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道 (自挂西南枝)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自挂西南枝
- 入库:04.13
金蝉子虽然和历史中的他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却在思想上更进一步。不说道经、佛经研究的相当透彻。就连在为人处事方面也是下了一番苦工。按照黄俊明的话来说,经义是死的,而且同一本经书。研究起来每个人都会得出不同的答案,而你,金蝉子所要做的。就是在众多经书当中找出一个大家都理解得了,解释的通的解释,只有这样,才会让人信服。而这却又是研经道路上最最简单的一个方面,难得是用怎样一个方式去与人交流,让人从你的言语中对你的话无法反驳,而这种问题的基础就是为人处世。
一人行走在外,不懂得为人处世,显然是行不通的,在金蝉子出关的这么长时间。一直都在练习怎样和人交流,更是借助殷崤和黄俊明的关系,跑到鸿胪寺待了一段时间,正好这年终岁尾,各方藩国前来进贡。鸿胪寺又是和藩国打交道的第一场所。对于金蝉子的磨练不可谓是不大。
“来了!”不知是谁首先发现了金蝉子的车架。高声对着准备送别的众人提醒道。
对于金蝉子的这次出国传经,无论天仙宫,还是大唐官府的高层人士都是相当重视的。李世民不但很是欣喜的发给了金蝉子通关文碟,更是赏赐了二十人的护卫,让金蝉子在国外的路途中有一定的自保之力。黄俊明也是派了三十道人,这三十人从武到医。从医到卜,从卜再到科。可谓是集齐了道教现有的一大批精英。
出国传道嘛,当然要面面俱到,将道教最完整的一面展现出来,当然其中有些人还是有着其他的目的,无非是将大唐周边的各国状态记录下来,存档以便以后使用。
“师尊。”不多时,金蝉子的车架停在了众人面前。金蝉子从车上下来,直径跪在黄俊明面前唤了一声,然后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
黄俊明将金蝉子从地上扶起,掸去身上的灰尘,开口说道:“金蝉,都准备好了?”话虽然平淡,却是将千万句嘱托省略后的言语。
“恩!”金蝉子重重的点了点头。
黄俊明本想拍拍金蝉子的肩膀,只是手伸到一半,却又缩了回去,在金蝉子的手臂上一引,看着身后的晓露等人对着金蝉子说道:“去吧,和他们道个别。该说的为师已经和你讲过了,剩下的路,需要你自己去前行。”
黄俊明眼看着金蝉子和师兄弟们一一惜别,暗自有些感伤起来。只是自己是个当师傅的,在这外面还是要注意些形象的。要说不舍那是假话,当初万冥子沐轩子走的时候,比这金蝉子要走的路可是近了不少,那还让黄俊明难过了些日子,而现在,金蝉子这个自己最小的男弟子又要远行,心底更是难受。
黄俊明向身后的路望去,一会,金蝉子将在这条路上远离家乡,远离国度,去到一个又一个耳闻未见的城市,路过一条又一条荒草遍地或是车水马龙的街道,而自己却只能在这渭水河畔,长亭柳下为自己的弟子祈福。随后望着远去的背影,黯然神伤。
“师尊,弟子该走了。”金蝉子与众人依依惜别后站在黄俊明身前说道。
“金蝉,知道大雁吧?”黄俊明突然对着金蝉子问道。
“弟子知道。”金蝉子不知黄俊明要做什么,但还是回答了黄俊明的问话。
“既然你知道大雁,那为师就不多说了。你走之后,为师会在天仙宫藏经阁旁修建一座塔,这塔名,为师都想好了,就叫做大雁塔,大雁塔等燕归来,金蝉路上小心,去吧。”
——————————————————————————————————————————————————————
回书友:西南确实不是道士啊,之前说过,西南只是一个在大学中煎熬的无所事事的大三生。对于道教的了解只是因为家附近有个道观,而那个道观正是叫做“天仙宫”,还有囫囵吞枣的看了两三本道经而已。很多的道家思想表达的并不准确,只是借了个道教这个名头。
关于玄奘家室:史书记载,玄奘兄弟三人,长兄子承父业为官,二哥陈善为洛阳净土寺法师。更是玄奘入佛的主要领路人之一。也是玄奘的佛学启蒙者。
正文 稍后有一章
今日坐车去奶奶家,更新时间不定,稍后可能会有一章
正文 no、273 如期而至的蝗灾
no、273 如期而至的蝗灾
金蝉子终于走上了他的那条远去西域的路。或许除了黄俊明在其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之外,还有那么一份的历史的必然在其中。
该走的走了,剩下送行的人们自然也就各自散了去。长捷法师是个和尚,在这儒道独大的时代。一人独自行走在外,总是会受到路人的惊异目光。不得不说黄俊明在民心上面下得功夫还很有成效的。
在世人面前,儒是士,是光宗耀祖,是跻身官场,谈古笑今。道是凡,是御气行善,是无所不在,福泽天下。
至于佛。。。除了那些虔诚的佛徒之外,恐怕没有多少人记得在意佛教和和尚的存在了。再加上这和尚们近年来少在世间走动,大多龟缩在庙里吃斋拜佛。街面上突然出现一个光头披着袈裟拿着禅杖的和尚。怎能不让人用异样的目光去注目?
也不知是该说民众们思想观念转变的快还是民众们太实在,或许两者都有。往往被大众所记住的是能给民众的生活带来好处的,或者说是能一直持续影响着民众生活的。或是在常人眼中觉得遥不可及的崇高的值得敬仰的。相反,那些不显山不漏水,渐渐消失在民众眼中的东西,也用不上多少时间,便会在民众的记忆中慢慢变淡。现在的佛教,正是如此。
“长捷法师,小僧有点想法。不知道法师又没有时间能听小僧浅谈一二?”慧原和尚对着正欲独自离去的长捷法师说道。
这慧原和尚在天仙宫研究道家典籍,并将道家典籍中的一些概念融合在了他所理解的佛教理念当中早已有了小成。只是天仙宫缺少一个对佛家熟知到极点的和尚来印证他的想法罢了。
而长捷法师本就是佛家有名的大德之一,对于佛家教义相当的熟知,同时又有一套对佛的理解,有这么个佛家大能参与到自己的“佛理”研究上,对于慧原来说,可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长捷法师对于慧原的做法还是有点了解的。虽然对慧原和尚的这种借道兴佛的事情稍有不逞,但佛家如今这个样子,慧原这么做也是正常。没准,过了几十年慧原这个思想能给佛教留下一点种子呢,所以长捷放下心中的不快。跟着慧原研究去了。
慧原什么想法,黄俊明心知肚明,对于慧原的借道兴佛的想法显得有些不屑一顾,毕竟借的越多,思想越贴进道教,到时候在想独立出去,就是难上加难了,现在慧原的做法在黄俊明看来也只是加快佛道融合的进程而已。自然不用太过担心。
既然慧原有想法,那就让他自己折腾去吧。黄俊明对于这,倒是信心十足。
如此。长捷法师也不急的回洛阳了,跟着慧原在天仙宫住了下来,不得不说这两人的心理素质还是很好的,起码身处在千多人的道观当中,这俩和尚竟然没觉得不自在。反而还有点怡然自得的模样,这种“心境”让人敬佩。
贞观二年四月末,大唐京畿的气氛显得有点躁动,这早春已过,却不见有几滴雨水降下来,已经将种子种下的农民们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当然除了农民之外。官宦,地主的内心也有些忐忑,按照以往的经验,这四月还不下雨恐怕是要来大旱了。虽说这筒车早都在去年的时候普及,可是毕竟还有些田地远离水源不是?
再说了,这农业又是大唐的基石,无论是什么家境,什么职业,每个人的名头下面都是有那么几块田地的。而且这田地又是很大的一个收入来源,怎么能不让大家焦急?
渐渐地,除了京畿地区,关内道、河南道、河北道、河东道、陇右道、山南道、大唐十个道就有六个道相继发出了旱灾的快马奏折,直入长安。
有大旱必有大蝗,这是用千百年验证的事,虽说在这过去的两年里人们早就知道今年会发生蝗灾,但这旱灾一来,哪怕是准备再怎么充足,也显得有些慌乱。
稍有经验的老农揭开一片干裂了的地皮,“忽”的一下将手中的地皮丢出老远,强咽了口唾沫。飞也似的逃回村子。
“蝗虫!蝗虫!”老农在村外便开始喊道。
这人们紧绷着的神经被老农的喊声缩惊得乱颤,匆匆的丢下手头的物事,忙跑出屋,顺着老农声音传来的方向围了过去。
“李老头!慢点,你刚刚说什么蝗虫?哪里有蝗虫?”人群中稍显冷静些的对着李老头询问道。
李老头见大家围了过来,稍微有了些主心骨,指着身后田地的方向说道:“要来蝗灾了!地里!地皮子底下都是蝗虫卵!密密麻麻的。直痒人!”
此话一出,引得在场的众人一片哗然。整个场面变得慌乱了起来,有的说赶快收拾粮食细软逃荒的,有的一脸颓唐不知所措的,还有的则是直径跪在地上叩头请罪的。一时间嘈杂之音频起。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迦太基的失落) 起点VIP2014-10-05那个时代,宋朝有着美国的综合国力,军费开支堪比德国法西斯,军队战斗力只是意大利水准,百姓过...
-
风流探花 (风烟净) 纵横VIP2014-08-02一段钩沉历史,一种超越轮回。宋易以奇特的穿越方式来到大赵,最终闯荡出一片辽阔的天下。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