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进卫一听王承恩说吃饭,马上想起来自己中午吃饭遇到的问题,于是说道:“陛下,臣想起还有一个事情,要跟陛下说说。”
温体仁却在一边打断道:“陛下龙体为重,中兴伯之事可以明rì再说。”
崇祯皇帝一听钟进卫还有事情,也不顾用晚膳了:“好,钟师傅,有事尽管直说。”
“陛下,眼下多事之秋,当以保重龙体为要!”温体仁还是劝道。
钟进卫听温体仁说的也有道理:“陛下,您还是先吃饭吧,这个不是很急的。”
崇祯皇帝看两个臣子都是关心自己的身体,又听钟进卫说不是很急,也就不再勉强,但终归是对钟进卫想说的很好奇,毕竟钟进卫每次说的东西都是闻所未闻的。
“如此,你们两个陪朕一起吃个饭吧,朕今rì就在这里用膳了,可以边吃边聊。”
崇祯皇帝说完,就让王承恩去通知尚膳监用膳。然后走回御桌坐下:“钟师傅,所言何事?”
“陛下,事情是这样的,臣今天中午去外面酒楼吃饭,发现银钱找赎很是麻烦。”
崇祯皇帝从小长在深宫,稍大后也没有作为储君培养,临时顶替他哥坐上这个位置的。现在登基才两年,也基本都是跟魏忠贤斗,所以还没有深入了解过银钱使用的具体事务,另则他也从来就没有去外面吃过,也没有用银子结账过。所以对于钟进卫的话,感触不是很深。
温体仁从前的时候有过经历,是有体会过的,在一边提醒钟进卫道:“中兴伯可是拿银子去得酒楼?”
“是啊。”钟进卫看着温体仁。
“陛下,一般百姓去酒楼用餐都是用铜钱结账的,虽也有麻烦之处,不过却也可接受。”温体仁向崇祯皇帝先介绍一般情况。
崇祯皇帝听了也来了兴趣:“用铜钱,有何麻烦之处,用银两,又有何麻烦之处?”
温体仁知道这两个人,一个是来自后世,一个是长于深宫,都不是很明白,就只好先科普:“陛下,容臣细细说。”
“用铜钱的麻烦之处在于,当前市面,有多类铜钱共同流通,然成sè不一,故其价值也不一样。含铜多则贵,含铜少则贱。因此用何种铜钱去酒楼结账都略有争议。除成sè之外,其他细微争议之处在于铜钱的磨损,不过,此类一般不会太计较。”
钟进卫,已有了解,温体仁一细说,就更了然了。
崇祯皇帝还没有人详细的跟他说过这些,因此,他在认真的听着,见温体仁说了铜钱,就问道:“那银两呢?”
第五十六章纸币
温体仁答道“银两比起铜钱,更是麻烦。”
这个时候,尚膳监的人端着食盘到文华殿外了。
崇祯皇帝示意了下,温体仁也发现了,就不再言语,让尚膳监的人摆桌上菜。
一切准备完毕后,崇祯皇帝道:“两位爱卿,先用膳吧。”
但不一会,崇祯皇帝还是忍不住了,问道:“银两的麻烦之处有多麻烦?”
温体仁一听,放下筷子,端正的回答道:“陛下,银两除了有铜钱的几种麻烦之外,比起铜钱,更是贵重许多,失之毫厘,皆损失不小,故重量称重也是一处争议。”
钟进卫一边听,一边吃。现代之人和古人比起来,就是缺少了那种刻在骨子里的礼仪常识和对君王的威严认识。
“除以上原因之外,另则还有银两和铜钱的兑换关系更是宗麻烦之事。原因为,银两的成sè,铜钱的成sè,皆影响两者的兑换。”
崇祯皇帝听的点点头,这些事情看似小,但对百姓的影响却甚大。
“可有什么解决之法?”
“陛下,大明宝钞可解银两铜钱使用的麻烦,然大明宝钞贬值甚是厉害,故百姓之用仍以银两铜钱为主,尚未有解决之道。”
温体仁这么一说,崇祯皇帝也想起来了,大明宝钞确实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而且从太祖时候就已经开始发行,只是因为贬值过快,无人愿意用之,因此从正德年间就已渐渐的不再发行了,而自己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忽略了有大明宝钞的存在。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不由得叹道:“如若大明宝钞能有银两铜钱之坚挺,则两全其美了。”
本来,大明宝钞贬值之事,可以效法当年宋孝宗,用回收大明宝钞来控制其贬值。但现在,不管是大明的百姓,还是官员,压根就不相信这纸能有什么价值,因此谁都不乐意用。就算朝廷说要回收,也没人愿意信,而且,当前的财政收入也不足于拿出额外的银两来回收。
温体仁想到这里,也暗暗可惜,要是立国之处,就用此策,长久沿用下来,那还有这些麻烦。
钟进卫吃的差不多了,见此情况,出言发声道:“陛下,臣想跟陛下说的,就是这个大明宝钞的事。”
哦,看来钟进卫是有解决之法,钟进卫一下又变为焦点之所在。
“陛下可曾记得臣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身上携带,有一钱包,包里的钱并没有银两和铜板,而是纸币和银行卡。”
温体仁插话:“何谓银行卡?”
“银行卡,就是把钱存入到银行,嗯,就是钱庄,然后钱庄会把你的钱的数额写在这个卡里面,随身携带就很方便。”钟进卫想这样解释银行卡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明白,毕竟这个是科技化的结果。
“那不就是银票!”温体仁直截了当的判断。
“......”钟进卫无语,细想起来还真的不就是古代的银票么。
“这个,我们先不说银行卡的事,先说纸币。”钟进卫赶紧转移话题来掩饰自己对古人智慧估计不足的尴尬。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倒没发现刚被钟进卫鄙视过之事,继续听着钟进卫的讲解。
“纸币比起实物货币,有显而易见的优点。刚才温大人有过对比,就不说了,现在主要讲讲怎么发行纸币。”钟进卫的脸皮甚厚,自己都对货币这门经济学科一知半解,却在这里充当大师。
“大明宝钞之所以发行后仍然没有成为市场上的主流货币,是因为发行方式的错误。”
钟进卫回忆后世在网上看到的内容,说道:“大明的宝钞印出来后,是直接给大臣,给军队的吧,还有是让商人用银两来进行兑换,是不是这样的?”
不是很肯定,还是先问下的好。
“是的。”温体仁配合着给了答复。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大明宝钞应该是值那么多银两了,但大明宝钞的成本其实也没多少,老百姓换了回去后,如果不能用来交易,就和普通的纸没什么两样了。而银子和铜钱却不一样,就算不能用来交易,但其所含的价值还是在的,可以用来制作银器铜皿之类的。是不是?”
大白话就是通俗易懂,谁也不能否认,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听得明白。
“大明宝钞一开始的时候,为什么能用?是因为朝廷强制使用,朝廷说一贯宝钞就是值一贯银钱。可渐渐的宝钞越发越多,我这手里还有很多没用完的,结果又收到好多。好,那我就拿着宝钞四处买东西去,反正有很多,花不完。我这样做,你这样做,最后大家都这样做,这么做的最终结果就只有一个,一贯宝钞买到的东西将会越来越少。而正是因为宝钞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老百姓就对宝钞越发的不信任,恨不得马上出手,又开始用宝钞买东西,于是,一轮一轮的下来,宝钞也就是一张纸了。”
这些贬值的道理,温体仁基本明白,但崇祯皇帝就不是很明白了,货币这块内容,说实话,古代还没有专门的人研究货币的经济体制和规律,有明一朝的皇dìdū不怎么理解,全是要用钱了就印宝钞。
“那么怎么让宝钞重新从纸变为货币呢?我觉得现在是个好时候。”
“中兴伯此言何解?”
“大明宝钞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怎么印制了,这样,重新启用大明宝钞的历史负担就会轻很多。我们可以分几步走。”
“第一步,回收以前的大明宝钞,然后统统销毁,把历史负担解决掉。”
崇祯皇帝摇摇头:“朝廷现在没有能力去回收大明宝钞。”
“不是一比一的回收,可以用市场价去回收,比如一两银子回收几千贯大明宝钞。”
崇祯皇帝还是摇摇头,朕的银质容器都被融掉作为军饷了,那还有额外的钱去回收以前发行的大明宝钞。
“那算了,干脆耍赖皮好了,咱们另外发行一套纸币,这样就没有一点历史负担。”钟进卫想着封建社会还是有好处的,就是真这样赖皮掉了,好像也没有什么事情。
“钟师傅且往下讲。”
“第一步,召集全国最好的工匠,用最先进的印刷技术,和最好的纸币专用纸来进行印刷纸币,尽最大可能来杜绝伪造纸币的可能xìng。”
纸币的一大缺点就是怕伪造,这点,明朝人都是有见识的。以前的大明宝钞上面直接就写明,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伪造的处罚不可谓不重。
因此这第一步没有任何问题,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理解。
“第二步,建立准备金制度。”
这个听不明白了,崇祯皇帝问道:“何为准备金?”
相似小说推荐
-
宋王 (尹三问) 起点VIP2014-08-06 王者,帝王也! 回到北宋,注定身居庙堂, 使辽国,战西夏,固社稷,安邦国。 万里山河,风云已动;美人...
-
周氏三国 (朝盖) 起点VIP2014-08-06 入室醉卧美人膝,醒操兵戈争霸权 这里有,名臣,名将,明主。 这里有,兵戈,铁骑,伐谋。 汉末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