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道 (自挂西南枝)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自挂西南枝
- 入库:04.13
道教中,将为国为民。消灾解难,祈福延寿,风调雨顺,国运昌盛的表达心愿和方法的仪式。统一掺杂在法事活动中。而道教的法事泽被称作‘斋醮’。在道教当中,最大,最隆重的斋醮一共分为三种,即‘周天大醮’、‘普天大醮’‘罗天大醮’这三种法事参与的人数众多,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场面极其宏大。不过一般来说这三种斋醮都是由国家举办,请德高望重的道士进行主持。基本上一场法事就要倾尽一省的资源。对于当下的大唐来说还是能省则省的。
渭水河畔原本突厥驻军的营地处搭起了台子。青、红、黄、白、黑五色旗按照五行排列,将法坛紧紧地包裹在中央,在往外则是北面的‘坎’旗,西南的‘坤’旗,正东的‘震’旗,东南的‘巽’旗,西北的‘乾’旗。。。而在九宫旗之外,又按照天干地支的顺序插了整整一圈的兽形旗。在这些旗帜之外。各种道家旗帜插满了渭水两旁。
接连的雨天早就浇湿了差好的各色法旗,不过还好道教的法旗多是像大家见过的酒旗一样,竖着垂下,一遇到大风。看上去也是十分的震撼,厚重中带着一丝飘逸。
等到一切基础的猪呢比做完,在钟鼓齐鸣,旌旗飘扬的场面之中,黄俊明带着道士们一步一步的向着法坛走了过来。黄俊明单人独身上台。静静地坐在准备好的蒲团上。台下六位德高望重的老道,按照六仪的站位依次坐好。再往外。则是按照九星站立的九位壮年道士,这九位道士的站位可是不一般。九人分别对应着天蓬星,天任星,天冲星,天辅星,天英星,天芮星,天柱星。天心星,天禽星。一旦法事开始。九人便会和着经文不断顺时针走动,若是有些眼力的朋友应当可以看出。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九宫八卦阵,九人分别处于九宫对应九星,行走时又通过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若是遇到特殊情况又可以直接便为八神阵1,端得是变幻莫测。
再九人之外又分出十二位天干地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切人手全然按照最高的斋醮举办,除了黄俊明和最内圈的六位老道不动之外,其他人都是要脚踏七星步,随着黄俊明的念诵经文而依阵行走的。
“风起!云动!北斗立!”随着远处传事道人的高和声,在这风不停,雨不住连曙光也没有来得及显现的时候。这场斋醮的第一场,遍在众人的注视中开始了。
所谓的‘北斗立’自然是要黄俊明和身外的六位老道齐声诵读《北斗经》,别看这诵经简单,可却要足足的吟诵七遍,并且要的是七遍《北斗经》颂毕,第一缕曙光正好要照在祭坛之上,这可是非常考验道士们的星象术和大局观的。不过今夜云多无星,更给七人的吟诵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咣!”随着第一声钟响,七人开始吟诵了起来。
《北斗经》全称《太上玄灵北斗本命诞生真经》诵读北斗经所为的就是消灾渡厄,清净身心,消除罪业,远离诸祸。古时大家族的子孙在本命生辰之日,往往都要取一本北斗经诵读。至于原因嘛,消灾祈福是一,第二点古人认为北斗七星是造化之枢机,人神之住在,又回生注死之功效。所以在这斋醮的第一场诵读北斗,为的就是要讨这个彩头。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经文已经诵读了两遍,这第三遍即将开始。两遍之后的五遍只要是能够背诵北斗经的道士或者居士都是可以诵读的。也算是给自己讨个彩头。
随着诵经声逐渐的变得有序洪亮,风雨也似乎也小了许多,直到第五遍的时候,似乎云彩也黯淡了不少,远方天际露出几缕星光,对于正在诵经的人们看到这种情形更是亢奋的跪在了地上2。虽说这星光并非北斗七星所发,但只要他是星光就足够了。
———————————————————————————————————————————————————————
1道教八神阵:直符、腾蛇、太阴、六和、勾陈(阴遁为白虎)、朱雀(阴遁为玄武)、九地、九天。分别位于八宫,阳遁顺时针转动,阴遁逆时针转动。
2见星光跪地一说:夜颂《北斗经》若北斗七星闪耀,见星光即三跪九叩。北斗不显而它星闪耀,需行跪礼。
ps: 经文我就不写了省的让大家觉得我是凑字数。
正文 no、122 武道危机【求订阅、求月票】
no、122 武道危机【求订阅、求月票】
对于《北斗经》黄俊明将诵读的速度把握的还算准确,虽然不是用最后一个字迎来曙光却也差不多。好在阴雨虽然有了消散的迹象但还有点阴沉。在云的遮掩下曙光的样子还是有些让人懵懵懂懂。
随着最后的一句经文的诵读完毕,黄俊明总算可以喝口水歇上一歇了,这种大型的法事虽说是要连续几天都要进行诵经,掐诀念咒,踏罡步斗。可是人也要休息,否则的话给人祈福,自己没准却要让他人做个阴事了。
随着北斗经的尾音逐渐远去,原本庄重的钟鼓声渐渐变得欢快起来,就像是开幕式运动员入场之后的文艺节目一样,整个道场四处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按照往常,想要买卖东西还是要去西市东市里进行交易的,可现在却是由政府开了个豁口,随意摆摊,随意买卖。至于城管之类的人物在这大唐可没有。维持市场秩序可是由长安县附属各个坊中的武侯来进行客串的。
至于武侯可不是平常大家所知道的公侯伯子男的那个侯,大唐的武侯事实上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片警,衙门里的捕快就等同于是传说中的刑侦队。平日里巡街缉盗可都是这些武侯们的日常工作。而大唐的武侯多数又是退伍的士兵所组成,威信和人品那是没得说,可比某国的黑衣要好的多。
黄俊明一身道袍虽然在这纷乱的人群中显得有些扎眼,但是却没有多少人会去和他搭讪,黄俊明现在的工作可是异常的神圣的,一旦身处法事当中。所领头的道士只能够吃主办方的饭食。与主办方交谈。其他人若是搭讪都会被作法事的道士们视作晦气和不吉利。
猛喝几口将碗中的白粥下肚,黄俊明总算是来了点精气神。一想一会还有十几篇经文要背,黄俊明顿时就觉得头疼。做阳事可比阴事困难的多,一个个禁忌让黄俊明这个根基比较虚浮的道士有些厌烦的紧。
随着钟声的响起,黄俊明又不得不坐到了台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官经》;《血湖经》;《十王经》;《灶经》;《皇经》;《铁罐施食》。。。一连串经文从黄俊明的口中一字一句的传向云霄。时间也随着一点点的随着诵经的声音一点一点的变换。黄俊明诵经有道士们一起应和,偶尔偷懒也是没有关系的。可是单单坐在这又湿又潮的蒲团上,身上的湿衣一点一点的被阳光所蒸干也是一种煎熬。
虽然在诵读这些经文中间也有些间隔,可在这个间隔参与法事的道士们却不能离开自己的位置。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民众们这边买一个胡饼。那边带一个香囊。而自己却或坐或站,不得有半点差池。或许这场法事对于其他道士而言是个永生难忘的机遇和挑战,可对于黄俊明来说却是一个永生难忘的煎熬。归根结底,黄俊明还是没有将自己全部融合进大唐道教当中去。
虽说黄俊明自己从小就身在道教,可是在现代时的惫懒,让黄俊明错失了很多学习知识的良机。到了大唐之后,虽然有了好身份,大理想。自己也以为是在道教之中,可是基础和底子在那里摆着。苦的活计不愿做,累的活计根本不用正眼去瞧。空有大理想。却还是东用一个小聪明,西耍一点小算计。一切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这一切的一切都早就了现在他的难受和痛苦。坐着高声朗诵一天的经文可不是好受的。1
言归正传,黄俊明虽然被这经文搞得头大心烦,却也不得不装着样子坚持着。第一,自己的形象可不能因为这一次法事毁于一旦,第二,每次做法事都是一次传道演教的机会。向着民众宣扬道教普救天下苍生,预测吉凶祸福,成败兴衰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大唐的道教要是想更加的昌盛。每一次做法都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毕竟很多时候道教的想法还是很贴近民众的生活的。比如说:国运不顺,涝旱蝗虫灾祸不断,战火频发。个人时运不济,常常忧患,丢东西,和人争斗,和家中人不合,多病等等。而道教正可以通过做法。祈福迎祥消除灾祸。而这法事是否管用,那就要看你个人是否虔诚了。道士念经是替有所求的人而念。至于这有所求的人是否虔诚,是否忏悔自然影响着法事是否会成功。
对于道士来说。诵经念咒无论所求之人是否心诚,自身都是可以获得功德的,也正因为此,道士们乐于做法而多余收徒,毕竟收徒如果徒弟品行不佳那徒弟所带来的业力师傅还要承担的,这也是担风险的事。哪有念经诵咒做法事好。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迦太基的失落) 起点VIP2014-10-05那个时代,宋朝有着美国的综合国力,军费开支堪比德国法西斯,军队战斗力只是意大利水准,百姓过...
-
风流探花 (风烟净) 纵横VIP2014-08-02一段钩沉历史,一种超越轮回。宋易以奇特的穿越方式来到大赵,最终闯荡出一片辽阔的天下。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