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小打小闹,但是今年绝对是很正式的。可是效果依旧不怎么好,这让蔡京有些着急了。
林昭遇到的问题,他全都遇到了。所以他分外关注林昭的举动,想要看看经验更为丰富的林昭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也好从中借鉴。相比之下,他到底有些稚嫩,太过缺乏经验!
蔡和继续道:“不过林昭似乎一点都不着急,没有多少人借青苗钱他似乎无所谓,并且严厉禁止强行摊派。说实在的,连钱塘县的那些小吏们都有些着急了,毕竟青苗法迟迟不推行,他们也没有油水……”说到这的时候,蔡和有意无意地看向蔡京,因为这样的事情,在余杭县也很常见。
果然,蔡京的表情微微有些不自然了。余杭县的小吏们到底是怎么做的,他不说知道的清清楚楚,但还是心里有数的。可是又能怎么样呢?水至清则无鱼,他要指望着这些人帮自己干活,不让他拿点好处似乎也不现实,蔡京对此也是相当的无奈。
更为重要的是,只有这样,青苗法的推行才能不受影响,这一点是蔡京尤为看重的。所以他没有林昭那个魄力,绝不强行摊派,他是做不到的!
“钱塘县担保人的状况如何?”蔡京轻叹一声,这是另外一个难题。
蔡和道:“和我们一样,没有多少人愿意出面做个担保人,上等户都是避之不及。这一点林昭同样没有强求,为了解决那少数借款人的需要,他让孟家出现,搞出了这个棉花种植的举动。”
他难道一点都不着急吗?蔡京心中再次涌起这个强烈的好奇。关于上等户担保的事情,已经成为所有青苗法推行地区的一个焦点,很多官员都在为此烦恼。
有的州县,官员们无可奈何,只得强行要求上等户为他人作担保。手段十分强硬,已经搞得怨声载道,因此而发生的悲剧也不少,比如临近的富阳县就是如此。在这一点上,蔡京还算可以,并未做的很极端。
蔡京本人没有直接参与,但是他手下的人会怎么做呢?余杭县的小吏们为了出成绩,做事时虽然不会那么明显直接的去强迫,但是明里暗里会通过各种手段去暗示。
普通百姓怎么敢与官府做对,在官吏们的暗示与点拨之下,不得不屈服。其实上还是一种变形的威胁,只不过做的不是很明显,终究还是五十步笑百步。
对此蔡京一直是睁只眼闭只眼,完全是一种默许甚至是纵容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青苗法才能顺利推行,这同样是自己需要的政绩。
现实就是这样的无可奈何,自从成为新科状元,成为官员之后,他才发现现实残酷,与书中的仁善清明的朗朗乾坤完全不同。至于圣贤之书中教导的仁义礼智信,在现实中并非完全可行。
人要懂得变通,否则在这条路上,当真很难走下去,这是蔡京为官以来最大的体会。
可是他终于不能像林昭那样洒脱,本以为可以从钱塘县借鉴点办法,可是现在看来,根本不行。他没有孟家那样的财力支撑,更没有棉花这种神奇的东西,甚至连林昭最终的目的是做什么,他都不清楚!
更为重要的是林昭的心态,这种办法或许能够解决眼前的状况,可是青苗法的推行无疑是耽误了。到时候该怎么向官家和王相公交待呢?蔡京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很为难,可是人家林昭似乎完全不在乎似的。
这便是他与林昭之间的差别,也是不及林昭的原因所在……
蔡京不由长叹一声,这是到底该怎么办?同时他也对林昭分外佩服,隐约有种想要跟随林昭多加学习的冲动。
第一八八章意外失望林县令
在青苗推行的问题上,林昭很严厉,态度很坚决;蔡京很为难,睁只眼闭只眼,可是杭州其他的官员就另当别论了。
时间已经进入熙宁三年的四五月,天气逐渐炎热了,夏收已经开始进行。各地放出去了不少青苗钱,都眼巴巴地等待着夏收之后结账!
在杭州,气氛尤其的紧张。
因为去岁秋雨连绵,导致秋耕秋种都有所耽误,播种情况可能不足正常的一般。所以今年杭州夏收的情况必然是可怜巴巴的,欠收是肯定的。
但是青苗钱的归还确实一个不折不扣的大问题,尤其是青苗法推行的第一年,格外受到关注。何况这是一次收回本息,各层级的官吏对于获利的情况都格外的关心,所以谁都不敢马虎。
按理说两成的利息看似很多,但相比于那些大地主情况还是要好一些,百姓是可以承担的。青苗法政策本身还是很有优惠的,王安石对此充满了期待,希望此举不禁可以抑制土地兼并的问题,同时可以增加财政收入。
想的很好,执行起来就有难度了,尤其是在去岁遭遇过水灾,粮食明显欠收的杭州,这个问题就越发的尖锐了。
百姓们凭借着州县良机的赈灾粮,以及青苗钱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可是实际上最艰苦的日子还没有到来。
因为眼看夏收到来,终于可以收获为数不多的粮食了,可是尚未来得及喜悦,就该向朝廷归还粮食了,而且是连本带利的。
如果是丰收的年景,这不算什么,但是现在……一切就不一样了!
对于相对富裕的殷实之家来说,兴许也不打紧,咬牙也就过去了,但是对寻常百姓而言。就有些要命了。
因为粮食一旦归还,他们在秋收之前又将面临缺乏口粮的局面,生活仍然难以为继。
可是朝廷的地方官才不管那么多他,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政绩,放出去的粮食是必须要收回来的。于是乎这种强制手段都用上了,毕竟欠债还钱,收回粮食是天经地义的。地方官这么做,你又有什么办法呢?
何况在那个年代,寻常老百姓怎么斗得过官府呢?无可奈何之下,只得交出粮食,于是乎他们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困苦之中。
这种落差很大的感觉,当真让人有些难受!刚刚才给了他们希望。瞬间又将他们的希望摧毁,将他们逼上了绝望的境地,试问谁的感受能好?
于是乎这些百姓们开始怨声载道,对于朝廷所谓的青苗法更是鄙夷,不满,各种负面情绪就开始酝酿爆发出来。刚开始发给他们钱粮的时候,他们满心欢喜。可是现在,完全是另外一种感受。
还有一批人,他们本来没有向官府借青苗钱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家底也算殷实,可以度过目前的难关。
可是因为朝廷的一些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强行摊派,你不借也得借!官府的想法很好,这些殷实之家。借了之后完全可以还得起,不必担心到时候的回收问题,利润完全是可以保证的,而且还不用多费用付,这样的好事地方官自然愿意投机取巧。
于是乎青苗法推行的账目上数字很客观,可是对于这些强摊的老百姓而言,就很郁闷了。他们明明可以不用借用钱粮。等到收获之后,所有的粮食都是自己的。可是现在,他们就得平白无故地损失掉两成的利息钱。一年辛苦劳作,两成的钱财就这么送了出去。哪个心里能好受?
他们并不知道,这是地方官府胡乱行事,走样的执行,纷纷认定是这个新推出的青苗法害人。
王安石绝对不会想到,设计如此完美,用心良苦的青苗法会变成如此模样,被让老百姓苦不堪白,民间的风评也格外的差!甚至已经是怨恨与抵制,这种情绪从一开始就滋生了!
当然了,最为痛苦的应当属于那些上等户了。按照青苗法法令的规定,五户或者十户为一保,其中富裕的上等户来做保人,为借款的百姓担任担保人。朝廷的本意很明确,互帮互助,如果借款人无力偿还,还有担保人在,不至于放出去的钱粮收不回来。
这个条文,从一开始设定的就很不合理。可是王安石却浑然不觉,直接无视掉了人性,直接无视掉了上等户的不满与反对。
夏收之后,便是收回债务的时候。
在杭州地面上,因为灾荒的缘故,很多百姓还不起青苗钱的本息。有的是因为归还之后所剩无几,所以有意的拖延或者少华。当然了,也有那么一部分,是故意的恶意拖延。
寻常借款的百姓十分散乱,想要从这些人追回本息,费时费力,还吃力不讨好。地方官哪里肯费这个力气,加之上面又催的比较紧,为了方便起见,全都将目标对准了那些做担保的上等户。
可是这个做法对于这些上等户而言,完全是无妄之灾。他们没有借用一分钱,一粒米,这个是却要平白无故付出这么多,心里肯定是老大不愿意。
地方官哪里肯与他们多讲道理,因为有担保的存在,完全是可以强行收回钱粮的。这些无辜的上等户只能活该倒霉,因此付出了大量的钱粮。官府还很客气地留下一句话,让他们去找那些欠款的百姓去收账。
官府出面可以不讲理,可以采用强制手段,可是寻常百姓之间呢?让这些上等户去收账,兴许可以收回来一些,可是大部分时候都成为了烂帐。有的人不愿意归还,还有一些是当真归还不起。
上等户们注定了也要平白无故地遭受损失,在他们眼中,青苗法完全就是对他们的抢掠,让他们深恶痛绝。
相似小说推荐
-
周氏三国 (朝盖) 起点VIP2014-08-06 入室醉卧美人膝,醒操兵戈争霸权 这里有,名臣,名将,明主。 这里有,兵戈,铁骑,伐谋。 汉末三国...
-
穿越东晋末年 (酥酥麻麻) 起点VIP2014-09-30 东晋末年,天下大乱! 值此乱世,罪大恶极,被执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枪下亡魂卫风魂穿东晋,顿时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