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道 (自挂西南枝)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自挂西南枝
- 入库:04.13
“小道愿意,小道愿意。”庄经道人似乎也是没想到这黄俊明真的能收自己为弟子,先前听黄俊明的前半句,已经觉得没什么希望了,可是到了后半句,峰回路转,这记名弟子已经是很不错了。
“还自称小道?”黄俊明佯怒道。
“厄,弟子见过师尊。”庄经道人听黄俊明的这话,在窃喜之中恭恭敬敬的说道,话音刚落又重重的磕了九个头。以示对师尊的尊重。
“起来吧,天道之下九为级数,所以贫道也只能收九名亲传弟子,不能给你一个亲传弟子的名分,希望你也不要有怨,一切都是机缘所订,除你之外贫道的另两个记名弟子清风明月,其一已经身死,其二照顾为师的生活起居。你也知道,贫道就不多说了。以后这科道归你管理教授。金蝉子闭关出来之后,为师另有安排。”黄俊明对着庄经道人说道。
“弟子,谨遵师命!” 庄经道人再次行礼,表示了解。
“勿须多礼,贫道门下没那么多礼节。”黄俊明示意庄经道人坐下,再次说道:“来,来,来。贫道再给你讲讲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
现在庄经道人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徒弟,虽说只是记名弟子,但身份已经不同了,黄俊明自然比先前更加热情些。
“恭请师尊示下。”庄经道人对于这些礼节,可是相当的坚持,黄俊明的这些徒弟中,还真没几个对礼节坚持的像是他一样的,让黄俊明感觉颇为不习惯。
黄俊明拽过纸笔,再次在纸上画了起来,这回画的可不单单是一个凸透镜,甚至连一些凸透镜的使用方法也画在了上面。画完之后将纸笔递给庄经道人,示意他自己做笔记,随后说道。
“这凸透镜凹透镜也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为师先说凸透镜,凸透镜的特点就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等形式,这些形式的样子,贫道也给你画出了。凸透镜有会聚光的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你可知道冰中取火的道理?”黄俊明对着庄经道人问道。
庄经道人不愧是对着些东西比较感兴趣的,听到黄俊明问道自己身上,思索一番之后连忙回答:“师尊,弟子听说过西汉刘安在他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说:“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黄俊明见着庄经道人还真的知道,不由得赞赏的多看了庄经道人几眼,随后说道:“所谓“削冰令圆”,说的是冰凸透镜的制作方法;“以艾承其影”,艾就是针灸用的艾绒,为易燃物;“影”则指的是指将阳光汇聚在一起的那个点,为师称它为焦点。这一点你也可以试一试嘛,咱们天仙宫可不缺什么冰和艾绒,去找个锡壶去!在弄点热水回来,为师给你演示一番!”
庄经道人听黄俊明要给自己演示怎样用冰取火,早都乐得心花怒放起来,听到黄俊明指使自己去取东西,那还有什么不乐意,开心还开心不过来呢,不用黄俊明再次吩咐,直接一溜烟就找东西去了,锡壶这东西每个道士的房中都有,但这冰只有伙房才会存上那么一些,热水嘛伙房也是不缺的,所以这庄经道人一路小跑直奔伙房,跟着冰火道人交涉一番之后,取过东西又是一溜小跑跑了回来。
天仙宫的锡壶底部正好是个凹下去的球面,最是合用,黄俊明将热水倒入锡壶中,又取过一块比较薄的冰,放在石桌上,至于那写满了了笔记的纸早就让庄经道人跟宝贝似的踹在了怀里,也就没了打湿的危险。
黄俊明在庄经道人的注视下,壶中装满热水的锡壶在一块冰块上旋熨,不一会得到晶莹剔透的冰凸透镜,只是黄俊明的这凸透镜可比这现代的玻璃凸透镜大得多, 用古人的话说那就是冰明莹形大而凸稍浅。 至于为什么冰明莹形大而凸稍浅,黄俊明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凸透镜的聚焦能力以其口径与焦距之比的平方来表示,所以,口径大的透镜,有利于聚焦能力的提高。凸起程度浅者焦距长,焦距长则不利于聚焦。这是黄俊明考虑到冰会放出寒气,寒气下行不利于生火,所以要适当拉大焦距,以减轻寒气对焦点附近温度的影响,使取火容易成功。黄俊明可不想第一次给这新徒弟做实验就以失败而告终。
至于这冰制作的凸透镜的方法,黄俊明还是要感谢清朝的郑复光,郑复光也是根据刘安的《淮南万毕术》中的记载几经试验之后慢慢成功的。 倒也便宜了黄俊明这个一知半解的人。
————————————————————————————————————————
明天改回来,改回来,改回来。
正文 no、187 徭役
no、187 徭役
一里地修路四十贯,就算成本降低到一半也要花费二十贯,整个大唐的驰道千万里,万万里那都是少说了,如此一来国库的拿点钱财怎么够用?听到周鹏飞的答案,在场的官员们都是一阵沉思,眼睛不住的瞟着天仙宫的方向,这位仙师还真能给人出难题啊。
“陛下,其实这一里地二十贯也不贵。往日里修普通的驰道也要花费十六贯到十八贯一里,只是平日里修路时一般都是征发徭役不必花人力钱罢了,抛去人力钱,工具费用,徭役的伙食费用修一里路一贯钱足矣。”房玄龄看着正在沉思的李世民,心中对李世民的想法也有所了解,缓缓开口说道。
房玄龄话音刚落,身旁的几个官员赞同的点了点头,可没等李世民发表意见。又听官员中有人说道:“房大人,自大唐开国以来和基本上没有开过徭役啊,就算是开徭役也仅仅是协助修城而已,最多二三十日就散了。要是修路的话恐怕日子更久,民众都来负徭役了,何人去种粮?再者,先秦前隋因何而暴亡?还不是沉重的徭役引发民变么!虽说是省了钱,但也是一个大大的隐患。” 说话的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在这武德末年贞观初年的权势远没有贞观后期那么强大,现在也是暂领户部而已,要真等着长孙无忌像是后来那样权倾朝野,还得等到杜如晦。秦叔宝等人亡故之后。
不过现在来看,长孙无忌说的也没错,这徭役一事的的确确是当权者最为头痛的事情之一,如果不向民众征发徭役,那股评家的基础设施谁去干?如果征发徭役,那个度怎么掌握?先秦修长城,修陵墓征发了多少徭役。最终呢,还不是暴亡,成为了第一个因为农民起义推翻了的朝代。再往后看。汉朝在盛世而亡先不管他,三国两晋南北朝,称不上是大一统不去管它。隋朝统一了中国,而之后呢?隋炀帝开凿运河,又征徭役。二世而亡。这对于现在大唐的当权者来说,这是什么?前车之鉴啊!
谁都知道修路好,可当初谁都知道修长城好。现在也能看出修大运河好,长城是抵御外敌的第一道防线,他的作用不用多说,这从历朝历代都去修建长城就能看的出来,大运河呢?修好之后连三十年都没有,现在却成了大唐南北两边商业沟通和人员流动的大枢纽。这些朝臣手中谁没有点产业。谁的产业没经过过运河?南方叛乱需要北方调兵的时候,又那次不是通过运河去调送?虽然嘴上还是对隋炀帝不屑一顾,可是对于京杭运河的好,朝官们心如明镜似的。
这水泥路,通过方才李世民和众位将军的跑马就能看的出来。绝对比这大土路要好的多,虽说现在那些用运送物资做实验的兵丁们还没回来,但是再怎么笨也清楚这水泥路的的确确的比原来的夯土驰道要快捷,方便,于国来说,运兵速度加快。运送物资速度加快,于私来说,自个家那些商品通过水泥路,绝对能辐射到全国。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虽然可能你没有那么多东西去运送,没有马匹在上面驰骋,但是怎么着也是方便了你出行了啊,平日里走夯土路,一天走个几十里腰酸背痛腿抽筋了吧?你要走这个,一片坦途,一天走个百八十里的不是什么难事吧?
这些东西李世民这个当皇帝的懂,官员懂,相信经过讲解之后士子懂,可是那些民众能懂么?豆大的字不认识一个,你跟他讲没准也讲不通,在民众们看来,服徭役是什么?那是丢了半条命的事!再说修路跟普通民众又有什么关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没守够呢,出远门方便?这一辈子可能都出不了自己的县城村子。道路再好和他们的关系好像还真没那么大,累死累活没钱赚,地也没法耕。这帮子舍田翁能干?时间一长不暴动那就怪了。用徭役修路修上他几十里上百里没问题,要是把全国的驰道修了,那肯定出事!
“哎,算了。这仙师又给咱们除了个大难题啊!”李世民左思右想想不出一个好方法,不由得叹气道。
众臣子们也都是深深的表示同意,明知道是好事还做不了,是够让他们郁闷的,可这个蛋糕黄俊明已经给大唐的人们画了出来,把人馋了个够呛,想吃的时候却发现只是一个画而已,想吃还得自己做,自己做又做不出来,干看着图画流口水。能不让人怨恨么。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迦太基的失落) 起点VIP2014-10-05那个时代,宋朝有着美国的综合国力,军费开支堪比德国法西斯,军队战斗力只是意大利水准,百姓过...
-
风流探花 (风烟净) 纵横VIP2014-08-02一段钩沉历史,一种超越轮回。宋易以奇特的穿越方式来到大赵,最终闯荡出一片辽阔的天下。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