将荆州财计艰难一事公之于众,又提出了任何人都觉得难堪的借债之计,把荆州上上下下搅的片刻不得宁静。甚至一部分监察府吏员都认为,增发钱钞多方便,要不是因为《钱钞管理条例》,哪会让荆州陷入如此窘迫的境地?
彭新就是罪魁祸首!清楚事情来龙去脉的人,大部分持这种看法。彭新处于这个巨大的漩涡之中,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
一波未平,一波又兴起,正当人们对张思奎口诛笔伐,嫌他丢了荆州脸面之时,荆州时报又刊登了一篇文章《钱钞升值与贬值新论》。该文深入浅出,旁征博引,鲜明地提出:钱钞流通量当与货物交易量相适应,多了,则钱钞贬值,少了,则钱钞升值。
如果仅仅只是论证一下这个观点,没有多少人关注,但让中书府愤怒的是,该文引述了大量的数据,表明自崇祯八年以来,荆州的物价一直处于上涨之中,尤其是粮油、棉布、木材等基本生活物质,几乎上涨了三成,原因无他,就在于交易中流通的黄金、白银以及票据、金票过多,致使钱钞贬值。
末了,该文还危言耸听:如果放任金票和票据发行,洪武、永乐年间的宝钞急剧贬值之事就将重演,就连金银也会急剧贬值,出现万历年间谷贵银贱之事。
这篇文章出自于财计学院周德中教授之手,无异于为《钱钞管理条例》张目。中书府虽恼火,却发现该文驳无可驳,连反击都找不到切入点。
第四百八十章 借债风波(二)
钱钞升值贬值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凡是能理解周德中《钱钞升值与贬值新论》文章者,无不投入极大的热情关注此事。
聪明人,哪里都有,一些人迅速将该文与张思奎的借债论联系起来,并提出:既然不能增发金票与票据,那么荆州如何解决财计艰难的难题,难道只有借债一途可走?
老百姓都能想通这点,荆州内部的高层个个人精似的,哪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顿时恍然大悟,林纯鸿欲推动借债一事,所有前期的动作,无非就是为了减小推行借债之策的阻力而已。
想通了此节,这帮高层顿时沉默了。报纸上,除了一些学院学者兀自争论不休外,官方的色彩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
正当高层将目光焦点集中于星拱楼,等着林纯鸿讨论此事时,令大家预想不到的是,荆州时报在沉寂了数日之后,又刊登一篇文章:《税制刍议》。
无论是张思奎,还是周德中,皆非常小心地将文章定位为理论探讨范畴,无一言涉及荆州现行之政策。而《税制刍议》就不同了,该文将荆州现行的税收体制批得体无完肤,比如:税种少,仅限于流通税中的增值税与营业税,忽视了所得税;税额低,增值税才一成,而营业税才半成,致使财计艰难,税收的调节作用无法发挥……
该文还建议,应借鉴广州定点贸易处的经验,对不同的货物种类以不同的税率征税,限制奢侈品等无用之物的生产和流通,鼓励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流通。
税制,乃财政之根本,调整税制,在历朝历代无不是大事,成者,则国家欣欣向荣,国力增强,失败者,则国破家亡,落个惨淡结局。
此文一出,无异于在平静的水面上扔了一块巨石,不仅将荆州内部高层弄得一愣一愣的,就连一直保持沉默的商人们,也无法坐视不理,开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荆州之大变。
首先被惊动的,自然是荆州、武昌、夷陵、襄阳、南阳、夔州、郧阳等地的商人。这些地方作为荆州直接控制的地盘,税收制度严密,并且得到了有效地施行,税制的任何变动,将与这些商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洪老板,你到底说句话呗,无论是借债,还是税改,我们总要商讨个章程出来……”罗永浩见洪齐云一直沉默,忍不住催促道。
洪齐云、张德胜和罗永浩前段时间一直在广州筹建大西洋商号,刚返回荆州不久,就听闻了荆州时报这几日的动静。三人立即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洪齐云叹了口气,道:“借债一事,我们即便有心,也是无力,就不用想了。”
罗永浩急道:“上次筹措巴达维亚军费,我们没有出手,在林都督心里已经失分不少,这次荆州举债,如果我们再一次坐视不理,林都督会不会对我们产生什么看法?”
“不会吧?要是林都督真对我们有看法,如何会大力支持大西洋商号?”张德胜迟疑道。
洪齐云挥了挥手,道:“做不到的事,无论后果有多严重,都不要去想了。我们三人,欠了一屁股的债,哪有可能再拿出钱来?”
罗永浩和张德胜张了张嘴,沉默下来。洪齐云说了句大实话,为了筹建大西洋商号,三人不仅拿出了所有积蓄,而且还大举向钱庄借债,正好处于资金最为紧张的时候。
相似小说推荐
-
枭明 (纸花船) 纵横VIP2014-11-20 穿越历史 崇祯九年,大厦将倾!汉家儿郎,热血洒尽!杀不尽的仇人头,数不尽的血和泪!英雄血,枭雄志!...
-
穿越在十八世纪欧陆 (烽霜) 起点VIP2014-11-13 架空历史大炮轰鸣!骑兵冲杀!排队枪毙!这是将军的最爱!在这没有电脑网络的世界里面,只有打仗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