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借天改明 (叫天)



钟进卫一听,有现成案例可以参考,这样最好,就点点头道:“好。”

安贵义在一边也想着怎么做会比较好,结果还没想好,就被吴胜大说了,心里稍微有点懊恼,还比不上这个贱籍的聪明,一下就被他给解决了进气温度的问题。

忽然脑中灵光一闪,安贵义连忙对钟进卫道:“中兴伯,咱家也想到一点,您看有用没用?”

“哦,想到什么了?”钟进卫不大相信的转身看他。

“中兴伯既然说进气的时候会影响炉内温度,那出气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影响炉内温度呢?”安贵义有点得意的说道。

钟进卫一听,猛的拍了下安贵义肩膀,夸道:“安公公果然聪明过人,我一定会在皇上面前夸你的。”

安贵义冷不丁的被拍了下,心里正要埋怨,就听钟进卫这么一说,脸上马上变成一幅笑容,笑得跟花一样,还有比这更好的回报么!

钟进卫说完之后,没再管他,对吴胜大说道:“你们集思广益,用你们的专业知识,赶紧画一个草图给我看看,要兼顾进气降温和出气带走炉温的解决法子。”

吴胜大受到钟进卫的重托,也很是高兴,当下就告辞带着工匠们去讨论出图纸了。

钟进卫一扫没有烧制出水泥的郁闷,高兴的和安贵义聊起天来。

聊了一会,钟进卫忽然想起,以后烧制水泥,玻璃,对,还有钢,这些的关键就是缺少足够的高温,现在吴胜大他们要能做出烧制水泥的新式窑的话,怕玻璃和钢都容易才出来了。

如果真的能成功,这个新式窑相对水泥配方来说,才是最需要保密的,钟进卫就跟安贵义说起这个想法。

安贵义想了想,对钟进卫道:“这个陶瓷厂已停用很久,咱家建议中兴伯向皇上提议,把这个陶瓷厂直接改了。那群不相关的人就可以驱逐出去。周围加盖围墙,并用厂卫守之。您看这样可好?”安贵义指得不相干的那群人,是指外面的工部主事和吏员,这些人不能被信任,必须隔离开。

钟进卫想想,这样也可以。那就等实验出来后再向崇祯皇帝提了,应该没问题。

等到傍晚时分,吴胜大兴冲冲地来找钟进卫,把画好的图纸给钟进卫看。

好吧,钟进卫这个大学生也没看懂吴胜大交上来的图纸,钟进卫只好求解释。

今天特意抽时间看完了《领袖之证》的剧场版结局。有点不舍,却也是结局了。个人感觉这电视剧比电影版的好看多了,推荐。

第一百一十九章轻视复社

吴胜大就一一给他做了说明,钟进卫才明白了大概的意思。也真是的,图纸上的内容都是吴胜大画的,砖,墙什么的都不规范,窑炉的外型倒看得出来,可内部结构,就模糊了,按着他自己的意思在画。估计除了他本人和熟悉他的人之外,别人也看不懂这图纸。

钟进卫拿着图纸,心里在暗暗的想:中国古代和西方比起来,就是缺少了一种jīng确的计量和规范,缺少一种公用的东西,不能很好的传承下来。技艺都是口口相传,言传身教。很不利于技艺的传播和发扬光大。

这些事情,在吴胜大的身上都体现了出来。钟进卫决定这方面也要好好的规划下,然后给崇祯皇帝说说。

建造新式窑的事情就安排吴胜大去做了,有什么需求都写下来,然后报给钟进卫。钟进卫让安贵义去协调,尽快把需要的材料调配到位,一天就又这么过去了。

一是实验xìng质的新式窑规模小,需要的材料就少;二是安贵义这个太监出马,比较好使。

专事专办,第三天一早就全部到位,二十来个工匠在寒风中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他们都是用惯了窑炉的人,对窑炉的关键要求本来就熟悉,又卖力得干活,这动起手来速度飞快,新式窑用一种可见的速度在快速起来。

第三天下午的时候,温体仁来陶瓷厂找了一次钟进卫。一是替皇上问问进度如何;二是把之前所说的道路衙门的奏章给钟进卫看看;

钟进卫先向温体仁略微说了下烧制水泥的经过,遇到的困难和现在解决的情况。然后就和温体仁一起讨论道路衙门的事情,补充了些道路衙门的功能。

现在水泥还没有出来,这个道路衙门自然就还不能公布,温体仁带着失望回去向崇祯皇帝汇报了。

在钟进卫到陶瓷厂第四天的时候,东厂提督王承恩派人给钟进卫送来复社的资料。

钟进卫一边自己看着复社资料,一边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安贵义,很快就看完了这个资料。

崇祯二年,太仓童生张溥在吴江尹山牵头成立复社。不是钟进卫想象的,自己拉人成立的社党,而是有很多个社党组成的,主要组成社党都在东南省份。

参与的人数比较多,据说赴会的士子们乘坐的船只在吴江城外的水河中,排队长达六、七里。

名义上是揣摩八股,切磋学问,砥砺品行,提倡兴复古学,将使异rì者务为有用。

很短的一份资料,表面看来这个复社组织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人数多了点而已。

但钟进卫是听说过这个复社的,复社首领张溥就是那个民间的皇帝。

钟进卫觉得有必要去提醒下崇祯皇帝,先问了下吴胜大,得知新式窑大概要十天左右才能投入使用,觉得时间有点长,光等的话太难熬,就交代留守的安贵义,一旦可以用了就马上通知他。然后钟进卫就进宫去找崇祯皇帝了。

崇祯皇帝听了温体仁的汇报后,正想让人去传钟进卫来问问情况。没想钟进卫就先来找他了,刚好,就安排钟进卫在主敬殿觐见。

之所以安排钟进卫到主敬殿觐见,是为了水泥的保密,之前说好的,等水泥出来后再向群臣宣布。

钟进卫来到主敬殿,发现只有王承恩陪着崇祯皇帝,略微有点奇怪,不过他也没管这个,向崇祯皇帝行礼后,直接就先说自己的来意:“陛下,臣拿到王公公给的复社资料了。”

“哦,钟师傅有何话要说?”崇祯皇帝见钟进卫先说事情,就按捺下自己对水泥进程的关注,让钟进卫先说事情。

“陛下,资料太少,没法判断,但我隐约记得这个复社组织会严重影响舆论,控制朝野走向。陛下,要取消这个复社。”钟进卫建议道。

王承恩拿到复社资料后,首先就给崇祯皇帝先看过了。

崇祯皇帝笑着对钟进卫道:“钟师傅,朕也看了这个复社的资料,没什么特别的,你是不是记错了,区区几个书生结社就能控制朝野走向?”

钟进卫见崇祯皇帝不相信,自己还偏偏不记得复社是怎么控制朝野走向的,不由有点急了:“陛下,这个复社和一般的结社不一样,舆论控制非常重要的。”

崇祯皇帝不在乎的道:“这个复社是有点不同,朕也看出来,但也只不过是规模大一点的结社而已。”

钟进卫见崇祯皇帝根本不信复社将来会成为一个动摇大明根基的祸患,而自己又不记得细节,没法说服崇祯皇帝,看来只有退而求其次了。

于是,钟进卫对崇祯皇帝道:“陛下,臣应该没记错的。如果陛下不愿取缔这个组织的话,臣有两个提议。”

明朝的风气一向比较开放,不会因为一句话就把民间的结社给取缔。如果这样的话,文臣的口水绝对会源源不绝的喷过来。所以崇祯皇帝不愿意听钟进卫一个没有理由的猜测而去招惹那些口水。

现在崇祯皇帝见钟进卫不再纠结于取消复社,就问道:“钟师傅有什么提议?”

“第一,派厂卫前往东南监视复社活动,有情况要马上汇报京师。”

这个可以有,就是派几个人的事情。崇祯皇帝想着就点点头:“还有呢?”

“第二,朝廷控制的舆论要尽快前往东南宣传,不能让舆论被民间的人全部控制了。”钟进卫说到这里,忽然想起,前段时间提议去搞的舆论引导,不知道搞得怎么样了。就又追问崇祯皇帝道:“陛下,不知道臣之前提的舆论引导的事情做得怎么样了?”

崇祯皇帝一怔,过了一会才想起来,是有这么一个事情,自己好像是让温体仁去做的。于是,他对钟进卫道:“钟师傅,朕让温卿去办这个事情,回头让他跟你说说吧。”

钟进卫一听,心里涌起一丝担心,不会没做吧。于是,他向崇祯皇帝要求想现在去问问温体仁。

崇祯皇帝对钟进卫纠结于这鸡毛蒜皮的事情有点无语,就让王承恩去传温体仁过来,然后问钟进卫,有关他最关心的事情:“钟师傅,朕听温卿说,你那个水泥搞的不顺利?”

“前面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不过都有了解决方法,现在正在实验中。”钟进卫回答道。

“什么时候会有结果?”崇祯皇帝追问道。

到底改良过的窑炉能不能显著提高温度,煅烧出水泥,钟进卫也不是很确定。就对崇祯皇帝道:“陛下,新式窑正在建造,大概还要十来天才能使用。到时候就会有结果,就算还有问题,就再解决问题好了。臣相信困难是能解决的,主要就是一个温度问题。”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