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宋王 (尹三问)



旱灾和王安石罢相的风波对他的威望造成了巨大打击,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件事来转移一下朝臣和百姓的注意力。

自从太祖。太宗统一中原之后,大宋朝就再未有过开边盛举。如果此番河州可以打开局面,毫无疑问,自己的帝王功绩可以浓墨重彩地添上一笔,直比太祖、太宗。对于一个皇帝而言,这一点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只要成功了,谁还会在乎雷击福宁殿呢?谁还会说皇帝为政为过失呢?用成绩却掩盖过错。这是惯常用的手段。赵顼太想要证明自己的,以前使用的手段是变法,而今则对边功情有独钟!

转移注意并不只是这一方面,王安石虽然走了,但是新法并未废除。旧党的官员们最近正在穷追不舍,对新党和新法进行打压。赵顼已经不厌其烦,却又不能和旧党的官员们决裂,正为此头大不已。

如果这个时候发生战事。那么朝堂上还会争论这些吗?

正是出自于这样诸多的考虑,赵顼本人的意见是开战!

可是朝臣们依旧有反对,即便赵顼公开表示了自己的决定,还是有人上书劝谏。

有三司的官员表示,因为干旱的缘故,粮食歉收,如果开战。粮草恐怕难以为继。赵顼对此全不以为然,表示西北之地军粮储备充足,完全可以供应一两年不成问题,不必再从内地调运粮草。

同时赵顼还表示。王韶已经动手了,这时候的局势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现在收手,算怎么回事?

大宋不敢开战?这种情况传出去之后,会引发什么后果?

别人都会以为大宋软弱可欺,缺乏开战的魄力,那么敌对的各国,以及边疆的许多部族和藩属国会是什么反应?

大宋王朝的威望和震慑力都会大打折扣,王朝颜面丧失殆尽的,以后如何立足?

这样的理由也实实在在,关键是王韶已经动手了,先斩后奏,取消的代价实在是太大。关系到大宋威望和威慑力的时候,问题就严重了。

万一这次罢手了,将来有更多的藩属国出来闹事,那么今天反对的大臣岂非有罪?这样的罪名谁也不愿意承担。

只要笃定一件事,总是能找出更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

赵顼又表示,如今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是吐蕃人的劫掠行为制造了口实,大宋师出有名,是为百姓报仇,惩戒凶犯。

同时,西夏经过去岁的绥州之战,元气大伤,国内政局不稳,不会轻易插手。宋朝使臣出使高丽,有效牵制了辽国。

辽国和西夏不参与,大宋无疑少了很大的掣肘,有精力和实力来对付吐蕃,成功可能性大增。这样各方面都满足的机会着实少见,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怎么能放过呢?

可有大臣表示,如果战败会是什么后果,该如何应对?

赵顼没有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来治罪,而是表示了极大的自信。王韶作为主帅,有景思立,刘昌祚等诸多将领配合,还怕不能取胜吗?大宋军队能在无定河边大胜西夏,难道还打不过吐蕃人吗?

如此一来,决策就敲定了,对河州吐蕃开战!

虽说针对的只是河州,但所有人都知道的,如果战事顺利,王韶的大军绝对会直指青唐城!

接下来就是调兵遣将,光是王韶那几个人根本不够用,这一次河湟的战事规模绝对不会小。加派人手,未雨绸缪是必然的,枢密院也很快给出了应对,派遣相关的将领前往西北。

既然是选择人手,对西北,最好是河湟熟悉的将领无疑是上上之选。可是汴京城里,说到对河湟了解程度,有谁能比得上威远候林昭呢?

两年前,林昭奉命出使河湟吐蕃,去过青唐城。很凑巧,当世因为雨水和避开西夏人的缘故,他们走的并非兰州,而是河州。

走过这条路的宋朝将领绝对没几个,林昭是其中之一,而且是个有心人。当年他就料定了会有这一战,故而一路上对山川地貌多有了解。地形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对吐蕃人和将领的了解。

最近几年,似乎只有林昭与吐蕃人有过紧密接触。如果是另外的人,肯定不会把青宜结鬼章和木征等人放在眼里,林昭却知道,这几个年轻人是吐蕃目前最优秀的将军。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他们让景思立吃了大亏,导致了踏白城的惨败。

林昭的这段经历,枢密院是知道的,所以在调遣将领的奏疏上,威远候的大名赫然其上。不止是枢密院,另外一个一封奏疏上,也有林昭的大名。

王韶在给赵顼奏报军情的奏疏上有附言,如果朝廷决议开战,请调林昭到前线。主帅点名要人,那自然是非同一般。

对河湟的了解是一方面,威远候行军作战也不含糊。无论是庆州之战俘虏了梁乙埋,还是无定河让梁太后大败而归,林昭的军事才能当真不是盖的。

到了这种时候,很多人才发现,威远候是真的文武全才,甚至治理黄河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在大宋朝,单纯的武将可能常遭白眼,比如狄青,哪怕是功勋盖世,依旧不被士大夫阶层接纳!

可文职出身的武将可就不同了,比如王韶,嘉佑二年的进士。威远候虽说不曾科举,可好歹有皇帝钦赐的进士出身,也是从文官基层发展起来的。就目前流传的诗词作品而言,林侍郎的才学也非同一般。

因为河州战事开启的缘故,威远候林昭的大名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至于林昭本人,对此毫不惊讶,王韶出兵河州的消息一传回来,他就料定会有如此结果。这也是他期待许久的局面,熙河开边总算是拉开了序幕!

“果如公子所料!”狄青对此是佩服不已,林昭笃定的事情如期发生了。

“哼,迟早的事情,如今这个时间倒是很合胃口!”林昭笑了笑,他只是大概记得,熙宁年间与吐蕃有过战争,可具体时间不好断定。

“公子打算主动请缨,还是?”

林昭笑道:“随便,听说王韶点名了,无论我是否主动,河州都是必然要去的。太主动,可能会被怀疑动机,反之又显得不思报国,都不好!思来想去,我打算上一封奏疏,提出我对河州之战的建议!”

“如此甚好,两全其美!”狄青道:“此战只要获胜,公子无疑会是大宋的英雄,威望将会空前提高!”

林昭道:“最重要的是兵权,赵顼的实力已经削弱了许多,我们这边正是需要加砝码的时候,西军对我们太重要了!”

“是!”狄青道:“此事还需要详加谋划!”

“先不管那么多,我的奏疏已经递上去了,现在就等宫中诏书了!”

第五四九章盟友

诏书很快就下来了,威远候林昭为宣威将军,前往西北参与对河州战事。

赵顼对林昭本身就格外看重,林昭的军事才能,以及对河湟吐蕃的了解程度,都表明是可以胜任这一职务。

有王韶在,再加上一个林昭,有着两个得力的心腹在,必定事半功倍。

对此,林昭自然是求之不得。

此去西北,不仅仅是战功,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的控制西军。折家和种家的关系只是一部分,还得自己来亲自掌控。

得知林昭要上战场,家里的女眷们自然有些担心。

曹氏和赵福康不必说了,诸多夫人更是多有不舍,其中以沐思虹最为强烈。按照这个节奏,自己生孩子的时候,夫君肯定不在身边,多少有些遗憾。

不过她们得知林昭的真实身份之后,都明白一点,丈夫是干大事的人,故而任何的决定她们都不会干涉,而且会大力支持。

正是因此,林昭才放心不少,安然离开汴京。

临走的时候,赵顼特意将林昭宣入皇宫,又叮嘱了一番。

“东阳啊,河州是小事,重点何在你是知道的!”

林昭点头道:“河湟的事情,臣和王大将军都省的,会相机而行的!”

“嗯!”赵顼点头道:“河湟之事,朕寄予厚望,东阳千万莫要让朕失望啊!”

“是!”

赵顼笑道:“东阳啊,此战十分重要,朕希望你与朕一起携手建立不世功勋,名垂青史!”

“臣一定会珍惜这份殊荣的,保证不是让陛下失望的!”林昭心中暗道:赵顼,别着急,一定会给你惊喜的。

“好,朕等着!”

七月初,汴京刚刚有一丝凉意的时候。林昭便与诸多将领一道启程了。

林昭是侯爵,又是宣威将军,官阶本身就高。赵顼还特意下旨,此番作战,以王韶为主帅,林昭为副帅,总领西北军务。

二十多岁的统帅在大宋朝是很少见。可是没有人说个不字。毕竟是官家亲自发话了,林将军的能耐也是有目共睹的。无定河之战运筹帷幄,让西夏人吃了那么多的亏,还有过俘虏西夏国相的传奇经历。这些都足以说明问题,否则也不可能小小年纪就被封为侯爵。

在诸位夫人和家人的凝望中,林昭骑着小白龙消失在汴京城外。前往西北前线。

在此之前,狄青便带着明月宗的大批手下前往西北,为林昭打前站,收集情报。至于蒋雷霆则留在了汴京,毕竟这里还有诸多的家眷和事务,需要处理。尤其是公子家眷安全方面,绝对不容忽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