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废话嘛,不懂怎么一个人造枪。崇祯皇帝一边心里想着,一边按照惯例,配合钟进卫,点点头。
“这种工匠不好找,也不好培养吧。还有可能其中一个零件不是他擅长的,会耽搁时间。但臣刚才说的这种,一个人负责一个零件。对比刚才的,就有很多好处。”
“有哪些好处?”崇祯皇帝最喜欢问这句话了。
“第一,一个人只负责一个零件,那么这个人掌握这个零件的时间,比掌握全部零件人的时间要更短吧?这样的人也更容易培养吧?”钟进卫用反问的方式引导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点点头,边上孙承宗和温体仁也在点头,不过被钟进卫直接忽略。
“第二,一个人专门做一个零件,那么这人做这零件的本事是不是会越来越好?其实也不需要他有多好,只需要他按照零件的样本一模一样的做出来就好了。只做这么一个,就比较容易达到这个要求。”
“钟师傅,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崇祯皇帝问道。
“陛下,这在臣的家乡叫做标准件。如果每个人做的零件都是按照样本做出来,那么所有的零件都可以互换。从维护角度来讲,以前可能报废两把枪,现在因为零件都可以互换,就可能只报废一把枪。特别是在战场上,体现在后勤上或者更换的及时xìng上来讲,这点尤其重要。”
“陛下,臣闻先秦就是如此做的。”温体仁听了钟进卫的解释,就向崇祯皇帝献宝。
孙承宗听钟进卫以枪作为例子,更是心有戚戚,也对崇祯皇帝道:“臣以为中兴伯说的有理。”
徐光启对目前作坊的工作方式是有了解的,已经有一些零件是这么在做了。不过这么做只是因为这些零件做起来比较困难,耗时,所以才有专门的工匠做。和钟进卫所讲的概念,相似却又不是。
现在钟进卫强调了这个概念,徐光启像是被人打开了一扇门,门那边是他从来没去过的地方,发现了又一种做事的方式。
其实说起来,钟进卫只是把后世的一点概念给提了出来。对明朝人来说,并不显得有多高深,就像一层窗户纸,轻轻一捅就破了。就如温度一样,他一说出原因,吴胜大马上就想到怎么去做。
崇祯皇帝听完后就嘱咐徐光启要在工部贯彻这种思想,然后发现钟进卫眼中有血丝,就对钟进卫道:“钟师傅,辛苦了,你先回去好好休息下。明天再和徐卿商量看怎么改进新式窑。”
钟进卫其实是昨晚兴奋,睡不着,起来拉着顾百川和王鹏喝了一会酒,就睡的晚了。
现在他见崇祯皇帝如此关心自己,也乐得回家休息下。有好几天没回去了,顺便回去看看崇祯皇帝给的铺面怎么样。
第一百五十三章府内见闻
钟进卫由顾百川和王鹏带着五名番役护卫着,回到中兴伯府。
门房已经换成了后来进府的彭老,是正在东厂训练的随从彭旺的老爹。
彭老大约五十来岁,比较能看人,嗓门也大。于海宁作为管家,事情不少,就安排他接替了自己门房的事儿。
彭老见门口是自家主人回来了,欢喜地迎出来。
钟进卫翻身下马,对门房道:“彭老,府里人都在干嘛?”
他在大年三十那天,和府里老人聊天时记住了彭老的名字,原因就是其嗓门比较大,一听就让钟进卫想起了孙承宗。
“公子,于管家正在教府里的人读书写字,眼下快结束了吧。”彭老看时辰不早,已到午饭时间,就回答钟进卫道。
“哦,我过去看看。”钟进卫很有兴趣。
按照彭老的指点,钟进卫带着顾百川和王鹏走向大院的左手厢房。
还没等钟进卫走到厢房门口,于海宁推门出来,发现了钟进卫。欢喜地道:“公子回来了?”
钟进卫注意到他手上还有粉笔沫,就笑着问他道:“刚教完?”
这时,从于海宁身后的门里出来一串人,个个手拿着一块小黑板。
他们都发现了钟进卫,纷纷围了过来。虽然男女老少什么年龄的都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脸上都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衷心地问候钟进卫。
于海宁看看身边围上来的人,显而易见是刚教完,不过他还是回答钟进卫道:“公子,刚教完,连同今天一共教了六十三个字了。”
“好,你们教了要学会。先去忙你们的吧。”钟进卫看看太多人围着了,就把他们都赶走了。
待围观者的人都走了之后,于海宁把双手往后挪一点,互相拍拍,但还是有一些粉末黏在手上。于是,他对钟进卫道:“公子,您去堂上歇息一下。大舅子昨rì来过,留下了一封信。老汉去洗个手,给您拿来。”
伯爵府里对钟进卫的婚事都已知道,所以于海宁也知道阎应元的身份。
钟进卫一听,大喜,阎应元已经来过了,连忙问道:“他人呢,伤势好了?”
“看着无碍,说是回城外大营去了。”于海宁把知道的情况告诉钟进卫。
“好,好,那我在堂上等你,快点把信拿来看看。”钟进卫吩咐道。
“是,公子。”于海宁答应一声,赶紧去洗手。
钟进卫刚到堂上,李思敏就拎着一壶热水过来倒茶,给公子和番役们都倒上。她自个的手看着还是有点湿,应该是一洗完手马上就过来了。
钟进卫发现了这点,就问道:“这天寒地冻地,你怎么不把自己的手先擦干了?”
李思敏一听,福了福身,然后理所当然地道:“公子救了我们,给我们安身的地方,还让我们识字。再不勤快点,奴家就没了良心。”
说到这里,她觉得有点突兀,就连忙补充道:“公子别不信,府里的人,个个都是这么说的,您可以随便找个人问问看,都和奴家一个心思。”
钟进卫笑笑,就没再说什么了。李思敏见公子没什么吩咐,下去重新换壶。这么多人倒一轮,水就差不多没了。
顾百川笑着对钟进卫道:“属下观公子府上,朝气蓬勃啊!”
钟进卫听了心里很美,正想谦虚几句,管家于海宁过来了,双手捧着一封书信给钟进卫。
钟进卫接过一看,信封上就简单写着“公子亲启”。阿奇替钟进卫抄过不少奏章,所以钟进卫一下就认出信封上的字迹是谁的了。
不好意思当着众人的面拆阿奇的信,就问起于海宁另外一件事:“于叔,皇上赏赐的那件店铺怎么样?”
于海宁一听,笑着答道:“公子,那店铺可是京师最热闹街道里面的黄金铺面。这店铺,就是有钱都难买的。”
钟进卫一听,这么好的铺面,看来皇上是给了自己一只下金蛋的鸡,不错。
“于叔,那这店铺适合做点什么生意?”钟进卫请教于海宁,毕竟于海宁以前曾经走南闯北的,又当过一家南北货的掌柜。
“最赚钱的应当是高档的珠宝首饰,西洋奇珍,不过现在京师人心慌慌,怕是生意不好做。”于海宁发表自己的看法。
“哦,人心慌慌,是因为建虏么?”钟进卫想着京畿之地的建虏不走,对商业的影响肯定是严重的。
于海宁看看两边坐着喝茶的东厂番役,有点犹豫要不要说。
钟进卫一看于海宁这架势,就说道:“于叔不要有什么顾虑,这里都是和我同过生死的兄弟,有什么就说好了。”
顾百川早就看出于海宁是顾忌他们在,不好说。正想找个借口避出去,就听到钟进卫这么一讲,反而不好意思避了,就坐着只管喝茶,心里却是暗暗感激钟进卫。
于海宁见钟进卫当着这些东厂番役这么说了,就只好开口,要不就落了公子的面子:“公子,最近皇上把那几个受贿的御史抄家了,又没给原工部尚书脸面,直接准了其辞呈。京师中的官吏都猜测皇上是不是要严查贪腐了,毕竟上次的城墙**案就有牵扯到原工部尚书。所以这段时间,珠宝首饰这类奢侈品都卖不动,没人敢买。”
“哦,这样啊,那这个店铺,于叔先看着办吧。”钟进卫一时也不知道卖什么东西好,就把决定权直接扔给了管家。
其实,钟进卫是不想赚灰sè收入,他的jīng力集中在中兴大明,改变大明国运上面。钱嘛,够用就行了。要不,光是他参与政策制定这个身份,就能让他发大财,比如现在派人去低价收购一批未兑换盐引的仓钞,等产量一上来,马上兑换盐引一卖,就赚大了。
“公子是否还没吃饭?”于海宁看看时间,估计了下,问钟进卫道。
“是哦,没吃饭。给我们准备饭食吧。”钟进卫这才想起没吃中饭,就一边吩咐管家一边让他招呼番役们先去坐了,方便自己看情书。
顾百川这些保护政要的护卫都是有眼力的,看钟进卫手里捏着那封信不放,脸sè微红,就心知肚明了。也不推托,去隔壁先坐了等用餐。
钟进卫等他们走了之后,才拆开信看了起来。信中其实没啥事,主要是阿奇知道了钟进卫遇刺,很是担心,嘱咐钟进卫出门一定要小心谨慎。然后又说了点阎家最近的情况,隐约透露出通州那边正在准备嫁妆。
相似小说推荐
-
宋王 (尹三问) 起点VIP2014-08-06 王者,帝王也! 回到北宋,注定身居庙堂, 使辽国,战西夏,固社稷,安邦国。 万里山河,风云已动;美人...
-
周氏三国 (朝盖) 起点VIP2014-08-06 入室醉卧美人膝,醒操兵戈争霸权 这里有,名臣,名将,明主。 这里有,兵戈,铁骑,伐谋。 汉末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