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道 (自挂西南枝)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自挂西南枝
- 入库:04.13
黄俊明可怜的看了李世民一眼,心中偷偷说道:“李世民。这活得由你自己办了,贫道帮不上什么忙了。算了,还是给你一点鼓励和信心吧。”
“陛下,贫道也知道办学一事在当下十分的困难。但陛下必须要迎难而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才能将这办学一事达到最好的效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办学越早,那大唐得到人才的时间越早。拖得时间越长,阻力就越大啊。”黄俊明的声音很是沉重,这点道理相信李世民还是明白一些的。时间越长,国家的发展越完备,到时候想要改革那就更难了,现在大唐初定。相比较来说各方阻力还是比较小的,不抓住机会恐怕以后就要悔恨终生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哎,仙师说的东西朕都明白。可是现在办学那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朕,真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做了。”李世民两眼迷茫,显然是在办学和继续走科举的路子只见两难着。
“陛下,您所说的两难可是指世家和现在的这些士子?”黄俊明隐约猜得到李世民为什么为难。对着李世民说道:“可陛下您再想想。我大唐的世家门阀多如牛毛,而知识也整掌握在这些人的手中。不进行学制改革,不办学那还有多少平民士子能比得上从小书香门第。耳濡目染的世家子弟?现在的士子不好处理,可再过上几年,大唐的士子会少么?根本不会!只会越来越多,那时候恐怕反对的声音会更大了。办学,拖不得!” 黄俊明本打算只是随便提点一下,可是自己说着说着,就将自己心底的那一丝怒火勾了出来,先不说什么儒家道家的门户之见,因为不可否认儒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想想所谓的程朱理学,最后将人们教条成了什么样子?!再想想那些陈腐的思想,给中华大地带来了多少灾难。人固然是错的,但是如果起先就在教育上下好功夫,那些偏颇而又陈腐的思想又有多少人去遵循?!
“陛下,教育,并不是为了让学子们知道什么是孔孟思想,什么是老庄思想,贫道虽然是道士,但也不得不说,全然按照一派思想去做教育,行不通。必须让学子们多方面的了解各家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博采众长。办学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教化民众,在教会知识的基础上,同样还要教授学子们学会自主、学会独立、学会创新、学会劳动、学会团结他人、学会助人为乐、学会尊老爱幼、学会勤俭节约。简单的说就是教会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学子们知道和懂得怎样去热爱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家乡。要增强他的民族责任心和责任感。要培养成一个有责任心和有责任感爱国爱家的人。有才无德民众的生活能好么?还不如有德无才,起码还会守成,才德兼备却没有忠君爱国造福民众的思想,这种人陛下敢用么!民众干信么!开民智,鼓民力,立民德,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民智强,则国家强;民智弱,则民族亡。民力微薄却能聚沙成塔,民德不兴,国焉能兴?!”
黄俊明说的声嘶力竭,字字直入人心,也是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很多事情都是压抑的久了得不到发泄,借着这个由头将心中所想,所恨,所期待的事情一口气说出来,心情好了不少。在转眼一看被自己唾沫星子喷了满脸的李世民,也是一副不可置信的神色,在他眼中的教育,只是最浅显的识文断字,可从来没想到教育竟然有这么多的作用和意义。
“仙师,您所说的办学就是这样的?”李世民被黄俊明的这么一番言辞连酒劲都醒了,瞠目结舌的对着黄俊明问道。
黄俊明自己既然已经说出口,哪能不想这么做!虽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办学,但也是办学的一个崇高的目标不是?!于是,黄俊明在李世民殷切的目光中重重的点了点头。
“好!仙师,朕向您保证!就算再难,朕也要将这教育改革给办好!”李世民拍着自己的胸脯,发疯似得吼道。
————————————————————————————————————————————————————
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些到教育问题,又不自然的映射正攵 治了,哎,本来就累的要死,好不容易写完一章打算休息还得改文,一零年因为映射正攵 治被河蟹了一本书,至今心有余悸,国情如此,没办法。 今天就这一张,心情不爽,明日补更一万二。
正文 no、176 教育试点改革和预算金
no、176 教育试点改革和预算金
归根结底,李世民对于自己的这个皇位还是相当的在意的,自己这个皇位是怎么得来的,李世民自己心中也是相当的清楚,为了让天下之道自己坐上这个皇位是众望所归,李世民可是压力甚大,而怎样才能让天下人觉得这个皇位是众望所归的呢,无外乎开疆扩土,发展民生,做实事,做大事让大唐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好。
教育一途本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李世民虽然听了黄俊明的想法力求改变,但是实际上还是对触及民意有些不愿的,因为他不能保证整个大唐几千万的民众会理解自己的这个教育改革,士子又是国家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士子们日以继日的诵读经典,不久为了一朝登科么,一旦改革了教育,那士子们几年几十年的努力便成了无用功,所以教育的改革势必会引起士子们的不满,李世民他不敢去赌,不敢赌上整个大唐的国运,不过听了黄俊明的话,李世民觉得有必要去拼一把,与其被千万士子的一事痛恨,不如快刀斩乱麻让这个改革进行的早一些,若事情成了,这教育改革势必会使大唐强大,大唐历经千百年而不衰不倒。若败了,那就败了吧,天意如此怨不得别人。
黄俊明看到李世民表决心似的吼叫心底也是一阵的佩服,历来改革最难,所以无论哪个朝代,总会先墨守成规。等国难当头,不得不改的时候,才会去革新,去改制,可到了那时候,保守派和革新派的朝堂大战是免不了的,想想北宋王安石。想想明朝张居正,都是如此。很少有在朝代建立十几年之后就改革的帝王,李世民此举算是相当有魄力了。
“陛下。想要改革,只要有决心,那这改革就不是什么难事。”黄俊明面露笑容。对着李世民鼓励到:“教育改革是好事,若陛下如先前那般顾头顾尾,还真不如这一路向前的去做,就算前路有阻,但起码没有原地踏步不是?放心,有朝一日,陛下一定会为您在今日的决定而感到荣耀的。”
李世民现在似乎完全醒酒了,听到黄俊明的话,先是默默无语,随后紧紧地攥了攥拳头。仿佛下定了相当大的决心一般,随后就对着黄俊明回到:“谢过仙师点醒,朕,已经有了决定。”
“陛下若觉得实在是难做,可以先找一个地点做试点嘛。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但有可以让众人所知的直观方法,那就是找一个地点先将政策实行下去,最后得到的结果若是好的,天下人还会反对么?毕竟一切都看到眼里了。到那时反对的无非是居心叵测没安好心的主。到时候恐怕没等陛下发话,那些反对的就会被众人的唾沫淹死了。”黄俊明起先还真忘了有试点改革这么一回事。现在想起还不算晚,相信这试点一事在唐朝和在现代一样的实用。
“试点?”李世民恢复了一代明主应有的智慧,在心中暗自盘算着,试点在这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对于封建时代来说,皇帝的话至高无上,圣旨一下,不管民众愿意还是不愿意,都是要去做的,做好了万事大吉,做不好,民变频生。的的确确用不上这试点,可李世民不同,李世民是一个比较重视民意的皇帝, 还是在乎民众们是否支持自己的政策的,如果启用试点,整个政策的实行全部暴露在大唐的所有人面前,是好是坏,对自身是否有利都有相当直观的认识,试点要是失败了,那推行全国自然是不可能了,也避免了全国的损失,若是试点成功了,恐怕到时候不用自己去颁旨,各地民众都会求着自己去将这改革推行到全国吧。
试点改革绝对是一件大好事,李世民想明白之后,不禁又为选择哪一个地点作为试点而感到犯愁了起来。“仙师,您怎么不早说这试点改革的方法啊!”李世民埋怨道:“仙师,您要是早说这点的话,朕何至于烦恼成这个样子!这试点的方法好啊,不止是用在此次教育改革上只要是朕向做些什么变革,都可以用试点让百姓所知。好,好,好。不过这次的教育改革用哪一地作为试点呢?”李世民追问道。
听到李世民的问话,黄俊明的脑袋开始不断地转动,这试点是自己提出来的,替李世民选择一个地点倒也没什么,但是黄俊明自穿越以来,除了长安城还真没去过别的地方,对大唐的城镇所知甚少,只好说道:“陛下,这试点之地的选择,您可以从这么几方面去想,第一,官府直接管辖之地,俗话说就是官府说话好使的地方,没有那么多的世家来反抗此事。一旦发生事故可以有效的更改。第二,人口流通大,只有这样才能将这整个教育改革如何实行达到了什么样的发展向整个大唐流传开来。第三,民众普遍开明,愿意但是没有条件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官学去读书。以上三点就是贫道目前所能想到的条件,陛下可以根据这些条件去选择地点。”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迦太基的失落) 起点VIP2014-10-05那个时代,宋朝有着美国的综合国力,军费开支堪比德国法西斯,军队战斗力只是意大利水准,百姓过...
-
风流探花 (风烟净) 纵横VIP2014-08-02一段钩沉历史,一种超越轮回。宋易以奇特的穿越方式来到大赵,最终闯荡出一片辽阔的天下。柔...