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一见,连忙说道。“钟师傅,赶紧坐着,不用起来答话。”
虽然已经过了一段日子,但这归程既是船又是马的,钟进卫的身体恢复并不快,这点从他的脸上就能一眼就看出来。
等钟进卫依言坐下之后,崇祯皇帝才又说话道:“钟师傅,此次战事的赏赐,内阁已在商议。等有结果后,朕再让你看看,要是不满意还可以再改。”
内阁首辅温体仁就坐在钟进卫的一侧,他也笑着对钟进卫道:“中兴侯,现在朝廷的国库充裕,一切都会按照朝廷规制来做,绝不会有半分克扣拖欠。”
废话,光是钟进卫此次带回来的金银珠宝,就已经是个惊人的数目。要是朝廷还吝啬的话,那就真得说不过去了。
钟进卫在来时的路上,有过考虑,此时见商议到赏赐的事,就先冲温体仁一笑,然后转向崇祯皇帝道:“陛下,有关此事,臣有一提议。”
“哦,钟师傅有什么提议尽管说来。”崇祯皇帝马上说道。
他是了解钟进卫的,知道他此话肯定不是为自己讨封赏,而是有什么鬼点子。
“陛下,臣提议给参与此次战事的将士颁发勋章,可以依军功的不同分别赐于金银铜等不同类型的勋章。”钟进卫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崇祯皇帝没听明白,不由问道:“奖章?”
钟进卫知道要费口舌,当即回答道:“就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可以做成铜钱大小,挂在胸口...”
钟进卫说的勋章,对于他们来说,其实也是比较熟悉的,就相当于丹书铁券的一个变种。
开始他们听得皱眉,因为丹书铁券一般是颁给开国功臣、中兴大臣、勋贵皇亲等大人物的。
等钟进卫说完之后,他们才理解他说得那种勋章只是一种荣誉,以表彰参与战事的将士。认同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能在下一次战事中更好的效命。
而这对于朝廷来说,并不需要付出多少,却能收获军心,实在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
或者说,以往的丹书铁券是钟进卫所说勋章中最高等级的存在。现在仍然和以前一样,只会给开国功臣、中兴大臣、勋贵皇亲等大人物。而次一等的这种勋章,则可以给军中参与重大战事,或者立有杰出贡献的人。
温体仁越想越觉得这里面的学问不少,好处也会有不少,因此他向崇祯皇帝建议道:“陛下,臣以为中兴侯此法妥当,可由内阁商议出一套具体的做法,然后颁行天下。”
兵部尚书杨鹤一直没有说话,直到此时也跟着奏道:“臣附议。”
同时他在心中想着,中兴侯提议,内阁首辅同意,崇祯皇帝心动,有这么多背书,谁要反对谁就是脑子有问题。
“好,就由温卿去操办此事吧,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咨询钟师傅。”崇祯皇帝当即拍板答应道。
他说完之后,又笑着问钟进卫道:“此法可是钟师傅家乡所用之法?”
崇祯皇帝现在有一种认识,后世所用的就是好的。
也因此,钟进卫的一些提议,看似匪夷所思,却也能被崇祯皇帝毫不犹豫地在潜意识中接受,再听钟进卫的解释就容易听进去了。
第六百二十五章下一次战事
钟进卫笑着点点头道:“臣自己的脑子愚笨,自然是参照家乡所得。”
要说钟进卫愚笨,殿内不管是谁,都不会相信。
除了崇祯皇帝和温体仁会心一笑,知道钟进卫说什么之外,杨鹤也和其他人一样,对钟进卫的家乡充满了好奇。
“钟师傅,你现在的精神怎么样,要不给朕讲讲怎么在建虏腹地纵横驰骋,扬我大明军威的?”崇祯皇帝终归还是二十来岁的人,对于军报中说得内容感觉不过瘾。他能感觉到这次的战事一定惊险万分,同时又会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
还没等钟进卫回答,崇祯皇帝又对温体仁说道:“温卿,朕今日不想做事,给自己放半天假可以么?”
“陛下,臣每日操劳国事,也想放松下,不知陛下可否让臣也旁听一番?”温体仁也是笑呵呵地凑趣。
杨鹤一听,那会错过这个机会,连忙奏道:“陛下,臣也想听听这战事的具体经过,学一学中兴侯的兵法神算。”
崇祯皇帝一听,哈哈地笑了起来,然后看向一边已经有点目瞪口呆地钟进卫道:“钟师傅,怎么样?”
钟进卫很无奈,不过他明白崇祯皇帝君臣应该是平时的压力过大,现在有了这么一场大胜,想着趁机调剂下精神。
于是,他就向崇祯皇帝推荐道:“陛下,臣精神还未恢复过来,有点累。臣推荐东厂役长顾百川,他一直跟随在臣身边,经历了所有战事。他能说会道,是块说书的好材料。”
“好,好,好,钟师傅多休息会。”崇祯皇帝一听连忙答应,然后又马上传旨道:“来呀,传东厂役长顾百川觐见。”
顾百川接到这样的圣旨,很是激动。就在文华殿内,给大明的皇帝、首辅、兵部尚书,当然还有钟进卫说起书来。
开始他还有点紧张,但说到后面,就说得自如了。
顾百川不愧是个精明人,知道此时是自己给大佬留印象的好机会。他超常发挥,把这场原本就惊险刺激的战事讲得更是引人入胜。
不管是帝国最高权势的这几个人,还是在文华殿内轮值的宫女内侍,都听得津津有味。只有钟进卫这个当事人,听得心不在焉。他的一颗心早就飞到家里去了,想着不知道阿奇怎么样了?
天近傍晚之时,顾百川才讲完整个战事。崇祯皇帝当即击掌大赞道:“真乃壮哉!”
他重重奖赏了顾百川,一则其战事讲得好,二则护卫钟进卫有功。
等顾百川退下之后,崇祯皇帝笑着对钟进卫道:“钟师傅,你怎么想到的,竟然会在奴酋的殿内留下到此一游的墨宝?”
温体仁在一边捋着额下长须,笑看着钟进卫。心想中兴侯有时候表现得很老道,但有时候又表现得很率性,还真是性情中人!
钟进卫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道:“臣就是随便一写,打不着皇太极就气气他了。”
钟进卫不知道,他的一连串事情已经非常打击皇太极了,最后这个“到此一游”引爆了皇太极,导致他吐血晕倒。
崇祯皇帝听了钟进卫的回答,又是一阵哈哈大笑。笑完之后,他才讲回正事道:“这次战事的胜利,最大的功劳当属钟师傅的新军。这钱花出去,有如此好的效果,真是不冤!”
温体仁和杨鹤虽没说话,却在一边赞同地点点头。
“钟师傅,朕马上下旨扩建新军,争取来年一举歼灭了建虏,如何?”崇祯皇帝面向着钟进卫,身子稍微前倾,带着期待的表情问道。
温体仁和杨鹤在一边听了,也是连连点头。新军每一次和建虏对战,基本都是歼灭战,而自己没有多少损失。如此强军,只要数量足够,打赢建虏还不是手到擒来。
谁知道钟进卫听了,却是眉头一皱,然后摇头回答道:“陛下,臣以为这个期望有点高,新军对上建虏的主力,到底真实战力如何,还需要检验?”
崇祯皇帝听了有点吃惊,他惊讶地问道:“这不是已经打了几场了么?包括建虏的精锐也是溃败之势,还需要再检验?”
温体仁见新军的创建人如此说,马上就明白可能刚才的想法太过乐观了。
于是,他便看着钟进卫,听他怎么向崇祯皇帝解释。
钟进卫脸色有点庄重,认真地对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新军的局部战力已经得到验证,确实是可以的。但之前的几场战事都是以新军偷袭伏击为主,因此这几场战事的胜利,并不能说明新军能和建虏的主力作战的时候,也会有如此效果。”
“那钟师傅的意思是?”崇祯皇帝听了有点疑惑地问钟进卫的意见。
钟进卫毫不迟疑地答道:“陛下,臣的意思是新军真正的战力还需在大规模战事中得以检验才行,这种战事才是对新军全方位的最权威的检验。”
崇祯皇帝一听,也认真起来,他对钟进卫说道:“那钟师傅准备怎么做?”
钟进卫考虑了一下,才回答道:“新军的扩编势在必行,等训练的差不多之时,就可以考虑主动向建虏发起局部会战,在实现战术目标的同时检验新军。”
“中兴侯,这种正面大会战有把握么?”温体仁在一边问道。
他虽然对新军有了信心,可这种大战真打起来,还是有点担心。
杨鹤也有这种担心,看着钟进卫不说话。
这个时候,反而是钟进卫最有信心,他对殿内的几个人说道:“只要新军的人数足够多,又握有战事的主动权,那对上现在的建虏主力,不说十拿九稳,七八成应该是有的。”
崇祯皇帝虽然没有带过兵,但理论知识还是有一点的。他知道打仗这事是没有百分百的事情,受限于战时的很多因素。
因此,当他听到钟进卫说有七八成把握时,当即激动地站了起来,问钟进卫道:“钟师傅,明年能发起战事么?”
现在已是崇祯三年十月了,接下来天气转寒,这天寒地冻地,是无法进行大军远距离作战的。
相似小说推荐
-
宋王 (尹三问) 起点VIP2014-08-06 王者,帝王也! 回到北宋,注定身居庙堂, 使辽国,战西夏,固社稷,安邦国。 万里山河,风云已动;美人...
-
周氏三国 (朝盖) 起点VIP2014-08-06 入室醉卧美人膝,醒操兵戈争霸权 这里有,名臣,名将,明主。 这里有,兵戈,铁骑,伐谋。 汉末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