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宋王 (尹三问)



“是,娘娘,不若派人结果了他?”赵顼眼神阴冷,此刻是恨极了赵昭,紧张的局势让他有些乱了方寸。

“不可!行刺能否成功还两说,眼下要是秦王遇刺,会是什么影响,你想想?”高滔滔沉声道:“今日他为何把那些刺客带去太庙,就是在警告我们。来不及告诉你,那些刺客是我让濮王派去的。”

“原来如此!”赵顼沉声道:“眼下动不得,那就等以后再找机会吧,当务之急是尽一切可能把他留在汴京,绝对不能让他去长安。趁着这个空档,好调整西北人事。”

“怕的是留不住,西北他是志在必得的,之前经营了那么久,顷刻之间又能如何调整呢?千万别适得其反,反而让西北不安定了。”高滔滔沉声提醒道:“仲针啊,眼下可是非常时期,你可别忘了,郭逵的十五万大军还在邕州平叛呢,汴京的防御……”

赵顼心里咯噔一下,他竟然忽略了此事,京营禁军南下平叛,汴京空虚。西北重要将领全都是赵昭的人,把他逼急了。会是什么后果?长安离汴京才多远,出了潼关可是一马平川。郭逵还远在邕州,远水难解近渴!

此时此刻,赵顼才明白,自己这位皇叔是何等的精于算计。他选择这样一个日子发动。不仅是仁宗皇帝祭日的缘故,也是看准了汴京空虚,自己必须得投鼠忌器。

“那怎么办?”赵顼不禁有些慌了,情况远比想象的要糟糕。

“稳定汴京是当务之急,密令郭逵,只要将交趾逐出大宋就立即回师吧!还有……”高滔滔沉声道:“除了京营和西军。还有个人……”

“文彦博?”赵顼想到,大宋禁军分为三支,京营和西军之外还有河北路驻军,此时此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河北边军虽然都是由各州将领统领,但是文彦博身为河北路宣抚使。自然有影响和牵连,必须要稳住!”

“不行!”高滔滔话音落地,赵顼便立即否定道:“文彦博家的老三文及渊现任长安提举常平司,他和赵昭之间……”

沉吟片刻,又喃喃自语道:“赵昭治理黄河的时候,与文彦博是见过面的……还有,欧阳修那个老不死的竟然和他……还有赵抃……”

一想到这些。心中顿时更加惊恐。欧阳修是文坛领袖,桃李满天下,一呼百应。文彦博是三朝元老,影响巨大。赵抃乃是清流名仕,德高望重。如果这些人全都支持赵昭,那后果……他已经不敢想象了。

“眼下不是猜忌的时候!”对于儿子多疑猜忌,高滔滔实在无奈,连自己这个母亲和他的亲弟弟都要猜疑,何况是旁人了。

高滔滔道:“朝中之人与赵昭有接触者不知凡几,难不成你都要怀疑不成?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可是他们……天知道。他们与赵昭之间有无勾结。”赵顼有些不服气,出生反驳,心中猜疑之心甚重。

“那你想怎么样?把他们全部撤换?”高滔滔冷冷道:“那大宋朝廷还能运转吗?你骤然撤换这么多重要职位,用什么理由?没得让人诟病,还会让官员心寒……”

“可……万一他们心怀叵测。可会出大事。”

高滔滔摆手道:“眼下不要轻举妄动,他们什么态度总会表露出来的,你要小心观察甄别。同时要想办法将这些人拉拢过来,而不是一股脑全都撤换。那样只会生生将人心推向赵昭那边,你明白吗?”

“是!”尽管不情愿,赵顼也觉得母亲所言有理,应允的同时还补充了一句:“赵昭也有不少仇家,这些人还是可以放心用的。”

“情况还那么糟糕,一切都还来得及!”高滔滔道:“首要是先留住赵昭,当然了,若是留不住,还得另想他法!”

“娘娘是说……人质?”这一点上,赵顼倒是不糊涂。

“没错,万一赵昭走了,他的妻儿老母必须留在汴京,凡事他总是要投鼠忌器的。”高滔滔沉声道:“看得出来,他是个重情义之人,必须不会冷血罔顾亲情的。”

“哼,儿明白怎么做!”赵顼冷冷一笑,正面交锋才刚刚开始,慢慢来。

高滔滔看着儿子的表情,没来由心生忧虑。儿子的心胸连他父亲都不如,根本做不到处变不惊,做事更是……

赵昭能有今日,完全是他一手纵容的结果。更可怕的是他身边还有多少力量可用?宗室、英宗老臣,这些人都是他一手打压下去的,自毁长城啊!

唉!这些倒也并非不能挽回,毕竟真正实施者是赵昭,他才是最直接的仇人,这是唯一值得庆幸的地方。

只是即便如此,高滔滔心里还是七上八下,很是不安!难道自己和丈夫努力数十年的心血要付之东流吗?

一夜间,高滔滔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很担心,天亮之后,天下人会是什么反应?

第六一三章天下惊

秦王赵昭认祖归宗,不过半日时间便满城皆知。

汴京百姓惊讶不已,昨日夹道欢迎的英雄林将军,竟然是仁宗皇帝的亲生儿子,是秦王殿下。

消息来的很突然,震惊之后则是无限欣喜。

毕竟才十年时间,百姓大都还记得仁宗皇帝的好,以及在位时的诸多仁厚之举。

那会主上仁厚,政令宽和,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反观现在,搞什么变法,政令隔三差五就有变化,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一个接着一个,搞的乱七八糟,生活一团糟。百姓的生活大不如从前,破产困顿,流离失所者大有人在,甚至有民不聊生之趋势,百姓心里对今上也多少有些埋怨。

越是如此,百姓就越是怀念仁宗朝时的太平盛世,越发怀念仁宗皇帝。

如今听说仁宗皇帝有亲生儿子在,都是打心底里为仁宗高兴。何况秦王殿下还是战功赫赫之人,名声素来很好。

太学学子,士子百姓也都纷纷叫好,秦王殿下收复兰州,开疆拓土,实乃大宋从未有过的功绩。

仁宗有子如此,当真是万幸,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当夜,有无数的老臣心中感慨,怀念故主。

一时间,汴京百姓皆是颂扬,纷纷为秦王叫好,民心所向,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这一惊天消息,通过各种途径迅速传向各地……

得知消息时,河北路的百姓更是激动万分。没想到治理好黄河,让他们可以安居乐业之人是仁宗皇帝的儿子,一时间大为称颂。在有心人的宣传下,百姓对秦王感恩戴德。有许多人甚至感动得嚎啕大哭,亦有人朝着汴京的方向跪拜仁宗皇帝在天之灵,跪拜秦王殿下……

因为良好的民心基础,秦王赵昭在百姓中的威望空前高涨,广为称颂。

紧接着。各地官员将领纷纷接到消息!

大名府,文彦博愕然许久。

仁宗皇帝有亲生子?竟然是林昭!这是好事,可如此一来……

三朝元老,宰辅大臣文彦博很清楚,此事将会导致大宋皇位继承风波出现。就眼下的局势看,大有不死不休的架势。

毫无疑问。太皇太后是站在秦王这边的。坐镇长安,统领西军,等于控制了半壁江山,完全有分庭抗礼的实力。不过赵顼父子经营十年,根基颇深,谁胜谁负不好说。

越是如此。就越是免不了龙争虎斗,对大宋而言,究竟是好是坏?

文彦博不想评说,也无法预料,当前他在意的是自己的处境。作为三朝元老,位高权重的河北路宣抚使,身份很敏感。毫无疑问要涉及到站队的问题。

也许有些人可以明哲保身,也有人持观望态度中立,可是他不行。以他的身份,若是做个骑墙派,两边都不讨好,后果会更严重,注定了无法置身事外。

还有一个麻烦事,三子文及渊去了长安为官。西北之地多是非,尤其是这个当口上,还不知道官家会怎么想呢?哪怕人是他亲自破格提拔的。

再者。自己与赵昭见过面,六子文及甫过去与赵昭有过交往。过去的小事,如今都非同一般,必要的时候,会被无限放大。

沉吟许久。文彦博沉声道:“及甫,给你三兄去信,让他找个借口辞官,离开西北。”

“为何?”文及甫讶然道:“莫非父亲你打算站在今上这边?”

“一切都为时尚早,长安是是非之地,为父不想你兄长为难,也不想自己为难!”文彦博轻声道:“还是先看看今上的反应吧!”

文及甫默默点点头,醒悟过来,有一种手段叫以退为进,父亲此招更多是试探之意。试探今上的反应,又何尝不是试探秦王的反应呢?

消息传到府州时,折家上下一片震惊。

此事他们是绝对无法置身事外,折文芯是赵昭平妻,并且生有一女。毫无疑问,不管愿意与否,折家已经被动地卷入局中。

好事还是坏事?折家上下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折家的女儿成为秦王侧妃,这是一个机会,借助外戚身份发扬光大的好机会。也有人觉得,这是危险。秦王与今上必定水火不容,今上若是获胜,折家必定没有好下场。

折克行不由苦笑,折家现在还有选择吗?

妹妹是秦王妃,不帮着妹夫,难道去贴皇帝赵顼的冷屁股?即便是断绝与妹夫来往,主动投诚,人家也未接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